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硕士论.doc_第1页
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硕士论.doc_第2页
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硕士论.doc_第3页
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硕士论.doc_第4页
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硕士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学号: 5201104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科专业: 项目管理 论文题目: 我国信托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探究 研究生姓名: 张洵(工程硕士) 导师姓名: 郭海湘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开题日期: 研究生院 二OO八年制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托业的发展速度这些年是比较快的,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信托业务自从1979年才获得了恢复,这些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间出现过倒退,但是总体还是向前发展的。信托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投资者通过信托已经获得了很多的收益,进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信托行业在我国已经备受关注,同时也受到比较多的研究。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行业这些年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并且深受很多人都喜欢,这些事件的出现都是在几年的时间内出现的。尤其是这些年更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托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其持有的资金规模已经仅次于银行。即使是在2010年,信托的总额与在资产中占据的比例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信托业已经成为关系到我们生活的行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信托业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业务的转型,传统信托的核心能力并不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信托公司需要将自身的经营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完成转型。研究信托公司运营模式与业务关系到公司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信托业务的发展,进而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使信托业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占有率得到显著地提升。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信托业务以及其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也能够为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确定下来。另外,本文的研究还能够将信托相关的理论完善,进而使后期的研究具有充足的理论,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信托业 运营模式 业务类型0ABSTRACTABSTRACTThe trust industry has developed quite well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financial system. China trust industry has been consolidated six times since the year of 1979 when trust business was reinsta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it is advantageous to sup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lexible use of the trust instrument and stable investment returns for investors, trust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en widespread concerned in the community. Trust industries like financial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a light cavalry, became the object of pursuit investors. Trust industry from obscurity to the highly anticipated,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experienced a growth spurt the past five years,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exceeded 10 trillion yuan mark, becoming second only to the banks second-largest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Since 2010, whether or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size of the total assets of the Trust are rising, as of the end of June 2013, the trust industry to invest in businesses trust fund balance was 2.62 tr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29.40% of the total size of the trust assets. Trust has become the first major field of asset allocation funds.But with the next appearance of the Third Plenary deepen reform, Pan asset management market structure taking shape, as well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stomer needs, trus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hides the crisis,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and core competencies and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is not matching, transformation success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synchronize business support. To system to create three business pillars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 new private investment bank), trust must establish a set of core business capabilities and platforms as soon