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近年来,农业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它的发展可以切实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建设。浙江省各地涌现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园区、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乐清是一座凝聚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城,屹立在东海之滨,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和发展休闲农业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运用实践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乐清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综合以上的分析,最后得出乐清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研究休闲农业发展相关背景和意义。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农业休闲旅游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休闲农业旅游等概念的界定。接着分析了一些基础理论,如体验经济学理论,特色农业理论,为后文论述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经验,国外的包括欧洲、美洲、亚洲、澳中;国内的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湖南、台湾等地。第四章介绍了乐清市休闲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休闲农业的概况,乐清发展休闲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节介绍了乐清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对乐清发展休闲农业提出几点启示。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介绍了雁荡山风景区旅游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对景区的续传力度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强,旅游产业链短,基础设施落后,层次不够高,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规模不够大。然后分析了乐清市农家乐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六章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及措施。本章运用具体实例对旅游模式进行分析。第一节首先分析了适合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确定了乐清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集中发展方向。第二节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保障进行了分析,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接着对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市场建设进行了分析,包括国内客源的稳定发展和拓宽海外市场分析,最后阐述了目前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七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了全文,并对乐清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如加强政府对休闲农业的专项扶持力度;通过对乐清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调研;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希望能对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休闲旅游 观光农业 乐清市 浙江省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omot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lots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garden areas, leisure farms and forest homes featur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sprung up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has achieved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o some degree. yueqing, which stands on the shore of the east china sea, is an ancient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ivilization. it has rich r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storal scenery, thus gives the city unique advantages to develop leisure agriculture. this thesis,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yueqing. besides, it studied on the direction of yueqing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efinituded the development goal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t finally concluded by discuss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yueqings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s th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chapter 1 studie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t includ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basic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along with the emphases and difficulties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oints.chapter 2 introduces some related concept definitio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including definition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etc. then some basic theories will be analyzed, such as experience economics theory and special agriculture theory, which help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later discussions.chapter 3 introduces some experiences in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broad, europe, america, asia, central australia will be discussed; for china, beijing, shanghai, shenzhen, zhejiang, hunan and taiwan will be analyzed.chapter 4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yueqings leisure tourism and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yueqings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in this chap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eqings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ill be introduced, together with several suggestions to yueqings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chapter 5 mainly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yueqing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it begins with the problems that tourism markets of yueqing mountain scenic area are faced with, including the insufficient scenic continuingly strength, the weak social influence, the short tourism industry chain, poor infrastructure, the low level, single tourism products, lack of innovation, and the small scale. then it moves to analyze some problems of leqings farmhouses.chapter 6 points 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for yueqing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some specific example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travel patterns. the first section first analyzes a suitable model for yueqing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direction in development. the second section analyzes the guarante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balancing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etc. then it analyses the market constructions of yueqings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includ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tourist development and broadening the overseas markets.