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课 赤壁赋赋 诗海探珠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铁未销销, 自将磨洗认认前朝。 东风东风 不与周郎便, 铜铜雀春深锁锁二乔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 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 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 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场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 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 ,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的开头两句 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 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 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 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 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 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思考】 有人评价这首小诗说:这首诗把“大内 容”、“大主题”通过“小事物”“小事件”表现出来。 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第 15 课 赤 壁 赋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代指有才德的人。 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独自存在。 七、名句默写 清风风徐来,_。举举酒属客, _,_。(苏轼苏轼 赤壁赋赋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 _。(苏轼苏轼 赤壁赋赋) 其声呜呜呜呜 然,_,_, _,不绝绝如缕缕。(苏轼苏轼 赤壁赋赋) 盖将自其变变者而观观之, _。自其不变变者而观观之 ,_。(苏轼苏轼 赤壁赋赋 ) 水波不兴兴 诵诵明月之诗诗歌窈窕之章 纵纵一苇苇之所如 凌万顷顷之茫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诉 余音袅袅袅袅 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苏轼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书画家。字子瞻,号东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 省眉山县县)人。与父_、弟_合称“ 三苏苏”。与_并称“欧苏苏”,为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与_并称“苏苏黄”;词词开豪放 一派,与_并称“苏苏辛”。诗诗文有东东 坡七集等,词词有_。 苏苏洵 苏辙苏辙 欧阳修 黄庭坚坚 辛弃疾 东东坡乐乐 府 2资资料链链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 唐代的_、_和宋代的_、 _、_、_、_、 _。明初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编 选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顺之文 编编一书书中也选录选录 了这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 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编选 , 取名八大家文钞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 从此得名。 韩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轼 苏苏洵苏辙苏辙欧阳修王安石 曾巩 九、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提示】 作者游赤壁时时,皓月当空,碧水万顷顷, 月光朦胧胧,清风风徐徐,景象澄彻彻,如梦境一般。在 如此的美景中作者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畅饮 美 酒,咏诗诵诗诵 文,迎风赏风赏 月。心情是舒畅畅的,飘飘飘飘 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中。 2文章第二段中,作者的感情从乐乐到悲变变化是否 太突兀?悲从何来? 【提示】 从扣舷而歌的歌词词看,作者的感情从 乐乐到悲的变变化显显然是从月出诗诗里生发发出来的 。这这歌词词与单纯单纯 的民间间情歌有所不同,这这里的“ 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现的是政治的感慨 。作者遭受贬谪贬谪 后的苦闷闷,看到江水之阔阔,面对对 宇宙之大,难难免产产生壮志难难酬、知音何处处的感叹叹 。 在前文的游赏赏之“乐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 ,这这“乐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乐,借山水而暂时暂时 排 遣其内心的郁闷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 望心情中进进一步引出忧忧患自己人生的哀思来。 3第三段中,客人的话话是否也是苏轼苏轼 自己心境的 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苏轼 一贯贯的豪放风风格与文中 “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提示】 客人的回答,正是苏轼苏轼 自己贬谪贬谪 黄州 后的苦闷闷与迷惘的写照。虽虽然他借客人之口表达 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扬这 种悲观观 的论调论调 ,而是力求阐阐明万物变变与不变变的道理,超 脱于无益的悲观观,他的精神世界也因此转转向了一 个更新的开阔阔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风 格并不矛盾。 4在第四段中,作者的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阐 发发自己观观点的? 【提示】 第四段苏苏子批评评客的观观点,阐发阐发 了自 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变为 喜悦。以明月、江水作 比,说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变的一面,又 有不变变的一面。应该轻应该轻 物质质而重精神,执执著于自 己的不朽事业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态和乐观旷乐观旷 达 的情怀怀。 5如何认识认识 文中的“主”与“客”? 【名师师点拨拨】 这这篇赋赋中,“主”“客”实为实为 一 体,分别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积极和消极的心态态。 主人回答客人的话话是本篇赋赋的主旨。它实际实际 上是 苏轼苏轼 在政治上失意、遭到贬谪贬谪 之后心情的反映。 既有其积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主客的 对话对话 ,展示了作者自己的追求、失望以至旷旷达乐乐 观观的思想历历程;另一方面又通过过游记记,反映了作 者对对宇宙的看法,表达了旷旷达乐观乐观 的态态度。 6你以为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这么一番主客问问答 吗吗?对这场对这场 人生观讨论观讨论 的意义义当如何认识认识 ? 【名师师点拨拨】 据说东说东 坡泛赤壁果有一乐师乐师 相随 。但主客问问答肯定是虚拟拟的,这这是赋赋体的一种传传 统统表现现手法。客之言与苏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苏轼 贬谪贬谪 黄州后思想的一个方面,主客对话对话 所表现现的 忧伤忧伤 与喜乐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杂感情的真 实实反映。作者抒发发哀怨之情时时,流露了“人生无 常”的消极情绪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动 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 开阔阔,表现现出一种洒脱、豪迈迈的气度,使文章具 有某些积积极进进取、达观观超然的感情基调调。 细剖深析 楼主 在赤壁赋一文中,作者面对赤壁月夜美景,“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情酣之时 ,又扣舷而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按苏轼当 时的心境,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首歌?尤其是“美人” 一词,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沙发 苏轼唱的这首歌,实际上是苏轼仿照楚辞的骚体形 式即情吟唱的,表达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终 于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的快乐潇洒心境。我个人 以为,仅仅表达一种愉悦的心境,这一点,从“饮 酒乐甚”句中不难看出。“美人”之句,也没有更深 的含意。 板凳 对于苏轼的这首歌,我并不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愉 悦之情,我以为恰恰表达的是忧伤之情,或者说, 是在快乐的外衣包裹下的深沉的忧郁与怅惘,是乐 景悲情。虽然此时离“乌台诗案”已经三年有余,但 从客人“倚歌而和之”的“呜呜”的洞箫之声中,我听 不出快乐,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惆怅。当 然“美人”也就有所指。 三楼 我认为,对这首歌的理解,要与歌词的内容和形式 相联系。歌词多用“兮”字,很有骚体的味道。自然 让人联想到这里的“美人”该是屈原笔下的“美人”, 或者是国君,或者就是一种理想追求、政治报负。 这歌词内容连同歌词形式一起表达了苏轼的情怀: 欣羡“美人”,渴望与追求政治理想。歌声应是凄婉 的,传达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情与景交融 趣与理互现 这篇千古名作赤壁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先 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从正面 突出了一个“乐”字。