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1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2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3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4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试题回顾 期初考试试卷9.6 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 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 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 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 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 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 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 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 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 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 噪音。 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4分,每点1分) 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 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5分) 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 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 答案: 示例:芙蓉戏水,鸢尾园边别样红( 5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 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 梦境诗情,琴心箫韵,爱莲者到此中来(5分。 前两句各1分,第三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 ,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 一模 3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 义。(4分) 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 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 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 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 ,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答:“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 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 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 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4分。符合定义形式1分,“ 自行组织”1分,“签订协议”1分,考试对象1分) 4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 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 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分) 答: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 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二模 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 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 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5分)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 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 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 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 的强烈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 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 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 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 3参考示例: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 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同样也可以登上 春晚舞台。成功的路径千千万,努力奋 斗,同样可以获得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 春晚不仅是艺术家的舞台,而是时代的 舞台。艺术植根民间,才更有时代感。(4 分。角度可以是西单女孩、马梅、春晚等 。态度1分,修辞1分,评点2分) 4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位学生按照学校 要求和研究程序,开始认真搜集资料、展开社会 调查。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家长知悉,以高考不 考为由,要孩子敷衍了事。如果你是这位学生, 将如何劝说家长?(不超过40字)(4分) 答: 4参考示例:(5分。观点1分;得体1分;理由 3分,围绕“课程要求”“进行到一半”“高考不考”三 个角度,各1分) 爸爸,“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不能马虎!这阶 段的努力使我收获不少,这种探究能力也是高考 所需要的,希望你支持! 三模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 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 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 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 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 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 (1)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2分) 答: (2)材料提到的法国作家雨果,著有长篇小说 ;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现代作家 的戏剧作品 雷雨。(2分) 3(1)文学作品要有留白,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 (2分。每点1分) (2)巴黎圣母院(或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 海上劳工);曹禺(或万家宝)(2分。每点1分) 4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 的看法。 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 (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 答: 4答案示例: (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 珍珠,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赞同保留“砧 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富有生活气息。)(5分。每条理由2分 ,修辞1分) (2)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 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或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 ,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 期初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 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 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雨魄云 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 于梦中寻见。 “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 趣,请简要赏析。(2分)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 果。(4分) 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 合作品分析。(4分) 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 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 化答错了则不给分。 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 点判分。 每点2分,“内容”和“结构”各1分;笼统 答“总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而无内容理 解则给1分。如果把“春风依旧”合在一起答 ,正常踩点判分。 9.(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 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 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 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 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 和“效果”各1分)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 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 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 、“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 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 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 答: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 析。(4分) 答: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答: 一模 9(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 荷、风不得分) (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 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 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 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 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 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 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3) 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 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诗人 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 。(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 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 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日”分别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2分) 答: 、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 要分析。(4分) 答: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 满”、“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模 9(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 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 (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 对三点4分) (3)满:动态(1分)地表 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 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 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 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答: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 要分析。(5分) 答: 三模 9(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 表现了不舍之情(2。每点1分) (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庭院 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 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分。特点“萧瑟凄怆 ”1分;画面描绘2分,其中“帘”“竹”“院”“客”“灯” 每两个意象描绘合乎情境1分) (3)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 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 (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 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 间接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 情(1分)。 期初寒鸟 开头两节文字是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 其表达特色。(4分)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寒鸟面临 的生存困难。(4分) 文章在写寒鸟的飞行过程中插入描写“高 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的吃惊,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6分) “寒鸟”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请联系全文予以探究。(6分) 麻鞋之歌 1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 1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 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 答: 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 什么作用?(6分) 答: 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答: 秋祭 1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 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 草郁郁而去。 1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答:(1)红酒: (2)朋友: 1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 分析。(6分) 1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根据原 文加以探究。(6分 哑巴与春天 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