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chapter 7,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vious chapters,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and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yueqings leisure agriculture,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s special suppor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researching of yueqings sightseeing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developing tourism circular economy,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se suggestions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key words: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yueqing ;zhejiang provinceiv目录 目 录中文摘要vabstractvii1.1 选题背景及意义41.1.1 选题背景41.1.2选题意义41.2国内外研究现状51.2.1国外研究现状51.2.2国内研究现状61.3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81.3.1研究的基本内容81.3.2 研究方法8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92.1 相关概念界定92.1.1休闲农业92.1.2观光农业112.1.3农业休闲旅游122.2相关基础理论202.2.1体验经济学理论202.2.2前沿农业理论20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乐清市的启示223.1国外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经验223.1.1欧洲发展经验233.1.2美洲发展经验243.1.3亚洲发展经验243.1.4澳洲发展经验243.2国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经验243.2.1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253.2.2上海休闲农业发展253.2.3深圳休闲农业发展253.2.4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263.2.5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263.2.6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273.3 各地区经验对乐清农业休闲的启示27第四章 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274.1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294.1.1 自然资源优势294.1.2 经济产业优势294.1.3民俗文化优势304.3.1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起步较早314.3.2休闲旅游发展迅速324.3.3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多元324.3.4 休闲旅游发展特点32第五章 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335.1 “名”旅游景区未能更好融入到乐清休闲旅游大宣传体系345.2“行” 两大板块旅游产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层次不够高345.3“购” 旅游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够,横向开发不足355.4“游”景点开发不足,游玩质量不足355.5“质”乐清特色农业休闲旅游 “量盲从,质欠佳”365.6“法”乐清特色农业旅游以制度打造品牌37第六章 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选择及对策措施396.1适合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396.1.1雁荡山森林公园农庄模式396.1.2山老区沿线农庄休闲模式396.1.3雁荡山景区铁皮石斛基地休闲模式406.1.4农家乐、渔家乐结合农业休闲旅游模式426.2发展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对策措施446.2.1 农业休闲旅游主要模式及载体农家乐的发展思路和对策446.2.2 加强基础建设,为游客提供优美环境476.2.3 注重景区整体规划,增强政府扶持力度486.2.4 协调经济和生态利益,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496.2.5 加强乐清农业休闲旅游市场建设51第七章 结语55参考文献56致 谢62第 62 页 共 67 页 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导,顺应时代制定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深入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高度反腐倡廉,大力深化改革,提出了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协调城镇化与农业化的共同现代化。针对以上目的,各级相关部门从扶持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方面等各方面着手制定政策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改善农业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三农要求。农业休闲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休闲旅游的良性发展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我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城乡统筹的深入及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本地的独特农业资源,在经济领域恶意使农村经济结构得意调整,生活环境得意改善,也能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文化领域,农业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调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繁荣本地特色文化。总之,农业休闲旅游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避震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雁荡山名胜风景区是我国著名的5a级风景旅游区。景区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景区内山峰连绵,村庄错落有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自然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随着近几年周边景区的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雁荡山景区基础设施打造滞后的问题浮出水面,与其他景区的发展拉开差距,更多的问题不断暴露。雁荡山景区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序建设。1.1.2选题意义针对雁荡山景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本文在深入了解景区情况,全面掌握景区现状,依托对景区调研的基础上,拟对景区总体规划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以农业休闲旅游为主题,以优化景区生态资源,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一套农业休闲旅游景区综合开发的策略和建议,从这个角度来进行选题将很大程度上为乐清市的为乐清市景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一种新角度,提供几点新建议,用合理的分析,翔实的数据,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来为景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科学指导,为其他地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这便是本选题的意义之所在。