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页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2页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3页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4页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沈阳沈北新区地处沈阳中心城市的北部,南依沈阳母城,北接铁岭,东邻抚顺,西连沈西工业走廊,2006年3月,经沈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原新城子区和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沈阳虎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道义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合并组建沈北新区;同年10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沈北新区。11月22日,沈北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沈北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后,又一个行政新区。12月,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新区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发布,继续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并在投资重点、项目安排、财政金融、外经外贸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鼓励和扶持,必将为沈北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发展绿色先进制造业、光电信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国家2010至2025年规划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任务”。为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加强对先进制造产业建设的指导,蒲河新城管理委员会委托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以下简称片区)隶属沈北新区,片区位于沈阳市北部,沈北新区的南部,距沈阳市中心约13公里。片区位于蒲河新城虎石台组团,北至蒲南路,南至蒲昌路,东至哈大客运专线,西至孝信街。随着沈北新区的迅速崛起,片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受沈阳市环保局蒲河新城分局委托,核工业二四研究所承担了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所工作人员在对规划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查阅资料、现场踏勘、数据分析等工作,编写过程中及时联系各相关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形成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次环评时间紧、任务重,评价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市环保局蒲河新城分局及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在此,特别向沈阳市环保局蒲河新城分局领导、工作人员和专家的热情指导和帮助表示谢意,同时也对各个职能部门为本次环评工作创造的良好工作条件表示谢意。规划环评编写组2016年8月6 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录前言i1 总论11.1 编制依据11.2 评价原则及内容31.3评价重点41.4评价范围51.5评价时段分析51.6环境保护目标51.7环境功能区划71.8评价标准71.9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路线81.10评价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92规划方案分析122.1规划方案概述122.2规划与相关规划一致性分析222.3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292.4总量建议指标352.5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372.6规划区域污染预测442.7不确定性分析483 区域环境概况513.1 区域环境现状513.2片区发展现状及污染现状分析644评价指标与环境影响识别734.1评价指标的建立734.2环境影响识别735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755.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55.2 水环境影响分析775.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83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55.5 声环境影响分析886 环境风险评价906.1 环境风险评价遵循原则906.2事故风险分析906.3 事故风险源分析916.4风险的减缓措施936.5应急预案947规划方案综合论证977.1发展定位分析977.2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987.2规划目标合理性分析1007.3规划方案的资源环境可行性分析1017.4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1037.5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合理性分析1047.6规划方案分析小结1067.7规划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调整建议1068规划环境影响减缓对策1118.1总体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118.2区域大气污染减缓措施1148.3区域水污染减缓措施1168.4地下水污染减缓措施1198.5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1198.6片区噪声污染减缓措施1209节能减排建议1229.1 节能减排意义1229.2 节能减排措施1229.3 倡导绿色生活12510 公众参与12710.1 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12710.2 公众意见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12711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方案13911.1 环境管理13911.2 环境监察建设13911.3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13911.4 环境监测方案14011.5 污染事故应急监测14111.6 跟踪监测和评价计划14212 规划环评执行总结14312.1 规划概况14312.2规划方案的资源环境可行性14312.3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14412.4总体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4712.5依据环评要求区域可达到的目标15112.6综合结论和建议152 附图:附图1-1 环境保护目标附图1-2 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附图1-3 沈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附图2-1 规划区区位图附图2-2 规划区用地现状图附图2-3 用地规划图附图2-4 规划结构图附图2-5 道路规划图附图2-6 功能分区图附图2-7 绿化景观规划图附图2-8 基础设施规划图附图2-9 给水工程规划图附图2-10 污水工程规划图附图2-11 雨水工程规划图附图2-12 电力工程规划图附图2-13 电信工程规划图附图2-14 热力工程规划图附图2-15 燃气工程规划图附图2-16 沈阳矿区沈北分矿区环评禁采区分布附图2-17 蒲河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2-18 规划区与相邻区域相对位置图附图3-1 监测点位图附图3-2 噪声现状监测点位图附图3-3地质剖面图附图3-4水文地质剖面图附件:1、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环评委托书;2、关于虎石台东、西片区规划相关工作的会议纪要;3、关于辽宁省沈阳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4、关于沈北新区道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5、关于沈北新区道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6、相关监测报告。