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一、二定律习题.ppt_第1页
热力学一、二定律习题.ppt_第2页
热力学一、二定律习题.ppt_第3页
热力学一、二定律习题.ppt_第4页
热力学一、二定律习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31-9 373K,p 水(l),2mol 373K,p 水(g),2mol 向真空蒸发I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II HII=QII=81.32 kJ 过程2: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W II = -p(Vg-Vl)-pVg-nRTUII =Q II +W II 过程1:向真空蒸发 HI=HII;UI = UII W I = 0 Q I= UI WI= UI 依状态函数的特点 1-11 汽车发动机(的工 作过程可理想化为如下循 环过程:(1)利用飞轮的 惯性吸入燃料气并进行绝 热压缩 (2)点火、燃烧 ,气体在上死点处恒容升 温 (3)气体绝热膨胀对 外做功 (4)在下死点处 排出气体恒容降温。设绝 热指数=1.4 、V1/V2=6.0, 求该汽车发动机的理论效 率。 解:绝热可逆压缩 恒容V2升温 绝热可逆膨胀 恒容V1降温 = | W总|/ QII Q=0 WI=UI=nCvm(T2-T1) W=0 QII=UII=nCvm(T3-T2) Q=0 WIII=UIII=nCvm(T4-T3) W=0 QIV=UIV=nCvm(T1-T4) W总=WI+ WIII = nCvm(T2-T1) +nCvm(T4- T3) = 1- (V1/V2)1-=1-6-0.4 对 和过程,TV-1=常数,且V3=V2,V4=V1 P42-5 试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在p-V图上:两 条等温可逆线不会相交;两条绝热可逆线不会相交 ;一条绝热可逆线与一条等温可逆线只能相交一次 。 证明: 设两条等温线相交 于两点,ABA,对整个 循环,U=0, Q=W=SAIBIIA,相当于 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全部转 化为功,而没有留下其它变 化,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故假设的前提错。 两条绝热可逆线不会相交; 证明: 设两条绝热线相交于一点 C,设计一条等温线AB,AB CA构成循环。 BC绝热可逆,Q=0, UII=WII=nCvm(Tc-TB) CA绝热可逆, Q=0, UIII=WIII=nCvm(TA-TC), 由于TA=TB,对整个循环,W总= WIII, Q总= QIII, 而QIII=WIII,总结果相当于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全部转化 为功,而没有留下其它变化,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假设的前 提错。 AB等温可逆 一条绝热可逆线与一条等温可逆线只能相交一次。 证明:设可以相交于两点, ABA构成循环,做的 总功为ABA的面积。 对整个循环,U=0,Q0 且Q总=-W总,因TA=TB,相当于从单一 热源取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没有 留下其它变化,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故假设的前提错。 若不限定必须用第二定律证明,也可通过下面的方法证明 。 P63-1-(3)298K时将1mol氨气从压力为p、含氨气 10%(体积积分数)的混合气中分离为压为压 力为为 p的纯纯 氨气的过过程。 解: 初始状态时态时 氨气的分压压 p63-2 353K,p 苯(l),1mol 353K,p 苯(g),1mol 向真空蒸发I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II HII=QII=30.75 kJ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W II = -p(Vg-Vl)-Vg-RT =-2.93 kJ UII =Q II +W II =27.82 kJ S II = Q II/T =30.75103/353=87.11 J K-1 G II =0 A II = UII -T S II =-2.93 kJ 请比较p64-练习题1和2 向真空蒸发,依状态函数的特点 HI=HII=30.75 kJ UI = UII = 27.82 kJ S I = S II = 87.11 J K-1 G I = G II 0 A I = AII = -2.93 kJ W I=0Q I= UI WI = 27.82 kJ eS = Q I /T = 78.8 J K-1 iS = S- eS = 8.30 J K-10 为不可逆过程 Q=H=nCp,m(T2- T1)=2.936 kJ p64-3. 计算1mol O2 (视为理想气体)在p下,从 273.15K加热到373.15K的Q、W、U、S、G。已 知 Cp,m(O2) = 29.36 J K-1 mol-1,Sm(O2,289K) = 205.03 J K-1 mol-1。 解: 273.15K, O2 (g) p ,1mol 373.15K, O2 (g) p ,1mol 等压变温 等压,dG=-SdT 无法直接求G U=nCv,m(T2- T1)=2.10 kJ W=U- Q= -836J S= nCp,mln(T2/T1)=9.16 J K-1 G=H-TS=H -(T2S2 T1S1) 由289K等压变温到273.15K S273.15 S289= nCp,mln(273.15/289) S273.15=203.4 J K-1 G = 同理:S373.15 =S289 + nCp,mln(373.15/289)=212.56 J K-1 G=H -(T2S373.15 T1S273.15)= -20.8KJ p64-4 270.2K时,冰的饱和蒸气压为0.4753 kpa ,270.2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0.4931 kpa,求 270.2K、p下1mol H2O(l)变成冰的G,并判断过程 自发性及过程性质。 解:该相变是一个等温等压下的不可逆相变过程。 