as possible. Research on trust business model and the main busines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ust, but also affects the trust industry in which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urrent to the early growth stage of stable development stage, help the trust industry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 financial system and access to proper market posi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trust industr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main business in order to find a reasonabl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trust industry, so that trust industry can do more for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ystem.Key words: Trust and investment industry; Operation mode; Major business 目 录目 录我国信托1绪论3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31.1.1研究背景31.1.2研究目的和意义41.2论文研究框架41.3论文研究方法51.4论文创新点5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回顾52.1信托业相关范畴52.1.1信托定义52.1.2信托的基本职能62.1.3信托业及运营模式72.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回顾82.2.1六次整顿及整顿结果82.2.2信托业近年发展112.3 中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43国外信托业运营模式及发展历程153.1英国信托业153.1.1发展及运营特点153.1.2立法及监管163.2美国信托业163.2.1发展及运营特点163.2.2立法及监管173.3日本信托业183.3.1发展及运营特点183.3.2立法及监管183.4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94中国信托业主流运营模式类型194.1按业务特点分类204.2按业务发展目标分类214.3按信托公司管理程度分类225我国信托业务类型235.1主要集合信托业务235.1.1房地产信托235.1.2基础设施类信托265.1.3私募股权投资信托285.2主要单一信托业务305.3创新型信托业务335.3.1公益型信托335.3.2银色产业信托345.3.3低碳信托345.3.4廉租房投资信托346构建我国信托行业新运营模式356.1另类资产管理356.2私人财富管理366.3新型私募投行387 总结对我国信托业未来的展望40附 录42参考文献45键入文字附 录我国信托业运营模式及业务类型发展探究1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与金融业的发展,信托制度逐渐在我国出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已经逐渐成熟了。信托业第一次出现在英国,随后,凭借着各种优势,逐渐在金融业中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和证券业、银行业向媲美的金融业务,并且其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也可以对现有的资金进行优化。信托业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信托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尽管其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比较大的改变,可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能够忽视。信托业务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是在1917 年,因此,其在我国已经具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同时也得到了连续的发展,中国的信托业务在上个世纪曾经被中断了,但是后来,随着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也就重新恢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托的经营机制与概念,可是,涉及到信托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还不多,虽然这些年来信托制度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可是关于信托的作用与本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充足的研究,对于这些,大众的了解就更少了。正是由于我国很多人对信托的了解比较少,导致信托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慢,发挥的作用也比不上保险、银行和证券,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可靠、诚信的理财机构也没有形成。 随着“一法两规”在2002 年出现, 信托在我国才逐渐有了相应的规范,也正是由于这些制度的制定,信托业在我国的市场才具有了相应的定位,信托业的发展目标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中国银监会在2007年制定了信托业务的规则。随着这些规则的制定,信托业务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两规”的制定,对于信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则,无论是投资银行业务,还是高端客户财富管理都具有了相应的标准,从此,信托业务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两规”的制定,信托业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信托公司原有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将以前的经营模式带来新的变化。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信托业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其规模已经超过了证券,仅次于银行。信托业最近几年在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也证明了信托业在我国是有效的。信托业的制度与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然而,这种快速的发展同样带来相应的问题。作为一种业务组合,信托业在我国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于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现在比较常见的有两种。私募投行业务就是常见的一种,通过提供相应的平台,能够将投资者与融资需求者联系起来,这是信托常见的业务模式,有将近一半的信托业务是通过这种方式的。通道业务是信托业务的另一种形式,也就是利用信托牌照的优势,将诸如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投入到相应的领域。在信托业收入中,有将近40% 业务是来源于通道业务模式。以上两种模式是信托业常见的模式,但是,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借鉴国外市场的经验,我国市场对非信托金融机构接入信托业务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根据相应的资料,通道业务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具有比较高的波动与风险是私募投行业务的主要特点,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政策监管都将会对信托业务造成相应的影响。