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税务局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关于加强片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21)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铁道部文件,环发2001108号;(22)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057号);(2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4)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9月27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30日修正);(25)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2年3月1日起施行);(26)沈阳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27)沈阳市节约能源条例(2005年4月22日沈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5年5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28)沈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1999年11月25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29)关于同意沈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管理意见的批复(沈政200030号);(30)关于同意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管理意见的批复(沈政200015号);(30)关于同意调整沈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的批复;(31)粮油仓储管理办法。1.1.2 相关技术导则及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3 其他资料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沈阳矿区总体规划;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2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人民政府);虎石台功能区发展规划纲要。1.1.4 评价基础资料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规划实施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 评价原则及内容1.2.1评价原则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本次规划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对规划实施可能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预测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整体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区所处的区位特点、规划特征,从区域、政策等方面对开发区进行整体性评价。 公众参与原则充分征求社会各界对区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对规划区的规划提出反馈意见。 一致性原则环评的工作深度以及工作内容与规划编制的深度和内容所要求的层次一致。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确保环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1.2.2评价内容通过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掌握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现状,以及环境质量现状本底资料;对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污染物产生情况进行现状评价。收集拟发展产业资料,进行能源需求分析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测算、水资源需求分析和水污染物排放预测并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对区域规划合理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规划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定位的合理性,为入区项目筛选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进行大气和水环境影响预测;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进行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对规划进行宏观和综合分析,遵循“生态循环经济”的原理,从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产业规划布局、能源结构调整、区域污染集中处理工程设施建设、废物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提出环境保护综合对策和建议,建立环境管理计划和监控计划,最终使规划区域走可持续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3评价重点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及其周围区域的状况,确定本次评价的工作重点为:规划布局合理性和协调性分析;规划方案分析;规划环境影响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综合论证;规划的反馈性建议及意见。1.4评价范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域为中心,东西、南北长10km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将接纳规划区域废水的蒲河在片区上游500m断面至郭大桥断面作为评价范围,长度约为10.9km。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规划用地范围,即6.442km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规划用地范围,即6.442km2。1.5评价时段分析根据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2015-2030),确定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基准年以2015年起。