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中国 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第一部分 第一代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简介 f c c 汽油加氢改质第一代催化剂和工艺技术, 在 1 0 万吨/ 年加氢装置上 进行了 工业试验, 可使f c c 汽油烯烃由4 5 % ( v ) 以 上降至( 3 5 % ( v ) , r o n 保 持不变,汽油收率9 9 % 以 上,原料含硫 1 5 0 p p m以下时,脱硫率8 0 % 以上。 正在开发的第二代催化剂, 烯烃可降至1 2 0 三叶草 (d 3 x3 - 8 丢1 . 0 朋 n/nunm%m% 颜色均匀,光滑 0 . 5 5 8 0 4 表2 m 催化剂物化性质 堆积密度, 压碎强度, 粒度, 磨耗, 烧减, 外观 比表面, 孔容, g / l 0 0 m l6 5 -7 5 1 2 0 圆柱 (b 1 . 7 x 3 - 8 丢1 . 0 n/nunlnlnm%m% 颜色均匀,光滑 2 8 0 0 . 2 2 表3 d 催化剂物化性质 堆积密度, 压碎强度, 粒度, 磨耗, 烧减, 外观 比表面, 孔容, g / 1 0 0 m l9 4 -1 0 0 1 8 0 三叶草 (b 1 . 2 x 3 - 8 奎1 . 0 咖 n/inmm%确 颜色均匀,光滑 1 6 0 0 . 3 0 二、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评价 t m d 三种催化剂在 1 0 0 m 1 加氢小型装置进行了初活性评价和2 0 0 0 小时 活性稳定性试验, 在1 0 0 0 m 1 加氢中试装置上进行了工艺放大试验,取得了 物料平衡数据。 t m d 三种催化剂在1 0 0 m 1 加氢小型装置上初活性评价 将t m d 三种催化剂破碎,筛取催化剂,用标准方法装入内径2 5 m m 反应 器内。经硫化、钝化后,切换 f c c全馏分汽油,进行初活性评价。试验结 果见表4 ,表5 ,表6 0 8 0 5 d 2 d4 馏程 g / c 矿 评价用的原料油性质x. - 7 1 3,饱和烃% 烯烃% 芳烃% r o n m o n 抗爆指数 s , p p m n , p p m 3 9 . 8 4 6 . 7 1 3 . 5 8 8 . 8 7 8 . 9 8 3 . 8 1 2 7 4 3 . 8 375978)5犯泌93 ,仪刀) 护戏创%护 b八“扛妈”b 丫上11勺只八比八h妇 111d门iqji x 试验用油为中油股份公司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的f c c 汽油 表 5 t 反应 评价工艺条件 m 反应d反应 温度, 空速,h 一 压力, m p a 氢油比 ,v / v 3 7 0 2 . 0 2 . 0 2 0 0 d 4 204 , g / c m , 馏程, i b p 1 0 % 3 0 % 5 0 % 表6 0 . 7 1 3 评价生成油性质 饱和烃%4 9 . 4 烯烃%3 3 . 9 芳烃%1 6 . 7 r o n 8 9 . 2 m o n 7 9 . 4 匕叮互jb 八jl曰月才0甘 抗爆指数 s , p p m n , p p m 8 4 . 3 2 0 . 3 4 . 7 表 5 与表 6 对比可知,t m d 三种催化剂可以使烯烃含量由4 6 . 7 v % 降为 8 0 6 3 3 . 9 v % ( 降幅1 2 . 8 个百分点) ,脱硫率8 4 % ,抗爆指数提高0 . 5 5 个单位。 ( 二) t m d 三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试验 t m d 三种催化剂2 0 0 0 小时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7 表7稳定性评价结果 运行 天数 t反m反d反荧光分析, a r o nm o n 温度压力 m p a 氢油比 ( v / v ) 空速 h - 1 温度 空速 h - 1 温度 空速 h - 1 饱和 烃 烯烃芳烃 二厂原料油3 9 . 84 6 . 71 3 . 58 8 . 87 8 . 9 1 02 0 022 0 01 63 7 025 0 . 53 2 . 21 7 . 38 9 . 17 9 . 8 1 22 0 022 0 01 63 7 52 . 25 1 . 63 1 . 81 6 . 68 9 . 07 9 . 6 2 02 2 022 0 01 63 7 522 0 085 1 . 43 3 . 21 5 . 48 8 . 57 9 . 6 3 02 0 022 0 01 63 7 522 1 585 0 . 43 3 . 81 5 . 88 9 . 07 9 . 5 3 12 0 0 2 2 0 01 63 7 522 1 584 8 . 63 5 . 71 5 . 78 9 . 87 9 . 7 4 02 0 022 0 01 63 7 522 2 084 9 . 83 4 . 11 6 . 18 8 . 97 9 . 4 4 12 0 022 0 01 63 7 522 2 084 9 . 73 4 . 41 5 . 98 9 . 57 9 . 8 5 02 0 022 0 01 63 7 722 3 085 0 . 93 3 . 81 5 . 38 8 . 87 9 . 5 5 12 0 022 0 01 63 7 722 3 085 0 . 63 3 . 71 5 . 78 9 . 47 9 . 9 6 02 0 022 0 01 63 7 722 3 284 8 . 23 6 . 71 5 . 18 9 . 