我国现有的信托业务的发展已经面临着相应的限制,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具有比较大局限性与缺点。1.1.2研究目的和意义作为一种制度,信托具有诸如权利重构、风险隔离和期限稳定等特点,在信托制度刚刚进入到我国的时候,其道经营功能与投资范围都是不确定的,也是比较宽广的。信托在我国金融业中的作用将会逐渐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信托可以将证券、银行和基金等主体连接起来,正是在信托的作用下,政信合作、银信合作和房地产信托在最近出现,并且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托业已经成为整个金融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业务。可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信托业现有的两种模式的发展空间比较小,最终会走向末路,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出现一种新模式的信托业务。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业务出现的初衷,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使信托业务得到充分地发展。随着规范信托的制度制定以后,信托公司已经不再只是“平台”,将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诸如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业务。可是,在新环境下,信托公司如何实施业务还没有确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笔者对我国信托业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会题词我国信托业在新形势下的新型运营模式。1.2论文研究框架为了对我国信托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笔者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相应的研究:第一章:主要内容是课题的研究意义与背景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信托业务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简要地论述了文章的内容;第二章:在界定我国信托业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进行简要地论述;第三章:在对国外信托机构的发展趋势与运营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信托公司需要采用的运营模式;第四章:笔者在分类中国信托业主流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并比较这些运营模式。第五章: 在对案例教学介绍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中国信托业业务类型,重点介绍了信托业务模式的流程与结构,对信托业务的运作机理与特征进行了重点的研究与分析。 第六章: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信托的业务类型与运营模式,在对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信托行业新运行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七章:总结本文的研究,展望了中国信托业在以后的发展趋势。1.3论文研究方法在对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笔者使用了规范研究、归纳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信托业务的运营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还使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信托公司发展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探讨。1.4论文创新点笔者简要介绍相关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而对我国的信托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的创新:1、首次分析了信托业以往的研究,同时,总结与分析了国外信托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而对我国信托业的业务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2、在对我国信托公司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托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无论是私人财富管理,还是新型私募银行、另类资产管理都属于信托业中财富管理业务的新方向。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回顾2.1信托业相关范畴2.1.1信托定义关于信托,主要是指委托人由于信任受托人,进而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接着受托人依据委托人的想法对财产进行管理,进而获得相应的收益的过程与行为。因此,信托从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信用委托,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信托业务属于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主要涉及到受托人、当事人和受益人。关于信托业务,一半是指委托人根据遗嘱与契约为了实现相应的利益,转移财产的权利到受托人,受托人根据相应的规定对财产进行管理与使用,进而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从本质的角度来说,信托属于法律行为与管理财产的制度,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 1 信托业务流程根据以上关于信托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1、委托人由于相信受托人,进而将财产权利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占有这些财产,同时能够对这些财产进行处理;2、第二种关系是受益人与委托人:受益人是委托人本人,或者是第三人,也就是说,在这种关系中,受益人与委托人是相互独立的;3、第三种关系是受托人和受益人:受益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受托人管理财产的必要准则,受益人可以从信托财产中获得相应的权利。2.1.2信托的基本职能(1)财产转移与管理职能财产转移是信托的本质,也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信托通过各种业务的开办,进而对获得的财产进行管理,不仅保值,而且还要保证能够增值,其在信托业务中主要负责对财产的处分与管理的作用。(2)投融资职能投融资职能是信托业务的另外一个常见的功能,信托业务的开展涉及到投融资行为,信托参与到投融资行为主要对信托业务开办的方式来实现的。在投融资的过程中,信托机构主要是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一般涉及到融物、融资和直接融资。(3)协调经济关系职能对经济关系的协调是信托业的另外一个常见的功能,由于多种融资渠道与业务方式的使用,信托,不仅可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对经济关系进行协调。正是由于信托牵涉到的活动,导致资金在不同区域的流动。 (4)社会福利与公益职能 关于公益信托,一般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形成的公益基金,也就是信托资产,这一资产的设立是为了获得社会公益。通过公益信托业务,信托在为教育、体育和艺术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能够使用诸如养老金信托与年金信托等的方式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推动作用。 (5)培育社会信用功能 信用是信托行为出现的前提与基础。尽管信托的出现并不仅仅需要信用,可是,信托业务的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进行培养。2.1.3信托业及运营模式产业是经济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其主要是指社会分工的影响下,完成某种相同性质的服务与产品的企业的整体。信托业也具有比较深层次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信托业,也就是指根据信托原理实施的业务的整体。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信托业,具有信托经营牌照并含有“信托”的信托公司形成的行业。信托在国外的发展时间要远远超过国内,金融机构是现有的信托公司的主要成员,投行与银行的业务部门是常见的信托业务完成部门,鉴于现有的信托公司还没有比较专业的水平,因此,信托业的涵义一般是指广义的。信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也不长,并且由于分业监管是我国采用的管理方式,所以,我国的信托业的定义也是狭义范畴的。狭义的信托业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在相应统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具有信托经营牌照的公司在2014年已经具有66家。关于信托业运营模式,主要是指信托业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单个信托公司,其采用的运营模式具有以下的含义:首先,信托的运营模式能够为公司带来比较好的效益;其次,运营模式中的核心业务必须具有相应的核心竞争力;随后,运营模式中的核心业务要具有独特性。和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信托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的特点,第一,管理资产的优势是信托行业的第一个特点。信托资产由于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导致可以长期管理信托资产,能够对信托资产的风险进行隔离管理,由于信托采用合理的经营模式,进而能够对资源具有更高的配置能力,也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控制风险。第二,信托模式的使用意味着公司的融资能力是比较大的。根据我国金融法,基金、银行和证券投资使用的资金都是金融资产,只有信托公司可以同时使用实业市场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也正是由于采用合理的信托业务模式,能够对用户的理财与融资功能进行满足。第三,基金化是信托公司业务模式运行的基本核心。一旦资金成为信托资产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投资者的债务风险是比较小的,也能够使现有的融资风险降低。作为金融产品的一种,信托受益权的流动主要是通过转让、赎回和市场交易的方式。最后,效率是信托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使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作为金融行业的一种,信托和金融行业具有相同的运营特点,可是,信托并能够完成所有的资金运行过程,其和证券、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尽管他也属于金融机构的一种,可是,和银行、证券等相比,信托具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鉴于其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盈利模式与运营模式,因此,从业务、受众群体和营销方式等角度来说,信托业务和其他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制度优势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优势。根据现有的法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时摄入只有信托公司,在投资的时候需要结合相应的法律,另外,其也可以涉足到实体经济,完成实业投资。因此,信托在对资本市场的完善中,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要结合行业优势,信托业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在对信托的操作流程与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产品与业务进行创新,进而形成具有盈利能力比较强的运营模式。另外,为了能够赢取相应的竞争,信托业要具有独特的业务与经营特色,进而能够适应混业经营的要求;为了赢取同行竞争的胜利,信托公司要对现有的服务进行健全,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信托行业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对投资与财富进行良好的管理。2.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回顾我国信托制度主要出现在上个世纪初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保险部是信托业在我国出现的标志,在这些年中,信托业获得了断断续续的发展。由于受到整顿与战乱的影响,信托业务在我国有将近30年时间没有获得发展。因此,我国信托制度具有比较缓慢的发展,可是出现的比较早。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信托业重新发展的标志。尽管信托制度在我国已经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可是对于信托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也比较少,甚至有些领域还比较缺乏,我国大众也很少了解信托业。这些认识的不足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我国信托业还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也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的出现,涉及到信托的专业理财机构还没有在我国出现。 2.2.1六次整顿及整顿结果(一)六次整顿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现代信托业就开始发展了,这也是我国信托业恢复发展的标志,从此以后,我国的信托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托业也进入了新纪元。另外,鉴于信托业受到时代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因此,我国的信托业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出现了以下6次的整顿与清理:1982年我国的信托业出现了第一次整顿,结构整顿是这一次整顿的重点。鉴于很多信托公司具有比较大的业务范围,有些公司涉及到贷款、争夺资金,这些业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信托原有的业务。通过这次整顿,信托业务的办理者必须是4大国有银行,而且其属于银行信贷计划,严重地规范了信托机构。1985年信托业出现了第二次整顿,业务整顿是这次整顿的重点。鉴于信托公司采用不合的投资资金方式,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膨胀,通过这次整顿,银行不再办理信托业务与信托贷款。1988年信托业出现了第三次整顿,规范信托公司业务是这次整顿的重点,通过这次整顿,内部经营与管理显得更加规范。通过这次整顿,“银信分离”被用于信托业务中,进而规范了信托业。1993年信托业出现了第四次整顿,对违规拆借资金等问题进行整顿是这次整顿的重点,通过这次整顿,银信分离成为可能。1999年信托业出现了第五次整顿,定位信托公司是这次整顿的重点,通过这次整顿,解决了信托机构过多的问题。通过这次整顿,在239家原有的信托公司中,只有59家重新获得了登记,另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而使信托公司的经营具有相应的法律。