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_第1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_第2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_第3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_第4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直接将电炉置于实验台面上加热,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直接将电炉置于实验台面上加热,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 造成台面直径造成台面直径9 9厘米近似圆形的表皮破损。厘米近似圆形的表皮破损。 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 v防毒 v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 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 v如 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 v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 v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 死。 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 v防毒注意事项 v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 v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 中进行操作; v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 弱,必须高度警惕; v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v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 v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 v防灼伤 v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 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 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 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汞的安全使用 (2)任何剩余量的汞均不能倒入下水槽中; (3)储汞容器必须是结实的厚壁器皿,且器皿应放在瓷 盘上; (4)装汞的容器应远离热源; (5)万一汞掉在地上、台面或水槽中,应尽可能用吸管 将汞珠收集起来,再用能形成汞齐的金属片(Zn, Cu, Sn等)在汞溅处多次扫过,最后用硫磺粉覆盖; (6)实验室要通风良好;手上有伤口,切勿接触汞。 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 v化学实验常用到高压储气钢瓶和一般受压的玻璃仪 器,使用不当,会导致爆炸,需掌握有关常识和操 作规程 v气体钢瓶的识别(颜色相同的要看气体名称) 氧气瓶天蓝色; 氢气瓶深绿色; 氮气瓶黑色; 纯氩气瓶 灰色; 氦气瓶 棕色; 压缩空气 黑色; 氨气瓶黄色; 二氧化碳气瓶黑色。 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 v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 v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 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瓶最好隔离; v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 v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 v氧气瓶严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v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 v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 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v四个字:拔、握、瞄、扫 v拔:拔出保险销 v握:握住瓶体 v瞄:喷嘴瞄准火源根部 v扫:左右扫射,将火扑灭 使用辐射源仪器的安全防护 v化学实验室的辐射,主要是指 X-ray, 长期反 复接受X-ray照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 ,头痛,白血球降低等。 v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 部)直接受到X-ray照射,操作时需要屏蔽和 缩时,屏蔽物常用铅、铅玻璃等。 v平时关注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安 全二字时刻铭记于心,下班后认真检查水电 气门窗等是否关闭,杜绝一切隐患,认真填 写检查记录 5急救常识 (1) 玻璃割伤:如果为一般轻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并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玻 璃碎片,用蒸馏水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如果为大伤口 ,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使伤口停止流血,急送医务室就诊。 (2) 烫伤:一般用浓的(9095)酒精消毒后,涂上苦味酸软膏,切勿用 水冲洗.如果伤处红痛或红肿(一级灼伤),可用橄榄油或用棉花沾酒精敷盖伤处 ;若皮肤起泡(二级灼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铬伤处皮肤呈棕色或黑 色(三级灼伤),应用干燥而无菌的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急送医院治疗。 (3) 酸液或碱液溅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用洗眼杯或将橡皮管套上水龙 头用慢水对准眼睛冲洗。若为酸液溅入眼中,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为 碱液,则再用1%硼酸溶液冲洗,最后用水洗。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急送医务 室。 (4) 皮肤被酸、碱或溴液灼伤:被酸或碱液灼伤时,伤处首先用大量水冲洗; 若为酸液灼伤,再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5氢氧化铵溶液洗涤;若碱液灼伤,则 再用2%- 5%醋酸洗。最后都用水冲洗,再涂上药品凡士林;被溴液灼伤时,伤 处立刻用石油醚冲洗,再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然后用蘸有油的棉花擦,再 涂上油膏。 (5)如酚触及皮肤引起灼伤,应该用大量的水清洗,并用肥皂和水洗涤,忌用乙醇。 v(6)中毒:溅入口中而尚未咽下的应立即吐出来,用大量水冲 洗口腔;如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并立即送医 院急救。若吸入气体(媒气)中毒,将中毒者搬到室外,解开衣 领及钮扣,呼吸新鲜空气。吸入少量氯气和溴气者,可用碳酸氢 钠溶液嗽口。 若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v(7)对于强酸性腐蚀毒物,先饮大量的水,再服氢氧化铝膏、 鸡蛋白;对于强碱性毒物,最好要先饮大量的水,然后服用醋、 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 v(8)水银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直接吸收而引 起积累性中毒。严重中毒的征象是口中有金属气味,呼出气体也 有气味;流唾液,牙床及嘴唇上有硫化汞的黑色;淋巴腺及唾液 腺肿大。若不慎中毒时,应送医院急救。急性中毒时,通常用碳 粉或呕吐剂彻底洗胃,或者食入蛋白(如1 升牛奶加3 个鸡蛋清 )或蓖麻油解毒并使之呕吐。 v(9)触电:触电时可按下述方法之一切断电路: 关闭电源; 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 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 全措施,手或脚必须 绝缘。 “三废”处理 v(1) 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避免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爆 炸性气体造成伤害; v(2) 用次氯酸钠处理含有氰化物的废液,首先在pH10下加 入次氯酸钠,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调解pH为8左右,并在通风 橱中进行; v(3) 对于废酸和废碱可混合后排放; v(4) 对于大量有机溶剂,最好回收利用。 v低浓度含酚废液:加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 二氧化碳 和水。 v 高浓度含酚废水:用乙酸丁酯萃取, 重蒸馏回收酚。 含氰化物的废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 以上, 再 加入3% 的高锰酸钾使CN- 氧化分解。 v CN-含量高的废液:用碱性氯化法处理, 即在pH10以上 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分解。 v v 含汞盐的废液:先调至pH810, 加入过量硫化钠, 使其生成硫化 汞沉淀, 再加入共沉淀剂硫 酸亚 v 铁,生成的硫化铁将水中的悬浮物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 沉淀,排出清液,残渣用焙烧法 v 回收汞、或再制成汞盐。 v 铬酸洗液失效: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 二氧化猛后即可重新使用。废洗液 v 用废铁屑还原残留的Cr(IV)到Cr(), 再用废碱 中和成低毒的Cr(OH)3沉淀。 v 含砷废液:加入氧化钙,调节pH 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 。或调节pH10 以上,加入硫化钠 v 与砷反应,生成难熔、低毒的硫化物沉淀。 v 含铅、镉废液: 用消石灰将pH调至810, 使Pb2+ 、Cd2+ 生成 Pb(OH)2和Cd(OH)2沉淀,加入硫 v 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 v(三)有机溶剂的回收 : v 废乙醚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用水洗一次, 中和,用 0.5% 高锰酸钾洗至紫色不褪,再用水洗,用0.5%1% 硫酸 亚铁铵溶液洗涤,除去过氧化物,再用水洗,用氯化钙干燥 、过滤、分馏、收集33.5 34.5 馏分。 乙酸乙酯废液: 先用水洗几次,再用硫代硫酸钠稀溶液洗 几次, 使之褪色,再用水洗几次,蒸馏,用无水碳酸钾脱水 ,放置几天,过滤后蒸馏,收集7677 馏分。 氯仿、乙醇、四氯化碳等废溶液:都可以通过水洗废液再 用试剂处理,最后通过蒸馏收集沸点左右馏分,得到可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