接着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 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 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这种深 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突出“泛舟”时的欢快 心情,还主要是为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 后写箫声,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 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 得十分形象、真切。然后主客答问,带出“悲”字。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促。 客看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 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 面“羡长江之无穷”,进而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 但是,这本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因而忧伤愁苦,并 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 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而苏轼拾取眼前 景物,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辨证关系 ,再归纳到一般的认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文章的主客对话,表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最后 写客被苏轼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于是同 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枕好 睡醒来了,一次赤壁之游结束了,一篇美文也随之 收尾了。而读者则在经历了一番江上月夜泛舟,听 取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之后,却还久久地沉 浸在作者优美笔调所表现的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随堂练笔 在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的对话充满哲思睿智, 特别是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随喻 取譬,生动准确而又耐人寻味。请你仿照这种形式 ,另举一例,来劝解“客人”。 1课内素材开发 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苏轼可以算是比较“倒霉”的 一位:他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对 其影响最大、创伤之巨的是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一个饱读诗书 的文人偏偏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武官”。 不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得势,无罪的他却总是 被越贬越远。 素材积累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 风,与山间之明月”。面对人生的“风雨”,他能坦 然地“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清风 明月,他能“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 是何等的气魄与心胸?这是何等的智慧与人格?这 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可供我们借鉴。 适用话题 本文很多语句可以用在谈论“豁达人生”“正确面对 挫折”“选择”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长江源最大冰川近40年退缩4000米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的“无穷”长江,也因气候的变化大受影响。据环保 组织“绿色江河”公布的考察数据:由于气候变暖, 长江源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近40年退缩 4000米,该组织负责人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 他们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的冰川学家合作 ,对长江源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系列资料收集。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航空图片、遥感图片和卫星图片 的对比分析,长江源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在 1969年至2007年间最大表面冰体退缩距离超过 4000米,最小退缩距离超过1600米,平均退缩距 离超过2800米。 此外,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在1982年 至2002年间后退了250米;1980年至2010年,雪 宝顶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缩了大约300米,雀儿 山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缩了大约200米。 冰川是高山的血液,一旦血液流干,高山也就失去 了生命,生活在高山下的居民们也就失去了最后的 家园。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以用在“关注环境变化”“保护我们的绿 色家园”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将本色张扬张扬 永远远的苏轼苏轼 他将至情流动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华彩, 他将真我交织织成理念奔腾腾的旋律, 他将诚挚挥诚挚挥 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 他用生命演绎绎着本色的张扬张扬 。 美文佳作欣赏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 彩:苏轼,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 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 人汗颜的性情。 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 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 ,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 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 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 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 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 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 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 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 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没有清词和丽句, 只是他将内容看得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得 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不掩饰内心那份 “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捡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唱,又或“春色三 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 ,略带清苦又暗香萦绕。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 尽致,同时也将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 字去书写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 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你证明:人生那失望、 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苦难 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 失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 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 爽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把 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 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节设置课件
- 内江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秋季部编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11.3.1 多边形
- 幼儿园大班学期班务方案
- 幼儿园卫生保健方案
- 大学校运会活动方案
- 口外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物业维修考试题及答案
- 公益诉讼考试题及答案
- 果树高级工考试试题
- YY/T 0043-2016医用缝合针
- GH/T 1070-2011茶叶包装通则
- GB/T 798-2021活节螺栓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7656-2018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 2023年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客户拜访标准作业流程
- 2018中考总复习一次函数专题
- 锐途管理人员自我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