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doc_第1页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doc_第2页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doc_第3页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际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对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错,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3角色偏常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错,是角色冲突。4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对。5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只有消极作用。错,也有积极作用。6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核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就越大。对。7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源对态度的影响力增强。错,其影响降低。8明星做产品代言人是因为有吸引力的人对公众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对。9预先警告会增强对态度改变的抵制。错,如果目标靶卷入低可能会导致态度改变。10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没有区别。错,社会知觉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信息。11首因效应不如近因效应明显。错,首因效应更明显。12人们会认为漂亮的人更合群这是晕轮效应。对。13人们对别人进行判断的标准往往是自己。对。14只有成人有印象管理,儿童没有。错,儿童也有印象管理。15刻板印象可以发生在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等诸多方面。对。16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对对方群体的偏见。对。17学校的教材中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错,教材中也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18身体语言的沟通具有保密性的特点。对。19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完全无法沟通。错,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进行沟通。20争吵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错,建设性的争吵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21别人在场抑制了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对。22漂亮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对23个体总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其侵犯行为。对。24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思维越明显。对25“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对。二、简答题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注意过程。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与自身相似或者被认为优秀、热门和有力的榜样。自我概念低、有依赖性、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2)保持过程。即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对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表象和语言)形式表征,储存感觉表象,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境中观察到的行为涉及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4)动机过程。动机过程是指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鼓励。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有哪些?答:(1)现象揭示研究。现象揭示研究的目的是对一定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精确描述。(2)关系解释研究。关系解释研究又称相关研究,是考察两个或更多变量(即现象)的相互关系,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影响程度和性质如何,进而用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研究方法。(3)因果联系证实研究。因果联系证实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通常是为验证设想的因果联系或假说。3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答:(1)角色引导机制。角色引导着人们生活的诸多侧面,并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内在心理状态。(2)社会比较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当不能确定自身状况的社会评价意义时,人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特征共同的人进行比较。(3)社会学习机制。人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亚社会认同机制。亚社会作为个体的首属群体和个体社会化的直接背景。4态度有什么特点?答:(1)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态度作为习得的心理状态,可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个人新的社会学习经验的建立而改变。态度的改变是人适应生活变化,心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方面。(2)态度有具体的指向。态度是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这是态度与其他一般性的心理准备状态的重要区别。(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态度的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于一致。持续性是时间上的特征,即态度形成后,它会在新的态度改变要求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4)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态度可能是简单明确的,比较容易确认和保持,也可能是复杂的,不太容易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冲突现象。5态度有哪些维度?答:(1)指向。指向即态度的方向,是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还是否定。(2)强度。强度是指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3)深度。深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4)向中度。也称向中性,是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外显度。也称明显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6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2)知识。知识影响人们态度的形成,也可以使已经形成的态度发生改变。(3)家庭。研究表明,人们对许多事物的态度,都深刻地受到父母早期的影响。(4)群体参照。群体参照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社会同一性和自我评判的标准。(5)文化因素。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态度的形成。(6)遗传因素与性别作用。个人的态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7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答:(1)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包括态度的强度、向中度和深度等。(2)态度主体的特征。包括人格、智力、认知需要等个体特征,也包括心情、承诺、态度主体与群体的关系等。(3)劝导的说服力。包括劝导者的特征、信息的作用、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等。(4)劝导情境的作用,包括分心和情境的强化作用。8印象形成的方式有哪些?答:(1)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2)平均模式。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3)加权平均模式。在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时,不只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亦即强度),而且还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4)中心品质理论。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9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知觉者的情绪状况。知觉者情绪状况会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因而影响印象准确性。(2)投射作用。投射作用的直接结果是投射者自身心理状况对印象形成的影响,甚至比被知觉者本身的特征影响更大。(3)内隐人格理论。每个人对他人都有独特的理解,人们的各种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只要认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4)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人与人更熟悉并不能增加印象判断的准确性,相反会降低这种准确性。10沟通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答:(1)沟通提供了人身心发展所必需的信息资源。(2)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维持相互联系。(3)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11沟通的背景有哪些?答:(1)心理背景。心理背景是指沟通参与者的情绪或态度。(2)物理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3)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指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沟通情境中不直接参与的其他人对沟通产生的隐性影响。(4)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指沟通者出生以来的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12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答:(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1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答:(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熟悉的人和居住的临近性导致人际吸引。(2)个人特征。包括外貌、才能和优良的个人品质等。(3)相似。出生地、民族、宗教信仰甚至身高和胖瘦等方面的相似都可能导致吸引。(4)互补。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14助人的决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1)帮助需求觉察。察觉到紧急事件,意识到别人需要帮助。(2)助人责任意识。认为应该承担帮助人的义务,自己是否有责任帮助别人。(3)权衡得失。当人们意识到助人行为较之不助人行为能带来更大的利益(奖赏与代价之差)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得的乐于助人。(4)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16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1)受助者的特征。包括性别、相似性、外部特征如相貌、人格特征等。(2)助人者的特征。包括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个性特点和当时的心境等。(3)情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匆忙与助人代价、情景性的内疚补偿等。17试述挫折侵犯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侵犯是挫折的后果。(2)武器效应。挫折只是引发了个体做出侵犯行为的预备状态,只有当环境中出现能引发侵犯的适当线索时,侵犯才会出现。18如何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答:(1)建立社会公平。(2)提供合法的宣泄途径如开展竞技体育等。(3)培育移情能力。(4)培养成熟的个性。19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互动与共同目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群体形成的前提。(2)隶属需要。(3)工具作用与情境压力。人们加入某一群体有时是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因为群体成员的身份可以使这个目标更容易达到,而通常此目标与群体的共同目标不相吻合。高压力的情境会直接促进人们形成群体或加人群体。20从众的动机是什么?答(1)行为参照。多数人的行为往往是最可靠的参照系统。(2)偏离恐惧。一个人表现得过于突出,偏于群体的一般情况,就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3)人际适应。人际交往中,有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的人一致。三、论述题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答:(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这个阶段是隐含在哲学之中的“哲学思辨”阶段,时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用权威思想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二)产生阶段。经过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的各种努力,先作为学科宣布独立,后终于产生出以实证方法为主流研究范式的科学的社会心理学。(三)迅速发展阶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拓宽,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2)同辈。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后,同辈群体开始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3)学校。教师、教材、学校的评价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化。(4)媒体。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有哪些?会同时受到行为本身可否实施(如应急情境中的救人行动)、态度指向的目标与行为目标是否一致(如拉皮埃尔研究中的种族歧视态度指向与具体接待情境的敬业和行为有礼貌的行动目标并不相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发生(如拉皮埃尔研究中情境显然制约了态度行为的发生。如果将研究的行为测量变换为当事人不在场的选择旅行伙伴,可能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以及时间(行为测量与态度测量的时间同步性)等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某些背景和场合下,情景会制约和削弱态度与行为的联系,它会阻止态度表现在外显行为中。另一方面,态度本身的因素:强度、深度、外显度、向中度等都会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强硬的、明确的、稳定的、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态度与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认知和情感成分高度一致的态度更可能预测行为。由此可见,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受多种因素以及某些联系的内在机制的影响。4归因的偏差有哪些?答:(1)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3)自我服务偏差。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5改善沟通的方法有哪些?答:(1)评价自己的沟通情况。(2)提高沟通的准确性。(3)激发沟通的良性定向的技术。(4)改善身体语言沟通。6人际关系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1)真诚原则。 “真诚”是最受人欢迎的个性品质。(2)交互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3)功利原则。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只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5)情境控制原则。人们倾向于逃避不明确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7如何培育儿童的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