1.6环境保护目标根据调查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1,环境保护目标图见附图1-1。表1.6-1 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类别保护目标名称及规模方位与片区产业地块距离保护要求教育科研区沈阳工程技术学院综合楼w50m保护人群生活环境质量不因规划建设产生的废气及噪声污染而降低晨讯科技产业园w500m沈阳师大沈北附属学校w392m辽宁城建职业技术学校e1130m中国医科大学北校区ne750m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e1450m住宅区民丰家园小区(2521户、3284人)w50m尚柏.奥特莱斯(3000人)n768m小桥子村(233户,746人)se470m景沁园小区(90户,288人)nw620m仙林金谷小区(120户,384人)w567m中央宫园小区w530m龙湖.香堤漫步n1.2km水晶蓝湾住宅小区n区内特殊目标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s1690m保护粮油质量不因规划建设产生的废气污染而降低环境空气目标规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类功能区)达到gb3095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保护目标蒲河(南小河汇入点下游)n475m达到gb3838类水质要求南小河(道义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s1.2km噪声保护目标规划区域规划区域达到gb3096相应声环境功能要求261.7环境功能区划规划区域现状环境功能区划和规划目标详见表1.7-1。表1.7-1规划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现状类别区域级别说明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沈阳市二类地面水功能区划南小河类道义污水厂总排口至蒲河郭大桥断面蒲河类双楼子污水厂总排口至蒲河郭大桥断面地下水功能区划沈阳市类噪声功能区划规划区域2、4a、4b类现状声环境功能区1.8评价标准1.8.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当国内无相关标准时,参照国外相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9-7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其修改单;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8918-2002);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877-20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及2015年10月修订征求意见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1.8.3绿化标准 建设部建城1993784号文件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国务院令第100号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通过; 建设部建标(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城市绿化条例(2001年9月21日通过)。1.9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路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1。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路线1.10评价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现场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的方法获取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标准限值直接对照法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超标污染物,以超标倍数表述污染程度。按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对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以等效声级是否超标、超标分贝表述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主要对规划能源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目标合理性及布局合理性进行分析。能源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对于能源利用,评价采用gdp能耗率来对规划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内水平确定能源利用水平的合理性。对于水资源则通过其来源的可行性和gdp水耗来计算其利用水平的合理性。规划污染源分析对于污染因子的识别与筛选,评价首先全面理解片区规划,掌握其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实施方案以及与规划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结合规划实施涉及的区域环境特点,采用类比法确定规划方案的污染因子。对于规划的污染源强的确定,评价采用污染系数法和同类装置类比法进行估算。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本环评利用水质模式对水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预测,根据拟入驻企业情况,类比同类型企业的相关参数,对大气、废水和噪声进行了预测分析。 污染物总量目标值的确定利用现有环境监测数据说明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从而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规划综合论证根据规划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预测,论证规划目标的合理性。根据规划所处区域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条件,论证规划区域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的可行性。根据规划区域开发性质、区位特点和生产力配置分析,论证规划选址的合理性。根据规划区域周围未来环境趋势、进入片区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污染治理水平分析、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分析,论证规划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规划内容以及规划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对规划方案提出建议。2规划方案分析2.1规划方案概述2.1.1发展目标及规模预测2.1.1.1发展目标结合便利交通条件,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生态,节能环保的产业片区。虎石台功能区预计2030年地区产值将达2000亿元。2.1.1.2战略定位从该片区在东北地区、沈阳市、蒲河新城等的区域分工及自身资源特点,提出该片区的城市功能为: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先导区。2.1.1.3人口规模根据产业园区内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结合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规划居住用地每公顷按500人计算,每公顷工业用地按100-120人计,整个片区就业人口约为5万人。2.1.1.4用地规模规划至2030年末虎石台西片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6.44平方公里。