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管理课件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_第1页
工业企业管理课件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_第2页
工业企业管理课件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_第3页
工业企业管理课件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_第4页
工业企业管理课件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五章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节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第三节 统计过程控制 第一节 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一、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三、质量管理的概念三、质量管理的概念 四、四、 PDCA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循环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五、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五、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一、质量的概念一、质量的概念 根据ISO9000:2000的定义: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由上述定义可知: 质量可存在于各个领域或任何事物中。 质量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 满足要求是指应满足明确,隐含或必须履 行的需要和期望。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 质量的要求是动态、发展和相对的。 对质量定义的理解对质量定义的理解 戴维.格拉文教授将现有的许 多质量定义方法分为“五种 导向”:卓越导向、制造导 向、用户导向、产品导向和 价值导向。 1 1、卓越导向(卓越性)、卓越导向(卓越性) 这种方法认为,质量是内在优越 性的代名词。 例如,我们可以说劳斯莱斯汽车 “质量出色”。新加坡航空公司 旅行服务“质量出色”;劳力士 手表“质量出色”。由此可见, 这种方法将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 务规范的某个绝对(甚至最高) 水平。 2 2、制造导向(符合性)、制造导向(符合性) 这种方法所强调的是,公司 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 须做到零缺陷,而且必须与 他们的设计规范完全相符。 2 2、制造导向(符合性)、制造导向(符合性) 一辆价格比劳斯莱斯便宜的汽车 ,或者一块斯沃奇(Swatch )手表、 一次经济型航班,尽管可能不是 同类产品或服务中“最好”的,但 只要是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制造和 提供的,我们就仍然可以说它们 是“质量合格”的。 3 3、用户导向(满意性)、用户导向(满意性) 这种方法认为,公司的产品 服务必须适合使用。他所关 心的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是 否符合设计规范,而且还包 括这些规范本身是否符合顾 客的要求。 3 3、用户导向(满意性)、用户导向(满意性) 一块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生 产出来的手表,如果用过 两天以后就散架了,那么 显然就不能算是“适合使 用”。 3 3、用户导向(满意性)、用户导向(满意性) 一架从悉尼飞往斯德哥尔摩的夜 间航班在设计机舱服务时可能要 求,每隔15分钟为乘客送一次 饮料,每隔四个小时送一次食品 ,并经常通告飞机的位置。但是 ,对于那些很想在飞机上好好睡 一觉的乘客而言,这样的质量规 范显然就不太适合。 4 4、产品导向(适用性)、产品导向(适用性) 这种方法认为,质量是满足顾 客需求所必需的一组明确而且 可以测量的特性。 例如,一块手表的设计就必须 保证它可以准确指示时间(误 差不超过五秒),而且至少五 年时间之内不需要修理。 5 5、价值导向(性价匹配)、价值导向(性价匹配) 这种方法在制造导向的基础 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主张 用成本和价格来定义质量。 它们认为,只有与价格联系 起来,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质 量的含义。 5 5、价值导向(性价匹配)、价值导向(性价匹配) 因为,在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比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它们 的质量按照绝对水平来看不 是很好,顾客有时也同样会 欣然接受。 5 5、价值导向(性价匹配)、价值导向(性价匹配) 例如,一块功能简单但价格不 贵的手表,只要能够在一个合 理的时间段内正常运行,就可 以为顾客提供很好的价值。一 名打算从新加坡飞往阿姆斯特 丹的乘客,为了节省几百荷兰 盾, 5 5、价值导向(性价匹配)、价值导向(性价匹配) 可能会放弃直飞航班,而愿 意接受中途在曼谷停留数小 时的安排,并忍受狭窄的座 位和不太可口的饮食。 不管怎样只要您满意就好!