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 ,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 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_ _ _ _ 解析: 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随遇而安, 不贪图物质享受,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四海为 家,乐观旷达。 答案: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 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 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 议和而被免官。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_ _ _ _ 解析: 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思 想感情,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下片“真香 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又要知人论世(注 解提示了相关背景),还要了解一点我们的文 化传统(如自屈原离骚开创的香花美人之 喻的文化传统)。 答案: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 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 的伤感。 3(20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 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 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 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 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 _ _ _ 解析: 解答此题要联系本诗主旨,分析上 下片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不难得知作者的 情绪变化,然后结合诗句内容作答。 答案: 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 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 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 住江流而喜,故笑。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 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 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 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 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岁 暮 (唐)杜 甫 【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 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 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 _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 价。结合注释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是763年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边隅还用兵”,吐 蕃回纥乘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雪 岭”一带,注释告诉我们“雪岭”在成都西北 ,作者曾居住在成都草堂。此时严武已去世 ,杜甫的生活失去依靠,他又开始了漂泊生 活。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计 问题,而是面对“天地日流血”的战乱,发出“ 朝廷谁请缨?”的疑问并由此产生“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这样再概括出答案就容易了。 答案: 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 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 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 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 现形成巨大反差。 (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雨 陈与义 【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 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 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 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 _ _ 解析: 第二联中“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应 引起重视。秋天就要到了,燕子也该回到南方 过冬了,但雨却阻断了行程。细腻的感受为作 者捕捉,也暗含作者自身的感情。另一形象是 “梧桐”,使人很容易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也成了文学作品中“愁”的象征,雨后 梧桐更是不同。作者捕捉这两个形象的变化, 表达了自己的怀旧、失落之意。 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 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 怀旧、失落的感情。 1解题要点 (1)要学会知人论世 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 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 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 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 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 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 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 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 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 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 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 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 如王安石的孤桐,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孤 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分析: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就必须结合王安 石的生平经历。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 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 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了。王安 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 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 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 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 身碎骨。 (2)要结合时代特点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 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比如,宋 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 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 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 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 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 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诗 、宋词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 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 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3)要利用暗示信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 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 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 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 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 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 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 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 利用。 2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 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 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2011临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后面的题目。 晚 望 (清)郑 珍 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 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 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 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_ _ 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诗歌表达手法中“反衬 手法”的运用。考查情与景的关系,重点要揣 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乐景写哀情 而愈见其哀。 答案: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 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 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 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 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如同意 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 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 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 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 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 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式有: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 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 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010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 【注】 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 刺多的灌木。 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_ _ _ _ 解析: 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 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 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 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 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 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徂晖” 即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 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 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 鸳鸾”的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诗人极欲改变这种对比,但又无能为力,因而 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 社会不公的抗议了。“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 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它们 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即以 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 答案: (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 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 愤。 (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注】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 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 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 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 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 _ 解析: 注释点出此诗作于作者因支持范仲 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之时,可知作者仕途失 意,对前途充满忧虑。尾联“酒阑无奈客思家” 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此句是全诗 的关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缘由,梦的主旨 ,梦的归宿。 李后主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欧阳修何尝不 是愁肠百结。客愁贯穿于全诗始终,令人抑 郁不展,魇魔难去,“何日是归年”呢?作者 仕途失意,无可奈何之意,急切返乡之情尽 在其中。 答案: 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 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 家乡的心情。 1解题方法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 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 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 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 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 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 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 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 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 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 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 了抒发了”。 (2011烟台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旅夜书怀 (唐)杜 甫 【注】 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 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 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 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_ _ 解析: 本题为比较阅读题。所选诗歌一为唐 诗,一为宋诗,但都是五律。要求分析二诗情 感的相似之处,属比较阅读的范畴。在分析时 注意结合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的相似性进行作答 。答出两点即可。要求比较宽泛。 答案: 情感相似之处有:都抒发了异乡飘 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 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 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 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 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 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 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 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都抒发国家残 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 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 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 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 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 ,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 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 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 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 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 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 的设问方式有: 1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 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 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全诗予以分析。 (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 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 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 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 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 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 _ _ _ 解析: 二者都是直接抒情,要抓住感情侧重 点来分析。“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 去”,侧重点在旧愁与新恨,旧愁何其深重, 新欢又何其有限。旧愁未消,反加上了难以负 荷的思念愁苦的新恨归去。而“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强调了感情的坚贞与 长久。 答案: 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 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 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 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 否矛盾?为什么? _ _ _ _ 解析: 首先应否定。“故园”既然“无兵马” ,那么“愁”什么呢?这就是诗句的内涵。结 合注释与历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 ,国土沦丧。综合起来,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 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 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 段忧国之愁。 1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 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 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 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 关键点”: (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 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 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 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 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杭古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拟聘用人选(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广西医生人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初任法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功能医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图片
- 证券合同证券承销的规则5篇
- 防水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 云南焊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合同范本与审核要点
- 辽宁专本连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日报社笔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重庆明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仁怀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a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 2025年气象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模拟试卷(结构化小组)
- 风力发电项目审批流程及要点梳理
- 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三方保密协议及责任划分
- 医院污水站维护方案(3篇)
- 2019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5重点更新解读
- 视频监控考核管理办法
-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 StarterUnit3Wele!SectionB1a1e(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