2007年开始信托业出现了第六次整顿:信托相应的规范制度是这次整顿的开始标志,主要是对“信托”原有的业务进行规范,通过这次整顿,信托业务也可以实现其原有的目的。(二)整顿结果以上六次关于信托业的整顿,导致我国的信托业出现了一定的独立性,也对现有信托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对一些非法经营的信托公司进行了打击,进而留下实力强、管理比较规范的信托公司。为了规范信托业的发展,银监会在2010年8月制定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随后,信托业获得了很大速度的发展,另外,这些制度的制定也规范了信托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信托业不会向以前那样能够肆无忌惮地增大发展的规模。信托业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放弃了“一法两规”,并发展成为“一法三规”,因此,在现有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有增加资本与将资产规模降低两种选择。后来,随着信托业务的发展,我国的信托业也越来越有适当的定位,业务方向也确定了,随后,信托的业务发展模式也形成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信托业不仅没有被市场淘汰,而且核心竞争力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信托公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成为和保险、银行和证券相媲美的支柱产业。 下表详细地展示了我国自2007年-2010年的信托行业产品的总体情况表1 国内集合信托产品总体统计数据(2007年2010年)图2 2002-2010年我国信托业信托发行数量及规模自2002年到2010年,我国信托业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有明显的快速增长,并且发行规模也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图3 2002年-2010年的年化收益率走势图表2 2009年-2010年信托产品类别统计根据以上图表,无论是信托业的发行规模,还是信托产品的发行机构在这些年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增加,这一结果是我国信托业被整顿的结果,相关的法律规范出现的结果。通过分析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来说,金融产品的主导是投资类产品,相应的占比是在38%左右,随后的是贷款与受益权等。2.2.2信托业近年发展随着“一法两规”的制定,我国信托业已经具有比较清晰的市场定位,信托的运行目标也更加清晰了。可是,信托业的监管仍然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性,这主要是由于信托业容易积聚风险,容易出现信誉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托业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来对信托业的发展提供法律资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过程中,200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银监会在这一年制定了信托业发展的法律规范。随着这些制度的制定,我国的信托业也逐渐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新“两规”的制定,能够使信托公司更加努力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投资,对高端客户的资产进行管理,另外,信托的业务开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显著地增加与提高,这些发展离不开公司已经制定的方针。所以,随着新“两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信托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与功能转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信托业获得了迅速的飙升,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超过10万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管理行业。通过对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可知,信托出现在中国具有比较大的有效性。另外,我国信托业也具有我国的特色,是对我国国情进行充分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换种说法就是,无论是信托制度的,还是信托业的监管都可以显著地体现我国的特色,都具有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另外,信托业本质是对知识的集合,是提高国家知识组成的一种方法,其通过提供一个平台将少数人的资金集合起来,进而形成大规模的资金。在集成资金的过程中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集成。另外,也正是由于信托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才能够和市场经济出现了连接,通过信托,利于能够被通过一定的方式被转化为相应的财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托的集成的本质是知识共享与金融普惠。信托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方法,也使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新的解决方法。虽然信托业以前很少受到关注,可是,随着新制度的制定,信托行业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新行业,并且这种新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的地位是逐渐增大的。(1) 信托行业可以对民间投资进行引导,进而获得比较显著的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随着信托行业在这些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信托业的一个重要的投资行业是工商企业,无论是信托业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还是总量在2010年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增加,到去年,信托行业的资金规模已经是我国金融资金领域的第二名。图4 2010年以来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余额及占比表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作为实体经济与理财市场的中间体,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聚集社会资金,采用创业基金、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将这些资金转移到企业中,进而促进了企业的产业结构的转换。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并且相应的风险也是可控的,而且通过其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民间投资转移到相关行业中。(2) 信托行业通过对居民理财需求的满足,进而就爱那个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反馈给投资者 我国经济在这些年获得比较快的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了,同时,有很多人还具有一定的声誉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具有理财的需求,信托为人民提供了理财的服务。和其他几种金融业务相比,信托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通过比较灵活的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还能够为参与者提供比较好的市场回报。