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及消防知识(安全监督).pps_第1页
防火防爆及消防知识(安全监督).pps_第2页
防火防爆及消防知识(安全监督).pps_第3页
防火防爆及消防知识(安全监督).pps_第4页
防火防爆及消防知识(安全监督).pp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页 防火防爆及消防基础知识防火防爆及消防基础知识 中油重庆中油重庆HSEHSE培训中心培训中心 主讲人:龙政军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页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 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江泽民江泽民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火 也是如此。它既能服从人们的意志,造福 人类,也会违背人们的愿望,给人类带来 灾难。正如古人所说,善用之则为福,不 能用之则为祸。 无数事实证明,失控的火必成灾。 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造成财产 损失和人身损害的燃烧现象称为火灾。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页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 154140.6(万元) 189185起 直接损失 火灾起数 伤 人 数 死 人 数 5937人 3021人 我国十年间 的火灾统计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页 典型火灾案例 火灾爆炸事故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页 一、燃烧知识 二、爆炸知识 三、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及性质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措施防火防措施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的安全处理 七、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 八、消防灭火知识八、消防灭火知识 九、灭火器配置 十、火灾防护与逃生知识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页 一、燃烧一、燃烧 1.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也 就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在日常 生活、生产中所见的燃烧现象,大都是 可燃物质与空气(氧)或其它氧化剂进行 剧烈化合而发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实际 上燃烧不仅仅是化合反应,有的是分解 反应。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页 简单可燃物质的燃烧,只是元素与氧的化合: 例: C十02CO2;S十O2S02 复杂物质的燃烧,则先是物质的受热 分解,后是化合反应。 例: CH4十202C02十2H2O 反应是否具有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等 三个特征,是区分燃烧和非燃烧现象的根据。可 燃物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是最普遍的,是引 起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页 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 可燃物质的分子在高温或光照等外因作用下 ,吸收能量而活化,分解成活泼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有不成对的电子)游离基或自由基。 游离基一旦生成即诱发其它分子迅速地、一个 一个地自动分解,生成大量新游离基,从而形成 蔓延扩张,循环传递的链锁反应过程,直到不再 产生新的游离基为止。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抑制游离基的产生,链锁 反应就会中断,燃烧也会停止。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0页 2、燃烧条件 (1 1)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1). .可燃物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 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汽油、液化如汽油、液化 石油气、木材等。石油气、木材等。 2 2). .助燃物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均称 为助燃物。如空气、氯、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有如空气、氯、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有 空气和氧气。空气和氧气。 3 3). .着火源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热能 源,均称作着火源(热、光、电、化学、机械能 等)。如明火、摩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如明火、摩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 热、化学能、电气火花、雷击、静电、聚集的日热、化学能、电气火花、雷击、静电、聚集的日 光和射线等。光和射线等。( (也是引起爆炸的能源也是引起爆炸的能源) ) 高频感应高频感应 引起爆炸案例引起爆炸案例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1页 (2)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 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 以上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 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 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2页 3、燃烧过程及形式 1.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燃烧实际上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 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可燃物质的燃烧 多在气态下进行。 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 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燃点。 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然后可燃气体氧化 、分解进行燃烧。 固体燃烧时,如果是简单的物质如硫、磷等, 受热时首先熔化,然后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 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先分解 ,析出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 物的蒸气才能燃烧。