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 读懂诗歌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写什么?怎样写?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 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 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 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 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景物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 明白表层意思 2. 领会深层意思 7 古诗词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凝练含蓄言简意丰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8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特点: (写诗)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 等。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 前置等。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 相对完整的句子。 (1)例: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 (2)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崔灏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12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泉壑带带茅茨茅茨,云霞,云霞生生薜帷。薜帷。 竹竹怜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期。 泉壑带泉壑带(围绕着)(围绕着)茅茨,云霞生茅茨,云霞生(于)(于)薜薜(像)(像)帷。帷。 怜新雨后怜新雨后(之)(之)竹,爱夕阳时竹,爱夕阳时(之)(之)山。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更迟落。 家童家童(正在)(正在)扫萝径扫萝径,(因为我),(因为我)昨与故人期。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茅茨:茅草屋带:环绕带:环绕 生:升起生:升起怜:喜欢怜:喜欢期:约定期:约定 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 竹窗闻风寄苗发 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 是李益诗友。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 ,使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 )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 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 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 ,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 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 埃。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 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 综合阅读。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 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 歌放在首位。 课后作业:翻译这首诗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课后作业:翻译这首诗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翻译: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 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 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 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关键词:飞雪-比喻 双鸥-反衬 系-拟人 江鸥-动静相 间 情感- 孤寂、孤单 17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 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 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 含义韵味读诗任务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19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 20 看一看看一看 找启示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 至标点至标点 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 一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 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 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 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 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 情感基调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季节内容 借助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在唐代,是个重要节日,朝廷 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 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 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 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 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 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 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 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 爱情诗来欣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水部 比喻 主考 官 比喻张 水部 比自己 的诗文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夫婿”喻指当 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 部郎中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 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 考试前,那种特有的忐忑不安和期待心情,希 望张水部给予指导的思想感情。 闺意 (宋)李觏gu 渐老多忧百事忙, 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 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 小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 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 月在浮云浅处明。 1.江上秋夜 2.秋晚悲怀 3.夜宿田家 练习: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明 理由。 秋晚悲怀 江上秋夜 诗歌题目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兵车行 (杜甫) 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旅夜抒怀 表明时间、背景 练一练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表明写作内容 征人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鹊桥仙七夕 表明时间、背景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练一练: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 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鹊桥仙七夕 征人怨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总结: 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 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 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典故 解释疑难词句 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 注 释 二看注释 背景 典故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 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 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 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联系作者注释 33 练一练: 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释:本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 宝剑篇:唐郭元振落拓未愈时作宝剑篇,后因此篇 得武后赏识,终实现匡国之志。新丰酒:马周落拓未 愈时宿新丰旅社,受到店主人的冷遇,于是取酒独酌, 后得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诗人羁泊异乡时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 的悲酸凄苦和愤郁不平的身世之感。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 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 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 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 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 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 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 主旨。 魏晋、晚唐、南宋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 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 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 阅读的难度。 总结 注意典故注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 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 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 的主题。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 腰,而国中多饿人。”“ “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 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 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 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 之意。 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 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 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 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 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 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 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 意义。 总结 三看作者三看作者 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 歌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 、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李白:豪迈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李清照:缠绵悱恻 苏轼:气势磅礴 陆游:悲壮爱国 辛弃疾:壮志难酬 李清照李清照 早期生活优裕, 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 投,生活美满。金兵 入据中原,流落南方 ,赵明诚病死,李清 照境遇孤苦。晚年无 依无靠,呼告无门, 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后寂寞地死在江 南。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 映。 “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 碎。 “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 花委地飘零。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 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 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 “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 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 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 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 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 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 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 ,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 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的景 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 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 一句表现了诗人 思想感情。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衬托 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 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看作者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 特定内容 固定风格 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 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 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 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 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 复失地之心 总结 45 抓一抓抓一抓 寻突破: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抓语言的暗示。 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 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诗歌语言 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是一种是一种“ “怀孕的静怀孕的静 默默” ” 钱钟书钱钟书 46 (明)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 情、景两端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 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 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抓关键词句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 ,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 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 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 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 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 感。 一、要关注诗歌情感词“情点”诗歌中 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拨:最后一联不仅点明了本诗的感情基 调,而且说清楚了是“乡愁”。