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doc_第1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doc_第2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doc_第3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doc_第4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一、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4(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二)市场经济的功能5(三)市场经济的缺陷5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7(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8(二)政府与市场经济9(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10(四)政府调控市场的途径12三、经济法的本质及其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13(一)从市场的角度看经济法14(二)对经济法本质问题的个人理解15参考文献 17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摘要:在经济法学的研究中,经济法的产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经济法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政府对市场和经济运行的进行管理和干预的需要,同时经济法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和依据。普遍的法学理论观点对经济法的定义是;“调整政府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市场,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下几个问题,即:什么是市场?什么是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自的特点和区别等,本文将解决这几个问题作为探讨经济法本质问题的切入点。另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是本文所探讨的另一个重点。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才能够初步建立对对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基本的认识框架,分别对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才能清楚地理解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产生渊源,发展沿革和本质属性等相关问题。本文的最后部分,根据对自身知识的归纳总结,作者将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下对经济法本质的个人认识。关键词: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政府调控;经济法学abstract:in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law,it is a important respects about the origin of economic.government try to control and management economic,this requirement is the source of economic law,other world,government need a tools to achieve some ideas about the economic and market.general point of view of legal theory is the definition of economic law;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in managing th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ccurs legal norms. therefore,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law.for the market, we need to first specify the number of issues, namely: what is the market? what is the economic model? market economy and planned economy,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problem of the nature of economic law.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in a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market instruments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another focus of this paper. several questions on the above thinking, to be able to initially establish the basic law of economic law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framework of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were two aspects to summarize, to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law and the origin of economic law , evolution and nature of property development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ummary, the author will try to elaborate in their own language of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conomic law.keyword:economic model;market economy;government intervention一、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的一种经济模式,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指导,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经济的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市场经济的主体包括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出于自发和自愿的目的。邹孔华:简论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与法治的关系j,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们在财产、行为、利益等方面都都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也不从属于另一个主体。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其所实施的市场行为都是依照这个目的自发的产生和实施的,不受政策和法律的直接影响,这与计划经济有显著的不同。另外,市场经济下主体的市场及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所有市场行为的实施者,无论是公司、企业、政府单位还是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他们所享有的市场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都是一致的。独立性和平等性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最显著和基本的标志。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商品经济,是市场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社会资源通过市场的作用自发地在各个社会生产部门中进行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规律的作用是直接的、主要的,而政策调整的影响的是间接的、次要的。与计划经济不同,市场经济中市场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进行的,不依赖政府的计划和政策,所有社会资源,从原料、能源、资本、劳动力到最终的商品,都是依照市场规律进行流通与分配,通过这样的分配以实现效率与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最显著和最基础的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质和基本规律。3.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一个重要标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之间特别是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竞争是普遍存在的。马丽平: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整体利益j,载财经政法资讯2001年第6期。竞争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完善的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尽可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富裕水平,而经济制度的这项目的主要靠市场竞争来实现。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同上。竞争是构成市场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力的灵魂。同时,健康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有竞争性,更要求要有公平性。缺乏公平的竞争就不能称之为健康的市场经济,竞争和公平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没有公平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需要通过竞争来保证。(二)市场经济的功能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产物,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必然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是国民经济运转的中心和轴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以市场交易为目的而进行的;消费行为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分配和交换离开市场则不能顺利进行;一切经济行为和活动都要利用市场、通过市场来完成。整个社会的生产链都是以市场为纽带的生产者依照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同时通过市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销售者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和积累;广大消费者通过市场挑选和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所以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市场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杠杆作用,通过市场规律的调节,市场促进或者阻碍着某一领域的生产发展,调动着社会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流动。总而言之,市场是转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轴心。2.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基本手段资源,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讲,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等,而且包括已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财富和人本身以及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源,如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等,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条件。所谓的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也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以及消费上去。优化的资源配置就是使得生产资源的分配最为有效或较为有效,尽可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殊性和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只有市场才是社会生产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基本手段,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要依赖市场规律的作用。3.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有效途径从社会效益上看,实行市场经济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商品化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依赖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而且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包括一定的资金、技术储备以及外部制度的保障。