1.2国内外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大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广大学者结合国外休闲农业的研究,对我国农业休闲旅游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有学者认为,农业休闲旅游是伴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而发生的。都市农业是都市社会经济水平达到较高发展阶段,都市农业旅游由现代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以下是关于国内外农业休闲旅游的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体闲旅游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但是主要成果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的定义: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农村地域上的旅游活动。同时认为:农村特色、乡土风俗、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独一无二的卖点。 (1)关于体闲农业市场开发与营销方面的研究 ann (1999从体闲农业市场开发与营销方面入手,对口本体闲农业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即一是转变观念,培育体闲农业经营业主的营销意识;二是建立有关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推动体闲农业产品的促销;三是对市场类型进行详细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发和营销战略;四是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体闲旅游产品1。richard (2002通过对柬埔寨农业体闲旅游的研究,认为开发机遇至关重要,同时推动农业体闲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和有力的技术支撑2。cecilia hegarty (2005调查研究发现,波兰和爱尔兰发展体闲农业旅游的关键在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而客源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旅游资源状况又是决定多样性的主要因素3。embacher (2004)从投资策略、实施策略、营销策略、培训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奥地利农业旅游发达地区的现状,得出了一些经验型的发展策略。 (2)关于体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t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极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体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不能超越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系统更新的速度。sharply (2002通过对欧洲主要农业国家的研究认为,相比传统农业,体闲农业对于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因此,政府在传统农业衰退地区,对体闲农业提供政策支持,并大力推广4。petrzelka (2005认为发展体闲农业要因地制宜,不要随意改变土地性质,同时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的保护和传承5o abby liu ( 2006反对一切忽视自然承载能力和短期行为的乡村旅游开发6。1.2.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农业体闲产业定义和结构方面的研究 郭焕成和刘盛和(2004)认为“体闲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生产为基础,把农业生产、农耕文化、艺术加工和游客体验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7。陈昭郎对体闲农业的性质及其作用作了如下界定:“从基本生活来源的农产品生产角度看,体闲农业具有农业属性。但是,如果把它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则属于服务业。体闲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体闲农业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为一体的产业,其目的为通过体验式的观光体闲,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就业渠道、增进农家增收、繁荣农村经济,8。江荣吉(2001)从产业结构出发,认为体闲农业从形式上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简单叠加,但是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上看是三大产业效益的倍增9。 (2)关于体闲农业市场分析方面的研究 卢云亭(1995)认为空间上的流向性一一城市至乡村,时间上的季节性项目变换,形成了体闲农业旅游客源的相对稳定性和差异性10。郑健雄(2004)将台湾体闲农业划分为生态观光型、体闲度假型、农活(乡村)体验型等不同类型,他认为城市居民热衷农业体闲旅游的根本原因在于感受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和体验传统农业(农耕)文化,享受清新、淳朴的生态环境。同时,研发项目的独特性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11。 (3)关于乡村体闲旅游规划开发方面的研究 李永文(2004)等从多角度、全方位体对闲旅游规划开发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依法有序开发原则、维持原汁原味原则、市场主体原则、承载力控制原则、环境保护和教育原则、社区参与原则、合理规划原则、主客体权益兼顾原则等12。黄洁从消费者参与农业体闲旅游动机的角度,认为乡村旅游的开发要以城市居民的“乡土情结”、农耕体验感受为依据来开发设计旅游产品13。 (4)关于乡村体闲旅游开发模式方面的研究 杨建翠(2004以成都市郸县为例,对成都近郊的农业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其开发模式划分为丘陵、低山区和平原区等。金方梅(2003)提出了乡村民族文化保护开发模式,即由旅游者、旅游开发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三方共同参与”;文军、魏美才(2003)以广西富川秀水村为例提出了当地以政府为主导、旅游投资商与村民合作合股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几位国内学者根据当地的资源特色和当地的社会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适合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关于体闲农业发展类型分类方面的研究 按照体闲农业经营形态和功能划分研究如下:林国华等(2007)按经营形态把体闲农业发展模式划分为:体闲农场、观光农场、市民农园、生态农园、度假农庄;按功能性质把体闲农业发展模式划分为:风味餐饮品尝型、乡村旅游型、生态观光型、菜蔬采摘型、农耕体验型、农产品展销型、民俗节目演绎型、林牧渔场体验型等14。 按照体闲农业旅游的不同资源类型,陈志斌(2007)将其划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型和农村人文资源型两大类,每一类根据资源条件的差异分为若干小类。按照体闲功能划分为观赏型、科普教育型、农事民俗体验型、农家乐型、度假疗养型。但是每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单一经营类型,大部分体闲农园都是兼具多项功能的综合型农园,只是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侧重点不同15。 按照经营主体划分的研究中,张发民(2009)根据体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体闲农业经营模式分为以农户为主体型、以企业为主体型和以政府为主导型三种模式,但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市场供需关系,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推动产业迅速发展的作用,但是长期发展不可取16。 (7)关于乡村体闲旅游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 李左人(2000)根据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程度提出:“当地不宜再扩大规模,而应该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深挖包括自然资源文化和人文资源文化在内的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甚至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17。何薇以成都三圣乡为例,提出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应以体现农耕文化的精髓,深挖川西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大力开发客家文化”18。国内的几位学者特别强调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开发乡村旅游应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但旅游所引起的文化泛化会破当地的民俗文化,这也成了一些热衷文化保护的中外学者最担心的问题。1.3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3.1研究的基本内容在经过一年多对乐清农业旅游生态资源的调查,首先通过深入分析乐清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结合乐清农业观光旅游开发这一主题,综合景区休闲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模式,并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为雁荡景区农业旅游开发研究做好铺垫。