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2013血液.ppt_第1页
[医药卫生]2013血液.ppt_第2页
[医药卫生]2013血液.ppt_第3页
[医药卫生]2013血液.ppt_第4页
[医药卫生]2013血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 (Blood)(Blood)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向秋玲向秋玲 副教授副教授 2 2 1. 1.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 Constitu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blood; Constitu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blood; 2. 2.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cells;Physiology of blood cells; 3. 3.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4. 4. 血型和输血的基本原则血型和输血的基本原则 Blood types and transfusion.Blood types and transfusion. 3 3 电解质 血浆 蛋白 血细胞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概述血液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全血 4 4 表表3-1 3-1 体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含量体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含量(mmol/L)(mmol/L) 5 5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plasma proteins) 盐析法盐析法: : 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正常人血浆蛋白含量正常人血浆蛋白含量: (65-85)g/L: (65-85)g/L A/G:1.5-2.5(A/G:1.5-2.5(肝病病人比值下降肝病病人比值下降) ) Albumin Globulin Fibrinogen 6 6 血浆血浆(blood plasma)(blood plasma) 从静脉中抽出的血液,经从静脉中抽出的血液,经抗凝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 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血清血清(serum):(serum):临床用于生化检验、血型检测、免疫测定等临床用于生化检验、血型检测、免疫测定等 从静脉中抽出的血液,在从静脉中抽出的血液,在不加抗凝剂不加抗凝剂的情况下,经血液的情况下,经血液 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 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其它凝血因子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其它凝血因子 血清中增加了少量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血清中增加了少量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 7 7 制备制备 成分成分 可否再凝固可否再凝固 血浆血浆 加抗凝剂加抗凝剂 含凝血因子含凝血因子 能能( (消除抗凝剂消除抗凝剂) ) ( (肝素肝素, ,枸橼酸盐枸橼酸盐) ) 血清血清 不加抗凝剂不加抗凝剂 不含凝血因子不含凝血因子 不能不能 8 8 血细胞血细胞: : 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ytes(erythrocytes或或red blood cellsred blood cells,RBC)RBC)、 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s(leukocytes或或white blood cellswhite blood cells,WBC)WBC)、 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s(platelets或或thrombocytes)thrombocytes)。 9 9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ematocrit)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 积百分比。积百分比。 The volume of red blood cells as a The volume of red blood cells as a percentage of centrifuged whole blood.percentage of centrifuged whole blood. 男:男:40-50% 40-50% 女:女:37- 48%37- 48% 新生儿:新生儿:55%55% 1010 血量血量(blood volume):(blood volume):血浆血浆+ +血细胞量血细胞量 体重的体重的7 78 8 例如,体重例如,体重60kg60kg的人,血量约为的人,血量约为4.2L4.2L4.8L4.8L。 循环血液循环血液(circulating blood):(circulating blood): 在心血管中迅速地循环流动;在心血管中迅速地循环流动; 贮备血液贮备血液(reservoir blood):(reservoir blood): 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 处,流动较慢。处,流动较慢。 1111 血量恒定血量恒定 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 失血失血幼儿成人 2. 昼夜变动 : 下午清晨 3. 进食、疼痛、情绪激动、运动:WBC 4. 女性妊娠末期、分娩:WBC (二)WBC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WBC的生理特性:变形运动(淋巴细胞除外) ; 趋化性;吞噬 1.中性粒细细胞 吞噬和消化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死亡的组织细组织细 胞 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2.单单核细细胞 迁移到组织组织 中成为为巨噬细细胞。激活的单单核-巨噬 细细胞释释放多种细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白介 素、肿肿瘤坏死因子、干扰扰素等)调节调节 其他细细胞的 生长长; 参与免疫反应应 3.