市场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将科学技术的成果投入市场,将众多的知识技术快速地转化为商品和资本,不但为技术研发者筹集资金和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刺激了人们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意愿,建立起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让企业之间保持着优胜劣汰的竞争,广大企业不得不不断更新其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其自身市场竞争力,客观上就使得市场通过竞争不断推动着社会总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中推动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三)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符合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就是完美无缺,作为一种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来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也同样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阻碍和干扰着市场经济有利影响的实现,甚至优势会混乱和破坏着正常的经济秩序,研究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需要正视这些缺陷。一般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缺陷一般有以下几点:1.市场经济不能自发维护经济秩序因为市场经济具有独立性和自发性的特征,市场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利润而参与市场行为,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这就为特定时刻市场的无序性埋下了伏笔。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是属于事后调节,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存在着滞后性,市场主体可能缺乏足够争取的市场信息导致盲目决策,自发地将生产资料投入到自己认为利润最丰富的生产部门之中去,由于各个生产部门供应我和需求是动态的,因此会产生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无疑会造成大量重复的投入和资源的浪费,危机和损害了资源配置及利用的效率。同样,市场的自发性往往导致市场主体之间产生恶性竞争,为追求自己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或者公共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危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市场经济可能导致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市场经济与是社会化商品大生产的产物,而许有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和问题j,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期。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则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独立性的产生的基础,追求自身财富的增加是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动力,从市场交易中获利又维护了个人财产的私有制。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资本的集中和规模化,在市场竞争中,资本丰厚的主体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同等条件下竞争的结果会使得资本产生更大规模的聚集,从而导致资本垄断,这又危机到个体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市场经济最终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和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的产生。3.资本主义式市场经济制度不能直接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市场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烙印,例如绝对的私有制、绝对的自由生产和绝对自由竞争。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使得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对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两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存在很大区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公有制和集体制经济占有主导地位,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市场经济中为私有制服务的原则产生冲突,如果完全搬照资本主义式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危及社会只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对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某些方面加以改造。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计划经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与社会生产方式是相应的。与市场经济不同,计划经济这种经济制度是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计划经济脱胎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整个社会生产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和分配都是依照政府计划进行的,黄有璋: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的进一步认识j,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4月第2期。计划经济的具体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全面、持续、准确运行的计划与规划。从性质上讲,计划经济是国家行为、集体行为,是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计划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集体和国家整体,计划经济更多的是最求社会效益而不是个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也存在着其固有缺陷,例如;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经济信息流通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等等。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辩计划经济以市场经济之间的显著区别就在于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的运行,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完全决定着经济的运行。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绝对的市场经济还是绝对的计划经济,对于经济发展来讲,他们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以及固有的缺陷。对于经济运行来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不应该是绝对的,采用何种经济模式应该取决于当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阶段,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和市场因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对于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王维军:的价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载中国市场2004年3月第5期。计划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因素,市场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两种调控手段,在现代社会里这两种手段是共存的,对经济运行缺一不可。(二)政府与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与经济危机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律,在市场经济诞生的初期,人们相信自由竞争是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普遍排斥社会统一管理经济、干预经济的政府行为,认为只要保障了自由经济的模式不受破坏,那么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就能够使得生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是,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无缺,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供求之间的矛盾、社会各个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一定会因为私有制生产方式本身的固有漏洞而激化,最终必然会导致经济无序即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原因,而市场经济的无序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又反过来不断打击着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模式。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计划经济利用统筹的计划和规划能够很大程度避免市场经济中自发和无序的弊端,能够避免和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计划经济也有自己的弊端,过于绝对的计划经济限制着经济活动的活力。计划经济适用于高度发达的公有制社会,或者如苏联十月革命结束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等特殊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就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模式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到了二十世纪末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明显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反而阻碍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所以,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向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模式,顾名思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将朱佳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j,载求是2006年第19期。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模式。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表明,社会主义也能有发展市场经济,因为经济模式的主要属性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而不是决定社会结构的主要因素,公有制社会也能够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能够发展市场经济,而且还能够利用社会主义的优势,通过完善的调控措施,避免和减轻市场经济固有缺陷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方向。(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将会扮演着特殊但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管理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市场经济能否避免其固有缺陷的影响,达到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1.政府管理市场的目的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市场经济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和调控,就必然会因市场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所以,在一定程度内统筹和管理市场经济的运行,减轻市场缺陷的作用,避免市场失灵,维护经济稳定运行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首要目的。其次,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私人经济,经济活动是维护私人利益,政府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其职能要求必须在职权范围内维护公共利益,所以,政府必须对经济活动加以监管,防止市场主体为谋求私利损害他人及公共利益,同时保障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社会公共所贡献,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另一个目的。