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英文名称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课程编号04gg1041课程性质公共课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36学 分2参考教材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参考资料1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周明星、杨金梅主编职业教育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国家教委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高奇主编职业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李守福编著职业教育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课程的作用职业教育学是硕士生的教育理论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一)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4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教育的认识(2) 职业教育的历史和发展(3) 学习职业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4) 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5)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发展阶段及其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和特征。难点: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二)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3学时)1.基本要求(1)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2)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重点: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难点:如何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3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教育的目的(2)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3) 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素质结构,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难点: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目标的构建(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3学时)1.基本要求(1) 专业设置概述(2) 专业设置的原则和要求(3)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2.重点和难点重点:专业设置的含义、原则难点:专业设置的方法、校本专业设置(五)职业教育的课程(4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教育课程概述(2) 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3)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课程概述与模式难点:职业教育课程的构建(六)职业教育教学(7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学校教学原理(2)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3)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4) 教学评价与质量控制2.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学任务与内容、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考核方法与分析难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质量的控制(七)职业伦理(2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和生活(2) 现代社会和职业伦理(3) 东西方职业伦理的差异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和生活关系,职业伦理内涵难点:东西方职业伦理的差异(八)职业学校的教师(3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2) 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与要求(3)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与评聘(4) 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难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九)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3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资格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2)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关系(3) 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重点:职业资格证书内涵、产生与发展难点: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十)职业与职业指导(3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概述(2) 职业指导概述(3) 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指导的实施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的意义、特性,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难点:职业指导的实践(十一)职业培训(3学时)1.基本要求(1) 职业概述(2) 职业指导概述(3) 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指导的实施2.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的意义、特性,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难点:职业指导的实践(十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展望(2学时)1.基本要求(1) 21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前瞻(2)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历史回顾(3)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任务重点: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任务难点: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制订单位(系): 职教所 撰写人: 孙景余 审 定 人: 曹晔 2010 年 09月 1 日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经济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economics课程编号04zb1011课程性质学位课开课学期第1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36学时学 分2学分参考教材靳希斌编著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资料王玉昆主编教育经济学,华文出版社,2005年李星云主编教育经济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分析教育成本、教育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了解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正确认识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确定教育投资比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投资体制,揭示教育经济规律,不断提高宏观教育经济效益和微观教育效益,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深化教育改革,制定教育计划和政策提供可行性论证。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内容: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第二节 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第三节 学科发展的历史第四节 学科研究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2学时) 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马克思理论学说中的教育经济思想,掌握马克思关于教育是生产性劳动的科学论断。第一节 教育劳动学说第二节 社会再生产与教育第三节 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了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理解如何评析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我国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现状和对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评析 第四节 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教育供给与需求及供求关系调节的基本理论,了解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需求与供给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第三节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第四节 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作用,掌握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第二节 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 第六章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基本内涵,了解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结构组合第二节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就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性就业 第七章 教育投资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教育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教育投资比例、教育投资分配、教育投资分担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投资概述第二节 教育投资比例第三节 教育投资分配第四节 教育投资的分担 第八章 教育成本(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教育成本概念、类别和特点,掌握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成本及其类别第二节 教育成本的特点第三节 教育成本的计量第九章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教育经济效率及其构成、指标体系,掌握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第二节 教育经济效率计量方法第三节 内外参照标准分评定法第四节 义务教育指标体系构想 第十章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公式(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教育经济效益及特点、教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掌握教育经济效益具体计算公式。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经济效益概述第二节 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第三节 教育经济效益具体计算公式第十一章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4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掌握劳动简化比、余数分析法计算方法,了解因素分析等其他方法的几嫩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第二节 余数分析法与因素分析第三节 其他计量方法第十二章 教育规模经济(2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教育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和国内外教育规模经济研究的主要成果,掌握教育规模九种类型及其对策。