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质量检查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事 后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事后 检验”向“预防为主”转变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60年代初 (二)全面质量管理(二)全面质量管理 TQC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的质量理解: (1)管理的内容是全面的: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2)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 包括设计试制、制造、辅助 生产和供应服务、售后使用 等四个过程。 (3)参与的人员是全面的: 组织全体参与质量管理,人 人关心,人人有责。 (4)采用的方法是全面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影响因素 采取多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常用以下七种方法:分层法 、排列图法、因果图法、调 查表法、直方图法、控制图 法、散布图法。 (三)(三)6 6 管理管理 美国通用公司(GE)从1996 年1月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方法,3年后根据通用公司 2000年年报。1999年通用公 司利润为107亿美元,比1998 年增长了15,其中,实施 六西格玛而获得的收益达到了 30亿美元。 v是一个希腊字母,在统计 学里用来描述正态数据的离 散程度。目前,在质量管理 领域,用来表示质量控制水 平。 什么是6(西格玛) 当分布中心无漂移时,即样本均值与 分布中心重合时,三西格玛水平对应 的不合格率为0.27%,即2700ppm; 六西格玛水平对应的不合格率为十亿 分之二,即0.0024ppm。分布中心无 漂移为理想状态。当分布中心上下漂 移1.5时,三西格玛水平对应的不合 格率为66807ppm;四西格玛水平为 6210ppm;五西格玛水平为233ppm ;六西格玛水平为3.4ppm。 GE采取了上下漂移1.5来设定西格玛标 准,六西格玛水平为3.4ppm,这成为 六西格玛管理的默认标准。在企业追求 由三西格玛向六西格玛的过程中,每提 高1个西格玛水平,质量水平均呈数十 倍的改善。据研究,对一个三西格玛水 平的企业来说,提高一个西格玛水平可 获得下述收益:利润率增长20%、产出 能力提高12%18%、减少劳动力12% 、资本投入减少10%30%。 66管理方法的特点管理方法的特点 v6管理方法首先是一种追 求卓越的理念和雄心壮志。 v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v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 资源成本促使组织的业绩提 升为核心内容 66管理方法的特点管理方法的特点 v注重数据和事实,使管 理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基 于数字上的科学 v它是一种以项目为驱动 力的管理方法 66管理方法的特点管理方法的特点 v实现对产品和流程的突 破性质量改进 v遵循DMAIC的改进方法 v强调骨干队伍的建设 DMAICDMAIC的改进方法的改进方法 Define(定义) Measure(测量) Analyze(分析) Improve(改进) Control(控制) 与戴明循环类似 三、质量管理的概念三、质量管理的概念 根据ISO8402:1994给出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 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 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的术语质量管理的术语 1)质量体系是指为实现质量管理的组织 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2)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 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质量保证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实体能 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所开展的 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有计划和有系统 的全部活动。 四、四、 PDCAPDCA循环循环质量管理工作程序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PDCA的含义是:Plan(计划)、Do(执 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 。反映了做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 四个阶段。 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在质量管 理中,通常把PDCA管理循环进一步具 体化为八个步骤: 1、计划阶段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 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 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2、执行阶段 5)执行措施和计划。 3、检查阶段 6)调查采取措施的效果。 4、处理阶段 7)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它 们都吸取到 相应的标准或制度、规定中。 8)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的特点是: 1)要顺序形成一个大圈,接着四个阶段不 停的转。 P D CA 2)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P D CA P D CA P D CA 3)循环上升。每转一圈都有新计划和 新目标。 