其次在全面了解景区现状的基础上,对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论述,确定了乐清景区的发展模式,并对景区的市场营销规划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最后针对景区的实际特点、开发状况、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最终得出了本文的结论。1.3.2 研究方法1资料分析法本文通过收集来自乐清市委、市政府、温州雁荡山旅游局以及乐清市农业、气象、国土、规划、统计等职能部门有关农业休闲旅游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从中筛选出与研究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分析、加工、汇总,最终获得重要的数据。2走访调查法作者通过走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专家、游客以及对景区居民访谈的方式了解景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思路等情况。应用这种方法能够从多方面了解旅游资源客观事实和难以发现的事物现象。有时为了节约时间,通常采用面谈与电话访问相结合。3问卷调查法考虑到论文进度,为了加快调查时间,在调查中作者事先针对课题需求,设计了调查提纲和问卷,在走访过程中同步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快捷地获得更多的有用资料信息。4同类比较法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考察周边同类型景区的、收集同类景区资料进行综合比较,找出乐清景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得出最终的解决策略。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2.1 相关概念界定2.1.1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一词来源于英文的agritourism / agro. tourism,是由农业(agricuture)和旅游(tourism)两个词组合起来翻译成中文,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没有作严格的界定, 休闲农业旅游的范围广、涉及面比较宽,包括农村度假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田园风情农业旅游等,但是它们性质基本相同,内容性质基本相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休闲农业旅游由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的产业以生态、环保、节约、自由为主题,不断完善发展,满足消费者旅游市场的需求。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休闲农业项目的具体形式不断演变和发展,对其研究内容也日益增多。由于各个学者或组织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对休闲农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及其概念的阐述也有很多。中国台湾大学在1989年举办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中首次提出了 “休闲农业”这个说法。在台湾大学举办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期间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为:“利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休闲农业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和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2000年台湾公布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将休闲农业界定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这是台湾正式对休闲农业概念的统一界定,目前大多数学者广泛引用。然而,各家学者因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有学者认为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这类表述是将休闲农业视为一种休闲旅游活动。也有学者视休闲农业为一种农业经营形式,如范子文认为:休闲农业是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的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之一。休闲农业旅游的称谓有很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或者生态休闲农业。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中的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以及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发挥农村地区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消费者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形式。休闲农业不仅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更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风土情趣,也可住宿、度假、游乐。2.1.2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以农业(广义)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形态。观光农业是指为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中国台湾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到民俗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气息。2.1.3农业休闲旅游2.1.3.1 农业休闲旅游主要模式及载体农家乐 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形式农家乐,它的基本方式是乡村的农民向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种让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舒缓自身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的休闲旅游方式。从经济方面来说农家乐的提供者对自家的或者周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在客人的需要的同时,也具有很低的成本优势。这种低消费,高享受的新型形式收到非常符合现代人消费理念和精神,因多在全国收到广泛的欢迎。当时,单一的农家乐形式总是不够的,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农家乐逐渐与乡村旅游何为一体,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当然,这种形式也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观光层次的旅游产品产生失去了新鲜感,厌倦感而开始追求高水平的度假休闲式的物质与精神相和谐新旅游形式转化的典型例子。同样的,在本文中,农家乐作为乐清市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模式和最主要的载体,本文重点论述农家乐的现状及问题。2.1.3.2农业休闲旅游的涵义与特点农业体闲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农业体闲旅游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体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及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国内外农业体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旅游业和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农业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由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既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为旅客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更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创收经济的目的。因此,农业休闲旅游不可避免地带有农业、生态、娱乐、经济的特性。(1)农业特性农业休闲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农业休闲旅游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休闲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农业休闲旅游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2)生态特性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农业休闲旅游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娱乐特性农业休闲旅游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4)经济特性农业休闲旅游不仅是在消费农产品,更是在消费享受服务、体验、观光的无形商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这种经济特性能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2.1.3.2农业休闲旅游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 结合自然旅游资源。乐清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主体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海内闻名的旅游胜地,全市范围内现状拥有520余处自然及人文景点,以奇峰异景闻名于世,奇特秀丽的嶂、峰、门、洞、飞瀑等地貌景观,变幻莫测,巧夺天工。