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信托行业的资产规模这些年获得比较快的发展,自从2007年五年间,信托业的资金规模已经增长了一半,因此,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在理财市场中,信托理财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也成为常见的一种理财方式。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信托行业为投资者在2010-2012年分别获得了366亿元、705亿元和1861亿元的收益,2932亿元是信托产品爱过去三年间创造的收益。图5 2010-2012年信托业为投资者创造收益与信托业务收入对比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总之,通过发行信托产品,信托行业利用社会资金创造了比较多的社会财富,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使我国劳动人民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了这些收益,信托公司也能够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托报酬,这也是信托行业创建的主要出发点。(3)信托公司随着逐渐提升的实力,成为金融行业不可缺少的力量全行业到2013年6月末只有68家信托公司。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的最佳,信托市场与信托公司的实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实力的重要体现。根据相应的统计,66家信托公司已经具有了14.77亿元的平均注册资本,和2007年的资金规模相比,获得了将近1.6倍的增长,另外,信托业务的发展也导致其具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间接地提高了我国信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业务发展模式也是信托公司实力的一个体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信托公司已经逐渐放弃了单一银信合作业务,自主管理型业务将会是信托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说,社会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在总的资金总量的比例是逐渐增多的。从资金的运用方式的角度来说,融资类业务规模在这些年来是逐渐下降的,但是,投资类业务却具有越来越大的业务规模。这些年来,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得到比较快的提高,信托业务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最终导致信托行业具有逐渐增加的盈利能力。和2007年的收入相比,信托行业总收入在2012年已经增长了191.32%,另外,公司的净利润也获得了将近179.11%的增长。人们对信托行业的认识的加重也是信托行业获得发展的另外一个原因。人们已经理解了信托行业组建的宗旨,这主要是由于信托行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信。信托公司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同时,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理财需求,这些最终导致信托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得到逐渐的完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除了银行,信托业已经是我国金融行业最大的主体,然而,这种迅速的发展并不能够将信托行业的问题掩盖。作为一种特殊的业务组合,信托业的运行需要具有金牌金融牌照的作用。现在,私募投行业务与通道业务是我国信托公司发展的主要业务模式。以上两个业务发展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波动,他们已经占据了信托行业88%的比例。鉴于我国对信托业务的限制逐渐降低,将会有更多的信托公司进入到信托业领域,这将会导致通道业务的发展时间不会超过5年。鉴于私募投行业务容易受到宏观经济与监管政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其在现实中具有比较大的波动性与风险,也就是说,和其他行业相比,这一行业具有比较大的整体波动性。综上所述,鉴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传统的信托业务模式将会面临着比较大的发展限制,信托行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2.3 中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信托业在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其具有比较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可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信托行业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这些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信托行业的发展,现在简要介绍我国信托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信托业务没有比较强的实力,离不开银行业。金融领域的贷款是信托公司开展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金融领域的出资方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尽管进行逃避。只有银行和融资方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的协议,信托公司才能够使用这一资金,这也就导致信托公司自身能力不能够被显著地发展。正是由于信托公司具有比较小的市场规模、具有比较小的市场认可程度,信托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是比较低的。和另外三种金融行业相比,信托行业具有比较差的整体规模、企业实力和比较少的业务种类,其的存在离不开银行。(2)国内信托业务没有竞争力,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尽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我国信托业具有的市场定位,可是,其并没有在行业中进行定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融信托是信托业的主要方式,结合相应的法律规范来对委托人的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托业在我国的很多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发展,无论是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较高风险领域,还是工商企业都将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这些业务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鉴于信托业务具有比较单一的产品种类,一旦出现了相应的波动,将会使信托业务的发展受到比较大的影响。(3)信托业投资项目具有比较低的风险控制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托业务已经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并且还导致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出现。这些信托公司往往更加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喜欢,这主哟啊是由于其能够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比较多的支持,如果股市比较好,信托公司也能够从股票投资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可是,一旦信托公司具有比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导致其面临的风险的增加,如果我国的股票市场与证券市场发展不好,将会导致信托公司的效益比较低。