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土之殇》心得体会_第1页
读《国土之殇》心得体会_第2页
读《国土之殇》心得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读国土之殇心得体会 读国土之殇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了陈廷一的国土之殇一书。书的封皮很直观地展示了此书的重点:乌云满布的天空和干涸开裂的地面,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神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敬畏自然,守护生态,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全书上篇重点介绍了我们国土的现状:从我国 化、耕地锐减,到全球环境恶化、资源危机、病毒蔓延;从领导关心土地情况、政府阳光行政到国人保护耕地,捍卫土地权利。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描述,鲜明的对比和分析,警示世人,要敬畏自然,守护生态,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下篇则从气候变化 、水资源、森林资源、 毒等多个维度来展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天文遗址则在向人类诉说一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无论是英国的巨石阵,消亡的玛雅文化,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交河故城,这些厚重的历史让我们反思。敬畏自然,守护生态,刻不容缓。 古人讲: “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 ” 生态环境建设首先需要发展模式的转变。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土地是千百万人民耐以生活的基础。 “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 青山绿水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 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十八2 / 3 大报告中, “ 生态文明 ” 成为 “ 五位一体 ” 的新内容,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在考评指标上也出现了“ 绿色 的字样,正确的发展观决定正确的发展道路。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念引领我们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 推进生态建设,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要转变思想观念。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建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动力。习近平同志说过: “ 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 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够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各个阶段重视绿色环保,从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厉行节约资源。让守护生态的观念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低碳文明像空气一样,处处可见,也不可或缺。 生态环境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规模的逐渐膨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灾害的不断出现,让我们生存的家园警钟长鸣。生态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困 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心守护我们的家园。 3 / 3 藏铃羊跪向猎人的那一刻,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心里的怜悯,更是对肆意破坏生态的行为的痛心疾首。退耕护林的尴尬,是我们对生态环境 “ 欠账还钱 ” 的行为,也是提醒我们科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 执手不见对方 ” 的雾霾天气,几多无奈,更多警示。这些鲜活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守护生态,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