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栀子余甘子研究.doc_第1页
蒙药栀子余甘子研究.doc_第2页
蒙药栀子余甘子研究.doc_第3页
蒙药栀子余甘子研究.doc_第4页
蒙药栀子余甘子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药栀子和余甘子的研究进展薛兰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蒙药标准化研究项目-蒙药复方制剂药效评价研究(达如奇颗粒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010BZH12B0601)作者简介:薛兰,女,1986-,内蒙古通辽,在读硕士研究生,电话e-mail:zilai_87。,巴图德力根2*,韩志强2( 1. 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药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7;2.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蒙药临床药理研究所 内蒙古 通辽 028007)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蒙药栀子Gardenia jasminoindes Ellis与其代用品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关键字:珠如拉;栀子;余甘子Research Advance of Mongolian Medicine Gardenia jasminoindes and Phyllanthus emblica XUE Lan1, BA Tu-de-li-gen2*, HAN Zhi-qiang2( 1.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 Liao, Inner Mongolia, China, 028041; 2.Aff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 Liao, Inner Mongolia, China, 028041.)Abstract: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y advance of Mongolian Medicine Gardenia jasminoindes and Phyllanthus emblica from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jurura; Gardenia jasminoindes Ellis;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栀子为常用蒙药,蒙药名为珠如拉,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n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凉、钝、涩;具有清血热,明目,祛巴达干希拉,滋养强壮,调节体素之功效1。主治血热,肝热,面目发黄,血协日性眼病,肾热,膀胱热,口渴。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的果实,蒙药名为阿坦巴拉,出自论说医典,异名图布德-珠如拉,即蒙医所称的“藏-珠如拉”。味甘、酸、涩,性凉,效钝、锐。清血热、明目、祛巴,协日,滋补。主治血热,肝胆热,肾热,膀胱热,尿频,咽喉痛,口渴,目赤等症。因栀子、余甘子性味、功能主治相当,所以蒙医临床上余甘子作为栀子的代用品。本文对两者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作一系统阐述,为充分开发、利用栀子和余甘子提供文献参考。1化学成分研究1.1 栀子化学成分栀子果实是卫生部颁布的首批药食两用资源,古代栀子还作为染料使用,栀子色素与氨基酸结合可呈现出多种颜色,是现在世界上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原料,主要用于糕点、糖果、酒类的调色。栀子果实的化学成分复杂,有100多种化合物。主要5类成分: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酯类、藏红花苷类、黄酮类及挥发性成分。1.1.1 环烯醚萜苷类目前从栀子果实中已成功分离出11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其中栀子苷(geniposide)含量最多,占70%以上,其次主要含有京尼平苷(jasminoidin)、羟异栀子苷(gardenoside)、山栀子苷(shanzhi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栀子酸(geniposidic acid)、京尼平苷龙胆二糖苷(genipin gentiobioside)、10-乙酰京尼平苷(10-acetyl geniposide)等。对栀子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周婷婷2等采用多维色谱切割技术分离并鉴定得到了10种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分别为去乙酰基车前草酸(asperulo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山栀子苷(shanzhiside)、栀子苷酸(geniposidic acid)、去乙酰基车前草酸甲酯(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羟异栀子苷(gardenoside)、鸡矢藤次菅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京尼平-1-D-龙胆双糖苷(genipin-1-D-gentiobiosid)及栀子苷(geniposide)。为栀子药材研究提供药效物质基础,该制备工艺将成功用于栀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大规模制备。此类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脂质过氧化、抗血管生成、抗 NO生成、止血、抗肿瘤以及抗炎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以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京尼平苷也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环烯醚萜苷类物质中抑制诱变剂诱变活性最强的物质。而且它与生物材料交联形成稳定的交联制品,具有生物毒性小,相容性好,抗降解能力强的生物交联剂3。1.1.2 有机酸酯类栀子中水溶性成分有环烯醚萜苷类、色素类还有有机酸类,有机酸主要有绿原酸(chlorgenic acid)、3,4-二氧-咖啡酰基奎尼酸(3,4-di-O-caffeoylquinic acid)、3-氧-咖啡酰-4-氧-芥子酰奎尼酸(3-O-caffey1-4-O-sinapoylquinic acid)、3,5-二氧-咖啡酰-4-氧(3-羟基-3-甲基)戊二酰奎尼酸(3,5-di-O-caffeoyl-4-o-(3-hydroxy-3-methyl)glutaroylquinic acid)、3,4-二咖啡酰-5-(3-羟基-3-甲基戊二酰)奎尼酸3,4-dicaffeoyl-5-(3-hydroxy-3- methyllutaroyl)quinic acid 、3-咖啡酰-4-芥子酸(3-caffeoyI-4-sinapoylou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等。 