P D CA P D CA 原水平 新水平 五、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五、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ISO9000由ISO/TC176(国 际标准化组织管理和质量保 证技术委员会)发展的针对 世界任何地方的产品、服务 或过程提供服务的质量系统 的标准。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ISO9000是指导文件,它是 标准的选用指南和应用准则 ,为其他标准定义了关键术 语和活动路线图。 ISO9001ISO9003是合同环 境下的质量保证模式选择。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ISO9001:1994质量体系 设计 、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 量保证模式,为企业全部活动 总的标准,包括开发、设计、生 产、安装和服务等标准。 用于自身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 能的组织 ISO9002:1994质量体系 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 证模式,是生产和安装的 质量保证标准。 用于自身不 具有产品开发、 设计功能的组织 ISO9003:1994质量体系 最 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是最终检验和实验保证标 准。 用于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相对 较低的组织。 第二节第二节 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 一、调查表 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 表。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 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 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常用的调查表 有以下几种格式: 1)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品名 时间:2003年1月23日 工序:最终检验 工厂: 不良种类:缺陷 班组: 检验总数:2530 检验员: 备注:全数检验 2001 批号: 不良种类检验小计 表面缺陷正正正正正正丁32 砂眼正正正正下23 加工不良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下 48 形状不良 正5 其他正下 8 总计116 2)缺陷位置调查表 型号检查部位外表 工序 检查者 X X X 调查 目的 喷漆 质量 时间 检查件数 年 月 日 500台 尘埃 流漆 色斑 二、因果图 又叫鱼刺图或石川图。是寻找造成质 量问题原因的一种简明有效地方法。基 本格式为: 某 个 质 量 问 题 人机料 法环 中原因 大原因 小原因 更小原因 作图步骤: v确定要分析的问题 v将分析意见按类记录在箭线上 v检查有无遗漏 v用 把特别重要的原因标识出来 v记上必要事项 例:某厂为寻找曲轴车加工主轴颈出现刀 痕质量问题原因时,作出的因果图: 轴 颈 有 刀 痕 机床操作者 材料 工艺方法 没及时换刀 工艺纪律不严 技能差 缺乏培训 油压不稳定 漏油 油中有气泡 冷却液浓度差 材料差 切速过快 转速高 对刀 无标准 三、排列图 又叫巴雷特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要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要 因素的一种工具。因素的一种工具。它依据“关键的少数和次 要的多数”这一原理制作图表,从诸多因素 中找出主要因素,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 口。 作图步骤: v收集数据 v进行分类,按项目频数由大到小,列出数 据表。 v计算各类问题占总问题的百分比。 v计算各问题的累计百分比 例如:某公司中继线插头的焊接不合格数如表所 示: 100.002.53123其他G 97.472.46120芯线未露F 95.013.2156绝缘不良E 91.814.13201插头内有焊锡D 87.687.84382插头焊化C 79.8410.7521插头假焊B 69.1469.143367插头槽径大A 累计百分比百分比%频数项目序号 v作排列图 横坐标按项目数等分,并列出项 目名或代号。 纵坐标左为频数刻度,右为相应 的百分数刻度。 最后,按数据表中的累计百分数 ,画出图中的折线。 A B C D E F G 4870 3896 2922 1948 974 0 100 80 60 40 20 0 频数/件 累计百分比% 3367 521 382 201 156 120 123 69.17 78.84 87.68 91.81 95.01 97.47 确定ABC类问题: 对应于080折线下的问题为A类 问题,是需考虑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应于8090折线下的问题为B 类问题,属次要问题。 对应于90100折线下的问题为C 类问题,为一般问题。 四、散布图 又叫相关图。通过分析两种数据之 间的关系,来分析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 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方法。 作图步骤: v将需要研究是否有关系的两组数据收集 30组以上,并一一对应地填入数据表。 v画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标上适当地刻度 。 v将数据有用坐标点在图上标出来。 10206.710116.510408.0 10227.510236.610387.0 10257.010368.110156.5 10135.510348.210357.9 10408.010246.710256.8 10206.310206.310287.6 10165.610106.010275.8 10307.210297.210397.4 10147.410418.010307.7 10308.510268.010466.1 切割长度 mm 皮带速度 cm/秒 切割长度 mm 皮带速度 cm/秒 切割长度 mm 皮带速度 cm/秒 1050 1040 1030 1020 1010 5.0 6.0 7.0 8.0 9.0 皮带速度 切割长度 强正相关 弱 正 相 关 强 负 相 关 弱 负 相 关 不 相 关 非 线 性 相 关 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 一.