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试剂安全培训 2012.12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基本框架 二.化学试剂防护重要性 三.化学试剂防护的基本知识 四.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五.我公司正在使用的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六.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一.基本概念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1. 何谓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化学品中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对人员、设施、环境易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属于危险化 学品。 2.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特点。 3.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主要危害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 度。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 。 4.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第一类:爆炸品 第二类:压缩空气和液化气体。第一项:易燃气体;第二项:不燃气体;第三项:有毒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第一项:低闪点液体;第二项:中闪点液体;第三项:高闪点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一项:易燃固体;第二项:自燃物品;第三项 :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一项:氧化剂;第二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一项:有毒品;第二项:感染性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腐蚀品。第一项:酸性腐蚀品;第二项:碱性腐蚀品;第三项:其他腐蚀品。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一.化学试剂防护重要性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1.重要性 为了加强对化学试剂、化学危险品的管理,保障公司员工人身防护与生命安全,保护公司周 围环境. 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健康和谐;遵守法规,持续改进。同时公司还确定了环境方 针:遵守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意识;保持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实现持续 发展。 3.化学品泄露事故 云南发生运漂白粉货车爆炸事故 36人中毒 2001年5月23日下午15时许,一辆弥勒县私营货车主从四川宜宾拉工业用漂白粉到个旧途经 弥勒县朋普镇时,车辆发生故障,驾驶员将车开到江边林业局车队修理所修理发生爆炸火灾事 故,漂白粉发生化学反应,造成36人中毒。 江苏石油学院实验大楼失火 2001年5月21日零时10分,位于常州市的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实验大楼发生火灾。据有关方面 人士指出:江苏石化学院火灾地点为实验大楼四楼的两间化工研究室,室内堆放的主要是化工 产品和试验品。火势燃烧猛烈并向五楼蔓延。 广东发生撞车事故火车出轨40吨甲醛外泄 2002年8日凌晨1时25分,一辆满载40吨甲醛(有毒气体)的大型槽车,在黎湛铁路石角段与一 列火车严重相撞,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列车九节车厢出轨,铁路中断7个多小时。 出事的23009次列车是由广西黎塘开往广东廉江方向,行经廉江市石角镇丹兜村丹兜道口时 ,与一辆运载40吨甲醛、由湛江开往广西方向的槽车相撞,坐在槽车上的车主(遂溪县岭北镇人 )当场死亡,槽车司机和火车司机受伤。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二.化学试剂防护的基本知识 1.基本名词定义 闪 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 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 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燃 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 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 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 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 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 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 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二.化学试剂防护的基本知识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1.基本名词定义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 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 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 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 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 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 危险。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 、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 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 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 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 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 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 危险。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1.工业毒物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 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 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指化学物 质,称为工业毒物。 毒性及其表示方法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物的剂量与引起毒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 物质引起人体的病理变化,造成损伤的能力。我们通常采用下列指标: a.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 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b.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引起一组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c.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d.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 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 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 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 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 ,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 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皮 肤: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 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 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消化道:消化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 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 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预防这类中毒,应注 意不在车间等作业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应及时洗手,除去手上的污 染。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3.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 性和慢性。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 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状亦 不一样,现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状分述如 下。 呼 吸 系 统: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 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 或肺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 、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神 经 系 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 (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组成。 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 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中 毒性脑病等。 血 液 系 统: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 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 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氧化砷可破 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 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 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14/10 万。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 循 环 系 统 常见的有: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 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 现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等。 泌 尿 系 统 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易 受损害。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 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 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 骨 骼 损 害 长期接触氟可引起氟骨症。磷中毒下颌改变首先表现为牙槽嵴的吸收,随着 吸收的加重发生感染,严重者发生下颌骨坏死。长期接触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 症,即指骨末端发生骨缺损。镉中毒可发生骨软化。 眼 损 害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损害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类。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 于眼部所致;后者则是全身中毒在眼部的改变。接触性眼损害主要为酸、碱及 其他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灼伤。眼部的化学灼伤重者可造成终生失明,必须及 时救治。引起中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三.工业毒物危害与防护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皮 肤 损 害 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性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伤害,其中化学 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数。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引起皮肤损害的化学性物质分为:原发 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常见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属盐、溶剂 等;常见皮肤致敏物有 金属盐类(如铬盐、镍盐)、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 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蒽、菲等。常见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 、油疹及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皲裂等。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腐蚀及 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 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常见的致伤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 某些化学物质在致伤的同时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灼伤、酚灼伤 、氯乙酸灼伤,甚至引起死亡。 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我国1987年颁布的 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 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为法定的职业性肿瘤。 总之,机体与有毒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毒后的表现千 变万化,了解和掌握这些过程和表现,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有毒化学物质中毒的 了解和防治管理。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1.