嗜酸性粒细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细胞和肥大细细胞在速发发型过过敏反 应应中的作用;参与对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应 4.嗜碱性粒细细胞 释释放组组胺和过过敏性慢反应应物质质引起过过敏反应应症 状 5.淋巴细细胞 T淋巴细细胞产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参与细细胞免疫; B淋巴细细胞产产生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 2.WBC的主要功能 5656 四、血小板四、血小板 (Platelets)(Platelet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 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无细胞核,双凸圆盘状。无细胞核,双凸圆盘状。 复杂的超微结构:复杂的超微结构: 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等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等 5757 图图3-9 3-9 血小板结构示意图血小板结构示意图 5858 正常:正常: (100100300300)1010 9 9 /L/L; 100010100010 9 9 /L/L: 易形成血栓(心肌梗塞、脑血管栓塞)易形成血栓(心肌梗塞、脑血管栓塞) 5959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1粘附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附 (thrombocyte adhesion)(thrombocyte adhesion)。 参与血小板粘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成分:参与血小板粘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第一,血小板膜糖蛋白(第一,血小板膜糖蛋白(GPGPb-b-,GPGPb-b-a a);); 第二,血管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第二,血管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 第三,血浆成分(第三,血浆成分(vWF) vWF) 。 粘附反应可能机制粘附反应可能机制 6060 GPGPb-b- V V WF WF GPGPb-b-a a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微纤维微纤维 胶原胶原 血小板粘附机理血小板粘附机理 血小板 6161 2 2聚集聚集 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聚集(thrombocyte (thrombocyte aggregation)aggregation)。 血小板聚集分为两个时相:血小板聚集分为两个时相: 1. 1. 第一聚集时相:迅速,能迅速解聚第一聚集时相:迅速,能迅速解聚 可逆性血小板聚集可逆性血小板聚集 (reversible thrombocyte aggregation)(reversible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2. 2. 第二聚集时相:较缓慢,不能被解聚第二聚集时相:较缓慢,不能被解聚 不可逆性血小板聚集不可逆性血小板聚集 (irreversible thrombocyte aggregation)(irreversible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6262 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 1.1.生理性诱导剂:生理性诱导剂:ADPADP、凝血酶、肾上腺素、组、凝血酶、肾上腺素、组 胺、胺、5-5-羟色胺、胶原、前列腺素类物质等;羟色胺、胶原、前列腺素类物质等; 2. 2. 病理性诱导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病理性诱导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 物等。物等。 6363 1 1)ADP ADP ADP ADP是引起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外源性和内是引起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外源性和内 源性源性ADPADP都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并且血小板的聚都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并且血小板的聚 集与集与ADPADP剂量有关。剂量有关。 0.50.5mol/L ADP 1mol/L ADP 1mol/L ADP 12mol/L ADP 12mol/L ADP mol/L ADP 55mol/L ADP: mol/L ADP: 直接进入第二时相直接进入第二时相 CaCa2+ 2+ ,纤维蛋白原,能量。 ,纤维蛋白原,能量。 6464 2 2)血栓烷)血栓烷A A 2 2 (TXA (TXA2 2 ) ) 凝血酶、ADP、胶原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 烯酸 环过氧化物 (PGG2、PGH2) TXA2 ATP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2+ i 促使内源性ADP释放 血小板不可逆性第二相聚集 环加氧酶 TXA2合成酶 (-) 血管平滑 肌收缩 6565 血小板聚集最终环节血小板聚集最终环节 亚单位亚单位 亚单位 亚单位 2 2分子分子GPGPb - b - a a 1 1分子纤维蛋白原分子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成团 血小板聚集成团 血小板无力症:缺乏 血小板无力症:缺乏GPGPb - b - a a 6666 n n CaCa2+ 2+ Ca2+ 纤维蛋白原 Ca2+ Ca2+ GPa GPb GPb 血小板聚集机理 GPa 6767 刺激刺激贮存在致密体、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许多物质排出颗粒或溶酶体内许多物质排出 第一聚集时相之后第一聚集时相之后导致第二聚集时相导致第二聚集时相 在凝血块形成的早期,血小板因子在凝血块形成的早期,血小板因子6 (PF6)6 (PF6)等有抗纤溶酶等有抗纤溶酶 活性,有利于止血;活性,有利于止血; 在凝血块形成的晚期,血小板释放的在凝血块形成的晚期,血小板释放的5-5-羟色胺及血小板羟色胺及血小板 自身的解体,激活纤溶酶以使纤维蛋白溶解自身的解体,激活纤溶酶以使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块重凝血块重 新液化。新液化。 