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3 3章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本章内容 经济区位理论2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经济区位理论3 1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3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4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5 理论的局限性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 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 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 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 产方式. (二)目的 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经济区位理论4 图8.1 杜能(1783-1850)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则在假设条件下,地租收入取决于市场价格、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费。 经济区位理论9 上式变形为: R=P-C-kt R +kt= P-C 在假设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市场价格P、生产成本 C是固定的,即 对同种产品而言,R +kt是常数 所以,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到最小,才能获得最 大地租。(地租机制也可以说运费率变化机制) 则杜能区位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归结到: 如何通过农业合理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 限度地增加地租收入。 经济区位理论10 环带 林业产品谷物 离市场 距离 市场价 格 生产成 本 运费利润市场价 格 生产成 本 运费利润 0.520014010508050327 120014020408050624 1.520014030308050921 320014060080501812 5200140100-408050300 林业产品和谷物每英亩产品的价格费用和利润 2、耕作极限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 运费增多而减少。当一种作物的种植区扩展到距中心市 场远到一定距离以致外缘地区的农产品运到市场所支出 的运费等于市场价格与成本之差 kt= P-C时,R =0即地 租收入为零。 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 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 经济区位理论12 3地租曲线 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R=P-C-kt 经济区位理论13 地租收入 距离0(市场) 耕作极限 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 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 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进 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 率。 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 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 圈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14 图3.2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经济区位理论15 (四)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基本结论 1基本原则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 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 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 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 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某一圈层以某一种 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16 2杜能圈结构空间配置模式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 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 、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 经济区位理论17 第一圈 自由式农业圈 主要生产新鲜蔬菜、果品、牛奶等易变质腐烂的产品。 第二圈 林业圈 主要供给城市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 第三圈 轮作式农业圈 所有耕地进行谷物和饲料作物的轮作,每块地分六区轮作 ,无休闲地。 第四圈 谷草式农业圈 为谷物、牧草、休耕轮作,提供谷物和畜产品。经营比较 粗放,牧草比重增加,出现休闲地,采用七区轮作。 第五圈 三圃农业圈 在农舍舍附近土地分三区轮作,远处为永久牧场。 第六圈 畜牧业圈 为家畜养殖区,为城市提供畜产品、奶酪等。 经济区位理论18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16) 经济区位理论19 杜能孤立国的土地利用带(1826)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 中尺度) (三)纳瓦佛等人的研究(微观尺度) 20 (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 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 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经济区位理论21 图3.4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经济区位理论22 (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 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 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 经济区位理论23 (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 ,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 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 模式。 经济区位理论24 图3.5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 经济区位理论25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经济区位理论26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 义 1、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 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 区位之间的距离,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27 2、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 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 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 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 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 益最大。 经济区位理论28 (二) 经济学上的意义 1、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2、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 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 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经济区位理论29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 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 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 土质的影响。 经济区位理论30 1、考虑河流影响 R=(P-C-Kt)Q 由于航运价格大大低于马车费用,所 以在有通航河流存在时,同心圆模式成为 延河流伸展的狭长型分布模式。 2、考虑其他小城市的影响 孤立国内存在小城市的情况下,则在 小城市周围形成独立模式小城市经 济圈。 经济区位理论31 图3-4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的影响 经济区位理论32 3、考虑谷物价格变动的影响 R=(P-C-Kt )Q 谷物价格降低,商业性谷物种植范围明显向城市中心 缩小,畜牧圈面积扩大;反之,谷物种植范围有所扩大 ,畜牧圈面积减小。 4、考虑土质变化的影响 R=(P-C-Kt )Q 随土质的劣化,单产降低,谷物作业圈的范围缩小 ,畜牧圈扩大。 经济区位理论33 图图3-5 谷价与土质对质对 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经济区位理论34 (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1、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农业经营 性质的影响) 2、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3、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 性作用制约变小; 4、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 影响逆杜能圈) 经济区位理论35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逆杜能圈: 受城市发展的影响, 在城市周围形成的与杜 能圈完全相反的土地利 用模式,称为逆杜能圈 。 