270.2K,p H2O(l),1mol 270.2K,p H2O(s),1mol G 270.2K,p*水 H2O(g),1mol 270.2K,p*水 H2O(l),1mol G2 G3 G1 G5 270.2K,p*冰 H2O(s),1mol 270.2K,p*冰 H2O(g),1mol G4 G4=0 G2=0 G=G1+G2+G3+G4+G5 GG3=nRTln(p2/p1) = 18.314270.15ln(0.4753/0.4931)= -82.58 J G1G50G2=G4=0 GT,p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又因W=0,GT,p W,所以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268K,p H2O(l),1mol 268K,p H2O(s),1mol G 273K,p H2O(l),1mol 273K,p H2O(s),1mol S=S1+S2+S3 S H H3 S3 H1 S1 H=H1+H2+H3 P64-5 S2 H2 等温等压不可逆不可逆相变 G=H-TS G1 G2 G3 dG= -SdT+Vdp 1.8 自由能函数改变值的计算及应用 G=H-TS= - 108.13 J (2) 求过冷水在-5C时的蒸气压 268K,p H2O(l),1mol 268K,p H2O(s),1mol G 268K,p*水 H2O(g),1mol 268K,p*水 H2O(l),1mol G2 G3 G1 G5 268K,p*冰 H2O(s),1mol 268K,p*冰 H2O(g),1mol G4G4=0G2=0 G=G1+G2+G3+G4+G5 G=G1+G2+G3+G4+G5 GG3= n R T ln (p*冰/p*水) = 18.314268 ln (401/ p*水) = - 108.13 J G1G50G2=G4=0 p*水 = 420.9Pa 补充:试以T为纵坐标,S为横坐标,画出卡 诺循环的T-S图,并证明线条所围的面积就 是系统吸收的热,数值上等于对环境作的功 。 T S AB CD AB,等温可逆膨胀,Q2=TS = T2(S2-S1), AB S2S1面积 CD,等温可逆压缩,Q1=TS = T1(S1-S2) ,CDS1S2面积 BC,绝热可逆膨胀,Q=0 DA,绝热可逆压缩,Q=0 Q= T2(S2-S1)+ T1(S1-S2) ,ABCD面积 U =0,W=-Q,ABCD面积负值,数值上等于对环境作的 功。 P64-3 4 mol理想气体从300K, p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U,H,S,A,G。已知此理想气 体的Sm (300K)=150.0J K-1 mol-1 ,Cp,m= 30.00 J K-1 mol-1 300K,p 理气,4mol 600K,p 理气,4mol 等压变温 解: 300K,p 理气,4mol 600K,p 理气,4mol 等压变温 解: (1)依Dalton分压定律 p乙醚=n乙醚RT/V总= 25.6 kpa (2)混合气体中N2的pVT没有变化,H,S,G均为零。 (3)对乙醚而言,可视为等温等压可逆相变和等温变压过程 P64-4 将装有0.1mol乙醚液体的微小玻璃泡放入35 ,p,10dm3的恒温瓶中,其中已充满N2(g),将小玻 璃泡打碎后,乙醚全部气化,形成的混合气体可视为 理想气体。已知乙醚在101325pa时的沸点为35,其 lgHm 25.10 kJmol1 。计算:(1) 混合气体中乙醚 的分压; (2) 氮气的H,S,G; (3) 乙醚的H, S,G。 乙醚(l),p 0.1mol ,35 乙醚(g), p乙醚= 25.6Kpa 0.1mol ,35 H 乙醚(g),p 0.1mol ,35 可逆相变等温变压 H1 H2 H= H1 + H2= nlgHm+0= 2.51kJ S= S1 + S2= nlgHm/T+nRln p /p乙醚= 9.29J/K G= G1 + G2= 0+nRTln p乙醚 /p = -352.1J P64-5 某一单位化学反应在等温(298.15K)、等压(p)下直接进 行,放热40kJ,若放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则吸热4kJ。(1)计算该 反应的rSm;(2)计算直接反应以及在可逆电池中反应的熵产生 iS ;(3)计算反应的rHm;(4)计算系统对外可能作的最大电功 。 解: (1) (2) 直接反应 (2) 可逆电池中反应 P64-5 某一单位化学反应在等温(298.15K)、等压(p)下直接进 行,放热40kJ,若放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则吸热4kJ。(1)计算该 反应的rSm;(2)计算直接反应以及在可逆电池中反应的熵产生 iS ;(3)计算反应的rHm;(4)计算系统对外可能作的最大电功 。 解 : (3)反应的rHm (4)计算系统对外可能作的最大电功。 P64-6 若已知在298.15K, p下,单位反应H2(g)+1/2 O2(g) H2O(l)直接进行,放热285.90 kJ,在可逆电池中反应放热48.62 kJ。(1) 求上述单位反应的逆反应(依然在298.15K、 p的条件下) 的H、S、G;(2) 要使逆反应发生,环境最少需付出多少电 功?为什么? 解:(1)正逆反应的H、S、G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对正反应而言 : 逆反应 : 解:(2)要使逆反应发生,环境最少需付出 P64-6 若已知在298.15K, p下,单位反应H2(g)+1/2 O2(g) H2O(l)直接进行,放热285.90 kJ,在可逆电池中反应放热48.62 kJ。(1) 求上述单位反应的逆反应(依然在298.15K、 p的条件下) 的H、S、G;(2) 要使逆反应发生,环境最少需付出多少电 功?为什么? p65-8 将1 kg 25的空气在等温、等压下完全分离为氧气和 纯氮气,至少需要耗费多少非体积功?假定空气由O2和N2组成 ,其分子数之比O2N2=2179;有关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 1Kg 空气 298K,p 氧气,Po2 氮气,PN2 氧气,p 298.15K 氮气 p 298.15K 分析:分离空气耗费的非体积功W=GT,p 逆过程:氧气和氮气等温、等压下混合 至少需要耗费44.15kJ的非体积功 P65-9将1mol N2从 等温(298.15K)可逆压缩到6 , 求此过程的Q、W、U、H、S、A和G,并判断 此过程自发方向及过程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