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谈学校管理中的忧患意识》 .doc_第1页
教学论文《谈学校管理中的忧患意识》 .doc_第2页
教学论文《谈学校管理中的忧患意识》 .doc_第3页
教学论文《谈学校管理中的忧患意识》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突徙薪”,告戒我们什么? 教学论文谈学校管理中的忧患意识 内容概要:曲突徙薪,是汉书中讲防患于未然的故事成语。今年汶川地震时学校中那么多罹难的花儿一样鲜活的生命在呼唤我们尊重人权,于忧患中回归理性、民主和科学的管理。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安全事故,我们不能再习惯于亡羊补牢、事后反思,而后又回到对于忧患置若罔闻的态度上来。应该给曲突徙薪者机会和恩泽,尊重生命的多元诉求。借鉴江苏后中的民主管理、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对生命的热爱和科学的态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演练,再也不要忘记灾难带给我们的教训,学校财务管理也须强化忧患意识,防微杜渐,审计监督和制衡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因为,凡事“预”则立。关键词:曲突徙薪、忧患、民主科学、管理“曲突徙薪”是两千年前汉书霍光传里的小故事:“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这段话的大意说:战国时齐国人淳于髡到别人家去做客,看到主人的烟囱太直了,火势很猛,灶边又堆放着柴禾,于是建议主人把烟囱改装得曲折一些,把柴禾也要搬远一点,不然就会遭受火患。但主人沉默不答应,不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乡邻都赶来救火,很幸运扑灭了大火。主人为了感谢邻里相救之功,就杀牛置酒来款待大家。席间尽是那些因救火被烧的焦头烂额的人,主人还论功排列客人的座位,以表示道谢。然而,在酬谢救火者的宴席上,唯独没有淳于髡,大家觉得很奇怪,当中一个人说,“如果你早听了他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这次失火根本就是可以避免的。你感谢我们帮忙救火,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淳于髡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故事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后来就用“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应该说,故事中“主人”家的火灾,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即便是“主人”对火灾隐患缺乏基本的防范常识,在淳于髡警示忠告后也应当有所惕防,但是火灾还是发生了。如果那家“主人”听了淳于髡的忠告,很可能就避免了火灾,也用不着众人相救和杀牛置酒了。在这里,功劳大小是一目了然的!而故事里的“主人”非但不听忠告,在事后答谢救火的宴席上反而忘了那个提出忠告的淳于髡,他的逻辑似乎是,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在预防事故及其相似的问题上,许多人至今还是习惯于这种“亡羊补牢”的思路。2类似于故事中“主人”的做法,具体到我们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实体-各级各类学校,在现实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常见报刊、电视等媒体中有这样的新闻:某某学(院)校发生重大交通(或食物中毒,或体罚,或火灾)事故,经过某某的奋力抢救,受伤(害)的多少名学生已转危为安“某某时间,差一点出事!”言下之意是通过某某的杰出表现,挽救了危局立了功。这当然是好事!可很多事故问题的发生原因并非祸由天降,而是久已存在,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顾一切的追逐名利、怀有侥幸心理对上级的要求,特别是安全法规文件充耳不闻或熟视无睹,进而“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敷衍塞责。最终积累量变或酝酿成熟,必然性问题的产生,通过偶然性的机遇或时机,以极富刺激的现象呈现在人们面前,震撼着人的神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及时处理,注重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到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处处从“以人为本”的原点出发,人性化做教育,让学生美好的生命乐章拒绝“休止符”,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也是对曲突徙薪的一番新的认识。我们是碍于面子,不肯承认事实的主人?还是看不清直的烟囱,灶旁的柴与火灾有什么联系?或者直到事后,身为主人的我们还是根本就没明白什么?其中什么是人性呢?但若主人当时就改,是出于真心呢,还是装出来的呢?而装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换个位置,我们是那个提出建议的人,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我们是知道真知的,而且我们告诉了那个主人。但主人并不理睬,且事后他也只是宴请了那些帮助他救火的人,那么,此时的我们又会怎么想呢?今后呢,今后遇到相同的情况,我们还会告诉别的主人吗?倘若一次会,两次会那么十几次,几十次以后呢?如果十几次,几十次的主人都没有理睬你,且事后都只请了帮他救火的人?你还会一如既往吗?3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会,一定会。难道我们还不如古时候的齐国人淳于髡?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也是这样。尤其在安全领域,这一现象或许更为明显。