最后,政府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的发展方向,必须制定和引导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以避免市场因当前利益而损害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2.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与计划经济不同,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再是经济运行的操纵者,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政府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着和监管者。一方面,政府不能够过分干预经济的自由性,必须促进市场的独立与平等,充分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经济活动健康运行。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正确履行市场的监管职能,坚决打击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监督和管理市场活动,保障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这就是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两种性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才能发展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3.不恰当的政府干预也会导致市场失灵健康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但是并不意味有了政府的管理就必然能够取得期望的调控效果,而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漆多俊:转变中的法律以经济法为中心的视角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有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未能正确履行其职责,所采取的措施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干预程度或者方式不当,无力改善市场混乱。其次就是政府过分干预市场,超越了市场自由与监管的界限,导致市场独立性被破坏,使得市场经济优势无法发挥。所以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必须遵照一定途径和原则,正确把握干预的限度,依照法律和职责行使管理职权。(四)政府调控市场的途径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来看,政府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能够实现各自不同的调控目标。1.政府调控的经济手段所谓的经济手段是指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市场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本身的价值规律,有意识地促进或者削弱经济运行的某一方面,使之形成杠杆作用,以起到推动整个市场向着所期望的状态发展而达到调控作用。正因为经济手段是依赖与市场固有特性而发生作用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所以,在政府调控中,经济手段是做安全最稳定的一种,经济政策在不破坏市场经济规则的情形实现经济调控,是政府调控市场最常用的手段,但是也因为上述特性,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也是最不可测,见效比较慢的一种。经济手段的使用往往要求政策制定者正确把握当时的市场运行状态,制定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决策失误或者市场环境发生突变,那么经济手段不但无法发生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2.政府调控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对经济行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以其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活动的秩序。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依赖于行政权力,具有行政强制性,行政命令一旦依法作出,那么市场主体就必须遵守,行政手段能够快速对市场产生影响,是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和管理的有力方式。但是也是因为这个性质,行政手段的行使必须相当谨慎,使用的范围和限度也必须接受限制,因为行政命令一旦被滥用,就有可能给市场的独立性造成严重的损害,所有行政手段必须严格以职权行使,行政手段主要适用于市场秩序出现混乱的紧急情形之下,紧急性,强制性的特点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的一种补充方式。3.政府调控的法律手段所谓的经济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法律法规,调整因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禁止或者鼓励某种经济行为,以达到调控经济运行,实现市场管理的一种手段。法律手段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即主要通过鼓励或者禁止某些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在经济调控领域中,政府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市场的主体,法律规定和明确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将经济活动限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以达到调控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法律规定政府管理经济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在经济领域政府权力不被滥用,并且适当行使其经济管理职权,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依据和保障。法律手段是政府调控市场,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石,确保着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争取实施。三、经济法的本质及其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一)从市场的角度看经济法鉴于经济法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探讨经济法的起源的本质都不得不从市场的角度入手。1.市场的发展是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张守文、于雷: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按照一般理论,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经济法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紧密相关。(论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通过前面的论述可知,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有其自身的缺陷,现代市场的发展依赖市场规律或者政府计划任何单一的一方都不能保证经济持续有序发展,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经济法就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经济法就是将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干预方法科学化,系统化的产物,经济法的产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相互调整是现代经济法和经济法学产生的根源。国家创制经济法,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自由竞争,而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操控性和可持续性,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2.经济法的形态取决于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法的形态变化发展也取决于经济模式的变化。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决定了其经济法律制度的形态。例如在古代社会,由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和科学化的经济模式,也不存在政府对于经济的科学干预,所以也不会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同样,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法律也是不尽相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法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法之间由于各自目的和价值不同,所以也存在很大区别。经济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要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法律制度必须要反映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符合绝大多数的人利益和价值观,这是包括经济法在内的一切法律学科的基本价值。3.市场的发展需求决定了经济法的构成普遍观点认为,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主要由企业法、竞争法、反垄断法、银行法、劳动法等几大部分构成,由此可见,经济法体系涵盖了市场经济运行和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经济法的整个体系的形成,是对于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的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完善于法律和政策制度政策的保障,以及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经济法所涉及的对象是以市场为核心,覆盖了市场运行的整个流程以及市场的外延,现代商品市场运行的要素包括资本、原料、劳动力、知识产权等等方面的社会关系,都需要经济法律加以管理和调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理也需要遵照经济法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二)对经济法本质问题的理解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法是与市场和政府经济管理息息相关的一个法律部门。与其他法律相比,经济法从它的产生、发展、变化、形态都有着非常的性质和特点,而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研究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切入口。以下是我个人对于经济法本质的一些认识:1.关于经济法的价值和目的经济法的价值不仅是经济法的本质的外在反映,而且是经济法的目标和原则据以确立的基础。因此,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可以说是经济法的核心问题。我认为,经济法作为调整政府管理经济行为的法律,其在社会管理中的追求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秩序,二是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所以相对应的经济法也有两方面的价值,即公共利益价值和经济自由价值,分别指向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经济利益。形象地说,经济法在社会发展中主要扮演的是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市场运行的管理者,一个是作为市场自由的维护者,在人类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两种价值看似相互对立,实则相互依存,即反映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个人自由和社会整体的关系。归根结底,经济法和所有法律学科一样,其最终极的价值是促进文明社会的进步和满足人类对于自由以及幸福的追求。2.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否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当前在法学界依然存有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就在于经济法是否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法律的部门的划定应当依据其调整对象来划定,主张经济法不是独立法律部门的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一般所谓的经济法调整对象都重合与其他法律部门,所以经济法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从经典的法学定义来看,一般学界将经济法定义为“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政府在管理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法律关系。而有观点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活动即属于行政法的范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实际上很大一部法属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而对于经济法中涉及的其他一些方面如银行法、合同法、企业法、劳动法等等则可以归入民商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