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问: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案:诗的感情基调是愁。汴河曲就 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 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温馨提示: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 。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 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 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 的归宿。 品味意象 抓关键词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 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 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 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 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练一练: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 、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 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 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 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 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 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 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总结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鸣,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二、要注意意象词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 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 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意象与情感 月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 满、缺憾;幽静、美好 杨柳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菊花 高洁、隐逸 梧桐 凄凉悲伤 浮云 漂泊 意象与情感 杜鹃 凄凉、哀伤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蝉 悲凉 鸿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旅伤感 、指代书信 意象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 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 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练一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情感? 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 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总结 着一字而境界大开。 三、要注意修饰词 “诗眼”即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 蕴的警策或精炼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炼 、最传神的字(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 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 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探诗眼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 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 怨)的意境。 练习:1、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剩、留、见 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意 ;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 变迁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 州词王之涣) 怨: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 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 此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 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 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 人心。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元稹) 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却形容之以表 冷清的“寂寞”,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和情深婉 。 3、数量词 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庾信 ) “一”“二”“三”“两”,寥寥几笔,鱼不一 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 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西 楼晚眺许诨) 登城“一”望,思乡之愁,“万”里无际。未必 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 ,增强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 b.用确数。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惜牡 丹花白居易)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 落君前。(宫词张祜)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 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杜甫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5 、拟声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杜甫) 6 、活用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 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后禅 院常建)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 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山光美好 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 使心性感到空灵。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这一意象组合,诗人是借自然现象来比喻 社会现实,表达的是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奸邪为非作 歹,贤者不得任用的意思。 四四、要注意要注意首尾句首尾句 例: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 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 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 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 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 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 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 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 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 ,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 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 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 看尾句 ,卒章显志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 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 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 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总结 打通打通 “ “ 情情”“”“景景 ” ” 二端二端 明确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人、事、景、物与情之间的关系。 73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好是春风湖上亭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柳条藤蔓系离情。 系离情。 黄莺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离情。 黄莺久住浑 黄莺久住浑相识相识,欲别,欲别频啼频啼四五声。四五声。 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恋之情。 情、情、景景二端二端 事事 物(人)物(人)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74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 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 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情、情、景景二端二端 事事 物(人)物(人)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75 辨一辨辨一辨 明关系:明关系: 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 顺意(顺向) 逆意(逆向) 理关系理关系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因事说理因事说理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递进递进 条件条件 假设假设 目的目的 分总分总 顺承顺承 其他逻辑其他逻辑 76 顺向(顺意:顺向(顺意:景与情的和谐 )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景:事悠悠、满目秋情:萧萧、惨惨、凄凉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77 绝句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 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 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78 看一看看一看 找启示找启示:题目、诗序、注释、作者 抓一抓抓一抓 寻突破寻突破:抓词语的暗示 找出写景(人、事)的词语、 找出直接写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辨一辨辨一辨 明关系明关系: 明确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79 溪溪 亭亭 林景熙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题目看:题目 抓:景、情抓:景、情 明:关系明:关系 注解:注解: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 隐居于平阳白石巷。 80 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堪与山阴 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之说 。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郑协:南宋遗民。 芊芊:草木茂盛。 作者:南宋遗民 意象:亭基、野渡、春 水、草、晚照、杨花、 杜鹃啼鸣 题目:地点时间缘由 即景抒情诗 注释:作者身份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感情:寂寞、闲? 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 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南宋遗民, (1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 的凄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 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 综合阅读。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 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 歌放在首位。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 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 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5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 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后 夜相思,尘随马去, 月逐舟行。 注释泛菊:饮菊 花酒。吹梅:吹奏梅 花落 题目送别词,别情 意象孤雁、浮萍 尘、马、月、舟 情感语伤情 相思 主旨离别后的孤 苦, 别后的思念 关键句:聚散匆匆 答案:离别之苦,别后之思。(2 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 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1分)下 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 来表现思念之切。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全国ii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 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全国ii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 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4分) 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 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 释因为诗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 途的迷茫,(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 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分) 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 注释:作者被贬谪 情感语:无奈客思家 意象:笛、月、花 回顾总结: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一读诗题 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二读注释、作者 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 三读关键词: 情感词、意象词、 修饰词 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四读关键句:尾句(联)、重点 句、典故句 探究主旨,体悟情感 各个突破 综合利用 整体感知 全面理解 1、综合运用读诗的方法 赏诗,正确把握诗的情 感。 2、答案要具体。 3、答题要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面房短期出租合同范本
- 如何注销公司股份协议书
- 安保员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家事上门调解协议书范本
- 定制代工协议合同书范本
- 向超市供应水果合同范本
- 工厂保安门卫合同协议书
- 山东自愿离婚协议书模板
- 广告策划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 建材公司借款协议书范本
- GB/T 28714-2023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 供应商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课件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
- 市热电厂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 GB/T 239.2-2023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
- 四年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案
- 《廉洁从业》企业文化培训课件
-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 《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国际组织课件
- 绪论(遗传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