27 9 . 3 6 12 0 022 0 01 63 8 022 3 285 0 . 73 4 . 41 4 . 98 9 . 67 9 . 7 7 12 0 022 0 01 63 8 022 3 284 7 . 73 6 . 11 6 . 28 9 . 67 9 . 7 8 12 0 022 0 01 63 8 022 4 084 8 . 53 5 . 41 6 . 18 9 . 57 9 . 3 8 22 0 022 0 01 63 8 022 4 084 9 . 03 5 . 21 5 . 88 9 . 37 9 . 2 8 32 0 022 0 01 63 8 022 4 084 9 . 93 4 . 21 5 . 99 0 . 07 9 . 2 8 42 0 022 0 01 63 8 022 4 084 8 . 63 5 . 31 6 . 19 0 . 17 9 . 2 平均值 5 0 . 73 4 . 21 5 . 98 9 . 17 9 . 5 8 0 7 ( 三) t m d 三种催化剂在1 0 0 0 m 1 加氢中试装置上工艺放大试验 t m d 三种催化剂在 1 0 0 0 m 1 加氢中试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工艺放大试验。 试验原料性质见表8 ,中试工艺条件见表9 ,中试生成油性质见表 1 0 ,中试 放大物料平衡数据见表 1 1 . 表8原料油性质 d 4 2 0 , g / c m 3 0 . 1 7 3饱和烃%4 3 . 6 馏程,烯烃% 4 5 . 1 i b p3 7芳烃%1 1 . 3 1 0 %5 9r o n8 8 . 7 3 0 %7 8m o n7 8 . 9 5 0 %1 0 5抗爆指数8 3 . 8 7 0 %1 3 2s , p p m1 0 7 9 0 %1 6 6n , p p m1 3 . 6 e b p1 9 3 表9 工艺条件及催化剂装填量 原料油二厂f c c 汽油 反应器 tmd 催化剂装填量 1 2 5 m l1 0 0 0 m 12 5 0 m l 反应压力, m p a 2 . 22 . 22 . 2 体积空速,h - 1 6 . 02 . 08 . 0 氢油体积比 3 0 0: 1 反应温度, 2 3 23 7 00 8 0 8 表 1 0 f c c 汽油加氢改质产品油主要性质 采样时间0 4 . 0 2 . 0 30 4 . 0 2 . 0 40 4 . 0 2 . 0 30 4 . 0 2 . 0 4 d 4 2 0 , g / c m 3 0 . 7 1 50 . 7 1 6饱和烃%5 1 . 35 1 . 9 馏程,烯烃%3 4 . 43 3 . 3 i b p3 03 2芳烃%1 4 . 31 4 . 8 ,1 0 %5 55 3r o n8 8 . 68 8 . 7 3 0 %7 97 9m o n8 0 . 18 0 . 0 5 0 %1 0 91 0 9抗爆指数8 4 . 48 4 . 4 7 0 %1 4 01 3 8 s , p p m 2 1 . 52 0 . 4 9 0 %1 6 51 6 4n , p p m4 . 33 . 9 e b p1 9 91 9 8 表1 1 f c c 汽油加氢改质试验物料平衡 时间:2 0 0 4 . 0 2 . 0 3 入方出方 稳定汽油1 0 0 %汽油9 9 . 1 1 % 氢气0 . 2 5 %气态烃0 . 9 2 2 % 其中:c 1 0 . 0 7 7 % c 2 0 . 0 8 5 % c 3 0 . 1 3 2 % 化学氢耗0 . 1 7 2 %装置损失0 . 2 1 8 % 合计1 0 0 . 2 5 %1 0 0 . 2 5 % 时间:2 0 0 4 . 0 2 . 0 4 入方出方 稳定汽油1 0 0 %汽油9 9 . 2 8 % 氢气0 . 2 4 5 %气态烃0 . 8 0 2 % 其中:c l 0 . 0 9 0 % c 2 0 . 0 6 2 % c 3 0 . 0 9 6 % 8 0 9 化学氢耗0 . 1 3 8 %装置损失0 . 1 6 3 % 合 计 0 0 . 2 4 5 %1 0 0 . 2 4 5 % t m d三种催化剂在 1 0 0 0 m l 加氢中试结果表明:f c c汽油烯烃由4 5 . 1 % 下降至 3 3 . 3 % -3 4 . 4 % , 汽油饱和蒸汽压满足成品油要求的前提下, 汽油收 率9 9 . 2 8 % ( w ) , r o n 保持不变, 抗爆指数增加0 . 5 5 个单位, 化学氢耗0 . 1 4 % , 原料含硫 1 0 7 p p m ,生成油2 0 . 4 -2 1 . 5 p p m ,脱硫率8 0 % 以上,中试工艺放 大试验达到并超过小试结果,放大试验呈正效应 。 三、 t m d 三种催化剂在1 2 万吨/ 年工业装置上的 应用试验 为提供 1 2 万吨/ 年加氢改质工业应用试验所需催化剂, 2 0 0 4 年初,抚 顺石油化工公司催化剂厂在千吨级的加氢催化剂工业生产装置上,试生产 了7 . 6 5 吨催化剂。 工业试验是在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的催化重整装置的基础上,经适 当的技术改造而成的。装置设计能力为 1 2万吨/ 年,在工业试验过程中, 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f c c 汽油为原料油。 ( 一) 以石油一厂低烯烃f c c 汽油为原料 石油一厂的f c c 装置是以大庆油8 0 %( 其中大庆油中含8 % 俄罗斯油) 、 沈北油2 0 % 为原料,加入降烯烃催化剂生产的f c c 汽油。试验操作条件为: 反应压力2 . o m p a , 氢油比2 5 0 : 1 , 体积空速2 . l h - 1 , t 反入口温度 1 7 0 0c , 床层平均温度1 7 0 0c ; m 反入口温度3 5 2 0c , 床层平均温度3 6 3 . 