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区全体初三教师).ppt_第1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区全体初三教师).ppt_第2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区全体初三教师).ppt_第3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区全体初三教师).ppt_第4页
中考语文之“片断写作”备考(区全体初三教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看中考“片断写作”的备考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一)概念界定 “片断写作”,习惯上称作“小作文”。这是 一道开放性的读写结合题,重在考查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拓展运用以及 初步的鉴赏能力。分值8分,字数一般要求 80字左右。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二)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能力: 12、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 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 缩写、改写、续写。 14、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 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考试手册中相关的考试目标 一、中考“片断写作”的概念、考点及题型 (三)题型考查 1、感悟类片断写作 (1)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侧重于表现形式(写作特点)的感悟类片断 写作 2、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 (2)改写 (3)扩写 (4)缩写 (5)续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此 起彼伏”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 视,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 断写作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 ,也不仅限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1、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题1:读了现代文阅 读(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 ,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就本文的 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 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将第段与下面 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 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我的老师)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 “此起此起 彼伏彼伏” ” 2、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十五年后,年轻 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 。(孩子和书) 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选择文中最触动 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老 海棠树)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 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 成长有什么启示。(年轻的国旗)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 “此起此起 彼伏彼伏” ” 3、侧重于拓展运用的片断写作(主要指“五写” )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将上文缩写成 “思贤的故事”。(80字左右)(在可可西里 回头)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你根据上下文 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 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蘑菇转 了一个弯)(续写) (一)考查题型日趋稳定,三种形式“ “此起此起 彼伏彼伏” ”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感悟类片断写作亟需引起足够重视, 尤其是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1、小作文考点与大作文考点应该有区别。 2、小作文对学生语言素养的考查力度将会进一 步强化。 3、初高中教学衔接上的导向作用。 值得借鉴的试题形式: 请从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两个方面,任选 一个角度,对文章的第10段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和见解。(80字左右) (原文第10段: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 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 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 风,显得分外的悲壮。)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也不仅限 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1、可以在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中考查“ 五写” 值得借鉴的试题形式: 1、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题:理解第段,仿照第段 ,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 ”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乐趣无穷 新 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 意义:_ (仿写) 2、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4题:请根据第3段作者的论述, 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扩写) 3、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 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 例子:(1) ;(2) (仿写) 4、请为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写一篇内容提要。(80字左右 ) (缩写) 二、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三)即使考查拓展运用类的 “五写”,也不仅限 于与记叙文阅读相结合 1、可以在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中考查“ 五写” 2、可以与应用文写作能力考查相结合 值得借鉴的试题形式: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根据文意,在下面读 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分)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依据考点,逐一复习; 根据学情,强化训练。 三、中考“片断写作”备考之策略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和见 解。如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2) :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 右的感想。 (最完美的礼物)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某情感 、某情节、某场景的认识。