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庾信山水诗的世俗化及其意义和影响 庾信山水诗的世俗化及其意义和影响赵沛霖(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摘要:对玄学自然观持彻底否定态度的庾信,将世俗情怀与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观照结合起来,把世俗性的欲求和期待融会于对山水自然的具体描写中,直接导致了山水诗的世俗化。山水诗的世俗化体现着与早期山水诗完全不同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不追求人生解脱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越,也不具备探求人生意义和与“道”相通的哲学意蕴,从而彻底改变了山水诗企慕世外,与自然冥合为一的发展路向,而使其明显朝着世俗生活和现世追求的方向倾斜。世俗化使山水诗彻底走出了玄学的阴影而回归人间,立足现世。作为玄学影响山水诗创作的终结和一个文学时代结束的标志,山水诗的世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庾信;山水诗;世俗化;玄学;自然观收稿日期:2010-06-02作者简介:赵沛霖(1938-),男,天津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字与文化研究。 庾信的山水诗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其全部诗歌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与魏晋时期以来早期山水诗所体现的回归自然,与自然冥合为一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相比,他的山水诗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基本特征,标志着山水诗的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新变化,并由此而对山水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忽略庾信的山水诗,不仅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他的诗歌成就,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对于我国山水诗发展历史进程的认识。这就是说,必须把庾信的山水诗放到我国山水诗发展历史进程的广阔空间加以审视,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其意义和贡献,否则,仅仅局限于其自身,一些重要问题很可能会被完全忽略。 事实上,从山水诗发展历史纵向比较的角度评价庾信的山水诗,有的学者已经做过,例如,有的学者通过与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来认识和评价庾信的山水诗,认为庾信虽常常以隐士自称,但并没有真正的隐逸思想,也不打算真正隐逸,“庾信在闲居中求真隐,在人境中思避世的心情表面上与陶渊明有形似之处,但实质上相去甚远”。(p87)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者又说:庾信的“田园诗天生缺乏陶诗那种回归自然的自在意趣”,“以田园生活的环境描写及细节琐事的堆砌为主,使隐居的意趣由深层转为表层,由诗人内心对自然的彻悟,变成了外在的隐居姿态的渲染”。(p87,p89)作者所提出的这两个论断,即庾信并不打算真正归隐和他的诗歌缺乏陶诗回归自然的意趣,使隐居的意趣由深层转为表层等等,分开来看,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如果结合起来看,后一个论断就值得商榷了。因为既然庾信不像陶渊明那样具有真正的隐逸思想,也没有真正归隐,那为什么还要用具有“回归自然”和“隐居的意趣”的陶诗为标准来要求和评价他的诗歌呢?以一个诗人的优长和特点为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另一个诗人,往往看到的多是他的不足和负面的东西,而不可能看到他的本相,更不可能看到他的特点和长处。 诚然,庾信有时以隐士自居,诗中也不时标榜隐逸,然而这不但不是庾信思想的全部,而且也不是他思想的主流和本质,更多的情况下或为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或为借此发泄对自己处境的牢骚。 事实上,他从来也没有真正想去隐居。庾信对于隐逸的复杂心态,在他入北以后的诗中有过直接的表白:上益州上柱国赵王二首的结尾两句“愿想悬鹑弊,时嗟陋巷空”,可以说把他对隐逸的真实心态和思想表露无遗:我虽穷困,知命不忧,可叹陋巷已空,再也无法像颜回那样处世了。 言外之意是我的处境艰难,无法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只好请上柱国大人提携了。这是作品的证明。再从他的经历看,入北后,他连事两朝,充分说明他系心功名,留恋权位,如果真心隐逸绝不致如此。对于庾信这样的思想心理复杂的诗人,更应当注意其思想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其为人和作品。 有鉴于此,本文不以陶渊明和陶诗为参照,而是换一个视角:从山水诗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角度考察他的山水诗。我们知道,庾信一生追求功名利禄,热衷于享乐娱情,是一位具有强烈世俗情怀的诗人。