4 0c; 于2 0 0 4 年4 月2 4日 标定的原料油和生成油结果如表 1 2 , 1 3 所示。由表可知, 汽 油烯烃由3 7 . 7 v % 降到了3 0 . 3 % , 辛烷值r o n由8 8 . 5 提高到了8 8 . 8 ,略有增 加。该催化剂对低烯烃原料也具有降烯烃、保持辛烷值的功能。 表 1 2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较 ( 荧光法) 1 0 %3 0 %5 0 %9 0 % 烯烃%芳烃% 饱和 烃, % r o nm o n 汽油收 率, a 原料油5 26 58 51 5 53 7 . 71 3 . 34 9 . 18 8 . 57 9 . 2 生成油 5 17 29 61 6 63 0 . 31 5 . 85 3 . 98 8 . 87 9 . 19 9 . 1 7 81 0 表 1 3 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较 ( 色谱法) 项 目原料油产品油碳数分布原料油( %)产品油( %) 正构烷烃% 5 . 3 06 . 3 0c 42 . 2 31 . 3 4 异构烷烃% 3 3 . 4 33 6 . 1 2c 52 0 . 3 81 7 . 5 4 烯烃% 3 4 . 2 82 8 . 4 2c 61 7 . 7 41 5 . 9 8 环烷烃% 7 . 9 28 . 8 8c 71 5 . 4 41 6 . 5 4 芳烃% 1 0 . 9 41 3 . 1 7c 81 4 . 5 01 5 . 9 4 饱和蒸汽 压, k p a 6 7 . 35 5 . 3c 91 1 . 3 51 2 . 3 9 c 1 07 . 3 57 . 7 9 c l l2 . 2 84 . 0 4 c 1 20 . 61 . 3 5 c 1 2 +5 . 5 85 . 2 5 ( 二) 以石油二厂不同m t b e 含量的f c c 汽油为原料的试验情况 石油二厂的f c c装置是以含 8 % 俄罗斯油、大庆油 9 2 % 为原料,装置未 加入降烯烃催化剂产出的f c c 汽油。 在石油一厂试验过程中发现所采油样、 高分底部、分馏塔中有水,造成汽油收率下降、烯烃提高、反应温度提高、 耗氢量大、循环氢中甲烷增加。装置开工组召开会议查找水的来源,全面 进行装置大检查,发现原料油中没有水、换热器管程内压力大于壳程水压 力,换热器不可能有内漏中。经深入讨论、分析,一致认为原料油中有含 氧化合物,经分析试验用油中含氧,可能为m t b e 成分。向抚顺石化公司有 关部门咨询,证实原料油中的确含m t b e :石油二厂出厂汽油是用f c c 汽油 和m t b e 等调合而成, 产品指标只控制辛烷值, 不控制烯烃含量, 试验用油 是经二厂的出厂成品油罐到火车油槽再到石油一厂。由于运输过程中不能 单独管线为试验提供f c c汽油,要用火车槽车将石油二厂f c c 汽油送到工 业试验装置。这样,在装车过程中,原料油从石油二厂产品油罐装入火车 油槽的过程中,产品罐底存油和共用管线内存油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试验用 原料油中含m t b e 。石油二厂第一次提供的2 9 0 0 吨试验用油中,含一 m t b e 量 为 1 . 6 9 6 ,第二次提供的3 2 0 吨试验用油中m t b e 含量为0 . 4 6 % o m t b e 在反 应过程中存在以下五个基本反应: i : 醚键断裂生成叔丁基和0 -c ; i i : 0 -c 键断裂生成甲基和氧; i i i甲基加氢生成甲 烷; w: 叔丁基加氢生成丁烷反应; v: 氧和氢生成水的反应。 这 5个反应占据了烯烃加氢饱合的活性位,同时大量水的生成影响催 化剂活性,使得汽油收率低,氢耗高,反应温度被迫提高,同时水的生成 也影响芳构化反应,生成油辛烷值下降。另外m t b e 的r o n 为1 1 7 , 对试验 用原料油的r o n贡献大,在试验过程中,m t b e随反应产物从汽油中分离出 去,对产品汽油r o n 没有贡献,使r o n 降低。 原料油中m t b e 含量为1 . 6 %的标定操作条件为:反应压力2 . o m p a ,氢 油比2 5 0 ; 1 , 体积空速2 . o h - 1 , t 反入口温度2 2 0 0c , 床层平均温度2 2 1 . 9 0c ; m 反入口 温度3 8 8 0c , 床层平均温度3 9 1 . 5 0c , 标定结果见表 1 4 ,巧。由标 定结果可以看出: f c c 汽油烯烃由4 6 . 4 %降到了3 6 . 5 %, 降低了近 1 0 个点, 辛烷值由8 9 . 3 变为8 9 . 2 , 基本持平, 汽油收率为9 7 . 1 5 %,加上参加反应 的1 . 6 y o m t b e 后收率为9 8 . 7 5 %. 表1 4高m t b e ( l . 6 % ) 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 较 ( 荧光法) 1 0 %3 0 %5 0 %9 0 %烯烃 % 芳烃 % 饱和 烃% r o nm o n汽油收 率, m % 原料油5 37 09 61 5 9 4 6 . 41 3 . 24 0 . 48 9 . 37 9 生成油5 07 09 51 6 33 6 . 51 6 . 34 7 . 28 9 . 27 9 . 3 9 7 . 1 5 表1 5高m t b e ( 1 . 6 % ) 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 较 ( 色谱法) 项 目原料油产品油碳数分布原料油 ( %)产品油 ( %) 正构烷烃%6 . 3 17 . 6 4 c 42 . 7 23 . 5 5 异构烷烃%2 7 . 