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3页 固体液体气体 熔化蒸发 或分解 蒸发 氧 化 分 解 着 火 燃 烧 热 热 物质燃烧过程示意图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4页 2.燃烧形式 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后进 行的燃烧称为混合燃烧(动力燃烧)混合燃烧(动力燃烧)。(如泄漏 出的液化气弥散在罐的周围遇火会以爆炸的形式 燃烧) 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 则称为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如可燃性气体自管中喷出在管 口发生的燃烧,即为扩散燃烧。 混合燃烧反应速度快,火焰传播速度也快, 化学性爆炸即属于这形式。在扩散燃烧中,由 于氧进入反应带只是部分参加反应,所以常产生 不完全燃烧的碳黑。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5页 可燃液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 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叫做蒸发 燃烧(如汽油、酒精燃烧); 难挥发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受热后分 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在进行燃烧,故称为 分解燃烧(如原油)。蒸发燃烧和分解燃 烧的机理与气体燃烧是相同的。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6页 可燃固体燃烧可燃固体燃烧 如木材和煤的燃烧,是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 气体的燃烧,因此属于分解燃烧分解燃烧。象硫磺和荼这 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是先熔融蒸发而后进行燃烧 ,因此可看作蒸发燃烧蒸发燃烧。固体燃烧一般有火焰产 生,又称火焰型燃烧火焰型燃烧。当可燃固体燃烧到最后, 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只剩下炭。此时没有可见 火焰,燃烧转为表面燃烧表面燃烧。如金属燃烧。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7页 3 3、关于燃烧的名词、关于燃烧的名词 1)着火与着火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温度达到某一 数值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燃烧,当火源移去后, 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 的着火点(燃点)。 物质着火点的高低反映了该物质火灾危险性 的大小着火点低,火灾危险性大,反之则小。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8页 物质名称燃点(OC)物质名称燃点(OC) 黄磷3460布匹200 松节油53麦草200 樟脑70硫207 灯油86豆油220 赛璐璐100烟叶222 橡胶120松木250 纸张130胶布325 漆布165涤纶纤维390 蜡烛190棉花210 几种物质的燃点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19页 2)闪燃与闪点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蒸气 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在一定温度下, 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成的气体混合物 , 一遇火源即产生闪火的瞬间燃烧、这种燃 烧现象称为闪火或闪燃。 液体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即为液体的闪 点。 通常用闪点来表示可燃物火灾危险性的大 小。一般称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 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而闪 点低于28的可燃物称为一级火灾危险品。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0页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 种类级别闪点()举例 易燃 液体 T28 汽油、甲醇、乙醇、乙醚、苯、甲 苯、丙酮、二硫化碳等 28T 45煤油、丙醇等 可燃 液体 45 T 120 戊醇、柴油、重油等 T120植物油、矿物油、甘油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1页 可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另一种分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另一种分类 甲类:一级易燃液体,闪点60 ,如 柴油、 润滑油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2页 液体名称闪点(OC)液体名称 闪点( OC) 石油20100乙醇14 乙醚-45松节油32 汽油-5030煤油28 苯1015柴油5090 甲苯630 几种液体的闪点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3页 3)、阴燃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4)、爆燃 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4页 5)自燃与自燃点 可燃物质不需明火或火花等接近便 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自燃,此时的最低 温度称自燃点。 自燃现象可分为受热自燃与本身自燃 两种: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5页 几种常见物质的自燃几种常见物质的自燃 (1)植物的自燃: 如稻草、麦草、麦芽、锯木屑、玉米蕊和棉籽等都可 能发生自燃。自燃是由于生物、物理及化学作用引起的。 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含有一定水份。其内部的微生物在 一定温度下呼吸繁殖时会产生热量。如散热不好,温度逐 渐上升,升温至70OC左右时微生物死亡,生物作用终止。 这时植物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黄色多孔炭, 它能吸附蒸汽和气体,同时析出热量,使温度继续升高, 新的化合物不断分解炭化。在温度升至150200OC时,植 物中的纤维素开始分解,进入氧化过程,温度继续升高, 反应速度加快。当聚热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物质就会自 行着火。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6页 (2)油类物质的自燃 油类分为动物油、植物油和矿物油三 种。其中植物油是具有较大的自燃能力, 动物油处于液态才有自燃能力,而纯矿物 油是不会自燃的。在植物油中,桐油、亚 麻仁油和葵花籽油等比较容易自燃。油脂 浸渍于一些多孔物质中,蓄热条件好,氧 化面积大,才能发生自燃。例如:油棉纱 、油布及浸油的锯末和铁屑等都能发生自 燃。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7页 (3)煤的自燃 煤在低温时氧化速度不快,但由于 它能吸附蒸气和气体,并能使其在煤的 表面浓缩而变成液体,放出热量可以使 温度逐渐升高到60OC,这时,氧化加速温 度继续升高,直到发生自燃。