3 3释放释放 6868 4 4吸附吸附 使损伤部位凝血因子浓集使损伤部位凝血因子浓集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I I、V V、和和5-5-羟色胺等羟色胺等 5 5收缩收缩 收缩蛋白收缩蛋白A A和和M M 伪足形成、血块回缩等伪足形成、血块回缩等 6 6修复修复 融入血管内皮细胞 填塞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 6969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 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生理性 止血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7070 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皮肤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皮肤( (如耳垂或指尖如耳垂或指尖) )后使后使 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 这段时间称为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leeding time)。 正常出血时间为正常出血时间为l l分钟分钟3 3分钟。分钟。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缺陷血小板功能缺陷: :出血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延长 7171 图图3-11 3-11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7272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Hemostatic function of platelets)(Hemostatic function of platelets) 血小板参与初期止血过程血小板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参与二期止血: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参与二期止血: 1. 1. 提供磷脂表面提供磷脂表面 2. 2. 结合凝血因子结合凝血因子 3. 3. 激活后释放活性物质:纤维蛋白原等激活后释放活性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4. 4. 收缩作用收缩作用: :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 ,收缩收缩 7373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 (Blood coagulation and anticlotting systems)(Blood coagulation and anticlotting systems) (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 :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 过程。过程。 液体状态液体状态( (溶于水溶于水) )的纤维蛋白原的纤维蛋白原凝胶状态凝胶状态( (不溶于不溶于 水水) )的纤维蛋白的纤维蛋白 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 7474 1 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 称为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blood clotting factor)。 凝血因子有二十多种,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有二十多种,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 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12种,即种,即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表(表3-33-3)。)。 7575 7676 钙离子和磷脂钙离子和磷脂 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酶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酶被激活的被激活的 凝血因子在右下角标凝血因子在右下角标“ “a a” ”(activated)(activated)表示,如表示,如 F FF Fa a。 在凝血过程中在凝血过程中: :起酶促作用起酶促作用; ;起辅因子作用起辅因子作用 依赖维生素依赖维生素K K的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 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血友病 Queen VictoriaQueen Victoria Nicholas II Hemophilia 血友病 7878 2 2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 “瀑布学说瀑布学说”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 活的级联反应过程。活的级联反应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始动凝血的始动凝血的F F是来自组织,而不是来自血液。是来自组织,而不是来自血液。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7979 图图3-12 3-12 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过程示意图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 转化过程转化过程 8080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1. 1. X X X X a a 2 . 2 .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Prothrombin Thrombin Prothrombin Thrombin 3.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Fibrinogen Fibrinogen Fibrin Fibrin 8181 两种凝血途径的比较两种凝血途径的比较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始动因子始动因子 XIIXII因子因子 IIIIII因子因子 参与因子参与因子 多多 少少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 慢(慢(3838分钟)分钟) 快(快(1010秒)秒) 放大效应放大效应 大大 小小 联联 系系 共同通路;共同通路; 同时并存;功能交叉同时并存;功能交叉 注 意 3. 