0 52 8 . 9 2 c 51 6 . 4 11 6 . 6 烯烃%3 8 . 4 63 1 . 5 7 c 61 7 . 4 21 5 . 9 3 环烷烃%7 . 5 48 . 1 9c 71 4 . 8 8 1 4 . 4 9 芳烃%1 0 . 5 81 2 . 2 9 c 81 4 . 0 51 3 . 6 1 饱不 !卖汽玉k p a6 8 . 46 5 . 6 c 91 0 . 6 41 1 . 3 6 c 1 08 . 9 17 . 4 9 c 1 13 . 8 33 . 1 5 c 1 20 . 9 82 . 4 1 c 1 2 +6 . 4 27 . 0 6 8 1 2 原料油中m t b e含量为 0 . 4 6 %的标定操作条件为:反应压力 2 . o m p a , 氢油比2 5 0 : 1 , 体积空速2 . o h - 1 , t 反入口 温度2 2 0 0c , 床层平均温度2 2 2 . 1 ;m 反入口温度3 9 2 0c ,床层平均温度3 9 5 . 7 0c ; 2 0 0 4 年5 月8日 标定的 原料油和生成油结果如下表 1 7 , 1 8 。由标定结果可以看出:f c c汽油烯烃 由4 5 . 9 %降到了3 4 ,降低了近 1 2 个点, 辛烷值由8 9 . 4 变为8 9 . 2 , 基本 持平, 汽油收率为9 8 . 3 4 yo, 加上参加反应的0 . 4 6 % m t b e 后收率为9 8 . 8 %. 表 1 6低m t b e ( 0 . 4 6 % ) 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 较 ( 荧光法) 1 0 %3 0 %5 0 %9 0 %烯烃 % 芳烃 % 饱 和 烃% r o nm o n汽 油 收 率, m % 原料油 6 07 59 91 6 24 5 . 91 4 . 14 0 . 18 9 . 47 9 . 4 生成油 4 97 29 61 6 93 41 5 . 94 9 . 18 9 . 27 9 9 8 . 3 4 表1 7低m t b e ( 0 . 4 6 % ) 原料油和生成油性能比 较 ( 色谱法) 项目原料油产品油碳数分布原料油 ( %)产品油 ( %) 正构烷烃% 5 . 9 48 . 2 9c 42 . 1 23 . 2 4 异构烷烃% 2 5 . 6 12 8 . 7 3c 51 3 . 8 51 6 . 3 4 烯烃% 3 8 . 5 13 1 . 9 4c 61 6 . 3 3 1 5 . 5 4 环烷烃%7 . 7 7 8 . 3 5c 71 3 . 9 81 4 . 8 2 芳烃% 1 2 . 3 51 1 . 8 7c 81 4 . 2 91 3 . 7 0 饱 和 蒸 汽 压, k p a 6 8 . 77 0 . 2c 91 1 . 8 7 1 2 . 1 1 c 1 07 . 9 37 . 7 8 c 1 15 . 1 03 . 1 4 c 1 21 . 6 92 . 3 1 c 1 2 +9 . 6 56 . 5 8 8 1 3 附表 1 :工业试验自 产瓦斯组成标定结果。 采用原料油一厂f c c 汽油高m t b e ( 1 . 6 % ) 原料油低m t b e ( 0 . 4 6 % ) 原料油 氢 气8 . 7 4 8 . 62 3 . 3 甲烷2 . 9 21 9 . 5 8 17 . 8 9 乙烷5 . 9 4 5 . 2 17 . 1 乙烯0 . 6 80 . 6 80 . 1 6 丙烷1 . 6 2 0 . 71 3 . 3 6 丙烯2 8 . 2 2 6 . 8 12 . 4 6 正丁烷1 4 . 21 6 . 7 7 16 . 1 5 异丁烷0 0 . 1 80 . 0 8 异丁烯1 1 8 . 4 811 6 . 3 8 1 1 0 . 6 7 顺丁烯3 . 47 . 9 4 . 2 4 反 丁 烯00 10 . 3 4 c 5 2 . 9 3 2 . 0 90 . 5 5 工业试验证明:虽然试验原料汽油中含有 m t b e ,工业试验结果仍重复 了实验室的小试结果,更加证明了该 f c c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是可靠的; 工业试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数据, 该工艺流程是可行的。 m t b e 量减少后汽油收率由9 7 . 1 5 % 提高到了9 8 . 3 4 % ,更加证明了m t b e 是影响本 次试验的主要因素。 ( 三)本次工业试验停工原因 ( 1 ) 石油一厂催化裂化装置加入了降烯烃催化剂,无高烯烃汽油,且 4 月份停工检修; ( 2 )石油二厂催化裂化5 月份开始采用双提升管技术进行停工改造; ( 3 )汽油从石油二厂用火车油槽运到石油一厂,存在安全因素,也不 能为本次试验提供不含m t b e 的原料油; ( 4 )石油一厂停气检修后,要开动重整装置生产,收回该工业试验装 置,迫使本试验卸剂停工。 四、通过了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组织的项目 验收 2 0 0 4 年7 月2 0 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组织专家组对 k 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开发研究项目 进行了验收,认为: 1 、通过催化剂组成、活性组分负载方法的优化,形成了f c c 汽油加氢 8 1 4 改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完成了催化剂的放大,制备的催化剂在 1 0 0 m 1小 试装置上通过了2 0 0 0 小时的稳定性评价,以大庆原油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 ( 烯烃含量4 6 . 