为了防止 煤堆自燃,可以将煤堆压实,以减少煤 堆内部的孔隙和存有的空气,也可以采 取通风的方法,将煤堆内部产生的热量 散发出去。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8页 几种可燃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自燃点( oC) 物质名称自燃点( oC) 黄 磷3435木 材400500 松 香240稻 草350 浸油的棉麻 纸 165褐 煤250450 汽 油255530烟 煤400500 煤 油240290硫 化 铁340406 柴 油350380锦纶纤维(尼龙 ) 442 桐 油410涤纶纤维(的确 良) 440 籽 棉407晴纶纤维435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29页 案例1:贵州开阳县双流黄磷厂 磷泥自燃引起的事故 2002年4月11日,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黄 磷厂驾驶员违章倾倒磷泥,因磷泥自燃造成 五氧化二磷气体扩散,致使附近的双流中学 8名学生中毒,72人有不良症状,298人送医 院检查。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控制了污染,防止了事 态扩大,并对肇事驾驶员进行了治安拘留, 对双流黄磷厂罚款5万元,但尚未追究事故 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事故单位的管理责 任也未得到追究。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0页 案例2:川投电冶黄磷厂 泥磷池自燃事故 2002年7月2日凌晨3点,地处攀枝花市的四 川川投电冶有限公司黄磷厂因泥磷池垮塌,造成 密封水流出,同时泥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 烟尘排入大气,污染了近30千米河谷两岸的环境 空气。此次事故造成抢险民工1人窒息死亡,5人 轻度烧伤。 事故发生后,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和攀枝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组织抢险工作,攀枝花市领导及消防、环保、 卫生、安全等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处理。7月2日早 上 6点55分,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1页 影响自燃点的因素 压力:一般地说,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组分: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也能使自燃点降 低;各种固体粉碎得越细, 自燃点也越低。 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作用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 。 可燃物质的化学结构: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 高于其相应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自燃点,芳香族碳 氢化合物的自燃点高于含有同数碳原子脂肪族碳 氢化合物的自燃点,正构烃类的自燃点低于异构 烃类的自燃点。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2页 物质的着火点、 自燃点和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着火点约高于闪点l一5 ,而闪点愈低,二者的差数愈小。 二硫化碳、丙酮等的闪点都低于O, 这一差数只有l左右。可燃液体闪点在 lOO以上者,着火点与闪点的差数可达 30或更高。 一般说来一般说来,液体燃料的比重越小,闪点 越低而自燃点越高;液体燃料的比重越大 ,则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3页 4、氧指数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 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氧指 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 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 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 燃材料。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4页 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 1.同一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决定于表面积与体积之 比,在相同体积下,燃烧表面积愈大,燃烧速度愈 快。 2.燃烧物质与氧化合的能力。氧化能力愈大,燃 烧速度愈快;反之,则愈小。汽油蒸发快,比较容 易与氧化合,它的燃烧速度相对较快。 3.燃烧物中碳、氧、硫、磷等可燃物的元素的含 量,这些含量愈多,燃烧速度愈快,反之,则小。 例如石油含碳、氢大约为9699.5%,乙醇含碳、 氢大约为65.2%,所以石油燃烧速度大于乙醇。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5页 二、爆炸二、爆炸 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 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 为爆炸,爆炸一般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 性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6页 1、物理性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 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 不改变例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瓶因外界 条件变化而造成的爆炸都属于此类。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7页 2.化学性爆炸 物质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 形成高温高压和新的反应产物而引起的爆 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 生了根本的改变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 生的化学变化又可分为三类: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8页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 生燃烧反应。爆炸时所需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 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碘化 氮等。这类物质撞击感度较高,受震动即可引 起爆炸,是比较危险的,某些气体由于分解产 生很大的热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分解爆 炸,尤其在受压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爆炸。