1.1.3 萜类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类的藏红花素(crocin)、藏红花酸(crocetin)等链状化合物。也称栀子黄色素,为深红色粉末或红褐色黏稠液体,是一种无气味的天然食品着色剂。因为其天然健康,又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添加剂。藏红花素具有去抗肿瘤、降血脂及利胆等作用。藏红花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心肌缺血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1.4 黄酮类栀子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栀子素A(gardenin A)、栀子素B(gardenin B),栀子素C(gardenin C),栀子素D(gardenin D)和栀子素E(gardenin E)、槲皮素(umuhenger)、芦丁(nicotiflori)、3,4,5-三甲氧基汉黄芩素(3,4,5-trimethoxywogin)、3,4-甲氧基汉黄芩素(3,4-dimethoxywogonin)、4-二羟基汉黄芩素(4-dihydroxywogonin)、3,4-羟基汉黄芩素(3,4-dihydroxywogonin),3,4,5-羟基汉黄芩素(3,4,5-trihydroxywogonin)和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6,8-dimethoxyflavone)等17种黄酮类化合物。1.1.5 其他成分栀子中还含有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栀子叶、花与栀子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差距较大。目前从栀子中分离鉴定出的挥发油类化合物共有85个,主要含有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橙花醇等。栀子中多糖类成分主要有L-鼠李糖、L-岩藻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及D-半乳糖等。还含有Cr、Mn、Fe、N、Cu、Ca、Sb、Pb、Sn、Bi、Ba等微量元素。1.2 余甘子化学成分余甘子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余甘子,在我国藏医、蒙医、傣医等均有应用。目前余甘子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新鲜果实中含水分79.8%87%,碳水化合物6.63%14.10%,脂肪0.191.09%,灰分0.62 %0.70%,蛋白质0.692.18%,以及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天门冬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撷氨酸、亮氨酸等,微量的有苯丙氨酸、精氨酸。)、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钙、铁、钾、磷 、硒等人体必须的矿质元素)、果胶、生物碱、有机酸和鞣质等4,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张兰珍等5从余甘子干果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鞣花酸,1-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6二-0-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诃子酸;槲皮素;诃黎勒酸;鞣云实精;3-乙基没食子酸(3-ethoxy-4,5-dihydroxy-benzoic acid);isostrictiniin;1,6-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乙基没食子酸是一个新化合物,isostrictiniin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侯海燕等6从余甘子中提取分离4个化合物(没食子酸、ladxarlmsin、1,6-D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双没食子酸)具有抗HBV活性。2药理作用研究2.1 栀子药理作用近年来对栀子药理学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降压、止血、镇静、抗炎、消肿、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等作用。它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以栀子苷为主的环烯醚萜苷类和色素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保肝降酶、抗菌、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藏红花苷类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蒙医临床上疗效较好的三子汤、四味姜黄汤、达如奇汤等方剂中均有栀子的配伍应用。由上可见,栀子作为一味重要蒙药,具有多种治疗功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1.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环烯醚萜苷类具有显著的保肝解毒、抗氧化等活性,对四氯化碳、异硫氰酸-1-萘酯、黄曲霉素等导致的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大剂量又有一定的肝毒性。栀子果实中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利胆作用,可明显促进胆囊的收缩。李飞艳等7研究栀子的泻下作用及栀子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有明显泻下作用,且服用日久对胃肠运动功能又有抑制作用。王艳蕾等8观察栀子联合善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能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病死率,降低血淀粉酶、N0、内毒素、TNF-、IL-6 的含量,减轻胰腺组织病理损害。该科室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栀子能减少内毒素易位,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胰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2.1.2 抗菌、抗炎作用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栀子及其复方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沙门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水浸液在体外能抑制各种皮肤真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则采用其复方制剂治疗“肺热”、“粘疫”等温病热症的治疗。以栀子为君药的达如奇汤(由栀子、苦参、胡黄连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粘疫”、调理体素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症。