2.1.2空间结构规划2.1.2.1规划结构根据该片区的现状条件,规划采取轴线发展结构,形成:“两轴两片区”的规划结构。两轴:以沈北大道为依托的主要发展轴和以天乾湖街为依托的次要发展轴。两片区:在区域南侧形成以先光电产业、汽车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片区,在区域北侧形成滨河生态居住区。2.1.2.2功能分区片区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用地为南北向矩形区域。规划在各组团之间采取绿化分隔,以减少不同分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有利于地区的分期开发。在区域北侧形成滨河生态居住组团;在沈北大道北侧为工业一组团,沈北大道为工业二组团,区域西侧形成工业三组团。同时在区域中部形成以软件信息职业学院为核心的科技研发组团。在区域南部形成以雨润为核心农产品商贸物流组团。2.1.3用地布局规划2.1.3.1居住用地规划规划片区工业用地面积为106.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88%。片区内规划一个居住组团,依托蒲河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蒲河南侧形成滨河生态组团,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2.1.3.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片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37.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92%。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依托软件信息职业学院形成片区内可以研发组团;另一方面结合北部滨河居住组团,形成派出所、中小学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2.1.3.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规划片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85.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56%。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依托雨润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商贸组团,占地84.94公顷。同时在区域西南侧设置加油加气站1处,占地0.55公顷。2.1.3.4工业用地规划规划片区工业用地面积为247.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9.18%。片区内规划三个工业组团,主要沿沈北大道两侧布局,为了防止工业生产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绿化隔离带减少影响。表2.1.3-1工业用地规划情况规划用地统计表用地代号用地性质面积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r2二类居住用地106.4616.88%a1行政办公用地0.220.03%a3教育科研用地29.034.60%a33中小学用地6.961.10%a6社会福利用地1.170.19%b1商业用地84.9413.47%b41加油加气站0.550.09%m1工业用地247.1339.18%g1公园绿地4.730.75%g2防护绿地72.0411.42%s1城市道路用地73.9911.73%u12供电用地0.270.04%u14供热用地2.870.45%u31消防用地0.350.06%城市建设用地630.70100.00%h21铁路用地10.48-h41军事用地1.97-e1水域1.09-总用地644.232.1.4综合交通规划2.1.4.1对外交通规划考虑到片区内大量的仓储物流和工业用地,考虑到片区内可能较大的车流量及对道路密度的要求,规划在产业片区完善沈北大道、天乾湖街和孝信街,增强片区与沈阳市区及沈阳市域内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2.1.4.2路网规划片区内地势平坦,路网结构受地形条件影响小。根据各地块承担的职能,结合空间形态,规划形成“五横三纵”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主干路承担对外交通功能,次干路和支路主要承担片区内交通功能。2.1.5绿地水系规划2.1.5.1规划目标与布局片区规划期末绿地面积76.77公顷,占片区建设用地的12.17%。绿地系统由公园绿地及防护绿地构成,其中防护绿地72.04公顷,占地11.42%。防护绿地主要为西侧哈大客运专线及沈康高速连接线50米防护绿带,片区内高压走廊80米防护带及主要道路两侧10-20米防护绿带,既能丰富片区城市景观,又能防止环境污染。2.1.5.2景观系统规划根据沈北新区的规划,片区将发展成为以光电信息、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和沈阳市现代化产业片区。景观规划不仅仅是要满足科技对高质量环境的要求,还应体现产业片区的景观特色。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和片区总体布局结构,确定其景观系统主要景观中心、轴线、景观节点、边界组成。1轴线指开敞的线性空间,可使城市景观深远、层次丰富,在此人们可以全面深入认识城市或所在区域的特征。绿化景观轴:沿哈大客运专线,规划一条绿化景观轴,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沿沈北大道、天乾湖街形成2条绿色道路景观轴,以公共绿地廊道为主。2景观中心与节点在景观轴线交汇处、重要道路交叉口、城市主要出入口处形成的景观节点,是城市景观的重点。规划确定了重要的城市标志节点,以构造连续的认知系统和明确的区域意象。2.1.6给水工程规划2.1.6.1水量预测表2.1.6-1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规划用地面积(km2)用水量指标(万m3/ km2 d)用水量(万m3/d)6.440.53.22表2.1.6-2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法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用水量指标用水量(hm2)(万m3/ km2d)(万m3/d)二类居住用地106.4622.1292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7.3810.373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85.491.51.28235工业用地247.131.53.7069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3.990.20.14798公用设施用地3.460.250.00865绿地与广场用地76.110.10.07611总计7.72504综合以上两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取平均值,确定远期2030年规划最高日用水量约5.47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3,则平均日用水量约为4.2万m3/d。考虑到沈阳地区为缺水城市,应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参照其他地区经验,确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70%,则确定2030年规划优质需水量为1.26万m3/d,其他2.94万m3/d采用中水。2.1.6.2给水水源及设施规划依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及沈阳蒲河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确定水源为歪树子水厂,建设规模10 万m/d,设备配套5 万m/d,目前运行水量2万m/d,现剩余3万m/d,可以满足规划区用水要求。2.1.6.3输配水管网规划按照规划道路网布置给水管网,给水管网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域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同时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远期与近期结合,分期实施,为远期发展留有充分余地。