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doc_第1页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doc_第2页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doc_第3页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doc_第4页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关键词:兴趣出发点、心理因素、听力、文化差异摘要:在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得以改善的情况下转变自身的学习方法。当听到别人一口流利悦耳的英语时,是否也想让自己多一双会听的耳朵和一张会说的嘴呢?不管怎么说,这便是我努力学习口语的兴趣出发点,这一点我始终牢记。然而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大多数人不但没有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得他们对这一学科厌倦起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行教育的现代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近期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而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土生土长的,所讲的英语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识标准,没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摆脱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倾向,而朝着交际情景发展,教师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这些都无法使他们能够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怎样使得我们的学习动力在该情况下生存呢?前面提到过,始终牢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兴趣点出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何况,当今社会对英语四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口头交际能力的要求日益突出,我们不把这已爱好变成自身的长处的话,就不能算作是与时俱进了。由于“ 重语法,轻口语”的传统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对口语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但不知道通过何种有效的方法加以提高:心理因素作怪,不敢在公共场合用英语交谈,怕有炫耀、当众表现的嫌疑;在交谈时精神紧张,出现了某些错误后觉得很不安,觉得没面子, 从而对口语产生了厌烦和畏惧心理;掌握了一定的句型结构和惯用词语,但脑中空空,缺乏各方面的知识或信息积累, 尤其在需要阐述某项专题时,感到“ 无从下口”,词汇量不足;不熟悉有关术语和表达法,外语基本功不过硬;在词的搭配上常常受汉语的影响,尤其是在要求反应快的压力下,往往来不及分辨近义词而采取生硬直译的说法。鉴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和认识误区,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验,谈谈提高口语能力的几个有效途径。、克服心理障碍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人一旦有心理障碍,就难以把事做好。学习英语口语也是如此。英语口语学习当中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由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所致的两大类问题。由心理素质所致的心理障碍,一般是由性格内向引起的。克服此类心理障碍简单的办法,就是要勇于开口,不怕犯错;难以克服的是由文化素养所致的心理障碍。当人们学英语达到一定水平,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后,例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及一些工作的科技人员,在开口说英语时往往有以下顾虑:我这样讲是否有失身份?我讲的句子是否有语病?我的措词是否恰当?我说得是否流畅等等。一旦产生这种心理障碍,就难以与别人沟通,这样也就一次次失去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在当今广大的英语学习爱好者当中流行起了“疯狂式英语”及“大嘴巴英语”,它不仅反映了人们迫切希望提高英语口语会话能力的心态,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学习英语的关键是要破除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讲英语。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 stephen d .k r ashen) 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越充满信心,心理压力越小时,他们就越能有效地掌握目的语。反之,学习者顾虑越多或自信受到抑制和挫折时,他们的情感过滤就会增高,阻碍他们对目的语的学习。所以,减压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记得在疲惫的时候提醒自己: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将口语学好,只是没有用心去学。在教学过程中,希望教师对学生能够和蔼可亲,提问学生时不要带着难倒学生的心态,学生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不要给予严厉的批评,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教师应从相信学生的角度出发, 注意启发诱导,鼓励他们说下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环境。如果在这方面学生受益不多,就一定要学会自我心理暗示了。、听力领先就像小时候我们牙牙学语一样,在不会说话之前都是以听为主。“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语言学家分析:听为接受技能,说为表达技能,接受技能是表达技能的基础, 而表达技能是接受技能的反映,它是语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技能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正如 harmer所说: “it is very of ten true that one skill can not performed without another. it is impossible to speak in a conversation if you do not listen as well .”因此,加大接受技能的训练,将听到的语言材料变成自己大脑中的东西,活化为口语,如此才能为表达技能的提高打下基础。文化较高的人在讲英语时,常存在这样的心理障碍,就是对自己所讲的话是否中听,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标准有所顾虑,因而不敢开口说。语音语调不正常影响自己交谈时的勇气,所以平时训练就应从多听外语节目训练语音语调入手, 并大声跟读,多揣摩,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角等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揣摩他人的表达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实践多了,效果也就会好起来。通过不断总结,不中听的话就会越来越少,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就会增加许多。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 wilga m. 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听的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能粗略地识别,能根据自己所有的学习第一语言的经验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初步地切分音段,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一个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来识别的阶段。学习者把所接收的信号一一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听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听到的加以对照和修正。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使所听材料成为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忆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 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从听的理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广泛阅读,观看英文电影阅读能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从而扫除听说实践过程当中的障碍。由于阅读过程是一个广泛涉猎词汇量的过程。因而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单词、短语进行归类背诵。例如有关饮食的词:bread; steam-bread, sandwich, cake, pie等;有关日用品的词:tow-el、soap、wallet, umbrella pillow等。词汇量大了,实际运用时就可轻松自如了。对我们在国内学英语的人来说,语言环境毕竟有限。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补救措施就是广泛阅读英美小说原著及原版英美报刊杂志,体验一下他人的表达方式。例如:i miss him over and over again. (from god father)miss eyre, are you ill said bessie.what a dreadful noise、i went quite through me!ex-claimed abbot.take me out ! let me go into the nursery! was my cry.what for? are you hurt? have you seen something again? demanded bessie.oh, i saw a light, and i thought a shots would come. i had now got hold of bessies hand, and she didnt snatch it from me.she has screamed out on purpose, declared abbot in some disgust. and what a scream! if she hand been in great pain one would have excused it, but she only wanted to bring us all here: i know her naughty tricks!(from jane eyre)其实通过看电影来广泛积累口语表达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可能这是口语与兴趣结合最完美的地方。电影中的语言生活化、时代化、简洁化、富有感染力、学习者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最佳语感的机会,通过模仿其语音语调来提高口语表达质量。例如在功夫熊猫中,表达非常清晰,易于接受和理解。另外如 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the nightmare again? 又做噩梦了?i wont be long.很快回来。do you think ive gone round the bend? 你认为我是不是疯了?must we go? 必须去吗? i doubt hell notice if we never arrive. 就算我们不去,他也不会发现。but you are not properly dressed.但是你穿的不合适。 who is to say what is “proper”? 凭什么说不合适? it is always the same, ever since i can remember.打我记事起就做着同样的梦。 do you think thats normal? 你觉得正常吗? dont most people have different dreams? 人们都做着不同的梦对吧?建议看电影的时候备上纸和笔,记录下你感兴趣的语句,之后反复练习。这样通过广泛积累,就可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口头表达时就能克服紧张心理,脱口而出,口语会话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习者在与人交流时,很容易受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影响,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问题。比如,中国人常问:“吃饭了没有?”“你去哪了?”“你工资是多少?”“结婚了吗?”等问题,翻译成英语为:“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how much do you earn each month?”“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old are you?”英语本族人听到这些问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过问他的私事,他可能会这样回答你: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再比如,中国人受到别人表扬或赞美时,往往回答:“哪里,哪里。” 表示谦虚,译成英语是“no,no。”英语本族人听了却感到奇怪:,他不但不会领情表示感谢,反而认为我赞美错了。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通常回答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是“its my duty”,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所以,除了能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得体地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了解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 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比如我们常听到许多讲英语的孩子直呼父母或老师的名字,我们会认为他们长幼不分不懂礼貌,而他们的教师及长辈却不认为这是不尊重人 。通过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比如谚语方面,英语和汉语中相似的谚语也很多。例如: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out of sight,out mind (眼不见,心不烦)等。再比如典故方面,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