5 v % , r o n 为8 9 . 8 ) , 实验结果表明, 产品汽油的烯烃含量小 于 3 5 v % , r o n 为9 0 . 3 ,汽油液收为9 8 . 5 m 9 o 以上,脱硫率达到8 5 % 以上。 2 , 在 儿 中试装置上进一步完善了f c c 汽油加氢改质的工艺研究,形 成了t m d 三段串联反应器的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工艺流程。 3 、 对1 0 万吨/ 年的催化重整装置进行改造后, 初步进行了工业放大应 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 t m d催化剂和工艺可以使 f c 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从4 5 . 9 v % 降到3 4 v % ,汽油辛烷值保持不变,汽油收率大于9 8 % . 第二部分 第一代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工艺的工业化应用试验进展情况 一、大庆f c c 汽油加氢改质的评价情况 ( 一) 大庆f c c 汽油原料情况 f c c 汽油原料分析结果见表 表 1 8 1 8 。 f c c 汽油原料分析结果 d 4 z o , g / c m 20 . 7 0 7f i a 饱和烃 4 6 . 3 馏程,f i a 烯烃4 4 . 5 i b p3 9 f i a芳烃9 . 2 1 0 %5 1r o n9 0 . 3 3 0 %6 5m o n7 9 . 7 5 0 %8 4 抗爆指数8 5 7 0 %1 1 0 9 0 %1 4 5 e b p1 7 6 ( 二)评价试验结果 以大庆f c c 汽油为原料的f c c汽油加氢改质工艺技术在 1 0 0 m 1 评价装 置上运转了2 0 0 0 小时,运转操作条件稳定,压力 2 . o m p a ,氢油比2 0 0 : 1 , 8 1 5 空速2 . 0 - 2 . 2 h - 1 , t 反温度2 0 0 0c , m 反温度在第2 5 天时由3 7 5 提温到了 3 8 0 0c ,第6 2 天时由3 8 0 提温到了3 8 2 0c ;在第2 5 天到6 2 天内ic i 反温升 2 *c , 平均为0 . 0 5 4 0c / 天, 0 . 0 0 2 3 c / 小时, 第7 6 天时由3 8 2 提温到了3 8 5 ,一直到运转结束。d 反温度在第2 2 天由于烯烃含量接近3 5 v % ,三反温 度升温到2 1 0 0c ,第3 1 天时提温到了2 2 0 0c ,第5 9 天时提温到了2 2 5 c o 评价运转期间,生成油的烯烃含量控制在了 3 5 v % 以下,平均值为 3 4 . o v % , 比原料油降低了1 0 . 5 个单位, 芳烃由9 . 2 v % 提高到了1 2 . 7 v % , r o n 由9 0 . 3降到了9 0 . 0 ,降低了0 . 3 个单位。族组成结果见表 1 9 、稳定性评 价结果见表2 0 o 表1 9 f c c 汽油原料与生成油族组成分析结果 碳数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环烷烃芳烃 生成 油 原料增减 生成 油 原料 增减 生成 油 原料增减 生成 油 原料增减 生成 油 原料 增减 30 . 9 4 0 . 0 1 0 . 9 3 0 . 0 00 . 0 0 0 . 0 0 0 . 0 00 . 0 0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0 . 0 00 . 0 0 0 . 0 0 40 . 6 2 0 . 4 4 0 . 1 80 . 5 1 0 . 2 0 0 . 3 1 3 . 7 92 . 2 71 . 5 2 0 . 0 0 0 . 0 0 0 . 0 00 . 0 0 0 . 0 00 . 0 0 51 . 5 4 1 . 1 6 0 . 3 88 . 8 38 . 5 5 0 . 2 8 6 . 4 0 1 1 . 3 2 - 4 . 9 2 1 . 1 9 1 . 1 7 0 . 0 20 . 0 00 . 0 0 0 . 0 0 61 . 2 2 1 . 2 4 - 0 . 0 2 7 . 3 1 7 . 2 8 0 . 0 3 5 . 7 3 1 0 . 0 5- 4 . 3 2 1 . 3 3 1 . 2 4 0 . 0 90 . 4 00 . 4 0 0 . 0 0 70 . 9 4 0 . 8 3 0 . 1 1 4 . 7 44 . 3 7 0 . 3 7 6 . 8 37 . 6 0 - 0 . 7 7 2 . 0 0 2 . 0 2 - 0 . 0 2 1 . 9 41 . 9 0 0 . 0 4 80 . 7 2 0 . 6 1 0 . 1 1 4 . 5 1 4 . 0 1 0 . 5 0 4 . 4 1 3 . 8 30 . 5 8 2 . 1 6 1 . 8 0 0 . 3 64 . 1 34 . 0 9 0 . 0 4 90 . 5 1 0 . 4 0 0 . 1 1 3 . 3 43 . 2 4 0 . 1 0 3 . 3 1 3 . 1 80 . 1 3 1 . 4 5 1 . 3 0 0 . 1 52 . 9 32 . 9 0 0 . 0 3 1 00 . 2 1 0 . 2 7 - 0 . 0 6 3 . 3 52 . 3 9 0 . 9 60 . 8 31 . 3 9 - 0 . 5 6 0 . 1 6 0 . 6 2 - 0 . 4 6 2 . 1 31 . 4 8 0 . 6 5 1 10 . 0 5 0 . 2 5- 0 . 2 0 1 . 1 30 . 9 5 0 . 