例如 乙炔在压力下的分解爆炸,即属此类情况。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39页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 炸物稍低,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 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 例如梯恩梯、 硝铵炸药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0页 3)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液体雾滴及粉 尘同空气(氧)的混合后,成为具有一定 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火源,发生 爆炸。 例如:氢、汽油蒸气、面粉粉尘等与 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1页 3、粉尘爆炸 煤尘、铝粉、镁粉、塑料粉尘、纤维粉尘 、 硝铵粉尘等,悬浮于空气中,达到一定浓 度遇高温、摩擦、火花等引爆能源会引起瀑炸 ,此种爆炸称为粉尘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2页 目前已发现的爆炸性粉尘有以下7类: (1)金属类 如镁粉、铝粉、锰粉; (2)煤炭 如活性炭、煤等; (3)粮食 如淀粉、面粉等; (4)合成材料 如染料、塑料; (5)饲料 如鱼粉、血粉; (6)农副产品 如烟草、棉花; (7)林产品 如纸粉、木粉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3页 粉尘爆炸的特点: v 燃烧热值越大的物质,其爆炸的危险 性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 v 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也易爆炸,例如 镁、氧化亚铁、染料等; v 易带电的粉尘也易引起爆炸,如化学 纤维等; v 粉尘粒度越细越容易发生爆炸。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4页 4、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 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 称作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分为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 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 围。如果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下限 ,因合有过量空气,即使遇到着火源,也不 会爆炸燃烧。同样,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 度高于上限,因空气不足,所以也不会爆炸 ,但重新接触空气,仍能燃烧爆炸,这是因 为重新接触空气后,将可燃气体的浓度稀释 ,达到了燃烧爆炸范围。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5页 几种可燃液体的蒸气爆炸浓度极限 液体名称 爆炸浓度极限(%) 上 限下 限 酒 精183.3 甲 苯71.5 松节油620.8 车用汽油7.21.7 灯用煤油7.51.4 乙 醚401.85 苯9.51.5 甲 烷155.0 乙 烷15.53.0 丙 烷9.52.1 汽 油7.61.4 液化石油气102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6页 几种可燃粉尘的爆炸下限 粉尘名称爆炸下限(克/米 3) 粉尘名称爆炸下限(克/米3) 镁 粉20锌 粉6.9 铝 粉3540硫 粉35 镁铝合金粉50煤 粉3545 木 粉12.625玉米粉22.752 糖 粉1519黄豆粉3550.4 干 奶 粉7.6土豆粉40.3 面 粉9.760花生壳粉85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7页 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1).原始温度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 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2).原始压力 压力增加,爆炸范围扩大,压力降 低,爆炸范围缩小。压力对爆炸上限的 影响十分显著,而对下限的影响较小。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8页 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3)惰性介质的影响 若混合物中所含的惰性气体量增加, 爆炸范围就会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 到某一数值,混合物就不会爆炸。 4)容器的尺寸和材质 容器、管子的直径越小,则瀑炸范围 缩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 时,火焰就不能通过,这一间距叫临界直 径。容器的材质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一 般钢制容器对爆炸极限无明显影响。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49页 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5).能源 燃烧和爆炸都需要一定的点火能源火源的能量 、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 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如:甲烷与电压为100伏、电 流强度为1安培无论什么浓度都不会爆炸;2安培爆炸极限 5.9-13.6%,3安培时为5.85-14.8%。) 6)其它因素 如光的影响:在黑暗中氢与氯的反应十分缓慢, 但在强光照射下则能发生链锁反应,导致爆炸。 表面活性物质对某些介质某些介质的影响:如在530时,氢与氧完 全无反应,但如果投入石英玻璃、钢或铁棒时,则发生 爆炸。 吐哈油田火灾爆炸案例吐哈油田火灾爆炸案例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0页 三、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及性质 (一)爆炸性物质 1爆炸物质的概念 凡是受到高湿、摩擦、撞击或受到 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发生单分解或复 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 短时间内放出较大能量的物质,统称为 爆炸性物质(俗称炸药)。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1页 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同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 的爆炸相比,有以下特性: (1)炸速度极快。例如:一公斤炸药一般在万分之一秒至十万 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就能爆炸完,其速度比可燃气体与空气混 合物的爆炸速度快几十倍至几百倍。 (2)爆炸温度高。多数炸药爆炸过程都是放热过程,爆炸时产 生的热量约为40081400大卡公斤。由于爆炸速度极快, 热损失小,热量几乎都消耗于加热爆炸时产生的气态产物, 因此爆炸气浪温度很高。爆炸温度一般为200040000C。 (3)爆炸威力大。