如: (1)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0题:姑娘们为 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 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年轻的国旗) (2)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选择文中 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老海棠树) (3)2006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9题:十五年后 ,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 的看法。 (孩子和书) (一)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一般来说,结构上应该有三个层次: 1、联系文本,提炼感点(是什么) 阅读感受是来自于文本的,因此写作时首先要 联系文章的相关内容,再亮出感点。 这感点或是文中能使心灵感动的某一处,或是 文中人物值得学习的某一点,或是文章事件蕴涵 的一个道理。(注意感点与观点区别) 要学会概括,表述完整。一般只须一句话(约 20字)。 示例:联系文本,提炼感点 (1)她们不怕路远取 国旗最让我感动。 (最感动的点) (2)文中老奶奶在灯 下认真学习,虚心求 教的场景,触动了我 的思想。 (最触动的场景) (3)我懂得了文明人 必须学会感恩。 (获得的道理或启示) 2 2、围绕感点,精要阐述、围绕感点,精要阐述(为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围绕感点中的主要是围绕感点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进行说理,说进行说理,说 说自己对这关键词的理解。要联系实际(文本说自己对这关键词的理解。要联系实际(文本 或自我)谈看法。可以用排比句对感点中的关或自我)谈看法。可以用排比句对感点中的关 键词进行阐发;也可以用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等键词进行阐发;也可以用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等 。 由于字数有限,不要过于具体(由于字数有限,不要过于具体(4040字左右字左右 )。)。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 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 情。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 的号角。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 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 联系文本谈看法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 求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老人辛苦 了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 活,发挥余力。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 令我很感动。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 况我们呢? 联系自我谈看法 示例:围绕感点,精要阐述 (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感恩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才会 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解生活 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反 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孤独的滋味 。 排比句对感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发;正反对比进行说理 3、联系自身,表明态度(怎么样) 这个层次只要一句话,从自我出发,以 “我”或“我们”出面,表明态度。 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1)她们不怕路远取国旗最让我感动。 她们用了九个小时取国旗体现出其爱国之 情。爱国之情是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前进 的号角。只有懂得爱国之情才能找准目标 努力学习,更可以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 唯爱国者,行遍天下! 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2)文中老奶奶在灯下认真学习,虚心求 教的场景,触动了我的思想。老人辛苦了 一辈子,却不服老,努力学习,热爱生活 ,发挥余力。追求活到老,学到老,这令 我很感动。一个老人尚且能如此,又何况 我们呢?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虚心请 教,认真学习,像这位老奶奶一样。 示例:联系自身,表明态度 (3)我懂得了文明人必须学会感恩。感 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 才会懂得人间的爱;懂得感恩,才会了 解生活的美;懂得感恩,社会才会更加 和谐。反之,我们将众叛亲离,品尝到 孤独的滋味。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吧,我们将赢得真爱,赢得友谊,赢得 真正美好的未来。 小结: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要联系文本,但更要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延 伸和拓展。决不能就事论事,拘泥于文本 的人与事。 评分分项值:感点2分,论证3分,语言2 分,联系文本1分。 教学建议: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从审清题意入手,选准角度;从错题分析 入手,规范答题;从保证重点入手,注意 层次。 指出存在的问题: 2008年 文中珍妮最令我感动。即使是九小时的 车程,她还是毅然决定要取国旗,心中想 着自己的国家。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不达 目标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懂得,无论遇到 多大的困难,都要有恒心,不放弃才能获 得胜利。我愿意做她这样的人。 20072007年年 文章最后,奶奶离文章最后,奶奶离“ “我我” ”而去,而去,“ “我我” ”对她的思念对她的思念 与悔恨之意逐年定格的场景令人感到凄凉与悲伤与悔恨之意逐年定格的场景令人感到凄凉与悲伤 。平时,我们常对老人有所不满,不知老人的良平时,我们常对老人有所不满,不知老人的良 苦用心。苦用心。今后,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老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老人 的关心,珍惜老人的存在,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关心,珍惜老人的存在,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 2006 2006年年 我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感恩之举。当今社会,很我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感恩之举。当今社会,很 多人利欲熏心,重利轻义。但他在成为作家之后多人利欲熏心,重利轻义。但他在成为作家之后 ,不忘记当年送书给他的恩人。这与那些有事有,不忘记当年送书给他的恩人。这与那些有事有 人、无事无人的势利寡耻之人完全不同。人、无事无人的势利寡耻之人完全不同。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 文章的体裁、结构、表达方式的运用、写 作的技巧、语言特点等等。它对于突出文 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等 ,具有重要的作用。 每一方面又可以再细分出若干小类,比 如,文章的结构特色就可以细分出详略主 次,开头结尾,伏笔照应,线索等。 (二)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写作 主要题型也有两种: 1、自选角度,谈谈对文章表现形式的感 受和见解。如200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5 题(1):读了现代文阅读(二)成全 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 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 2、限定角度,谈谈对文章的某一表现形 式的感受和见解。如: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8题:将第 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 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 左右)(我的老师)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就 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 150字左右的点评。