1 8 0 . 2 70 . 7 0 - 0 . 4 3 0 . 1 5 0 . 0 0 0 . 1 50 . 5 60 . 4 8 0 . 0 8 1 20 . 1 9 0 . 0 1 0 . 1 81 . 2 3 0 . 3 6 0 . 8 7 0 . 0 00 . 0 00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0 . 0 00 . 0 0 0 . 0 0 合计6 . 9 4 5 . 2 2 1 . 7 2 3 4 . 9 53 1 . 3 5 3 . 6 0 3 1 . 5 7 4 0 . 3 4 - 8 . 7 7 8 . 4 4 8 . 1 5 0 . 2 91 2 . 0 91 1 . 2 50 . 8 4 ( 三)结论 1 、大庆f c c 汽油加氢改质的运转结果表明,该工艺在用于大庆的f c c 汽油时,能够使汽油的烯烃降到3 5 v % 以下,辛烷值 2 、该工艺经 2 0 0 0小时长周期运转结果表明: r o n 基本不变。 催化剂的稳定性很好, 工艺适合于大庆的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可以进行工业应用。 81 6 表2 0 大庆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工艺稳定性评价结果 运转 天数 一反 温度 二反 温度 三反 温度 压力 m p a 氢油 卜 匕 ( v / v ) 二反 空速 h 饱和 烃 烯烃芳烃 r o nm o n 大庆压叙 料油 4 6 . 34 4 . 59 . 29 0 .7 9 . 7 12 0 03 7 0022 0 027 0 . 38 . 22 1 . 58 5 .7 9 . 6 22 0 03 7 0022 0 026 1 . 62 3 . 31 5 . 18 6 .7 9 . 1 32 0 03 7 0022 0 026 0 . 42 4 . 81 4 . 88 7 .7 9 . 1 42 0 03 7 0022 0 025 7 . 72 8 . 41 3 . 98 8 .7 9 . 4 52 0 03 7 0022 0 025 7 . 32 8 . 31 4 . 48 8 .7 9 . 3 62 0 03 7 0022 0 02 . 25 5 . 82 9 . 91 4 . 38 8 .7 9 . 6 72 0 03 7 0022 0 02 . 25 4 . 33 2 . 41 3 . 3 8 9 .7 9 . 7 82 0 03 7 0022 0 02 . 25 3 . 53 2 . 81 3 . 78 9 .7 9 . 7 92 0 03 7 0022 0 02 . 25 3 . 13 3 . 61 3 . 38 9 .7 9 . 7 1 02 0 03 7 0022 0 02 . 25 2 . 83 3 . 91 3 . 38 9 .7 9 . 7 1 12 0 03 7 5022 0 02 . 25 3 . 73 1 . 91 4 . 48 9 .7 9 . 6 1 22 0 03 7 5022 0 02 . 25 2 . 93 31 4 . 18 9 .7 9 . 7 1 32 0 03 7 5022 0 02 . 25 2 . 33 41 3 . 79 07 9 . 7 1 42 0 03 7 5022 0 02 . 25 2 . 63 3 . 41 49 07 9 . 7 1 52 0 03 7 5022 0 02 . 25 2 . 93 31 4 . 19 07 9 . 6 1 62 0 03 7 5022 0 02 . 25 1 . 9 3 5 . 71 2 . 49 0 .7 9 . 6 1 72 0 03 7 5022 0 025 3 . 23 4 . 31 2 . 59 0 .7 9 . 7 1 82 0 03 7 5022 0 025 2 . 83 2 . 41 4 . 89 0 .7 9 . 6 1 92 0 03 7 5022 0 025 2 . 33 3 . 11 4 . 69 0 .7 9 . 5 2 02 0 03 7 5022 0 025 43 2 . 91 3 . 19 0 .7 9 . 6 2 12 0 03 7 5022 0 025 1 . 53 4 . 71 3 . 89 0 .7 9 . 7 2 22 0 03 7 52 1 022 0 025 3 . 83 31 3 . 28 9 .7 9 . 4 2 32 0 03 7 52 1 022 0 025 23 4 . 81 3 . 29 0 .7 9 . 5 2 42 0 03 7 52 1 022 0 025 2 . 93 3 . 81 3 . 3 8 9 .7 9 . 5 2 52 0 03 8 02 1 022 0 02 5 1 . 93 4 . 41 3 . 78 9 .7 9 . 5 2 62 0 03 8 02 1 022 0 0 25 3 . 23 2 . 91 3 . 98 9 .7 9 . 6 2 72 0 03 8 02 1 022 0 025 1 . 23 5 . 31 3 . 5 9 07 9 . 6 2 82 0 03 8 02 1 022 0 025 4 . 63 2 . 91 2 . 59 0 .7 9 . 6 2 92 0 03 8 02 1 02 2 0 025 43 2 . 91 3 . 19 07 9 . 7 3 02 0 03 8 02 1 022 0 025 4 . 63 2 . 81 2 . 69 07 9 . 7 3 12 0 03 8 02 2 022 0 02 5 53 31 28 9 .7 9 . 4 3 22 0 03 8 02 2 022 0 02 5 4 . 83 2 . 91 2 . 38 9 .7 9 . 5 3 3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13 4 . 