一公斤炸药爆炸时可产生3001000升的气 体产物。这些气体受高温作用,体积会膨胀10倍以上。膨胀 的气态产物迅速以机械功的形式向周围扩散,造成很强的冲 波。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2页 2.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按其 组份组份,分为爆炸性化 合物和爆炸性混合物 两大类。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3页 (1 1)爆炸性化合物)爆炸性化合物 爆炸性化合物按照其化学反应的类型又 分为单分解爆炸物质和复分解爆炸物质。 单分解爆炸物质在爆炸时不一定发生燃烧 反应。燃烧所需要的热量,是由爆炸物质本身 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过氧化物,氯 酸和过氯酸化合物,氮的卤化物,亚硝基化合 物等,这类物质的性质极不稳定,受轻微震动 即可分解爆炸。 复分解爆炸物质的性质比单分解爆炸物质 稳定,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要的氧 气由本身分解供给。如梯恩梯(三硝基甲苯) 、苦味酸、硝化棉等,均属此类。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4页 (2)爆炸性混合物(按组分) 爆炸性混合物。通常是由燃烧剂和氧化剂经机 械混合而成的如黑色火药、硝铵炸药,硝化甘油炸 药等,都属这一类。黑色火药就是硝酸钾、硫磺和 炭末的比例混合物,遇火焰或火花能引起爆炸,对 机械作用也很敏感。 (包括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 另外按照炸药的使用目的,还可以分为起爆药 (如留汞、黑索金等),爆破药(如梯恩梯、硝铵 炸药、黑色火药等),发射药(如硝化甘油、黑色 火药和烟火药)。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5页 3.炸药的特征 (1)敏感度。 炸药受到外界作用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又分 为热能敏感度、摩擦敏感度、撞击敏感度和起爆 敏感度。炸药在受到加热及火焰作用时发生爆炸 的原因,叫做热能原因,例如:梯恩梯炸药在 1500C时,显著分解。它在受热半分钟时,爆发点 为3300C,受热10分钟时,爆发点降为270OC。炸药 受撞击摩擦发生爆炸的原因,称之为撞击摩擦敏 感度。炸药中如果掺杂了一些坚硬的高熔点物质 (如砂子),更容易引起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6页 3.炸药的特征 (2)安定性。 在储存中,有的炸药容易变质,有的炸药不 容易变质。炸药在长期储存中,保持其物理、化 学性质不变的能力, 称为炸药的安定性。决定 炸药安定性的因素有:炸药的化学结构、催化剂 作用、物理状态、杂质含量、密度和环境温度等 。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7页 3.炸药的特征 (3)殉爆距离。 殉爆距离表示一个炸药包爆炸后,引起另 一个炸药包爆炸的能力,这两炸药包之间的 距离叫做殉爆距离。发生殉爆的原因,一是 爆炸碎片的撞击,二是冲击波的作用。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8页 (二)易燃和可燃液体 凡闪点小于或等于45OC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 ,闪点大于45OC的称为可燃液体。液体的火灾 危险性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 1相对密度 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水 。液体的相对密度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 点越低,因而火灾危害性也就越大。比水轻的 液体燃烧时,不能用水扑灭,最好用惰性气体 或泡沫扑救。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蒸气一般比空 气重。因而这些蒸气常浮着在地面上,不易扩 散。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59页 2.流动扩散性 易燃和可燃液体具有流动性与扩散性。尤其是 易燃液体,如有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扩散;还由于 毛细管和浸润等作用,能扩大其表面面积,加快 蒸发速度,提高在空气中的蒸气浓度,一旦着火 容易引起火势蔓延。 在火场上,液体流到哪里,火就烧到那里,给 扑救工作带来困难。 液体越粘,流动扩散性越差,但粘度大的液体 随着温度升高,其流动扩散性也会增大。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0页 3.带电性 醚类、酮类、脂类、芳香烃、石油及其 产品、二硫化碳等大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 都是电介质,具有导电能力。这些有导电 能力的液体在灌注、运输和流动过程中能 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电产生火花,有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1页 4.水溶性 大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是不溶于水的 ,但醇类、醛类、酮类能溶于水,在灭 火中,对于不溶于水,而且比水轻的液 体,不宜直接用水扑救。对于溶于水而 且比水轻液体,如醇类、酮类、醚类也 不能用水扑救,应用抗溶性或皂化泡沫 扑救。对于不溶于水而且比水重的液体 ,如二硫化碳,可以用水扑救。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2页 (三)可燃和助燃气体 气体可以分以下三类: 可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丙 烷、乙稀、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助燃气体:如氧气、氯气等。 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等。 衡量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是依据它们 的燃烧能力以及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浓度 ,同时还要参考其它理化性质。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3页 1化学活泼性 具有高度化学活泼性和氧化性能的气体 ,在普通状态下,即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而发生燃烧或爆炸。气体的化学活泼性越 强,氧化能力越强,其火灾危害性越大。 如乙炔或乙烯与空气混合,遇日光就能 爆炸;液态氧与有机物接触就能爆炸;压 缩氧与油脂接触能引起油脂自然。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4页 2相对密度和扩散性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 扩散,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而且能够顺 风向飘动,这是造成可燃气体起火爆炸和蔓延的 重要因素,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泄漏后,往往飘 浮于地面、沟渠和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 散,一旦遇着火源即能燃烧和爆炸。 一般相对密度较大的可燃气体燃烧时散发热 量较大,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火势扩大。