从媒体报道的各类重大事故中,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些“默默无闻”一线人员,抹着汗、擦着泪说:“我们经常反映,可就是没人听。”这可能就是安全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对同一件事,上级领导说话了,这是首长指示 “立即行动”!业务权威说了,这是重要建议,“来,坐下来研究一下,如何整改。”如果是普通员工说的,轻则置若罔闻,重则挨批评。挨批评也好受讥讽也好,不会有梁启超那样的“逃亡”,维新变法救国失败以至“曲突徙薪,不达而归。”4;不会有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sisyphus)那样遭到诸神的“惩罚”,永远向山顶推着巨石,永远做着一件不见效果,没有成效的事,生命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而我们,未被惩罚,能甘心吗?能“不达而归”吗?如果“曲突徙薪”更多的是在说人和事物的关系问题,那么“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却更多地说到了人和人的关系。现实社会里最根本的元素又是大众。学者的研究如果只能在研究的领域里生存,那就会如同被置于“劝主人改造烟囱的那个人”的境地上。所以,如果光有“曲突徙薪”的办法,是没有用的,怎样使“曲突徙薪”者更好地在现实中生存,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这就牵扯到了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中的种种关系。故事中的主人尚能“寤而请之”,对提安全防范建议的人和救火有功的人都给以认可,我们的“主人”理应是胜于古人的,深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精髓,可“曲突徙薪无人问”这一现象还是会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发生事故后热衷于“坏事变好事”,“汲取深刻的教训”,着力宣传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从而淡化事故原因及预防上的失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是现代版的“曲突徙薪无人问”。既然明白“防火先于救火,救火永远是防火的补充”这样的道理,就要拒绝“无人问”现代版的重演,我们理应有“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的胸襟。5我们能通过表象透彻真理,就要有“言”路,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防患于未然,让“民主、科学”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教育中的民主是什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美国的教育文化听老师们谈美国教育有感一文中说,民主就是协商,民主就是权利分享,民主就是尊重多元诉求。江苏常州溧阳市后六中学的管理经验,众多媒体给以关注和报道。“民主”得很朴实,对学校的“曲突徙薪”者论功而评奖。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推行月考核制抓好常规和过程管理是后中的“三个着力点”之一。中国教师报去年四月份曾经报道说,在“每月一张的月度考核表上,最后一项就是个人建议,老师们可以直接在表上提出建议。之所以说建议,因为意见谁都能提,关键在于进而提出建议解决问题,这一点确确实实提高了老师们的责任意识。一次,一个老师说学校后面的池塘边很滑,学生们经常在那里涮拖把,很容易滑倒。我们马上派人在那里垫了煤渣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细节会让老师们觉得自己的话得到了重视,就是学校的主人翁。到了现在,有的老师甚至说,好像问题都提完了,没有什么可讲了。每个学期结束,我们汇总建议,看其质量和对学校的影响,专门设置金奖银奖,予以鼓励。事实上,不仅是老师,职工也被这种热情感染,学校的保安也曾因此获过奖。”6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当我们从天崩地裂的噩梦中惊醒过来,从争相捐献的激动中回到日常生活,理性的思考必占上风,对天灾人祸必有一个较冷静的认识。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乃“曲突徙薪”者,五年来讨要款项加固危楼,经常带领师生演练逃生避灾;“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正在上课的娃娃都被措手不及的灾难永远地掩埋在了废墟下,然而,离北川县城15里路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全国百强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却在这次颠覆性的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正在该校上课的 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7北川中学地震中死了1600多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地震中坍塌的学校进行了取样;重大公共工程的抗灾设计诸如此类,种种环节,都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总结好的经验及失败教训,垂戒将来。学校楼房建设需要申请、协调,需要资金和时间,教育部要求校舍标准应高于当地一般建筑 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暂且不说这些高度理性和科学的要求,相对容易的“安全教育”,我们又落实了多少呢?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8中国教师报在6月份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随机调查。“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无论是以往的安全演练,还是震后补课,基本上都是学校的自主行为。