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规模经济概述第二节 教育规模类型与对策第三节 教育规模经济实证研究课程归纳与总结(1学时)制订单位(系): 生命科技学院 撰写人: 孙耀中 审 定 人: 曹晔 2010年 9 月 1 日 教育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统计英文名称educational statistics课程编号02zb0021课程性质必 修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36学 分2参考教材胡咏梅编著.教育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参考资料1.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李志辉.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薛薇. 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一、 课程目的与任务教育统计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教育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科学推断的能力,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绪论( 3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育统计学的性质、意义及相关概念。本章重点:教育统计学的性质及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本章难点:教育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内容:1、教育统计学的性质2、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与作用3、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初步整理第二章sps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简介(3学时)目的与要求:学会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本章重点:spss统计软件基本操作步骤。本章难点:描述性统计量计算。主要内容: 1、spss统计软件简介2、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3、spss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本章重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应用。本章难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概率计算。主要内容: 1、统计概率2、二项分布3、正态分布第四章 参数假设检验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参数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条件,掌握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方法。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之差的t检验。本章难点:参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1、参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2、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3、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第五章 非参数假设检验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非参数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应用条件,区分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进行非参数假设检验。本章难点:非参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1、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y秩和检验2、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h检验3、两个相关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4、多个相关样本friedman检验第六章 2检验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2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区分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本章重点: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属性分类计数资料进行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本章难点: 2检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1、检验的基本原理2、单向表的适合性检验3、双向表的独立性检验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条件,掌握不同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本章难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3、两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第八章 相关分析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本章重点:积差相关系数与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本章难点: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显著性检验。主要内容:1、相关分析的概念 2、pearson相关分析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4、kendall相关分析5、偏相关分析第九章 回归分析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回归分析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掌握回归方程的计算方法。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与控制。本章难点: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1、回归分析的概念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曲线拟合第十章 因子分析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因子分析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掌握因子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资料进行因子分析。本章难点:因子分析的原理。主要内容:1、因子分析的意义2、因子分析应用案例第十一章 聚类分析与spss实现(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聚类分析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掌握聚类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本章难点:聚类分析的原理。主要内容:1、聚类分析的意义2、系统聚类法3、快速聚类法第十二章 试验设计与抽样方法(3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试验设计的原理,掌握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和抽样方法。本章重点:试验设计方法和抽样方法本章难点:试验设计的原理主要内容:1、常用试验设计方法2、常用抽样方法 制订单位(系): 生命科技学院 撰写人: 孙耀中 审 定 人: 曹晔 2010年 10月 20 日- 83 -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the vocatio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04zb103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36学 分2参考教材职业教育心理学王国华、刘合群主编参考资料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心理学白小平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职业教育心理学刘德恩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 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把有关理论有效底蕴用于职业教育实践。任务:1、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掌握职业学习者和教育者的特点,以便指导教学实践。 3、掌握职业学习理论,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4、掌握职业教学设计和职业教学的课堂管理,以便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及管理工作。 5、了解心理测验,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测定。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内容:知识点1: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知识点2:与教材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第二章(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意义。知识点1: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知识点2: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3: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第三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职业学习者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为做好未来工作奠定基础。知识点1:职业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概述知识点2:职业学习者的智力特点 知识点3:职业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特点第四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学习理论和职业学习理论,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知识点1:学习概述知识点2:一般学习理论知识点3:现代职业学习理论第五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知识和职业知识的含义,掌握职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及组织形式的改进。知识点1:职业知识的学习概述知识点2:职业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点3:职业知识学习组织形式的改进第六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技能学习理论,掌握一般动作技能的学习策略,加强智力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知识点1:技能学习理论概述知识点2:一般动作技能的学习策略知识点3:智力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第七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特性及形成,掌握职业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知识点1:职业态度概述知识点2:职业道德品质概述知识点3:职业态度的改变及其形成第八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职业教师的社会角色,掌握教师的心理素质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知识点1:职业教师的社会角色知识点2:教师的心理素质知识点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九章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掌握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职业教学设计的概述知识点2:职业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第十章 (6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职业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点1:职业教学方法概述知识点2:直接教学法知识点3:间接教学法知识点4:改进人际关系的教学方法知识点5:学科教学方法知识点6:职业教学方法第十一章 ( 3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课堂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内容,掌握教师的自我管理和教学环境管理。