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5页 3压缩性和受热膨胀性。 气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热温度越高,体 积膨胀越大,形成的压力也就越大。所以盛装压 缩或液化气体的容器受到高温日晒、剧烈震动等 作用时,气体就会急剧地膨胀,而产生很大的压 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 器爆炸。 在储运和使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时,要注 意防火、防热、防晒、防震,严禁火烤、水烫、 拖拉和摔撞。在灭火时要注意加强冷却。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6页 4腐蚀性 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具有腐蚀能力的可燃 气体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 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对受压的气体容器 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 5毒性 某些可燃气体(如硫化氢)和助燃气体(如 氯气)都具有毒性。火场上如有这类气体存在, 扑救时要注意采取防毒措施。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7页 (四)易燃和可燃固体 凡是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 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 1.燃烧固体分类 (1)一级易燃固体。此类物质燃点低,易燃易爆, 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大量的剧毒气体。(如磷及 化合物,二硝基甲苯、硝基化合物和硝化棉等) (2)二级易燃固体。此类物质的燃烧性能比一级易 燃固体差,燃烧时也会放出有毒气体。(如:某些 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硝化棉制品硝化 纤维漆布、赛璐珞板等;硫磺、甲基苯、碱金属、 氨基化合物;燃烧性较差的硝基化合物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8页 2.决定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性质 (1)熔点 (2)燃点 (3)自燃点 (4)单位体积的表面积 (5)受热分解速度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69页 3.易燃和可燃固体的燃烧特点 复杂固体物质:如木材、纸张、赛璐珞、棉麻等,它们的燃 烧特点是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分解氧化,直到出现有 火焰的燃烧。这种固体物质和液体一样,其蒸气能够闪燃 爆炸,并且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容易使火势蔓延。 简单固体物质:它们的组成简单,熔点低,燃点也较低,容 易燃烧,而且燃烧速度快。尤其是呈粉状的简单固体,不 仅易燃,还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易燃固体中的硝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由于它们本身含有 不稳定的基团,不仅有易燃性,而且具有爆炸性,燃烧或 爆炸时还会量的有毒气体。 金属粉末(如闪光粉、铝粉等),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 氨基化锂、氨基化钠等),除在通常条件下具有燃烧、爆 炸性能外,还兼有遇水燃烧的性能。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0页 (五)氧化剂 凡是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如遇酸碱,受潮湿 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等接触而发生分 解,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统称氧化剂。 无机氧化剂 一级:大多为碱金属或碱土金 属的盐类。常见的有硝酸盐 、氯酸盐和过氧化物等。 二级:主要包括碱金属和碱金 属以外的高氯酸盐、氯酸盐 、硝酸盐、高锰酸盐等。 有机氧化剂 一级:大多为过氧化物 的有机衍生物或硝酸 化合物,常见的有硝 酸胍、硝酸脲、过氧 化苯甲酰等。 二级:常见的有过醋酸 过氧化环乙酮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1页 氧化剂的主要特性:氧化剂的主要特性: 1无机氧化剂本身是不能燃烧的,在多数 情况下能分解放出氧和热。而有机氧化剂 大部分本身能燃烧,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受 热或撞击摩擦,就可以引起爆炸燃烧; 2有机氧化剂,特别是一级氧化剂,性质 很不稳定。受热、遇酸、碱或受潮易分解 ,放出氧气和高热。一旦接触可燃物、易 燃物即能燃烧或爆炸。如氯酸盐,过氧化 锶,过氧化钠等。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2页 氧化剂的主要特性:氧化剂的主要特性: 3氧化剂与还原剂和有机物、易燃物接触时,能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一旦受撞击摩 擦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如过氯酸或高氯酸盐 与醇等有机物,氯酸盐,硝酸盐与磷、硫镁、 铝、锌等固体物质,都会形成爆炸混合物。 4氧化剂与有机物或某些可燃物质接触能引起燃 烧。例如:浓硝酸、浓硫酸与松节油或乙醇, 高锰酸钾与甘油、乙二醇等有机物,这些物质 的接触,都能引起燃烧。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3页 氧化剂的主要特性:氧化剂的主要特性: 5有些氧化剂受潮或遇水能发生分解。特 别是活泼金属的守氧化物(如过氧化钠、 过氧化钾等),遇水后能放出助燃气体。 6有些氧化剂接触其它氧化剂,能发生复 分解反应,而产生高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如无机氧化剂中的亚硝酸盐、次氯酸盐 ,当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即显示还原 性,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4页 案例3:吐哈油田分公司 “10.28”爆炸着火事故 2003年10月28日14:50,吐哈油田 分公司丘陵采油厂发生了一起油罐爆炸 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人 轻伤,直接经济损失583608元。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5页 案例3:吐哈油田分公司 “10.28”爆炸着火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 10月28日,吐哈油田分公司丘陵采油厂注采 保运班执行将1井两具40M3原油罐搬至柯14井任务 。该罐于10月4日起停用,罐中原油已放至底阀 口(底阀口距罐底10厘米),罐内留有残液。 9:30,注采保运班电焊工及维护工到达勒1 井进行吊罐作业。在吊罐装车时,发现油罐排气 管过长不便拉运,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拉运。 12:30左右,两具原油罐及相关附件拉运到 柯14井。