概述 1、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orl SPC),也叫统计工序控 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办法。它根据产品 质量统计观点,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 过程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 了解,预测和监控过程的运行状态,排除 发现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达到控制质量的 目的。 统计过程控制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工序质量状况是否稳定;(用控 制图来进行测定) 二是过程能力是否充足。(通过过程 能力查定来实现)。 2.产品质量特性及其波动性 (1)产品质量特性值 反映产品质量特性的数值称为质量特性值 。 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值特点,可分为计量值 和计数值。 计量值是指可以用量仪加以测定并具 有连续性质的数值,如直径、璧厚、化学 成分等。 计数值是指用“个数”表示的并具有 连续性质的数值。计数值又可以分为两类 :只能用件数表示的合格或不合格,称为 记件值;只能用点数来表示质量特性值的 ,称为计点值,如气泡数、疵点等。 产品质量特性值波动性: 在一个工序上按照某一产品规格加工出来 的一批产品,其质量(特性值)不会完全 相同。产品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 上的差别。 (2)“波动”的概念及统计规律性 生产线上加工出来的产品没有绝对相同的。产品间 的差别是用其质量特性值(数据)的差异表现出来 。 连续收集一批产品中每个质量特性,一边测量一边 画直方图,就可以发现其统计规律 XX XX X X 频率 这条曲线就是质量特性 x 的分布 正态分布的特征 若某过程输出特性 x 服从N(,2 ) 68.28 + 在统计过程控制中最常见的分布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由两个参数 与完全确定,记为N( , 2 ); 表示分布的中心位置; 表示分布的标准差或者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或用极差表示; 在界限 1内,即有31.74 那么该过程输出产品中有68.26 产品在界限 1之外。 正态分布下界限内外的比率 界限 界限内的比率 界限外的比率 1 68.26% 31.24% 2 95.46% 4.54% 3 99.73% 0.27% 4 99.9937% 0.0063% 5 99.999943% 0.000057% 6 99.9999998% 0.0000002% 1924年,休哈特博士建议用界限 3 作为控 制界限来管理过程。即我们常说的3 管理。 +33 将正态分布图及其界 限 3转90,纵坐 标为输出特性 X,横 坐标为时间或编号 控制图的形式 +33 UCL上控制界限 LCL下控制界限 CL中心线 3、质量波动的原因 产品质量的波动值,常称为误差。在加 工一批零件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是随机的称为偶然性误差。误差的大小和 方向或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 系统性误差。 产生偶然性误差的原因称为偶然性因 素。偶然性因素在加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 的,这时的工序过程状态称为处于稳定状 态或统计控制状态。 产生系统性误差的原因称为系统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在加工过程中是能够发现 并消除的,这时的工序过程状态称为非 稳定状态或非统计控制状态。 在过程控制中,通常采用加工精度来反 映质量波动的程度。精度是误差的反义 概念。 精度可分为: v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 v精密度反映偶然误差的影响程度 。 v精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综合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高 准确度差,精密度高 准确度高,精密度差。精确度差 二、二、 工序能力调查与直方图法工序能力调查与直方图法 工序能力调查能及时掌握加工设备和工序过程 的质量状态,常用的方法有直方图。 1、直方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 直方图又叫质量分布图。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 产品质量分布情况的描绘与分析,来判断生产 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基本原理是依据产品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呈正 态分布。 