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译者为主体探讨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 以译者为主体探讨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刘 璐摘 要:由于各民族、各国家之间在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译者对原作风格的理解与原文风格的客观存在之间的差距,加之原作风格确有一些可以意会但难以言传的不可译因素,使原作与译作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译作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力求最大限度地在总体上再现原作风格,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再现虽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正确处理译者风格,原作风格是可以完美再现的,为此必须提高翻译的主体译者的素养。 关键词 : 文学翻译; 原作风格 ; 可译性 ; 译者风格 文学翻译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原作所反映的艺术真实,是将以一种语言为外形的艺术品转换为以另一种语言为外形的艺术品的活动。 确切的说,它是一门艺术。 文学作品翻译中, 译作确切地再现原作风格是译者最重要的目标,也是译作对译语读者的效果能否等同于原作对原语读者的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重现原作的意境和艺术真实的这一活动过程中,不单纯是语言的转换,蕴藏着译者的创造性,表现出了灵活性和极大的艺术魅力。 译者水平越高,对原作风格的再现就越臻完美。 一 、原作风格及其可译性的影响因素所谓风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而辞源中则直释为:“艺术特色”。 风格一词现多用于表示作品、绘画、音乐、建筑等因人、因地或不同的历史时代而形成的独特文体、风格、格调和式样等。 随着经历的变化,作家的风格也是发展的;又因为作品体裁、对象等的不同,有时一个作家会有几种风格同时存在。 著名翻译家纳博科夫说:风格是作者的手法,是他所特有的语调,他的词汇,以及那足以让读者读到一个片断就能认出这是奥斯汀的手笔而非狄更斯所为的特点。 人的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熔铸到文学作品中,散布于字里行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格调,读者经过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 比如鲁迅曾换过许多笔名写杂文,但熟悉他风格的读者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由此可见风格贯穿一个作品的全部,小到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句法的层面,大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以及主题揭示的层面,一部作品因此而带有作家的独特印记。 正因为外文原作的风格常有上述丰富的内涵,因而文学原作的风格的可译性也受到一些限制。 究其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原作修辞的风格也是原作风格的组成部分,因此原作语言中独特的特点和地方色彩以及含有独特感染力的词语,如非生活在那样的人文环境下或理解肤浅,是较难传译的。 每一种语言因为不同的历史发展、人文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等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 有其本民族语言的特殊性,有些意思可以意会,但难于言传或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将它表述出来。 我们的汉字是形、音、意相结合的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这种各自语言的特殊性就造成了两种语言互译的困难。 而一部文学作品是用作者本民族的语言来表现、完成的,风格也十分多样,有雄健,有朴实无华的,有庄严稳重,有崇高洁净,有柔婉纤细,有华丽夸张,有滑稽幽默,也有荒诞。 因而与作者所属民族语言紧密结合的作品的独特风格的传译,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在翻译界,由于翻译主体的不同,同一作品有不同版本差异。 这就提出了一个翻译风格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客体相同, 都是同一作品, 只有主体-译者不同,因而决定了译作风格的不同,促使了同一作品有不同版本的译作。 翻译活动是基于原作的艺术的再创造, 译者在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就是译者风格。 如庞德最著名的作品,意象派名作在地铁站内,这首诗仅两行、14 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诗。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 就有诸种译文:1. 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 (罗池译)2. 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 ,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钟鲲译)3. 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 湿漉漉 、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译)4. 人群中这些幻现的脸孔 ; 湿黑的枝上 ,花瓣片片。 (西川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遣词造句的特点也表现出他的个人风格,表现在词语的调遣特征与使用倾向、句子的组合结构与手段、修辞手法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 应该说,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差异或多或少地客观存在着。 由此可见,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间的有机、和谐地融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再次,译者对原文风格的理解和其译文对原文风格的再现水平不同,影响了对原作风格传译的“信、达、雅”。 译者对原文随意地加以改变、渲染,就难以忠实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由于译者对译文的组织、语言素养以及个人经验和能力等原因,不同译者对原文风格的把握也是不同的,同一作品在不同译者手中就有不同的效果产生。 这也就是说,译者本身的素养影响着对原作风格的真实再现。 二 、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每部文学作品都带有其独特的风格, 古今中外概莫能译的任务就是将这种带有感情色彩和艺术特性的特有风格确切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显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 我国学者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 不仅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要忠实于原作的风格。 译者对原作的风格既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 更不能使译者个人风格凌驾于原作风格之上。 但是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译者有意或无意地会将其个人风格在译作中表现出来,所以对于译者的风格不可避免、因而也不能排斥,更不能简单地否认或抹煞。 一句话,还是要正确处理译者风格使之有机地、和谐地融入到原作风格中,使译作更臻完美。 这也就是当前翻译界有人提倡的:译者应在不违背、不损害原作的意蕴、风貌的限度内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为自己的译文赢得读者。 如何完美再现原作风格,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提倡。 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风格,译者要有意识地淡化个人风格。 