血液凝固的控制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血管内皮光滑完整,避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的激活 合成、释放PGI2和NO,抑制血小板聚集 合成抗凝物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凝血酶等)灭活多 种活化的凝血因子 合成、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激活而降解已形 成的纤维蛋白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吞 噬 (3)血浆中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抗凝物质质产产生部位作用机制 1.丝丝氨酸蛋白酶 抑制剂剂: 抗凝血酶 肝、血管 内皮细细胞 灭灭活凝血酶、Fa、Fa、 Fa、Fa 2.蛋白质质C系统统 : 蛋白质质C 肝灭灭活Fa、Fa 抑制F及凝血酶原激活 促进纤进纤 溶酶原激活物释释放 ,增强纤纤溶酶活性 抗凝物质质产产生部位作用机制 3.组织组织 因子 途径抑制物 (TFPI) 血管内皮细细胞抑制Fa和Fa的活性 4.肝素 (生理情况下 血浆浆中含量甚 微) 肥大细细胞、 嗜碱性粒细细胞 与抗凝血酶结结合,增 强其抗凝活性 刺激血管内皮细细胞释释放 TFPI等抗凝物质质 临临床使用的低分子量(7000)肝素只与抗凝血酶结结 合,副作用较较少。 4. 止血栓的溶解 (1)纤溶酶原的激活 内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Fa )激活激肽释放酶 外源性激活途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 纤溶酶原激活物 (2)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2-抗纤溶酶 8686 纤溶的过程:纤溶的过程: 1. 1. 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的激活: 内源性激活途径:凝血因子内源性激活途径:凝血因子 外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 尿激酶尿激酶uPAuPA(溶栓药物)(溶栓药物) 2. 2.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为什么正常时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血? 1. 血管内皮完整光滑, 缺乏激活F(接触因子)和血小板黏附、 聚集、释放的条件 2. 血液中有多种抗凝物质, 特别是抗凝血酶、肝素有很强的抗 凝作用 3. 血液中纤溶酶, 即使出现少许纤维蛋白时,也随即被纤溶酶水解 4.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吞噬和消化纤维 蛋白及激活的凝血因子 5. 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 也随即被血流带走 8888 第四节第四节 血血 型型 (Blood groups)(Blood groups) “ “血型之父血型之父” ”: : 奥地利科学家奥地利科学家 卡尔卡尔 兰德斯坦纳兰德斯坦纳 (Karl Landsteiner, 1868(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 1943) 19001900年发现年发现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1930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8989 1665 1665 英国科学家查理英国科学家查理 罗尔罗尔 1668 1668 法国医生丹尼斯法国医生丹尼斯 1818 1818 英国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英国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 詹姆士詹姆士 博龙戴尔博龙戴尔 1900 1900 奥地利医生卡尔奥地利医生卡尔 兰德斯坦纳兰德斯坦纳 9090 血型血型: : RBCRBC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白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和组织抗原也都有特异性抗原血小板和组织抗原也都有特异性抗原 。 白细胞白细胞: :人白细胞抗原人白细胞抗原(HLA)(HLA) 血小板血小板:PI, Zw, Ko:PI, Zw, Ko 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分泌分泌, ,溶于体液溶于体液 9191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agglutination) :抗原抗原- -抗体反应抗体反应 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agglutinogen)+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 (agglutinin) 聚集成簇聚集成簇 1010个位点个位点 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 : 凝集成簇的红细胞可以堵塞毛细血管,溶血产生的大量凝集成簇的红细胞可以堵塞毛细血管,溶血产生的大量 血红蛋白会损害肾小管,同时常伴发过敏反应,其结果血红蛋白会损害肾小管,同时常伴发过敏反应,其结果 可危及生命。可危及生命。 9292 9393 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 (Blood groups of the erythrocytes)(Blood groups of the erythrocytes) 在红细胞的在红细胞的2525个血型系统中个血型系统中( (表表3-5)3-5),较重,较重 要的是要的是ABOABO、RhRh、MNSMNS、LutheranLutheran、KellKell 、LewisLewis、DuffyDuffy及及KiddKidd等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 9494 表表3-5 253-5 25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个红细胞血型系统 9595 (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9696 1 1ABOABO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 血型血型 RBCRBC上的凝集原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血清中的凝集素 A A A A 抗抗B B B B B B 抗抗A A AB A AB A和和B B 不含凝集素不含凝集素 O O 不含凝集原不含凝集原 抗抗A A和抗和抗B B 9797 在我国汉族人中,在我国汉族人中,ABOABO血型的分布情况为:血型的分布情况为:A A型约占型约占3131, B B型为型为2828,ABAB型型1010左右,左右,O O型近型近3131。 