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 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 作图步骤: (1)从生产现场搜集一定量的数据(一般取100 左右); 确定一定量数据的分布范围(即极差R) R=Xmax-Xmin; (2)将这个数据的分布范围划分为若干组(一 般取k=10组),并计算出初步组距(h); h=R/K=(Xmax-Xmin)/ /K 修正初步组距值(一般可把初步组距值修正成 测量单位的整倍数,并取奇数,以便于组界 的划分。) (3)(3)决决定各定各组组之上下之上下组组界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 =最小值最小值- -测定值之最小位测定值之最小位 数数/2/2, ,测定值的最小位数确定方法测定值的最小位数确定方法: :如数据为如数据为 整数整数, ,取取1;1;如数据为小数如数据为小数, ,取小数所精确到的取小数所精确到的 最后一位最后一位(0.1;0.01;0.001)(0.1;0.01;0.001)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上组界= =下组界下组界+ +组距组距 第二组的下组界第二组的下组界=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上组界 其余以此类推其余以此类推 将所有数据依其数值大小划记号于各组之组将所有数据依其数值大小划记号于各组之组 界内界内, ,并计算出其并计算出其次数次数 (4)(4)计算计算 各组的组中点=下组距+组距/2 (5)(5)作次数分配表作次数分配表 (6)(6)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中点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中点, ,纵轴表纵轴表 示次数示次数, ,绘出直方图绘出直方图 实例:某电缆厂有两台生产设备, 最近, 经常有不符合规格值(135210g)异常产 品发生, 今就A,B两台设备分别测定50批 产品,请解析并回答下列回题: u作全部数据的直方图。 u作A,B两台设备之层别图 u叙述由直方图所得的情报 A设备 B设备 150 179168165183156 148165152161 168 188184170172167 150150136123 169 182177186150161 162170139162 179 160185180163132 119157157163 187 169194178176157 158165164173 173 177167166179150 166144157162 176 183163175161172 170137169153 167 174172184188177 155160152156 154 173171162167160 151163158146 165 169176155170153 142169148155 收集数据如下: 解解:(1):(1)全体数据之最大值为全体数据之最大值为194,194,最小值最小值 为为119119,根据经验值取组数为,根据经验值取组数为1010 组距组距=(194-119)/10=7.5 =(194-119)/10=7.5 取取8 8 最小一组的最小一组的下组界下组界= =最小值最小值- -测定值之最测定值之最 小位数小位数/2=119-1/2=118.5/2=119-1/2=118.5 最小一组的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上组界= =下组界下组界+ +组距 组距 =118.5+8=126.5=118.5+8=126.5 作次数分配表 序号组组界组组中点全体A设备设备B设备设备 次数次数次数 1118.5126.5122.5202 2126.5134.5130.5101 3134.5142.5138.5404 4142.5150.5146.5817 5150.5158.5154.517215 6158.5166.5162.521813 7166.5174.5170.523167 8174.5182.5178.514131 9182.5190.5186.5990 10190.5198.5194.5110 合计计1005050 (2)全体数据之直方图 分布中心分布中心 规格中心规格中心 作A设备之层别直方图 分布中心分布中心 规格中心规格中心 2 1 4 7 15 13 7 1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22.5 130.5 138.5 146.5 154.5 162.5 170.5 178.5 186.5 194.5 202.5 210.5 组中点 次数 作B设备之层别直方图 规格中心规格中心 分布中心分布中心 项 目 全体A设备B设备 形 状 稍偏左正常稍偏左 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 值相比较,稍为偏左 ,若变动大,则有超 出规格下限的可能 全部在规格 界限内,沒 有不良品出 现 分布中心与 规格中心值 相比较,稍 为偏左,若 变动大,则 有超出规格 下限的可能 B设备可能发生超出规格下限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加 以改善,使数据平均值右移到规格中心。 A设备若能使CP值再小,则将更好。 (3)(3)结论结论 2、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1)对图形形状的观察分析 对称型 偏峰型双峰型 孤岛型锯齿型 0 峭壁型 (2)对照公差标准进行分析 用直方图与公差进行对比,看直方图是否 在公差要求之内。通过比较,可以掌握工 序加工质量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五种情 况。图中B为实际尺寸的分布范围,T是公 差的范围。 (a)B在T中间,两边均有 适当余量。平均值与公差 中心重合,是一种理想 状态。 T B (a) (b)B虽在T范围内, 平均值偏离公差中心, 有超过可能,应设法使 平均值的偏离量减少。 (c)B和T的分布范围 刚好一致,平均值处于公差 中心,但由于分布较分散, 仍存在着两边都可能出现 废品的潜在危险, 应设法缩小实际分布的范围。 T B (b) (c) T B (d)B超过T的范围, 两边已出现废品, 应设法缩小分布范围。 若公差限定不合理, 则可重新审定公差。 (e)B大大地小于T, 分布过于集中, 应注意检查和 考虑加工的经济性。 (d) T B (e) T B 3、工序能力及其计算 v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 下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即工序处于稳定 状态下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 v工序能力指数是指该工序的加工精度能 满足公差要求程度的大小。数值上,工 序能力指数是技术要求或产品公差(T )与工序能力(P)的比值。