所以,为了提高信托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信托公司尽量建立多元化的业务模式,通过多元化策略的使用,可以使信托公司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3国外信托业运营模式及发展历程现代信托是在英国起源的,是在美国繁荣的,是在日本出现创新的。USE制度是英国信托行业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正是由于司法体系与宗教的综合发展导致了信托制度的建立。对英国的信托制度进行创新,美国信托业是在企业组织发展到相应的形式才成立的法人信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的信托行业已经处于世界上的领先水平。信托行业在日本出现的 时间比较晚,可是却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对英美国家信托行业的经验进行了借鉴,同时充分地分析了本国的具体情况,日本对信托行业进行了很大的创新。笔者在本文中比较不同国家采用的信托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与探讨信托公司应该采用的盈利模式,关于信托公司的运营模式与以后的发展,笔者同样进行了探讨。3.1英国信托业 3.1.1发展及运营特点纵观信托业务类型,个人承办是英国早期采用的信托方式,这一行业的发展是对私人财产事务与宗教公益事务进行处理,这种形式的信托运营的基础是个人关系,主要是凭借着传统习惯来对信托资产进行运用与管理,这一特点仍然影响到英国信托业务的现在的发展,执行遗嘱与财产管理仍然是信托行业常见的管理方式,诸如土地等不动产是民事信托中常见的信托财产,所以,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土地等不动产信托的比例是比较多的。法人受托者条例在1925年被成功地制定,从这个时候开始,营业性信托才开始出现与发展。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英国信托业将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个人受托是信托业务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为个人提供信托服务是英国信托业务的重点,主体是公益信托与民事信托,信托的内容涉及到遗嘱执行、财产管理和财务咨询等, 在这种业务模式下,服务费与手续费的收取是最常见的盈利模式。这一点是英国信托业务发展的特点。 (2)集中经营法人信托业务。英国法人受托信托业务出现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伯特兰银行、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和巴克莱银行聚集了90%以上的英国信托业务,信托公司通过银行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银行获得储蓄业务。另外,保险公司还要负责信托业务,独立发展的信托公司也具有比较大的发展。 (3)土地等不动产是信托财产的主要方式。民事信托是英国信托业务的开始, 和其他国家相比,土地等不动产信托在英国出现的情况比较多,盈利是英国信托行业的主要目的,信托财产具有比较的的比例。(4)投资信托业务远及海外。由于英国属于著名的殖民地大国,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比较多的殖民地,这些条件使得英国的信托业务可以发展到国外的很多区域。在英国的信托中,单位信托、投资信托和养老基金信托具有最好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融信托具有比较快的发展,在海外发行相应的股票是英国信托在海外业务的具体体现,所以,在英国的信托机构中,单位信托的佣金与证券投资收益是收益的主要来源。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英国利润的来源与信托行业的发展主要来源于海外投资。3.1.2立法及监管在信托刚出现的时候,其是无偿的,信任是受托人对财产进行处分与管理的主要标准,盈利并不是信托建立的主要目的。受托人法的建立是现代英国信托的开始,这一法律的制定使得委托人与受托人具有相应的行为准则,同时,也规定了受托人的义务与权利。这一法律在1926年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而被废止。英国随后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对信托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另外,鉴于美国信托业已经逐渐获得了发展,英国也在大银行中成立了信托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英国的信托业务就以这种业务为主流业务而取得了发展。正是由于英国颁布了以上的法律,无论是信托业务范围,还是信托业市场准入和信托关系调整等方面都具有了相应的规范,另外,这也导致英国信托具有一定的法律保障。无论是英格兰银行,还是投资委员会与法院都成为英国信托业中常见的监管机构。在以上这些机构中,法院主要是监管个人信托业务;英格兰银行对吸收存款的信托机构进行负责。信托业务的自我管理是英国的监管体系的重点与侧重点。3.2美国信托业3.2.1发展及运营特点在美国刚开始出现信托机构的时候,其是和保险业同时出现的。美国联邦信托公司是美国出现的第一家信托公司,出现的时间是1853年。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该区域的经济需要恢复,因此,美国政府放松了对信托公司的监管,信托公司与银行相互渗透。但是,信托公司在二战以后受到了干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信托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环境被显著地改善了,信托资产逐渐具有更大的规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金融信托业是美国商业银行业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以上这些业务中,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共同基金和养老保险信托基金具有比较大的代表性。为了促进信托行业的发展,美国还使用相关的软件对常见的信托工具进行了开发,CMA(现金管理账户)、MMF(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MTF(共同信托基金)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投资工具。总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是美国信托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美国早期的信托单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商业银行都成立了信托业务,另外,反过来,商业银行也成为美国信托业务的主要垄断商,这一情况在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以后是更加明显的。美国80%的信托财产是有来源于前100名大商业银行持有的信托财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已经垄断了美国的信托市场,信托也是美国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2)商业银行兼营信托业务,可是不会出现混营。鉴于银行兼营信托业务,可是,和日本的信托银行制度相比,英国的信托银行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别,在商业银行中,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是相互独立的,具有不同的部门职责;(3)具有比较多的业务种类,证券信托业务的发达水平是最高的。在美国,各种投资基金具有比较活跃的程度,通过这一形式,可以为不同阶层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具有比较发达与活跃的信托投资制度。有价证券是美国信托业的主要对象,其是属于美国金融信托业务的一个主要的特点。3.2.2立法及监管“实践先行,法规随后”是美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尽管针对信托业务,美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