9898 省份省份 A A型分布型分布 B B型分布型分布 O O型分布型分布 ABAB型分布型分布 内蒙古内蒙古 24.86 33.25 32.96 8.93 24.86 33.25 32.96 8.93 河南河南 26.89 32.56 30.64 9.91 26.89 32.56 30.64 9.91 云南云南 32.11 26.72 31.66 9.51 32.11 26.72 31.66 9.51 湖南湖南 35.26 21.44 35.56 7.74 35.26 21.44 35.56 7.74 台湾台湾 29.89 21.66 42.53 5.92 29.89 21.66 42.53 5.92 广东广东 25.15 26.04 42.85 5.96 25.15 26.04 42.85 5.96 西藏西藏 20.10 34.18 37.99 6.9320.10 34.18 37.99 6.93 9999 血型与性格有关吗?血型与性格有关吗? 19271927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 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 1245 1245人人 A A型血的人性情温和,老实,多疑虑,怕羞,顺从,喜型血的人性情温和,老实,多疑虑,怕羞,顺从,喜 欢依靠他人,易冲动;欢依靠他人,易冲动; B B型血的人擅长社交,敏感,多言,好管闲事;型血的人擅长社交,敏感,多言,好管闲事; ABAB型血的人外表像型血的人外表像A A型血的人,内心则像型血的人,内心则像B B型血的人;型血的人; O O型血的人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有胆识。型血的人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有胆识。 100100 2 2ABOABO血型的检测血型的检测 无无B B抗原抗原, ,有有A A抗原抗原 有有B B抗原抗原, ,无无A A抗原抗原 有有B B抗原抗原, ,有有A A抗原抗原 均无均无 101101 3 3ABOABO血型的分子基础血型的分子基础 ABO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 糖脂上所含的糖链。糖脂上所含的糖链。 这些糖链都是由暴露在红细胞表面的少数糖基所这些糖链都是由暴露在红细胞表面的少数糖基所 组成的寡糖链,含有组成的寡糖链,含有4 4种糖:种糖: D-D-半乳糖半乳糖(D-galactose)(D-galactose)、 L-L-岩藻糖岩藻糖(L-fucose)(L-fucose)、 N-N-乙酰乙酰-D-D葡萄糖胺葡萄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N-acetyl-D-glucosamine) N- N-乙酰乙酰-D-D半乳糖胺半乳糖胺(N-acetyl-D-galactosamine)(N-acetyl-D-galactosamine)。 102102 图图3-13 ABH3-13 ABH抗原物质的化学结构抗原物质的化学结构 103103 ABO ABO血型系统中控制血型系统中控制A A、B B、H H凝集原生成的凝集原生成的 基因位于基因位于9 9号染色体号染色体(9q34.1-q34.2)(9q34.1-q34.2)的等位基的等位基 因上。因上。 血型是先天遗传的血型是先天遗传的 104104 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中的两个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中的两个 ,其中一个来自父体,另一个来自母体,而它们决,其中一个来自父体,另一个来自母体,而它们决 定了子代血型的基因型定了子代血型的基因型(genotype)(genotype)。 这两种基因型决定了血型的表现型这两种基因型决定了血型的表现型(phenotype)(phenotype)。 105105 AA AO AB BB BO AB AA AO AB BB BO AB A A B B AB AB 父母的血型的基因型可能为父母的血型的基因型可能为AA,AO, ABAA,AO, AB或或BB , BO , ABBB , BO , AB 表现型可能为表现型可能为A,BA,B或或ABAB型型, ,但不可能为但不可能为O O型。型。 判断亲子关系判断亲子关系: :作为否定的参考依据作为否定的参考依据 子女血型为子女血型为ABAB型型, ,父母血型父母血型? ? 106106 (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1 1RhRh血型的分型与抗原血型的分型与抗原 重复注射 产生抗恒河猴RBC的抗体恒河猴RBC 含这种抗体的血清+白种人的RBC 85%凝集 Rh阳性 15%不凝集 Rh阴性 汉人99% 1% 107107 Rh Rh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膜上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膜上 D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红细胞上含有红细胞上含有D D抗原者称为抗原者称为RhRh阳性阳性 而红细胞上缺乏而红细胞上缺乏D D抗原者称为抗原者称为RhRh阴性阴性 108108 2. Rh2. 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 1) 在人血清中不存在抗在人血清中不存在抗RhRh的天然抗体,只有的天然抗体,只有 当当RhRh阴性的人接受阴性的人接受RhRh阳性的血液后,通过体阳性的血液后,通过体 液免疫才产生抗液免疫才产生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 (反复输血者反复输血者) ) Rh- 第一次输Rh+血 产生抗Rh抗原的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 第二次输Rh+血 109109 2) Rh2) 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系统的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IgGIgG,分,分 子较小,能透过胎盘。子较小,能透过胎盘。( (Rh-母亲) ) 胎儿D抗原(流产或分娩时) 胎儿红细胞凝集和溶血 Rh-母亲再次再次怀孕Rh+胎儿 Rh-母亲怀孕Rh+胎儿 Rh-母亲血液产生抗D 抗体 抗原通过胎盘 抗体通过胎盘 110110 三、输血三、输血 (Blood transfusion)(Blood transfusion) 在准备输血时,必须进行如下实验:在准备输血时,必须进行如下实验: 首先鉴定血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