知识点1:课堂管理概述知识点2:教师的自我管理知识点3:教学环境管理第十二章 自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测验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自我测定。知识点1:心理测量概述知识点2:职业气质测量知识点3:职业兴趣测量知识点4:职业价值观测量制订单位(系): 教育系 撰写人: 张桂荣 审 定 人: 曹晔 2010 年 9 月 1日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课程编号04zb104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36学 分2参考教材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关文信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王本陆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参考资料教学论稿王策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教学论李秉德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郭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教学论田慧生.李如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二、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从分析教学活动的现象入手,认识课程与教学活动本质与教育规律。 2、坚持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与动态,注意通过研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 3、从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教学价值。 教学内容: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6学时)1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内涵及其发展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3、重点、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现代教学论主要流派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4学时)1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目标内涵及功能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形式取向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学习方式分类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目标的基本表述形式 3、重点、难点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学习方式分类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目标的基本表述形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4学时)1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内容概述 职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特点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内容内涵及特点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其原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职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特点 3、重点、难点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其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特点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学时)1教学内容 课程实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实施及三种基本取向 课程实施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 3、重点、难点 课程实施及三种基本取向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3学时)1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 发展性评价体系与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3、重点、难点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第六章 课程结构 (2学时) 1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概述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 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特点 3、重点、难点 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特点 第七章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2学时)1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2、教学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3、重点、难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 第八章 教学设计(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3、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其三要素 师生的基本关系 第九章 教学模式(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概述 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国内外著名教学模式 3、重点、难点 国内外著名教学模式 第十章 教学环境(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概述 教学环境的类型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环境内涵及其特点 教学环境的分类 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 3、重点、难点 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概述 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的含义、作用及其分类 当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职业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3、重点、难点 创设教学心理环境的策略 第十二章 教学方法(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概述 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与分类 现行教学组织形式 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 3、重点、难点 现行教学组织形式 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现代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等基本概念 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分类及其标准 理解班级授课制等的主要特征 3、重点、难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分类及其标准 第十三章 教学教学媒体(2学时)1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媒体的内涵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的功能、特点 选择教学媒体的主要依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后续课程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在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的衔接。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过程、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 五、课程考核课程与教学论的考核由期末考试与平日作业组成制订单位(系): 撰写人: 孙景余 审 定 人: 曹晔 2010 年 9 月 1 日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英文名称comparative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课程编号04zb105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 时36学 分2参考教材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资料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 天津人民出版社刘启娴.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m.高教出版社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杨立军.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学林出版社,2007.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版各国教育部网站,期刊网检索资料等。一、 课程目的与任务了解西方主要国家以及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概况,了解当前世界职教发展的问题与趋势,并能以国际的视野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与变革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重大问题,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对策性的思考。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我国(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战后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与趋势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1 学时)目的与要求:要求研究生了解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各历史阶段在学科研究上的特征,比较教育学及比较职业教育学的概念、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重点掌握比较教育学及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在学科发展上的特征以及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概述 一、比较教育学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对象 二、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 三、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四、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概念 第二章(1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简史,了解二战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时期,以及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孕育期、萌芽期、发展期的主要特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作品等。重点掌握二战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阶段特征。