21 1 . 78 9 .7 9 . 3 3 5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43 3 . 61 2 8 9 .7 9 . 3 3 6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6 3 2 . 91 2 . 58 9 .7 9 . 6 3 7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33 3 . 11 2 . 68 9 .7 9 . 4 3 8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63 3 . 31 3 . 18 9 .7 9 . 7 8 1 7 3 9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63 4 . 11 3 . 39 07 9 . 3 4 0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53 3 . 81 2 . 78 9 .7 9 . 6 4 1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73 3 . 31 39 07 9 . 3 4 2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3 4 . 11 2 . 99 07 9 . 4 4 3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33 4 . 31 2 . 49 0 .7 9 . 4 续表2 0 大庆f c c 汽油加氢改质工艺稳定性评价结果 运转 天数 一反 温度 二反 温度 三反 温度 压力 m p a 氢油 比 ( v / v ) 二反 空速 h 饱和 烃 烯烃芳烃r o nm o n 大庆亚氛 料油 4 6 . 34 4 . 59 . 29 0 . 37 9 . 7 4 4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73 4 . 21 2 . 19 0 .7 9 . 2 4 5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43 3 . 31 2 . 39 07 9 . 4 4 6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83 3 . 71 2 . 59 0 .7 9 . 3 4 7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93 4 . 21 2 . 99 0 .7 9 . 2 4 8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13 3 . 71 3 . 29 0 .7 9 . 3 4 92 0 03 8 02 2 022 0 025 4 . 83 1 . 71 3 . 59 0 .7 9 . 2 5 02 0 03 8 02 2 022 0 025 3 . 13 4 . 51 2 . 49 0 .7 9 . 4 5 1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83 4 . 61 2 . 69 0 .7 9 . 5 5 2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53 51 2 . 59 0 .7 9 . 3 5 3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93 4 . 71 2 . 49 0 .7 9 . 3 5 42 0 03 8 02 2 022 0 025 1 . 63 5 . 81 2 . 69 0 .7 9 . 4 5 5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43 5 . 51 2 . 19 0 .7 9 . 2 5 6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 . 73 5 . 31 29 07 9 . 2 5 72 0 03 8 02 2 022 0 025 1 . 63 6 . 31 2 . 19 0 .7 9 . 3 5 82 0 03 8 02 2 022 0 025 23 5 . 51 2 . 59 0 .7 9 . 3 5 92 0 03 8 02 2 522 0 025 43 41 28 9 .7 9 . 4 6 02 0 03 8 02 2 522 0 025 3 . 13 5 . 11 1 . 88 9 .7 8 . 9 612 0 03 8 02 2 522 0 025 2 . 73 5 . 11 2 . 28 9 .7 9 . 3 6 22 0 03 8 22 2 522 0 025 3 . 13 4 . 31 2 . 68 9 .7 9 . 2 6 32 0 03 8 22 2 522 0 025 3 . 73 3 . 91 2 . 49 07 9 . 3 6 42 0 03 8 22 2 522 0 025 33 4 . 61 2 . 48 9 .7 9 . 3 6 52 0 03 8 2.2 2 522 0 025 4 . 13 2 . 91 38 8 .7 9 . 5 6 62 0 03 8 22 2 522 0 025 4 . 43 2 . 61 39 0 .7 9 . 2 6 72 0 03 8 22 2 522 0 025 43 3 . 71 2 . 39 07 9 . 2 6 82 0 03 8 22 2 522 0 025 3 . 23 4 . 61 2 . 