方尚玲9等的研究发现栀子苷可显著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急性炎症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un Mi Hwang等9研究发现栀子能抑制炎症早期TNF-诱导的粘附分子和 NF-B 的表达。2.1.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此类物质还具有改善血管性老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栀子果实中含量多种挥发油类物质,栀子油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明显。2.1.4 对心血管的作用栀子中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有显著的抗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藏红花素的降血脂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胰脂酶,导致脂肪和胆固醇 的吸收不良有关。藏红花酸能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的活化,细胞内活化粒子的氧化并能提高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0。2.2 余甘子药理作用作为一味重要的民族药,余甘子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烧、咳嗽、咽喉炎、高血压、高血脂、肝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消化不良等症。2.2.1 抗氧化活性余甘子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刘晓丽等11通过测定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余甘子果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种余甘子果汁都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广东野生果汁抗氧化活性较高,浓度为10 mg/mL时,其还原力为1.3440.14,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03.53)、(92.311.30),其抗氧化性优于同浓度的Vc,同时基于余甘子抗氧化作用研究证明与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2.2 抗菌、抗炎作用余甘子干燥果实,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酵母菌、须发癣菌和红色发癣菌等显现出抑(杀)菌效果12。有研究表明余甘子对不同致炎剂所致炎症均有显著地抑制作用,能抑制白细胞游走,并能显著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其抗炎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余甘子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罗春丽等13对余甘子血清药理学进行研究发现,余甘子冻干粉溶液灌胃后30180 min内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牌淋巴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并在给药2 h时实验血清活化作用明显。2.2.3 保肝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性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2.4 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余甘子中富含多酚类物质,此类物质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 ,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降低平滑肌细胞增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讨论栀子在蒙医临床上治疗新旧血热突出,使用频率较高,余甘子治疗血热血瘀等症疗效显著,在医者经验中,余甘子性味、功效等基本与栀子相近。栀子与余甘子化学成分相差很大,但成分之间有相似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对栀子和余甘子的药理学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余甘子和栀子都具有保肝作用,栀子中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保肝作用物质,但同时也具肝毒性,大剂量使用造成肝脏损害,给临床用药带来困惑14。有学者认为栀子肝毒性作用超出临床剂量的数十倍,与临床用量相去甚远。余甘子的保肝作用与抗组织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这可能与余甘子中Vc、SOD、鞣质、有机酸等成分有关15, 16,这些研究表明两种药材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不同。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因灵活应用,并且在遣药组方上可以根据化学成分性质合理配伍来确保疗效。参考文献1 占布拉道尔吉.无误蒙药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03.2 周婷婷. 栀子化合物组与代谢物组的多维色谱质谱法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2007;126.3 王永宏,苏建,王建芳,等.栀子中京 尼平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2007,18(12):3003-3004.4 吴雪辉,谢治芳,黄永芳.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12(6):69-71.5 张兰珍,赵文华,郭亚健,等. 藏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 志,2003,28(10):940-943.6 侯海燕. 中药余甘子抗HBV活性成分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论文,2006:56.7 李飞艳, 陈斌, 李福元. 栀子泻下及对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 光明中医, 2010,25(4);608-609.8 王艳蕾, 刘建宇, 景友玲,等. 栀子和善宁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线粒体损伤 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1);37-40.9 Sun Mi Hwang, Yun Jung Lee, Dae Gill Kang,et al. Gardeniajasminoides inhibits TNF-induced adhesion molecule and NF-B expressionJ. ORGAN SYSTEM PHARMACOLOGY/ REGENERATIVE PHARMACOLOGY, 2009; 23: 939.16.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