甲 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 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 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 综合征,肝肿大。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闪点():4,爆炸上限%(v/v):7.1,爆炸下 限%(v/v):1.1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急性毒性: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12124 mg/kg(兔经皮),lc50: 20003mg/m3,8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 300ppm ,引起刺激。家兔经皮: 500mg,中度刺激。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 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可被生物和微生物氧化降解。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 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 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 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 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 的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 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 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四.化学溶剂与相关防护 2.乙酸乙酯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 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 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 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 多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闪点():-4,爆炸上限%(v/v): 11.5,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急性毒性: ld50:5620 mg/kg(大鼠经口);4940 mg/kg(兔经口),lc50: 5760mg/m3,8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 400ppm ,引起刺激。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 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 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 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 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 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 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 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3.丁酮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本品常与己 酮同-2混合应用,能加强己酮-2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 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闪点():-9,爆炸上限%(v/v):11.4,爆炸 下限%(v/v):1.7.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可混溶于油类。 急性毒性: ld50:3400 mg/kg(大鼠经口);6480 mg/kg(兔经皮),lc50: 23520mg/m3,8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8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13780g/24小时,轻度刺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 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 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 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 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 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 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 复接触。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4.环己酮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眼、鼻、喉粘 膜刺激症状和头晕、胸闷、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 抽搐、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脱离接触后能较快恢复正常。液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 致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闪点():44,爆炸上限%(v/v):9.4,爆炸下 限%(v/v):1.1.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急性毒性: ld50:1535 mg/kg(大鼠经口);948 mg/kg(兔经皮),lc50: 3208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75ppm ,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 轻度刺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 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 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 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 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 期反复接触。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5.硫酸 物理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熔点10.5,沸点330,相对 密度1.83;饱和蒸汽压0.13kpa(145.8);禁配物为碱类、碱金属、水、强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皮肤灼伤轻 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瘢痕收缩影响功能;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 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 、全眼炎以致失明。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 穿孔、腹膜炎、肾损伤、休克等。 燃爆危险: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 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 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溶解性:与水互溶,配制硫酸稀溶液时应将浓硫酸加到水中,切忌逆反。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穿橡胶耐酸碱 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工作时不得饮水、吸烟和进食 。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通风 ,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沙土。避 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 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5,相对湿度不 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 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 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6.盐酸 物理性质: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熔点- 114.8(纯),沸点108.6(20%),相对密度1.2;饱和蒸汽压 30.66kpa(21);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1.26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眼睛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 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牙龈 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 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溶解性:与水互溶。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min,就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至少15分钟。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工作时不得饮水 、吸烟和进食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通风 ,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 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 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相对湿度不 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等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7.高氯酸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发烟液体。熔点-122(纯), 沸点130(爆炸),相对密度1.76;饱和蒸汽压2.00kpa (14)。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 人体灼伤。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 激症状。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至少15min,就医。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 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工作时 不得吸烟、饮水和进食。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就医。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 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 、二氧化碳、沙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 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 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 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与照明,防 止静电荷积累,使用无火花手工具,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 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8.氢氧化钠 物理性质: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或无色透明液体。熔点 318.4(固),沸点1390(固),相对密度2.12;饱和蒸汽压 0.13kpa(739)。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 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液体。吸入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 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 出血和休克。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min,就医;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至少15分钟,就医。可能接触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式电动送风 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工作时不得饮水 、吸烟和进食。 化学试剂安全防护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 2025年大学刑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三定时训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士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 教育展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麦油炸零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杂粮方便食品系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麦产业大数据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水养殖广告宣传策划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无人机野生动物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常压储罐日常检查记录表
-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 课件 杨宏山 第1-6章 导论、政策系统-政策执行
- 2024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委托编制合同书(范本)
- 教学研究经验总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含答案(典型题)
- GB/T 43795-2024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磁心机械强度测试方法
- 脑梗取栓护理查房
-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顺序-完整版)
-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五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