给水管网的布置力求最近、最短。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在管道上每隔120米设一座消火栓。2.1.6.4水源保护(1)把城市污水的综合处理、饮用水基地的建设、饮用水厂的改造、重大水污染源的治理或搬迁项目,以及其他对保护水源有重大作用的项目,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防治饮用水源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纳入规划,并协同环境保护部门防止饮用水源的新污染。(2)监督检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对饮用水厂投产前的水质进行审查,对水源水、出厂水进行定期监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调查处理。(3)市区内以饮用水开采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内为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以30200米范围内为二级保护区;以200800米范围内为准保护区。(4)制定城市污水综合处理规划,改造排水沟渠和下水管网,建设污水综合处理厂,管好污水综合处理设施。(5)加强对剧毒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的管理,防止剧毒物品和放射性物质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污染水源。对农药、化肥、除莠剂等的使用和污水灌溉加强管理,推广生物防治虫害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饮用水源污染。2.1.7排水工程规划2.1.7.1规划目标规划区污水管道覆盖率和处理率达到100%。规划区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提高重点地区、交通干道、立交桥等排水系统对超标准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内涝。企业有毒生产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污水市政管网。2.1.7.2排水体制确定排水规划以注重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为原则,根据国家及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规划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2.1.7.3污水量预测规划城市污水量按照平均日给水量的85%计算,规划污水量约为3.57万m3/d。2.1.7.4污水处理厂规划根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和蒲河新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按照汇水分区沈北路以北地区汇入道义污水处理厂。2.1.7.5污水管网规划依据自然地势,结合规划区街路,污水处理厂位置,布置污水干线,严格按照完全分流制进行规划、建设。2.1.7.6雨水管网规划依据自然地势、周边水体,按照规划街区布置雨水管道,雨水排放应尽量采取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附近水体。2.1.8电力工程规划2.1.8.1负荷预测表2.1.8-1 规划区用电负荷预测面积(km2)负荷密度(万kwkm2)负荷(万kw)6.44212.88则规划区预测用电负荷为12.88mw。2.1.8.2电源及变电所规划根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和蒲河新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电源来自孝信变电所:容量为100mva,占地为0.27hm2;雨润变电所:容量为100mva,占地为0.3hm2;输送电源来自220kv虎石台变电所,可以满足规划区用电要求。2.1.8.3线路规划对于现状对用地影响较大的线路需按照规划路网迁移。新建高压线路均需沿绿化带、水系和路网架设,预留适当的高压廊道。现状10kv架空线路以及与道路或用地矛盾的电力管线按规划路网重新调整,采用地埋电缆方式敷设。2.1.9通信工程规划2.1.9.1电信局所依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现状利用虎石台电信局,远期规划利用规划区东侧新建的电信局。固定电信网建立以电信端局为中心的由模块局(或接入网点)和光节点组成的电信接入网。2.1.9.2邮政局所规划按照上位规划,建立由邮政中心支局、邮政支局、邮政所及社区网点组成的蒲河新城邮政通信基层网。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500米的标准结合居住区配置。2.1.10供热工程规划2.1.10.1负荷预测根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和沈阳蒲河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建筑发展预测以及规划建筑的能耗水平,确定最终规划热负荷。(1)采暖热负荷根据沈阳市热力规划,采用分类建筑面积热指标估算热负荷,建筑以冬季供暖热负荷为依据。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4-2002),估算采暖建筑面积,热负荷计算详见下表:表2.1.10-1 规划区采暖热负荷计算采暖负荷计算表序号用地名称占地面积(万)采暖建筑面积(万)热指标(w/)供热量(mw)1二类居住用地106.46159.693047.912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7.3829.9102.99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85.49170.983051.594工业用地247.13197.71529.665公用设施用地3.462.76102.764总计134.91(2)工业热负荷根据蒲河新城总体规划,部分工业项目无法落实,无法预测工业用蒸汽负荷,工业热负荷待定。2.1.10.2热源规划按照优先采用热电厂及大型集中供热设施作为热源、优先采用清洁环保热源的原则,并实现城市集中热源厂之间的联网供暖。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区内热源可优先考虑采用佳和热源厂(供热区域以专项规划为准)。具体供热能力详见下表,可以满足规划区供热需求。表2.1.10-2 佳和热源厂供热能力名称现状供热面积锅炉容量大约剩余供热能力佳和热源厂80万270mw热水锅炉70mw规划区范围内应采用多种能源供热,按照国家政策,开展各类清洁能源供热。2.1.10.3供热管网规划热源厂至热力站管网(一级热网)采用高温热水管网,供回水温度:130/70(110/70);从热力站至用户供暖管网(二级热网)采用低温热水管网,供回水温度:80/60(60/50,低温地热辐射系统);从热源至工业用汽用户采用蒸汽管网,蒸汽压力:0.8-1.3mpa,有条件的话,凝结水可以回收(80%),或利用其余热做其它用途,如用做生活热水等。热网运行要避免低温差大流量。2.1.11燃气工程规划2.1.11.1负荷预测(1)耗热定额的确定规划用气量的预测根据该地区居民生活用气定额:2150mj/人年计算,(51104kcal/人a)。相当于年平均日用耗气定额0.5 m3/d户,按每户3.5人计,月不均匀系数:k1 =1.10;日不均匀系数:k2=1.20。(2)工业用户用气量比例规划区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不采用燃气取暖,则仓储用地不需要燃气规划,只预测工业用地所需燃气。依据行业标准,单独估算工业耗气指标,指标值详见下表。表2.1.11-1 工业用地燃气用量估算情况单位面积工业分类耗气指标用地分类主要涉及行业耗天然气指标(nm/a)一类工业用地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1.2二类工业用地食品工业、医药制造、纺织工业等5.8三类工业用地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10规划工业用地为247.13公顷,则预测规划区供气规模为296.56万nm/a。2.1.11.2气源规划规划区气源引自虎石台地区现状中压燃气管道。2.1.11.3燃气设施规划依据沈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规划利用规划区南侧次高压中压调压站,规划区内不再规划建设储配站和区域中低调压站,中低压燃气调压站的建设依据燃气用户的不同使用情况另行规划。