行政主管部门曾下达安全要求,但并没有给予具体指导和支持,也没有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类似的活动。吉峰小学吴校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自己到网上查资料,下载,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组织紧急避险演习。由于没有专门教材,这些资料是否科学不得而知,而本地区其他学校是否也进行了类似的演习,他们也不清楚。另外,以往的学校安全教育多数是针对消防的,专门针对地震的很少。其实,应对不同灾难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到底如何避险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学校亟须得到正确统一的指导。令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日前教育部下发的系列通知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成为重点。教育部已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科书和各级学校学生课外读物中,在当地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9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了“将灾害预防等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指示。学校安全教育是到了尽快“补课”的时候了。学生的自理能力需要培养,安全自护是重要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安全教育教师有责任,忧思学生安全状况固然值得肯定,但部分学校、教师转嫁自己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责任,与学生监护人签的“安全责任状”分寸过“度”了些,如有的小学规定学生必须有家长接送,其做法是不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教师应该处处关心学生,组织和安排好学生放学和上学,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小学放学时教师要护送学生一段路程因为你是教师,你没有权利放弃你的责任。虽然中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但是美国小学一年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2007年10月24日至11月14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齐鲁名师”赴美国康州进行了21天的教育考察。他们谈到:一年级的孩子练习整理每人一个的衣橱和文具;练习在餐厅里安静地排队;练习在厕所外排队等候如厕,里面的同伴不出来,排到号的也坚决不进去,外面的小朋友还要装作文静地拿一本书或报在看,也要安静整理用的时间再长,老师也不催促不代替,可整理不好绝对不允许参加下一项活动;如厕的小朋友不冲水或冲刷不干净就出来,老师会变了个人似的大声呵斥他(她),回去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年6月6日钱江晚报的一篇题为“曲突徙薪,垂戒将来”的新闻,再一次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五年前:“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总还能追记随地吐痰等公共卫生陋习,竟一夜而绝。众人安分守己,种种无益会议之套话废话也一扫而空可仅仅是四五年后的今天吐痰陋习,似乎并未根绝”。“从外界的灾患中汲取力量,借以振奋精神,奋勇拼搏”,但是不要“在悠闲中忘乎所以,在前行时目空一切”。10教育管理中擅长于临场发挥和事后遗忘,是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格格不入的。学校的财务管理,事关单位的发展和振兴大计,必须增强“曲突徙薪”的忧患意识,加强教育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为保证学校经济运转起到“防疫站”的作用;起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事先防范作用。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一种制衡。审计获得的关于发展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的评价,对于维护学校中心工作和决策的制定,强化执行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从而把握未来。历史不应该被简单而粗暴地绑架为意识形态的教科书,但往者用殉难写就的历史,却可能为今天我们这些生者提供最宝贵的经验与启迪。古往今来,可“鉴”之事例,非止“曲突徙薪”一个,当“借”则毋庸置疑,因为我们胜于古人;要学之人不止淳于髡一个,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就是淳于髡的现代版;须“戒”之教训,情节繁杂却异曲同工。但愿我们将来曲突徙薪人人会,不再有“嘿然不应”,改革安乐之处生,亡羊之地补的习惯,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因为常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全文5190字作 者: 田洪省(tian hong sheng)工作单位: 田洪省,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二实验小学。联系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二实验小学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办事处 邮 编:276017联系人:田洪省邮 箱:ths19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