形成: 在工业化、城市化 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 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 及农民的开发形成“无秩序开 发状况”。在城市近处的农民 ,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 宅等城市用地,而对农地的资 本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 或采取临时耕作,远离城市的 农民,因农地难以转化为城市 用地而投入较多,并从事相对 集约度高,农业利用价值大的 土地经营。 思考题 经济区位理论37 question 1question 2question 3 简述杜能 农业区位 理论的研 究目的。 概念: 杜能圈、逆 杜能圈、地 租曲线、耕 作极限、孤 立国。 评述杜能农业区 位理论中农业生 产的空间结构模 型(形成机制、 基本结论、局限 性)。 什么是杜能农业区位论? n 杜能在企业型农业时代背景下,探索农业生产方式 的地域配置原则,他运用“孤立化”方法,在“孤立国”的 前提下通过地租机制的分析得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 置原则,即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 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 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 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 成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提出农 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模式杜能圈结构,即以城市为 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后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 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 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对模式进行了修正。 经济区位理论38 什么是杜能圈? n杜能圈是杜能提出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空间配置模式,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里 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 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 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39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经济区位理论40 1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与应用 3 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4 理论的局限性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 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 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工业的 区位 (第一部 区位的纯理论) ,创立 了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41 图 韦伯(18681958) (一)背景:德国产业革命后,近代 工业有较快的发展 (二)目的:探索人口的地域间大 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 聚机制。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 (一一) ) 基本概念与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及其分类 概念: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 的节约。 类型: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前者与所有工业有关,例 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 例如空气湿度等。 经济区位理论42 (2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识别步骤 第一步:分析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主要成本: A.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 B.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C.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D.物品的运费。 还有,资本利率、劳动力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费。 第二步:确定一般成本因素:布局场所的土地费;固定资产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动成本;物品的运费; 资本的利率;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经济区位理论43 第三步,分析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的成本因素 原料、燃料费 劳动力成本 运费 第四步,确定一般区位因子是: 原料、燃料费 劳动力成本 运费 第五步,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 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 : 运费 劳动费 经济区位理论44 2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 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固定,并可以得 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经济区位理论45 韦韦伯要解决的问题问题 : 在资资源、市场场、劳动劳动 力以点分布的形 式给给定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一个企业业, 使得它到各个区位因素点的费费用和最小? 经济区位理论46 韦伯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 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47 Step Three Step Two Step One 劳动力成本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 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 第一次偏移。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 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 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 局再次偏移。 运费指向论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集聚指向论 (二)理论重点 1、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 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 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 经济区位理论48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 时的质量转换状况。 分类: 经济区位理论49 遍在原料 原材料 局地原料 纯原料 损重原料 原料指数:产品质量与局地原料质量之比。 原料指数(Mi)= 经济区位理论50 局地原料质量(Wm) 产品质量(Wp) 区位重量= = 原料指数(Mi) + 1 局地原料质量(Wm) +产品质量(Wp) 产品质量(Wp) = 局地原料质量(Wm) 产品质量(Wp) + 1 运费指向论就是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 业区位的,原料指数的大小,决定工厂 理论上的区位;实际应考虑的是区位重 量最小的区位是工厂的最佳区位。 所以,运费指向论是考虑原料和市 场的不同情况,按照最小运费原理来寻 求最小运费区位的。 经济区位理论51 (2)最小运费原理:使产品和原料总运输费用最小。 1)区域内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各有一个,考 虑原料性质,两者中最小运费区位为: a、仅使用遍在原料时,即原料指数(Mi)1 (或区位质 量2),为原料地区位; d、如果使用原料既有局地原料又有遍在原料,原料指数 (Mi)1(或区位质量2)为消费地区位。 经济区位理论52 2)区域内有一个市场(C)和两个原料产地M1、M2 , 且不在一起,选其中一点为最佳区位: a、 使用M1、M2的为遍地原料时,市场C运费最小; b、 使用M1的遍地原料, M2的局地纯原料,市场C运 费最小; c、使用M1、M2的局地纯原料,区位还应选在市场C, 但是如果一个原料地M2通过另一原料地M1的场合,区位可 选在C、 M1中任何一点; d、使用M1、M2的损重局地原料,区位选择需要计算比 较出最小运费点。 经济区位理论53 例如: 生产某种产品每吨需要10吨水、A地的煤炭2吨、B地 的矿石3吨,市场位于C地,A、B、C三地都有充分的水 资源供应,空间运费率相等并不考虑污染问题,现需要 在A、B、C三地选择一地,问这个工厂的最佳区位在哪 里? 经济区位理论54 BA C 3 4 5 3)区域内有一个市场C和两个局地原料产 地M1、M2,且不在一起,形成区位三 角形,选择运费最小区位韦伯采用了力 学方法“范力农构架”推求。 由于韦伯假定运费只和距离、重量 有关,则最小运费地点应是C 、M1、 M2三点的重心。 经济区位理论55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经济区位理论56 图3.10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经济区位理论57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Inc,1995.190) 经济区位理论58 图3.11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3)综合等费用线 概念1: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 的点的连线。 