以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地质地貌为基础的自然地质公园,火山地质景观保存完好,有“地貌博物馆”和“世界地质公园”之誉称。雁荡山植物种类繁多,从低等苔藓到高等被子植物总计约千种,其中种子植物1400多种,木本植物500多种,古树名木共有261棵。雁荡山由流纹岩奇峰怪石构成了山岳生态系统和滨海岩岛、滩涂湿地等滨海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和渔业资源。 结合人文旅游资源。雁荡山早在南北朝就有记载,唐宋兴盛于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许多文士名流,如南北朝的谢灵运,唐代的杜审言,北宋的沈括、叶适,明代的徐霞客、汤显祖、戚继光,清代的袁枚、邓石如,近代和现代的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郁达夫、郭沫若、邓拓以及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名人,都在雁荡山游览和考察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景区内摩崖碑刻多达300余处,大为名山增色。雁荡山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乐清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内容,民俗文化如抬阁、高跷、飞渡;民间艺术如黄杨木雕、根雕、工艺石刻、竹刻、竹绘、秀帘抽纱绣品、细纹雕刻等;宗教文化如古刹修建、佛学交流、传统庙会等。乐清还有一系列农业观光旅游平台,如淡溪的杨梅、芙蓉的枇杷节、清江的梨花节等。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开发利用旅游文化品牌的无形资产,提升旅游品位。 结合历史成绩。雁荡山1982年被称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又于2004年,2005年分别被称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又于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在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06版神雕侠侣在雁荡山灵岩、大龙湫、灵峰、三折瀑、显胜门景区取景拍摄,雁荡山成为神雕侠侣主要的外景基地。(2)农业基础条件休闲农业旅游地大都位于城郊农村地区或者中远郊农村地区。由于休闲农业吸引的客源主要是城镇居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休闲农业地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其中道路、交通运输、餐饮、酒店旅社、停车场、旅行社、娱乐场所等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成熟性与否取决于休闲农业的可进入性,而这种可进入性则取决于休闲农业项目的地理区位以及交通条件。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期的近途度假。杨新军通过对国内城市居民不同出游目的地的到访率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有91%的旅游者愿意在距离城市15公里的范围内活动,有近60%的旅游者愿意在5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正相关关系,游客规模与交通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因而交通以及区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休闲农业的发展。(3)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通讯和服务业的进步、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人们收入水平逐步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人们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交通的便捷而日益增加,各种休闲活动应运而生。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居民的收入为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城市居民对乡野自然环境的向往,对山水文化的趋向使得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时尚,城市居民开始走向山水、走向自然、走向乡野,感受在都市生活中不一样的情趣,从而推动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1993年英国henley研究中心对英国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的旅游者行为模型:人们越富裕就越愿意去旅游;人们休闲旅游的经历越多,旅游的愿望也强烈;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旅游经验的增多,会使人们更具冒险精神也更加自信。此外,休闲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和宣传等都需要资金大量的投入。因而休闲农业的客源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经济条件,一个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准。实践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明显快于落后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业。(4)地理区位条件游客的出游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目的地的区位条件,也就是说,区位因素与游客数量具有一种正相关特性。区位条件不仅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临近客源市场情况以及可进入性等条件,还包括该旅游资源与周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关系。作为兼有休闲旅游功能的农业开发项口,休闲观光农业一般要求布局在离城市较近,同时又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地区,如公路沿线、江河两岸等地。(5)政策条件乐清市先后出台了乐清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30余部旅游及相关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特制定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为促进休闲农业的规范发展需要政策条件的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要加大对体闲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争取把休闲农业场所建设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加大管理服务的力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休闲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增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现有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应该向休闲农业倾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2.1.3.3农业休闲旅游的类型研究休闲农业分类的方式很多,可按照休闲农业结构、旅游功能、发展进程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分类。按照开发及经营类型的不同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分为公园农庄、农业观光休闲园、教育农庄、少儿农庄、家庭农庄等五种类型;按发展进程分类,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农产品提供型、农村空间提供型、经验交流型和综合多功能型等四大类型。休闲农业可划分为观光休闲种植业、观光休闲林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探索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韩山师范学院《Oacle数据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彩墨构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慢性疾病运动康复》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素描石膏像及人物头像术科技能教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智慧农业》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科技大学《利息理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海量数据分布式开发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燃气电厂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科技咨询师考试题库
- 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统一检测数学检测试卷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试考核试题库答案
- 2025年历年医疗卫生卫健委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法减分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考试范围:第7-9章)(含解析)
- 烟草专卖执法与案卷制作规范课件
- 索塔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 常用材料的标注方法
- 初中成绩单中英文通用模板(唯美型)(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