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诗歌答案汇编.ppt_第1页
2014全国诗歌答案汇编.ppt_第2页
2014全国诗歌答案汇编.ppt_第3页
2014全国诗歌答案汇编.ppt_第4页
2014全国诗歌答案汇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 8翻腾装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 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 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番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人们在苏堤上装 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 之意。 “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 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 。 “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 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 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 相互映衬; 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 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 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 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四川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 著落日之色; “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 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 ,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 淡; 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 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 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重庆 12.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 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福建 6.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 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 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 (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 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 山间的幽静。 辽宁 8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 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 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 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 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 、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 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 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 、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 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 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 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 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 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 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北京卷 14C B、E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 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 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湖北 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 ,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 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 早。 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 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 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 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 ,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 ,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江西卷 14论语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 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 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 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和黎族百姓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 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湖南卷 10重章叠句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 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 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 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 、家庭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 盎然。 广东卷 10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 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 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 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 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 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 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 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 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 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 新课标卷 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 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 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 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 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 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 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 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 落子迟缓。 浙江卷 21猿声 2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 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 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14.全国大纲卷 参考答案: 12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 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 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 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 通幽的遐想。 15.新课标卷 参考答案: 8.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 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 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 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 油然而生。 9.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 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 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 悦之情。 16.山东卷 14艳丽 清幽 “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 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 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 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 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 趣。 17.天津卷 参考答案: 14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 啼叫 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 桃花之香。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 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18.上海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