概念2:综合等费用线产品和原 料的总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经济区位理论59 图3.12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经济区位理论60 (4)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据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的工业:钢铁业、水 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 糖业和乳制品业等,区位多为原料地;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啤酒酿造业 、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区位多 为消费地; 经济区位理论61 经济区位理论62 法国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制造厂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的工业:石油 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和医疗器 械制造工业等,区位多在消费地。 经济区位理论63 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是考虑原料和市场的不同 情况,运用原料指数或区位质量,按照 最小运费原理来寻求最小运费区位。 区域内有多个要素区位点,且不在一 起,形成区位多边形,选择运费最小区 位韦伯采用了力学方法“范力农构架”推 求。 由于韦伯假定运费只和距离、重量 有关,则最小运费地点应是区位多边形 的重心。 经济区位理论64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1)概念 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 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主要反映在地区间的差异上。 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 给地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经济区位理论65 图3.13 劳动力成本最低区位的图解 经济区位理论66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思路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变为劳动力 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 增加的运费。 即在低廉劳动费用地点布局带来的 劳动力成本的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 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时,劳动力成本 指向占主导地位。 经济区位理论67 3)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判断指标 经济区位理论68 指标指标1 1:劳动力成本指:劳动力成本指 数数 概念:每单位质 量产品的平均劳动。 标准:如果劳动 力成本指数大,那么, 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 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 就大;否则,这种可能 性就小。 指标指标2 2:劳动系数:劳动系数 概念:每单位区位 质量的劳动力成本,用它 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 /区位质区位质 量量 标准:劳动系数大,表 示 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 ;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 区位的指向强。也即,劳动系 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 劳动廉价地集中。 4)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影响因素 n n 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有两个条件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有两个条件: :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 劳动力成本指数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和劳动系数劳动系数来测定;来测定; 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经济区位理论69 环境条件 人口密度 一般情况下,在人口稀疏的地区工业区 位倾向于运费指向布局,而在人口稠密地区 则倾向于劳动力成本指向。 运费率(单位距离的运费增加程度) 运费率低,工业区位产生劳动力成本指 向可能性大,反之,运费指向论起作用。 经济区位理论70 5)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应用 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业 的劳动力成本指向程度。 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 力成本指向性产业。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 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 经济区位理论71 3、 集聚指向论 1)集聚的类型 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 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 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 工业集中。 经济区位理论72 3)作用 集聚因子的形态 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是由“规模经 济利益”产生的; 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是通过企业间 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分散因子的作用 分散因子的作用是集聚结果所产生的,是集聚的反作 用。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 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经济区位理论73 3)集聚指向论思路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力成本) 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 生集聚,即工业区位由集聚因素定向。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 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经济区位理论74 图3.14 集聚指向的图解 经济区位理论75 4)集聚指向可能性大小的 判断 指标:加工系数 加工系数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 =加工价值/区位重量 标准:加工系数高,工业集聚的可能 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经济区位理论76 5)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 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 “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 度密集的重化学工业集聚带。20世纪70年 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是京滨工 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 经济区位理论77 三、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 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 区位理论体系。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 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 局的一般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78 四、理论的局限性 1.运费问题 没有考虑运费制度、物品性质、运输环 境及运输方式对运费的影响 2.竞争条件问题 只考虑减少成本,没考虑增加收入 3.工厂经营性质问题 考虑的是企业性经营,没考虑生计性 经营 经济区位理论79 4.决策问题 没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5.技术进步问题 带来原料及产品状况的变化 6.交通条件变化的影响 7.地域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经济区位理论80 (资料来源: 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ople, 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56) 经济区位理论81 图3.15 制造业区位因子 思考题 经济区位理论82 question 1question 2 名词解释: 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劳动系数 综述韦伯运费、 劳动费用和集聚 三种指向的工业 区位原理。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83 1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2 胡佛的区位理论 3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 1935年 n 基本内容: 把不完全竞争(考虑收入)的概念引 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 间的均衡,并在运费的分析上,提出了远 距离运费衰减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84 1生产区位布局 问题: 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 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 结论: 最佳的生产地应该是生产的所有费用的 总和最小。 