即 由于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时,影响工序能 力的偶然因素(随机因素)的综合作用 结果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采 用正态分布的特征参数标准()作为 工序能力的定量单位,一般用“6” 表示。若取8 或10 ,尽管精度高 ,但要求的设备精度、操作水平高,相 应的制造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v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1)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的情况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可直 接利用Cp值的定义进行计算。由于母体标 准差()一般很难找到,通常用样本的 标准差(s)代替,因此, 所以: 上式是在要求尺寸分布与公差中心重合的 前提下得到的。当尺寸分布与公差中心有 偏离时,如图所示,应对 Cp进行修正,修 正办法是乘一个修正值K。 K修正值; M公差范围中心值 X实际尺寸分布范 围的中心值; 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 的绝对偏移量。 修正后的工序能力指数: X 工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见表 Cp或Cpk 值的大小 判 断 Cp(Cpk) 1.33能力充足 过程能力评价 过程能力 指数 Cp 1.671.33Cp1.67 1.00Cp1.33 0.67Cp1.00Cp0.67 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图例 评价 过程能力 较高 过程能力 充足 过程能力 尚可 过程能力 不充足 过程能力 太低 LSLUSL 例:某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要求为20mm0.023mm,现经 随机抽样,测得样本平均值X =19.997mm,标准偏差S 0.007,求Cpk。 二、工序质量控制图 1、基本原理 1)在一个工序上按照某一产品规格加工出 来的一批产品,其质量(特性值)不会完 全相同。产品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质 量上的差别。 造成质量特性值波动的原因是由于 材料、方法、设备、测量、操作者和环境 这6个因素的变异。 2)制造过程诸因素处于控制状态和失控状态下,其 质量特性值波动的原因、波动的大小和统计分布 是不相同的。 3)以控制状态下的质量特性值变化的统计分布为基 础,确定控制界限。 4)当测得的质量特性值超过控制界限,说明制造 过程失去控制,有系统原因存在。这时就应该找 到原因恢复正常。并采取措施消除系统原因,使 制造过程。 控制图基本上分为两大类:计量值(尺寸、重量 等可以测量的连续性数值)控制图和计数值(如 不合格品数、缺陷数等离散值)控制图。 2、控制图的作法 这里仅讨论( X-R)图的作法,其它控制图 的作法大同小异。 X-R图是建立在正态分布基础上的。它由X 控制图和R控制图组成,前者用来观察分布 平均值的变化,后者用来观察分布分散情况 的变化。 作图步骤为: 1)收集数据。应注意必须在相应条件下随机取 样,样本大小通常取45个,数据最好在100个以 上。 2)计算各组平均值 和总平均值,其中 (i=1,2,n) (j=1,2,3,m) 3)计算各小组极差和极差平均值。其中,小组极差= 组内最大值一组内最小值;极差平均值 4)计算中心线和控制界限 式中 : A2 是 由样本大小n确定 的系数,可由下表查 得。 表5-6 控制图用系数表 系数n 21.8803.267 31.0232.575 40.7292.282 50.5772.115 60.4832.004 70.4190.0761.924 80.370.1361.864 90.3770.1361.816 100.3080.2231.777 5)绘制控制图并加以修正 画出有初始控制界限的控制图,并将样本统计 量x和R逐一描点在图上,然后,用折线连接起来 。对超出控制界限的样本点要进行分析,若是系 统原因引起的要加以剔除。然后利用剩余的样本 统计量重新修正控制界限。 3、控制图的使用和改进 经过修正的控制图投入使用后通常要继 续改进,以保证和提高控制质量的能力 和水平。如此继续下去,可以清楚看到 控制图的不断改进。这时,如果认为基 本目的达到,就不必再做控制图的每月 修正,只做定期抽样检验判断工序状态 的保持情况就可以了 例:某厂制作1879个线圈,其阻抗值的质量 要求为(152),今从其制造过程中, 按时间顺序随机抽取n=5的20组样本,测得 其阻抗值如表所示。试画出X-R控制图。 解: 1)搜集数据 从工序中每日定时搜集100数据,记入表中。 样 本 号 抽样 时间 测 值 量 R备 注 x1x2x3x4x5 1 2 3 4 5 6 7 8 9 10 4月1日9点 4月2日9点 4月3日9点 4月4日9点 4月6日9点 4月7日9点 4月8日9点 4月9日9点 4月10日9点 4月11日9点 15.3 13.0 16.7 14.2 14.3 14.5 15.9 15.1 15.1 16.4 14.5 15.2 16.0 14.9 15.6 15.9 15.4 15.2 12.7 16.4 16.9 14.2 14.4 13.2 16.9 14.3 15.5 15.0 17.6 14.6 14.0 15.1 14.2 17.0 16.4 15.0 14.4 15.7 16.4 14.3 14.9 13.5 14.3 15.1 15.8 14.2 13.8 13.6 15.2 14.3 15.12 14.20 15.12 14.88 15.84 14.78 15.00 14.92 15.40 15.20 2.9 2.2 2.5 3.8 2.4 1.7 2.1 2.1 4.9 2.1 X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月13日9点 4月14日9点 4月15日9点 4月16日9点 4月17日9点 4月18日9点 4月20日9点 4月21日9点 4月22日9点 4月23日9点 16.0 13.9 15.1 15.3 14.5 13.3 13.6 15.9 14.5 15.1 16.2 13.5 14.2 14.6 15.9 15.6 15.2 14.0 15.8 17.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