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如何在“语言运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论文《如何在“语言运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论文《如何在“语言运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论文如何在“语言运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的运用作为语文课中的选修课就是更加重视语文的交际功能,更加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这是勿容置疑的,它作为新教材的一门选修课,体现了语文教改的一些新的成果,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语言的运用课又与一般的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更高的要求,更要突出它的交际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在进行语言的运用课教学时,就既要体现其工具性的特点,又要展示其人文性的特点。下面就把我实施教学时的一些认识做以总结。一、如何体现语言运用课的工具性。工具性,我的理解就是它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言语行为的预设这部分从知识体系来说对大学生也有一定难度,现在放到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显然不是为了难为教师和学生,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我首先考虑得的是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师生交流中学会预设的运用。 (一)、酝酿宽松的交流环境。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 些环节:说出青岛地区家电或其它产业预设好的广告语,拟写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看表演听相声如此标语,参加青岛市城市宣传口号的投票评选这些活动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达到了学会运用预设进行交际的目的。具体是这样实施的:1、采用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一个环节各组都要讨论后推选出自己组的最精彩的答案在全班交流发言,激发学生的竞争性、荣誉感。 2、上课的内容要具有思辨性。在拟写公益广告这一活动的设计时,考虑到前面做过高考题(非预设要求的),所以我把学生拟写的“保护地球,保护母亲”和电视上的广告词“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同时摆在学生面前请他们对比思考,哪个是含有预设的语言,然后再来拟写,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答案也很精彩。3、设计简单的学案,印发青岛市城市宣传口号选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精心准备了视频相声如此标语,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二)、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将课内向课外延伸。1、进行标语口号的预设训练时,我没有单纯的进行练习训练,而是设计了一个轻松的环节,我找来了06年春晚没上的相声如此标语(由于工作学习的紧张,好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听到),里面有不少带有预设内容并且是我们课本上的标语口号,所以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例如:偷税漏税,来世罚作尼姑。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听完相声我才适时的提出问题,哪些地方引起你的笑声,你为什么发笑?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的对预设内容不恰当的标语口号加以分析了,而且毫不枯燥难懂。2、现在是信息社会,武装自己重要,推销自己更重要。我们青岛是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城市宣传口号,06年3月青岛向世界发出征集城市宣传口号的通知,5月经过初步筛选有36条入闱,还要再从中选出优秀奖33条,我根据这堂课的特点,把这一环节设计为:从语言的预设角度来看选出三条你认为最好的,淘汰三条比较差的,并且说出这样做的理由,由个人到小组再到班级,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由课代表把大家的答案发到网上,个人有不同意见可以独立参加。这一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一直到课后大家还在讨论研究着。 二、如何加强语言运用课的人文性训练。 任何语言的运用都有一 定的语境,所谓“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广义的语境,应指的是语言运用时所处的大文化背景。本文所指的人文性,既有狭义的,又有广义的。 1、再现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增强发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训练。如上课时,我设计过这样一轮训练内容:介绍生活中的矛盾事例,a、一个同学在教室吃零食并且乱仍杂物,请你委婉的方法进行批评。b、午休时,同学们休息了,一个同学还在吵闹,请你说服他。c、信还未到自己手中,邮票已被同学撕了,请你巧妙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言语行为的训练中,处处洋溢着祖国优秀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言语行为的训练中,我们也不能忘记用优秀的祖国文化去感染学生。在课上我就设计过这样两个事例: 第一 、宋太祖考画取仕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用考画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考生根据诗句内容作画。有一年的考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答题者归结起来有这样三种立意:a骑马人踏青归来,手里捏着一枝花。b几只蝴蝶飞舞在小跑的马蹄旁。c马蹄上沾着几片花瓣。 要求学生回答:哪一 幅构思更巧妙,为什么?(答案b,理由略)学生发言时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思维敏捷,构思也就迅速。 第二、顾维钧巧战牧野的故事。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会”上,日方代表牧野伸显坚持要求继承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益,面对气焰嚣张的日方代表,中方代表顾维钧强忍心头怒火,冷静的说:西方有一位圣人,名叫耶稣。他被处绞刑的耶路撒冷成为了基督教的圣地,不可侵犯。大家说对不对,众人回答“对”。我们东方也有一位圣人,他叫孔子,日本人也承认他是圣人,你说对不对?牧野伸显只得说“对”。顾维钧接着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圣地,不容侵犯。掷地有声的话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分析在矛盾冲突中顾维钧发言的特点。由于学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