经济区位理论85 2市场地域研究 问题: 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 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 销售地域范围? 分析与结论: 在某地的价格=生产地价格+到消费地的 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 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增加。地方价 格高低呈漏斗状。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 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这样等竞争线 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于是,产品销售范围则确定了出来。 经济区位理论86 图3.16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 经济区位理论87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 胡佛 1937 年 1948 年 (一) 运费理论 1运费结构 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经济区位理论88 3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1) 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 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 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区位布局要 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 2)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按 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 输方式降低运费等等。 经济区位理论89 (二) 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1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类似于帕兰德 理论) 问题:在资源分布地已知的条件下,如何决定采 掘工业的生产地的供给市场地域。 分析工具:送达价格是采掘费和运费的和 。 分析思路: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 购买商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 以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 经济区位理论90 图3.18 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 经济区位理论91 2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 制造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如果生产 费减少,那么,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 产地,边界线也会呈下降的趋势。由于规 模经济产生的报酬递增或远距离运费递减 带来了产出量的增加,使得独立的生产者 数量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地域在扩大。 边 界线与运费倾斜线相切的点作为地域规模 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分界点。该点是市场 的最佳规模。 经济区位理论92 图3.19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经济区位理论93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 基本观点 认为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 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 大点,即利润最大点。提出区位的最终 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所以,大多 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 的市场地域。 经济区位理论94 (二) 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 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 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 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 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知识,所有的居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 可不考虑。 经济区位理论95 (三)市场区位模型 廖什通过价格、需求和区位之间关系 的分析研究,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 ,基于最大收益来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 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 经济区位理论96 图 3.15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经济区位理论97 1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市场区) 图3.16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经济区位理论98 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资料来源:Allen , 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Brian Knapp, 1986.398 ) 经济区位理论99 图3.17 基于最大收益的廖什工业区位模型 (a)单一市场区模式;(b)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区域;(c)稳定的非重 叠的蜂窝状市场区域 思考题 经济区位理论100 question 1question 2question 3 简述帕兰德 区位理论的 基本内容 简述胡佛区位 理论的基本内 容。 简述廖什市场 区位理论的基 本观点。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经济区位理论101 经济人:经济活动中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 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而行动的“人”。 满意人:经济活动中在某种满足的目标 下行动的“人”,其行为目标不是最佳化,而是 按照“最小努力原理”寻找某一满意的区位。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理论核心(基本观点) 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韦伯引入了空 间费用曲线,廖什导入了空间收入曲线,史 密斯认为如果把这两条曲线结合,就能够画 出收入的空间界限,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 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 者“次最佳区位”。 经济区位理论102 (二)基本原理 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 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 经济区位理论103 结论1: 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 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可形成空 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 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话 ,企业可自由布局。 经济区位理论104 (三)费用与收入的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 图3.18 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 经济区位理论105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Inc,1995.191) 经济区位理论106 图3.19 收益空间边界 结论2: 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 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 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 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 的倾向。 经济区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635-2024 《白头翁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 跨部门合作项目推进框架
- 电路2考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跟踪管理工具
- 产品需求分析工具
- 地磅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全日制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专理工考试题及答案
- 以少年的你为话题的读后感6篇
- 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库存管理模板
- 流水别墅案例分析
- 录入与排版教学计划
- 呼吸衰竭小讲课课件
- 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库
- AAMA2605-铝窗(板)更高标准有机喷涂的非官方标准、性能要求、测试程序
- 第一章三国演义讲义课件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西语国家概况
- GB/T 5271.29-2006信息技术词汇第29部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
- GB/T 28248-2012印制板用硬质合金钻头
- 淄博市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