能否完美地翻译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否成功地将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化为译者风格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译者是否具有这种能力。 译作既要忠实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 要善于在不失原意的范围以内,使原作风貌得到最大限度的重现。 不少知名译者善于淡化其个人风格,在翻译不同风格作家的作品时,会大量阅读与原作风格相近的作品,以进入语境,从而使译作风格无限地接近原作风格。 其次,译者要善于将自己的再创作风格与原作风格有机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要求译者要善于将自己对原作风格敏锐的感知和体会与自己的再创作个性结合在一起,使其转化为再现原作风格的有利因素,努力做到如原作者在用译语写作一样,意到笔到。 一方面,不能硬译,字字照搬原作的的形式,使译作缺少艺术生命力、干涩;另一方面,也不能抛开原文,随意发挥,使译作与原作的风格大相径庭。 应力求使原作通过译者的风格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再次,译者应该重视个人风格的追求和育成。主观性是一切艺术创造的规律,也是文学翻译艺术的规律,译者风格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如前所述,译者风格不应回避和排斥,更不能否认或抹煞它在译作中的作用。 而且译者风格的形成是在长期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 译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作为文学翻译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原作者的创作风格,然后把这种风格表现在译作中原作是刚健的风格,,译作也应采用刚健的风格;原作是柔美的风格,译作也应采用柔美的风格. 在再现原作风格的过程中,必须步步深入,注意细节的处理,如词的选择、人物或场景的描绘等。 在译作中,还应营造出原作的艺术气氛。 原作是欢乐的气氛,译作也应该是欢乐的气氛;原作是哀伤的气氛,译作也应是哀伤的气氛。 这才是文学翻译的真谛。 首先,在熟练掌握源语和目的语的前提下,译者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风格敏锐的感知力。 一个合格的译者,要有比较准确的文学感觉和相当的中外文学功底,熟悉源语和目的语所承载的两种文化,因为翻译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它是将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转换。 翻译者的文化素养越高,他对原文风格的感知力和再现力就越强,才能更好地洞悉原作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功能,才能依据其文化内涵,凭借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语言造诣将其尽可能地展现在译作中。 其次,译者必须能够正确处理其个人风格和原作风格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淡化个人风格,使之有机地、和谐地融入原作者的风格中,力求做到仿佛是原作者在用译语写作。 前已述及,译者风格也不应回避和排斥。 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在译作中是矛盾的统一体, 既相互对立又互相渗透。 为了更好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建议译者尽量选择翻译与自己创作风格接近的作品,实现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和谐统一。 此时译者感知和体会原作的风格就愈容易,转换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 此外,译者必须勤学苦练,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原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翻译功力,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做到得心应手。 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译者,即使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面对一篇风格鲜明的作品,在动笔翻译时也会感到不知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翻译主体的功能。 因此,翻译实践是使翻译主体对风格的感知力落到实处,使其翻译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四 、结语由于各民族、各国家之间在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译者对原作风格的理解与原文风格的客观存在之间的差距,加之原作风格确有一些可以意会但难以言传的不可译因素,使原作与译作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译作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力求最大限度地在总体上再现原作风格,就有必要对翻译的主体-译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译者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他的个人风格对译文的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译者风格,我们要服从艺术在创造的规律,承认它、尊重它。 虽然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不可能完全对等,但由于翻译是再创作的艺术,译者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利用译语优势,从总体上再现原作的艺术境界,成功地使原作风格及其艺术效果在译作中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 jeremy munday :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 pplications . m.routledge,2001. douglas robinson : becoming a translator m.secondedition . routledge,2003. 3. j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科技园区廉洁从业自律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大理石石材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服务标准化合同协议
- 2025版南通市区人才公寓租赁管理协议
- 2025版艺术品担保答辩状范本编制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抗菌肽生物兽药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二零二五版智能化设备租赁与操作培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物流场地租赁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二手车买卖及售后服务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储备使用权转让合同
- 集邮协会管理办法
- 2025年广西公需真题卷及答案
- 2025年综合类-井下作业工-井下作业工技师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2025年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试模拟试卷:导游知识储备全面测试
- 2025-2026(一)秋季第一学期德育活动安排表
- 车间螺丝使用管理办法
- 渣土运输车辆调度措施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产品技术变更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 三年级第二学期口算数学1000题【带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防辐射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