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 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 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 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 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 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 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 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 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 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 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直 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 雄。”(赤壁之战) 6、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 义较晚,而且少见。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7、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 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 即、诚、皆、则”等。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 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 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 几种形式: 1、“见”“见于”“于”表被动: “而君幸于赵王”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臣诚恐见欺于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恐为操所先。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无标志的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三、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 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 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 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 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实际上是“公子能 急人之困安在也!”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 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 、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彼且奚适也? (4) 彼且恶乎待哉 (5)夫晋,何厌之有?(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7)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9)奚以知其然也?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 副词(不、非、勿、毋、弗、否、莫等)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3)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 妾孟子 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不知句读,不解惑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强调宾语。 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 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伐为? 何为而不得?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 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 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数词作定语,有时后置。如:铸以为金人十二 四、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 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 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这种结构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 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 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 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 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 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补充说明: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 ,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 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 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 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 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二)省略谓语 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 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三)省略宾语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 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 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 介词“与”的宾语“之”。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 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 要补充出来。 (四)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 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 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 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 对话中省略 承前省略 蒙后省略 1、(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曰:不若与人 2、 孟子 省略介词 5、今以钟罄置( )水中。于 王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 )而竭。 鼓 鼓 4、沛公谓张良曰:“(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欲呼张良与( )俱去。之 公 6、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 卿 之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 我床下。(诗经七月)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告 论 吾吾 蟋蟀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讷 谏) 之事之 人 之 人 以 其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 远,)功在不舍 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 相同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D、季布为朱家钳奴。 B 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 A、君幸于赵王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外连横而斗诸侯。 A C 下列句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端绿色食品供应链服务框架协议
- 2025年新型商业街区商铺租赁及创新营销策略推广合同
- 2025年城市绿色出行小型汽车销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教育行业学生学业发展大数据分析服务代理协议
- 2025年再婚家庭财产分配、子女抚养与赡养权益保障协议
- 2025年企业虚构合同资产借款抵扣专项合作协议
- 2025医院信息岗位保密协议与信息系统安全责任承诺书
- 2025年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服务协议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室内外清洁临时用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全面升级版小区公共设施维护保养与智能化改造合同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高一第一堂班会课
- 【学生生涯规划系列】高一上学期生涯规划讲座课件
- 失智老年人走失风险评估表、“十人四追”法
- 焊接工艺要求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工作桌面pad相关gec3000通讯协议v2
- 正压式呼吸器使用与管理规范
- GB∕T 37004-2018 国家物品编码通用导则
-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时练(作业设计)
- DB14∕T 1131-2015 麦茬复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