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6页 案例3:吐哈油田分公司 “10.28”爆炸着火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续): 13:00,开始卸装吊罐工作。 14:44,注采保运班先在油罐上连接排气管 法兰,后焊接排气管割开的延伸部分。 14:50,油罐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现场 开始着火。 15:52,消防车赶到现场进行扑救,于16: 20将火扑灭。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7页 油罐结构示意图 排气管 防火帽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8页 案例3:吐哈油田分公司 “10.28”爆炸着火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即先将 排气管用法兰联接到罐体上,后对排气管的延 伸部分进行焊接。由于罐内留有残液,残液在 罐内挥发形成爆炸性气体顺排气管排出时,遇 焊接明火,引爆了罐内爆炸性气体。 1.动火管理,监督不到位; 2.违章作业,未进行吹扫、清洗或置换; 3.操作人员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常识。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79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一)、生产使用方面 在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过程中,发生事故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化学反应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许多是放热 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或放出一些可燃性有害气 体。投料过多、过快、投错料或加热速度快、冷 却效果不好等因素,都容易使化学反应剧烈,产 生高温,高压,失去控制,造成起火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0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一)、生产使用方面 (2)静电 在生产、使用化学危险物品过程中产生静电是 非常危险的。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产生静电 放电火花,很容易引起易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燃 烧爆炸。另外,在装卸汽油、苯等易燃液体时, 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1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一)、生产使用方面 (3)可燃粉尘悬浮 某些物品在加粉碎、研磨、过筛过程中,产生 大量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粉尘颗粒度小于103 厘米,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星即发生爆炸 ,而且燃烧威力大,破坏严重。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2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一)、生产使用方面 (4)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不严密,损坏或操作不慎 等,很容易发生易燃液体外溢,气体的扩散。扩散后的气 体沿地形或风向漫延,速度很快。如遇明火即发生燃烧爆 炸。 (5)火、电源使用管理不当 在生产、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车间、部位,对电器设备 、使用的工具以及动火作业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如果 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很容易发生燃烧事故。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3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二)、储存、运输方面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如 果不根据物质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发生燃烧爆 炸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易燃易爆物品混存 每一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都有自己的物理 、化学性质。不同性质的危险品接触后有可能发 生燃烧爆炸的称之为“性质相抵触的物品。”这类 物品在储存、运输地,应分开储存和运输,如果 混合在一起,很容易发生燃烧爆炸。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4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二)、储存、运输方面 (2 2)分解自燃)分解自燃 某些易燃易爆化危险物品,由于本身化学性质 不稳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发生分解和自 燃的危险性。特别是储存时间过久的硝化纤维素 及其制品,其稳定性、自燃点都有明显下降,尤 其在夏季气温高、温度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自燃。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5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二)、储存、运输方面 (3)遇水燃烧 某些化学危险物品接触水或潮湿空气后,容易 发生分解,生产易燃气体和热量,有引起燃烧爆 炸的危险。如果储存保管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 ,特别是夏季,雨量大而且集中,空气潮湿,更 容易发生事故。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6页 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火灾原因 (二)、储存、运输方面 (4)高温作用 某些危险物品在日光照射和气温上升的影响下 ,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 险。 另外,在储存运输中,任意摔碰、野蛮装卸,造另外,在储存运输中,任意摔碰、野蛮装卸,造 成包装破漏,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也是很多的成包装破漏,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也是很多的。 以上几方面是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易燃易 爆化学危险物品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 位和环节,也是进行防火检查和管理的重点。 接七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7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一)、生产、使用监督管理 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和单位和个人,必须具 有下列条件: (1)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建筑场所必须符 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 (2)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必须按照有 关规范安装防雷保护设施。 (3)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的电气设备 必须符合国家电气防爆标准。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8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一)、生产、使用监督管理 (4)生产设备装置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设备 消防安全设施,定期保养、校验。 (5)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必须规 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 (6)从事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人员必须经主 管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 ,方准上岗。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89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二)、储存、经营监督管理 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储存应当遵守仓库防火安全管 理规则,同时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专用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备,必须由经过 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 2、应根据GB1226890危险货物品表分类、分项 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 物品,不得在同一库房内储存。 3、不得超量储存。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0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二)、储存、经营监督管理 2)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有备 下列条件: 1、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储存、经营设备。 2、有经过消防培训合格的经营人员。 3、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1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三)、运输监督管理 1)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必须办理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无易燃易爆 化学物品准运证的车辆不得从事易燃易爆化 学物品运输业务。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2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2)办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必须具 备下列条件: 1、有主管部门或单位的证明、车辆年检证、 驾驶员证、押运员证。 2、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配备相 应的消防器材。 3、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运 员。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3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3)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对装运物品严格检查,对 包装不牢、破损,品名标签、标志不明显的易燃 易爆化学物品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罐体、没有瓶 帽的气体钢瓶不得装运。 2、轻拿轻放,防止碰撞、拖拉和倾倒。 3、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船舶、须彻底 清扫冲冼干净后,才能继续装运其他危险物品。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4页 五、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防火防措施之一措施之一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4、化学性质、安全防护、灭火方法互抵触的易燃 易爆化学物品,不得混合装运。 5、遇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者产生有毒气体的 化学物品,按夏季限运物品安排,宜在夜间运输。 必要时应采取隔热降温措施。 6、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 学物品,不宜在阴雨天运输。若必须运输时,除具 有良好的装卸条件外,还应有防潮遮雨措施。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5页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的安全处理 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措施: 1.尽量通过改进工艺的办法,以无危险或危险性 小的物质代替有危险或危险性大的物质,从根 本上消除火灾爆炸的条件。 2.对于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质、遇空气能自燃 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等,可采取 隔绝空气、充入惰性气体保护、防水防潮或针 对不同情况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来防 止自燃和爆炸的发生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6页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的安全处理 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措施: 3.互相接触会引起剧烈化学反应、温度升高、燃 烧爆炸的物质不能混合存放,运输时不能混装 和同车运输 4.遇酸或碱会分解爆炸燃烧的物质应避免与酸、 碱接触。对机械作用(如震动、撞击)比较敏感 的物质要轻拿轻放,运输中必须采取防震减震 措施 CQ HSE TC 重庆HSE培训中心 第97页 六、易燃易爆危险物的安全处理 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措施: 5.易燃、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要根据储存输送 、生产工艺条件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耐压容 器和密封手段以及保温、降温措施。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