他对玄学自然观持有彻底否定的态度,而将世俗情怀与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观照结合起来,把世俗性的欲求和期待融会于对山水自然的具体描写中,直接导致了山水诗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即山水诗的世俗化。庾信的世俗化的山水诗与早期山水诗完全不同:不追求人生解脱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越,也不具备探求人生意义和与“道”相通的哲学意蕴,从而彻底改变了山水诗回归自然,与自然冥合为一的发展路向,而使其明显朝着世俗生活和现世关怀的方向倾斜。 庾信的世俗化的山水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结合贵族生活,把山水自然景观作为贵戚富豪寻欢作乐环境和背景的山水诗; 一是结合日常世俗生活,表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山水诗; 一是结合对民生功利的关注,具有一定现世关怀特征的山水诗。现分别论述如下:一、结合贵族生活,把山水自然景观作为贵戚富豪寻欢作乐环境和背景的山水诗应当指出,把寻欢作乐从室内扩大到室外,以山水自然景观作为寻欢作乐的环境和背景,不是始于庾信,早在庾信之前就已经盛行。晋书山涛列传:简优游卒岁,惟酒是耽。诸习氏,荆上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这是关于西晋都督、尚书左仆射山简在山池园林游嬉宴饮的具体记载,事实上,寻欢作乐于山水胜境中,在魏晋南北朝的贵戚富豪中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将它作为一种排场和特殊的享受而趋之若鹜。 不过,在庾信之前,在山水美景中寻欢作乐之风虽炽,但用山水诗的形式来反映它,即把山水美景作为贵戚富豪享乐生活的环境和背景来描写,却十分罕见。这是因为这样做与当时盛行的观念,即把山水自然作为“道”的具象化的玄学自然观彼此格格不入。就是说,贵戚富豪可以突破玄学观念的束缚去这样做,却没有人敢于这样说;直至庾信创作出把山水美景作为贵戚富豪寻欢作乐的环境和背景的山水诗,这种情况才从根本上改变。在这方面,庾信之所以能够为天下先,敢于结合寻欢作乐描写山水自然景观,不仅是因为他有写诗才能,善于山水诗创作,又具有在山水美景中游宴享乐的亲身经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对自然的态度与玄学自然观之间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庾信的以山水自然景观作为贵戚富豪寻欢作乐环境和背景的山水诗,以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以下简称咏画)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奉和赵王美人春日、和赵王看伎和奉和赵王春日等诗歌(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将咏画与这些诗歌简称为咏画等诗)。关于咏画的基本内容正如日本学者兴膳宏指出的,是“以阳春山水为背景的欢乐场面为最多”,并认为这是全诗“主要的倾向”(p356)。 应当说明,这里所说的“欢乐场面”不是一般的“欢乐”,而是贵戚富豪的寻欢作乐。不过,咏画的部分诗篇描写重点却不单是寻欢作乐,而是作为其环境背景的山水自然景观,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海内外学者才把这些诗认定为山水诗。二十四首咏画诗的第一首“浮桥翠盖拥”是比较特殊的,它是总写贵戚富豪寻找山水美景寻欢作乐,并明确点出石崇、山涛两位贵戚富豪的名字:清晨之际,在水纹恒转,风花乱回的浮桥,“石崇迎客至,山涛载妓来”。这样,不但十分清楚地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而且说明寻欢作乐的主体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而是声势显赫、富可敌国的贵戚富豪,从而为后面所写的花天酒地、穷奢极侈的享乐作了有力的铺垫。从第二首“停车小苑外”开始才是分写在不同的山水美景中寻欢作乐的具体场面。这些诗虽很少点出具体人名,但其主体都是石崇、山涛一类的人却是毫无疑问的。 “子山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其画不一,盖杂咏之也。”3(p353)所谓“杂”是说享乐活动之杂和多,诸如宴饮、狎妓、射猎、歌舞、游嬉、赏玩以及炼丹求长生、清静学隐士等等,可以说,当时贵族享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例如第四首“逍遥游桂苑”,写在明媚秀丽如桃花源的深山中的歌舞游宴;第九首“千寻木兰馆”,写春洲流水,花香四溢堂馆中的狎妓活动,但重点都是具体描摹环境的优美与温馨,而歌舞游宴、狎妓活动则是点到为止,十分含蓄。又如第十九首:三危上凤翼,九坂度龙鳞。路高山里树,云低马上人。悬岩泉溜响,深谷鸟声春。住马来相问,应知有姓秦!“秦”本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美女秦罗敷,此代指美女。诗中写对美女的追求不是在人群熙攘之处或其他什么场所,而是在高山深谷,悬岩溜泉当中。显然,在贵戚富豪看来,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求爱,才更加风流和浪漫,因而也才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享乐的欲望。34 另外,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等诗歌像咏画一样,也是写富豪贵戚在山水美景中歌舞、游宴的享乐生活,就其对于山水自然景观的描写来看,也不失为山水诗。