(最完美的礼物) 解读今年的考试手册,我们发解读今年的考试手册,我们发 现,这种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现,这种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片断 写作,现在着重考查学生对写作,现在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文章的表达表达 方式、语言特点方式、语言特点的感受和见解能力。的感受和见解能力。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是文 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记叙文还 是说明文、议论文,一般都要运用这几 种表达方式。对表达方式的感悟主要集 中在对描写的感悟上。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一:文中画线句(牛被打得 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 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 的悲壮。)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母爱) 1、对表达方式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二: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 第24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 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 ,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 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 好的描写,能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 写。 (1)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示例:文章的人物动作描写很到位。就拿 大刘这个人物来说吧。一开始,他会“抢先冲 上去想喝水”“猛地喝了两大口水”,可见大刘 的性格是相当鲁莽的。但后来,他在受到郭 教授的嘱托后变了,当人们说他比教授更苛 刻时,他“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 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从这一动 作可见,大刘已在磨砺中变得理智了。综观 全文,通过传神的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在 情节发展中跃然纸上,很有特色。 (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 建议:对人物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于它对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 作用。 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人物描 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人物描写(肖像 、语言、动作、心理),接着列举人物描 写的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是怎样刻 画人物性格品质的。 成功的答题实例: 本文对无名战士的细节描写很有表现 力。例如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 “深深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力气举起手 来,直指着正北方向”这个细节传神 地展示了这位红军战士心系战友、志向革 命的忠诚品质。那只指向北方的手定格在 读者眼前,深深震撼读者的心。(07年松江 模拟卷七根火柴) (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环境描写,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 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突出文章的中心等,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2)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示例: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如:文 中的“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 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 得灰暗阴沉”,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天气的恶劣 与突变。又如“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 ,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运用了比喻等 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沙漠的特点,又突出了 队员们在缺水的情况下走出沙漠的艰难。文 字不多,但十分重要,推进情节发展,突出 文章中心。 (2004年中考实例最完美的礼物) 建议:对环境描写的感悟 要着眼于它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 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突出文章的中 心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 在写作时,首先要写出文章使用环境描 写的特点,或者是哪一种环境描写(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接着列举环境描写的 相关内容,再分析、阐述它的作用。 成功的答题实例: 故乡一文的环境描写非常成功。如“苍 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回乡时 抑郁凄凉的心情,表现了“我”关心农村社会 发展、同情农民苦难生活的复杂情感。 2、对语言特点的感受和见解 考题举隅: 20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4题(1): 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 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 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最完美的礼物 对语言特点的感悟,一般可从三个方 面进行。 (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 度去感悟。 (1)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记叙文语言主要特点是具体、生动 、形象,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是科学 、准确,议论文语言主要特点是严谨 、缜密。 示例:对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但饱含真情,极具有表现 力,真切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例如新娘 的信:“你像一阵风似地走了,你带走了 我的心”真切地表达了淡淡的忧伤和 爱恋。再如新郎的诗:“在我胸膛里,跳 动两颗心”直白表露了对新娘思念。 一封信,一首诗,形成呼应,深化了一 场特殊婚礼的内涵。(07年黄浦模拟卷) (2)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文章中能体现中心思想和人物性 格的关键性词语表现力极强。有的 词语看似平常,其实饱含深意,有 丰富的内蕴;有的词语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有特定含义。 示例:对关键性词语的感悟 成全一棵树这篇文章中,“一拐一 拐”这个词语分别在第段里出现 了四次,成为文章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 的细节。尽管用词非常简洁,然而这种 反复地再现,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很好地突出了孩子身残志坚的优秀 品质。文章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成功勾勒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 象。 (2003年中考实例) (3)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 度去感悟 示例: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 显得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如“天空中突 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和“太阳似乎都在 燃烧”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写出沙漠气候的恶劣多变,突出队员们在 沙漠上跋涉的艰难,反衬郭教授品格的伟 大。(2004年中考实例) 小结:侧重于表现形式的感悟类 片断写作 一定要紧扣文本,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来分析它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 象、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基本结 构:指出表现形式的特色,列举有关例子 ,分析表达作用。 教学建议: 注重对学生规范答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拓展运用类片断写作(“五写”) 1、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例句、例段 )的表现手法、构思方法等进行写作。 模仿不等于照抄,要力争仿中有创。 考题举隅: 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13题:理解第 段,仿照第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 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 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乐趣 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 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 门上写着_ 意义:_ (为你打开一扇门)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有相当难度的仿写题。首先,考生必 须读懂阅读材料,理解第段的内容(世界上有 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每一扇门,门里的风景一 定是新奇美妙的。)和第段“例段”表现形式上 的特点(比喻句)。 在此基础上,阅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选择 自己感兴趣,并充分了解的门类,仿照第段, 在横线上填入词语。 最后,考生还必须运用文中两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段的内容和规定的5个词语,写一段文字, 阐述打开自己填写的、有兴趣的“这扇门”的意义 。 答题实例: 实例一:(音乐)音乐是人类表达丰富情感、传 达心意的沟通平台,音乐带给我们一个千姿百态 的人类精神世界,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 让人精神愉悦,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实例二:(自然)自然是地球给人类最好的馈赠 。这里有新奇美妙的动物,有千姿百态的植物, 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爱心以及审美能力。自然 是人类了解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最好途径。 仿写的建议: 首先要读懂范文(例句、例段),既要“ 形似”(注意范文的形式,包括句式、结 构等),又要“神似”(注意范文内容上 的内在逻辑联系)。 其次要读懂题干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 、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仿写。 示例: 请你按照琐忆开头的写法,为另 一位自己比较熟悉的伟人的“琐忆”写一 个开头。 琐忆的开头: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 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你的琐忆的开头: 供你参考: 诸葛亮有两句诚挚的表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 为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 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 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陆游至死不改收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 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2、改写 改写,就是把原文(原句、原段)进行加 工改造,发挥想象,写出别开生面的内容来。 改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或改人称,如把原 文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或者把 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或改文章的叙述方 式,如把倒叙、插叙改为顺叙,把抒情改为叙 述,把记叙改为对话等;改体裁,如把诗歌改 写为散文,把小说改为戏剧等。 考题举隅: 一、把贺知章回乡偶书改写为记叙文。 二、以小伙计作主人公改写鲁迅的孔乙己 。 三、西山公园有一则通告:“公园内严禁打鸟, 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严重者扭 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 写这则通告。 思路解析: “委婉得体”是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原句严肃 、冷峻,让人望而生畏,改写后的内容不变, 语体色彩应充满人情美,读之如坐春风。 如,可以改为:草木有情,小鸟有意,请爱 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改写的建议: 改写,重在一个“改”字,但改写的内容必 须忠实于原作,不能改变原意。 改写时务必认真阅读题干,严格按照要求答 题。 3、扩写 扩写,就是对原文(词、句、段)进行扩 充、拓展和生发的写作形式。 考题举隅: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 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 当运用描写,再现第段中儿时生活的 情景。(80字左右) (蘑菇转了一个弯)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 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只有联 系上下文,才可以作出判断,所谓“儿时 生活的情景”是指,儿时和父亲到山上采 蘑菇的情形或者做蘑菇汤、品蘑菇汤的情 景。而不是其它。 评分要点 围绕采蘑菇(做蘑菇汤)展开4分 描写2 分 语言2分。 扩写的建议: 首先要有语(情)境意识,对原文( 上下文)进行认真的解读。这是扩写的 基础。 其次,根据原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而不杂、扩 而不繁。这是扩写的关键。 最后,语言的表述要简洁、通畅,讲究 一定的文采。 4、缩写 缩写,就是就是对原文(或句、段) 进行压缩,从而提取最重要信息的写作 形式。 题型有: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小说 的故事梗概、作品的内容简介、电影电 视的剧情介绍等),或拟文章标题,或 拟一句话新闻等。 考题举隅: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第26题:请将上文 缩写成“思贤的故事”。 (在可可西里回头)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限字数压缩主要内容的缩写题。做 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概括能力:抓记叙文的主要 要素:何人、何事(何因、如何做、结果), 另外,不忽略何时、何地。 如: 文章的主要人物:思贤 文章的主要事件: a、起因:爱好摄影 无心读书 离家出走 b、经过:保护藏羚羊 丧崽母羊 悲伤 绝望 c、结果:顿悟母爱 理解亲情 决定回家 文章的主旨:思贤顿悟了母爱,理解了亲情 答题实例: 高中生思贤因爱好摄影无心读书,与 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从事保 护藏羚羊的工作。在丧崽母羊的悲伤哀 号中,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 回家。 缩写的建议: 缩写时必须注意三点: 首先,忠于原文。把握原文的主旨和 基本内容,如记叙文的主要事情、人物 的基本性格、小说的基本情节、议论文 的主要观点等。 其次,保“主”删“枝”。 最后,语言简明。用简明的语言进行 必要的概括和归纳,表达清楚原文内容 和主旨。 缩写练习: 例一:将下文中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 。(不超过16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