29 0 .7 9 . 2 6 92 0 03 8 22 2 522 0 025 3 . 13 4 . 51 2 . 49 0 .7 9 . 2 7 0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4 . 53 3 . 11 2 . 48 9 .7 9 . 3 7 1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43 3 . 81 2 . 28 9 .7 9 . 2 7 2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33 4 . 41 2 . 68 9 .7 9 . 1 7 3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2 . 63 5 . 41 28 9 .7 9 . 2 7 4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2 . 53 5 . 31 2 . 28 9 .7 9 . 3 7 5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43 4 . 31 1 . 78 9 .7 9 . 4 7 6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4 . 13 41 1 . 98 9 .7 9 . 4 8 1 8 7 7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2 . 73 5 . 61 1 . 79 07 9 . 5 7 82 0 03 8 22 2 52 . 52 0 025 2 . 13 5 . 41 2 . 59 0 .7 9 . 4 7 9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3 . 13 4 . 11 2 . 88 9 .7 9 . 5 8 0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1 . 73 5 . 21 3 . 19 07 9 . 3 8 1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1 . 33 41 4 . 79 0 .7 9 . 2 8 2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1 . 93 4 . 21 3 . 98 9 .7 9 . 4 8 3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33 4 . 71 2 . 39 0 .7 9 . 7 8 42 0 03 8 52 2 52 . 52 0 025 2 . 83 4 . 61 2 . 69 0 .7 9 . 6 生成油平均值 5 3 . 23 4 . 01 2 . 89 0 .7 9 . 4 二、 大港f c c 汽油加氢改质的 评价情况 ( 一)大港f c c 汽油情况 f c c 汽油原料分析结果见表2 1 0 表2 1 f c c 汽油原料分析结果 d , “ , g / c m 2 0 . 7 0 1 f i a 饱和烃 4 1 . 6 馏程,f i a 烯烃4 0 . 2 i b p3 0f i a芳烃1 8 . 2 1 0 %5 2r o n9 1 . 0 3 0 %6 3m o n8 0 . 7 5 0 %8 5抗爆指数8 5 7 0 %1 1 5 9 0 %1 4 7 e b p1 7 0 . 5 ( 二)评价结果 使用 t m d催化剂及工艺技术进行评价,以大港 f c c汽油为原料的加氢 改质工艺技术在引进x y t e l 公司的1 0 0 m 1 评价装置上运转了5 2 8 小时, 运 转操作条件稳定,压力 2 . o m p a ,氢油比 2 0 0 : 1 ,空速 2 . o h - 1 ,一反温度 2 4 0 0c ,二反温度3 8 0 0c ,三反温度2 2 0 c ,生成油烯烃平均值3 1 . 9 ,比原 料油下降了8 . 3 个单位, 辛烷值r o n 较原料油下降了0 . 3 个单位。 f c c 汽油 原料与生成油色谱分析结果见表2 2 ,具体结果详见表2 3 0 ( 三)结论 大港 f c c汽油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农业面试题及答案
- 青州幼儿面试题及答案
- 企业钳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协和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福建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级电子商务模考试题+答案
- 2025麻醉科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竞赛考试试题(附答案)
- 公务用车政策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 2025关于医疗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合同模板
- 福州工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培训
- 胰腺炎的营养治疗与护理
- 教师校园安全培训课件
- 财务结账相关管理制度
- 叉车维修方案(3篇)
- 口腔科护士正确吸唾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