主要内容:第一节 “二战”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孕育期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期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期第二节“二战”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国别研究)一、英国(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学制、历史发展,包括二战前及二战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了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各阶段的详细状况,行会制度的发展情况,工匠徒弟法的内容、实施情况及其衰落,劳作学校,机械工人讲习所的兴衰。政府与一些民间团体采取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掌握二战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推出的巴特勒法案、伯西报告、1956年技术教育白皮书、1959年克鲁塞报告等一系列推动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主要内容:第一节 英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一、二战前的职业教育发展二、二战后的职业教育发展第二节 英国职业教育现状一、义务教育阶段二、继续教育阶段三、高等教育阶段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发展趋势一、城市技术学院的建立与发展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三、再就业培训的发展二、美国(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历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重点掌握美国赠地学院和社区学院的发展,二战后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推出莫雷尔法案、史密斯休斯法、乔治里德法、职业教育法等。重点掌握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点及优势。主要内容:第一节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学徒制的兴衰二、综合中学的产生三、赠地学院和社区学院的发展四、二战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一、莫雷尔法案标志政府干预职业教育的开端二、史密斯休斯法标志职业教育系统的形成三、乔治里德法使职业教育逐步增长四、职业教育法标志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深入发展第三节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一、综合中学二、社区学院第四节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一、“从学校到生涯”成为21世纪职教发展主题二、社区学院“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多元化格局三、德国(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及职业培训体系的总体框架,重点掌握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双元制”的概况、实施、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内容:第一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校外的职业培训二、学校的职业教育三、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形成第二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一、国家教育体系二、职业教育体系三、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中学的衔接第三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一、“双元制”概况二、“双元制”的实施三、“双元制”的现状、问题及挑战第四节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一、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二、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化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四、日本(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二战前与二战后不同的发展轨迹,了解日本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公共职业培训体系,企业内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实施。掌握日本“产学合作”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第一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一、二战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二、二战后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现状一、学校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二、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三、公共职业训练四、“产学合作”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三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一、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二、“产学合作”的职教模式三、职业学校多种多样,专业设置日趋合理四、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第四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组职业高中,优化职教资源二、职业技术教育全程化三、注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五、澳大利亚(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在二战后国家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相关措施,推出的相关法令;了解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tafe学院现状、实施、特色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第一节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学徒制的建立及发展二、二战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一、国家能力标准二、职业教育“培训包”三、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qf)第三节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一、政府支持二、学校为本的产学结合三、能力为本四、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五、经费投入的多元化第四节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一、tafe经费压力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形成三、tafe课程的新走向六、中国香港、中国台湾(4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情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了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了解台湾“技职教育”的特色、实施机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趋势。主要内容:第一节 香港职业教育的概况与历史发展一、香港职业教育的概况二、香港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香港职业教育结构框架一、职前教育二、在职培训三、再就业培训第三节 香港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一、法律规范二、政策指引三、财政支持四、管理部门第四节 香港职业教育主要特点第五节 台湾概况 一、台湾教育发展史 二、台湾职业教育发展史第六节 台湾职业教育体系与学制 一、台湾职业教育体系 二、台湾职业教育学制 三、台湾职业教育体系学制的优势第七节 台湾职业教育结构 一、台湾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 二、台湾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三、台湾职业教育的科类结构 四、台湾职业教育的地域分布结构第八节 台湾职业教育改革 一、台湾职业教育改革背景 二、台湾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三、台湾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第四章(1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范围内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潮、思想,了解各国社会文化传统对本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掌握二战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情况,掌握西方企业培训的主要实践模式。主要内容:第一节 “二战”后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潮及教育思想(3学时)一、终身学习思潮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二、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潮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三、福斯特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第二节 社会文化传统对各国及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2学时)一、各国及地区社会文化传统与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二、国际比较第三节 政府、职教院校和市场在各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角色定位(2学时)一、各国职业教育运作中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二、国际比较第四节 “二战”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2学时)一、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演进历程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发展趋势第五节 西方企业培训的主要实践模式研究(3学时)一、封闭、一元模式的企业培训二、半封闭、半开放、双元模式的企业培训三、开放、多元模式的企业培训第五章(8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及stw理论的相关内容,了解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范围内热点问题,选择从教育投入、培养目标的设置、职业教育体系争论等问题深入探讨,掌握分析当前热点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第一节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一、cbet的能力观二、能力本位的课程三、能力本位的教学四、能力本位的评价第二节 stw(从学校到工作):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策略一、stw策略选择的背景二、stw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三、stw策略意义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投入一、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问题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三、“高技能人才”之争第五节 职业教育的体系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之争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制订单位(系): 职教所 撰写人: 郝理想 审 定 人: 曹晔 2010 年 9 月 10 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英文名称specialized english课程编号04zb006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 时27学 分1.5参考教材教育学专业英语教程参考资料examining latinos involvement in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