2.1.11.4燃气管网规划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与供气规模和供气压力密切相关,压力级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气源情况,还要与现状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及地区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本规划区燃气管网采用中压输气、低压配气两级压力级制。中压燃气管线进入规划区,市政路上以中压燃气管道为主,中压燃气管线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敷设方式,低压燃气管线仅在地块内成环。2.1.12环卫工程规划(1)依据上位规划,规划垃圾转运站与周边区域合建公用,不在规划范围内新建,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进行处理。(2)生活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分拣、压缩,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资得到回收后,其余垃圾由大型运输车辆输送至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业垃圾排入工业垃圾处理站。(3)公共厕所设置密度为1座/k,规划设置7座,沿主要繁华道路设置,城区产生的粪便排入下水道系统和污水一并处理。(4)环卫工人工作站按每1.2万人设置一处,位置以方便环卫工人休息为原则,每处占地30平方米。2.2规划与相关规划一致性分析2.2.1片区规划与相关规划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片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分析详见表2.2-1。沈阳矿区沈北分矿区环评禁采区分布见附图2-16。根据该图可以看出,本规划区域不在禁采去范围之内。表2.2-1片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序号文件名称要求本规划方案一致性/协调性情况1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章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第三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以下简称片区)隶属沈北新区,片区位于沈阳市北部,沈北新区的南部,距沈阳市中心约13公里。片区位于蒲河新城虎石台组团,北至蒲南路,南至蒲昌路,东至哈大客运专线,西至孝信街。该片区的城市功能为: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先导区。结合便利交通条件,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生态,节能环保的产业片区。规划发展产业及目标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及目标定位相一致2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沈阳市域优化开发区域包括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东陵区(浑南新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于洪区。功能定位:国家中心城市,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东北亚商贸物流服务中心,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现代农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民用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城市生态区,依托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带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沿浑河、蒲河构建水体生态廊道,增加城市内部绿色空间。加强细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规划发展产业与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相一致3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部地区。北部新兴产业区,依托蒲河生态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智能的新兴产业聚集区。规划发展产业与产业方向相一致续表2.2-1片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序号文件名称要求本规划方案一致性/协调性情况4沈阳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四、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建设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成为沈阳市核心支柱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高端产品比重、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重大高端成套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ic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哈大高铁西片区用地规划(以下简称片区)隶属沈北新区,片区位于沈阳市北部,沈北新区的南部,距沈阳市中心约13公里。片区位于蒲河新城虎石台组团,北至蒲南路,南至蒲昌路,东至哈大客运专线,西至孝信街。该片区的城市功能为: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先导区。结合便利交通条件,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生态,节能环保的产业片区。规划发展产业与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相一致5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立足沈阳产业基础优势、人才集聚优势、技术装备优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技术、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发展产业与重点发展产业相一致6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第四章第七项第2条(说明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的“751”工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7沈北新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2030年)三、产业规划新区大力发展以新兴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食品医药产业、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产业、汽车产业、航空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全面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规划发展产业与重点发展产业相一致8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2013-2030年)沈阳市北部供热区规划近远期热源厂有:东源热源厂、东泰热源厂、佳和热源厂、文大热源厂、治安热源厂、环城金山热源厂、华顺热源厂、和平村热源厂、八家子热源厂、辉山热源厂、普天热源厂、新城子热源厂、广源热源厂和沈北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