其中,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和奉和赵王美人春日更为突出。这些诗中的主人公不是咏画中所写的石崇、山涛一类富豪贵戚,而是北周王朝中权位显赫、炙手可热的赵王等权贵。赵王是庾信在北周过从甚密的侯王之一,他在山水美景中举行的多次游宴等享乐活动,庾信都是参加者和亲历者。 从性质和内容上看,咏画等诗既是山水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说它们是山水诗,是因为这些诗歌都是以山水自然景观的描写为主(或为重点之一),其中有些都是很有特色的山水诗,例如,前面引用的第四、九和十九诸诗,描写环境的清新幽静,深得山水园林之美。尤其是写对绝代佳人追求的第十九首其特色更加鲜明:它不是纯客观地就山水写山水,而是从置身于其中的人的感受出发写山水,不但有声有色,真切具体,而且极富情趣,耐人寻味。又如第二十二:“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三四句形容刹那间变化所使用的一连串动词“动”、“争散”、“摇”、“暂飞”,造成了强烈的动感,以致整个画面都被激活,生气为之顿生。最后四句写人,人是作为全诗景观的一部分而入诗中:在风和日丽、竹动蝉散、莲摇鱼飞的充满生气的画面中,有人举踵翘望,期盼那莲船迅速归来,直到夕阳西下,晚风吹起他的衣裳人的活动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不但使画面更加美丽,而且为山水自然增添了人间情趣。 另一方面,咏画等诗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诗中除了重点描写的山水美景之外,还有贵戚富豪的享乐生活,而山水美景仅仅是作为他们寻欢作乐的环境和背景。将这样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为一首诗,十分清楚地说明咏画等诗与一般山水诗之间在对于山水自然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上的重要区别。贵戚富豪看重山水自然,既不是欣赏山水自然的特殊美质,更不是从中寻求什么幽深旨趣,只不过是把它作为寻欢作乐的天然理想场所而已。“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4(p98)这就是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山水自然景观,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满足感性欲望和要求的享乐对象。咏画等诗所歌咏的正是贵戚富豪低俗审美趣味和感性享乐欲望同时得到满足的双重“快乐”。 二、结合对民生功利的关注,具有一定现世关怀特征的山水诗庾信的这类山水诗,多以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为题材,诗中虽包含着一定的民生功利的思想因素,但却是以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为主,本文据此而将它们归为山水诗。至于那些虽然涉及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但却不是以自然景观描写为主的诗歌(庾信写有不少这样的诗歌),则不属于本文的考察范围。 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时处处为人们切身感受到,而且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年成的丰歉,直接关系到民生之本。庾信关注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山水诗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对此,他在喜晴应诏赦自疏韻一诗中有明确的说明:河堤崩故柳,秋水高新堰。心斋愍昏垫,乐彻怜胥怨。 喜晴应诏赦自疏韵并不是山水诗,但涉及到气候变化和水旱灾害对民生的影响以及庾信的态度,为研究庾信有关题材的山水诗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线索。诗题中的“喜晴”两字说明诗人因造成严重水灾的大雨终于停止而喜,表现出他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上述引诗中的前两句是说水灾严重,后两句表达对民生的关怀。“心斋”本是说排除一切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清静和纯一,这里可以理解为专心于此。“昏垫”,出自大禹与帝之间的对话,“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烝民乃粒,万邦作乂。”郑玄注:“昏,没也;垫,陷也。”是说人民被洪水吞没,遭受灭顶之灾。“乐彻”出自周礼春官宗伯下:“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这两句是说洪水袭来,百姓遭受灭顶之灾,实在悲惨;我无限忧虑和伤痛,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 可见,庾信因心系民生而关心气候变化,他的心情也因此而时喜时忧。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庾信写了和李司录喜雨、奉和赵王喜雨和对雨等诗。这些诗歌都以大雨和雨中景象为中心展开浓墨重彩的描绘,充分展示了瑰丽多姿的自然美(详后)。对于一般的山水诗来说,到此足矣,无需再写其他什么内容。但这三首诗则不同,在写大雨和雨中景象之后,都写了大雨有利于庄稼生长,反映出对于丰收的期盼。例如和李司录喜雨:“嘉苗双合颍,熟稻再含胎。属此欣膏露,逢君摛掞才”,嘉禾重颍,两次扬花,是大获丰收的景象。奉和赵王喜雨:“厥田终上上,原野自莓莓”,是说由于雨露滋润,“不惟田成沃壤,即荒郊之草,俱得生也”。3(p293)雨露给万物带来生机,也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对雨:“徒劳看蚁封,无事祀灵星。”民谚:“蚁封户穴,大雨将集。”灵星指后稷,“言祀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后稷,周民族之始祖,后为谷神,祭谷神正是为了丰收。这两句是说,大雨已至,无须再看“蚁封”,只要祭祀后稷,求他保佑即可丰收。 三首诗写大雨对年成的影响,尽管形式不同,但却表现了相同的情志:大雨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庾信为此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不仅有两首诗的题目称雨为“喜雨”,而且喜悦之情贯穿于全诗,特别是和李司录喜雨更为突出。此诗用典很多,但还是简洁有序地再现了从大旱盼虹霓、祈雨、雷电、大雨狂泻、云涌水流以至泥沙冲击,大树漂流,不但过程完整,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能抓住特点,诗歌形象生动鲜明,喜悦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 奉和赵王喜雨也是如此,例如雨中景象:白沙如湿粉,莲花类洗杯。惊乌洒翼度,湿雁断行来。 写大雨突降,却不直接写雨,而着力于从其他物象,如白沙、莲花、乌、雁的状态及其变化加以表现。诗中物象的调度极有特点:前两句写地上,后两句写空中;前两句是静态描摹,后两句是动态再现。地上,空中;静态,动态,不仅彼此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且有力地扩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特别是对于暴雨中“惊乌”和“湿雁”形象的把握十分准确,特点突出,很值得玩味:由于雨大雨急,乌、雁来不及躲藏,以致“惊乌”翅膀下垂如洒,“湿雁”溃不成行而飞。寥寥几笔,便真实地再现了大雨中的特有景象。整体看来,诗歌形象绚丽多彩,含蓄生动,引发人的想像。 以上诗歌的两方面内容,即与大雨有关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于阴晴水旱的喜忧,对于山水诗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前者即与大雨有关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本来就属于山水诗的题材范围,摄取它们入诗是对它们审美观照的结果;而后者即阴晴水旱对于年成的影响及其所引起的诗人的喜忧,一般说来并不属于山水诗的题材范围,是庾信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范式,扩大了山水诗选材范围的结果。在这里,庾信注重的不是自然景观的超然玄远的旨趣,而是它对现实利害关系的影响,显然,这是从功利观念和角度看待自然景观的结果。审美观照与功利因素的结合,使本来玄远虚静的山水诗具有了某些现世关怀的特征。 应当指出,对于水旱灾害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本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文学史上的成功之作数不胜数,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在远离社会现实生活,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山水诗中,加上这样的内容并将有关的感情贯穿于具体描写中,就非同寻常了。 三、结合日常世俗生活,表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山水诗庾信的山水诗,除部分应命、应教和奉和之作外,很少写那些令人惊叹的幽溟险怪、雄奇超绝的自然景观,而代之以与人们日常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景观,如普通村墟、庭园和原野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机构管理师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分析师资格认证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页设计师创作技能评估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液压件液力件项目建议书
- 齐昌中学中考数学试卷
- 名校考题九年级数学试卷
- 满分110分的数学试卷
- 2025年海绵(泡棉)项目合作计划书
- 浦东教师面试数学试卷
- 青岛五四五年级下数学试卷
- GB/T 3920-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第三章 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
- GB/T 25074-2010太阳能级多晶硅
- 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 高原病的防治问题西京医院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船舶高级消防(新版PPT)
- 劳务分包工程量清单报价表
-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幕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