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分析和政府管制.doc_第1页
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分析和政府管制.doc_第2页
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分析和政府管制.doc_第3页
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分析和政府管制.doc_第4页
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分析和政府管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國公司的産業組織分析和政府管制跨國公司的産業組織分析和政府管制廈門大學經濟系 黃孟嬰*黃孟嬰,廈門大學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爲跨國公司;通信地址:廈門大學1538信箱, 吳景華* 吳景華,廈門大學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摘 要:壟斷優勢理論認爲,由於市場不完全,跨國公司能夠擁有和維持各種壟斷優勢,並進而向海外投資,在東道國市場上繼續維持這些優勢;並且跨國公司本身可能部分地解釋了市場不完全的原因。在此理論前提下,本文進一步從産業組織理論的結構績效分析出發,論證了市場集中度與市場勢力的正相關關係,並結合了中國境內跨國公司集中度的實例,闡述了對集中度過高的相關産業和導致這一結果的跨國公司行爲進行管制的必要性,在文章結尾提出了若干有關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議。關鍵詞:壟斷優勢 産業組織 政府管制一、跨國公司壟斷優勢理論各國跨國公司經過多年向海外的滲透發展,已成爲世界生産體系內最重要的經濟載體。跨國公司理論也歷經演變而趨於完善,但由於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複雜而且各不相同,進而導致了有關跨國公司的理論的複雜多樣。這些理論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跨國公司經濟行爲的邏輯。一方面,針對某一特定的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爲,其適用的理論可能有多個,它們之間可以是並行不悖的;另一方面,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跨國公司理論能解釋所有的跨國公司行爲,以至聯合國跨國公司問題專家鄧甯(John Dunning)教授更願意將他的理論稱爲“折衷範式”。在諸多跨國公司理論中海默(S.H.Hymer,1960)將SCP經典範式下的産業組織理論的壟斷理論應用於分析跨國公司的海外投資,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了壟斷優勢理論,這一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欠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海默認爲向國外進行直接投資的企業自身必須具有壟斷優勢以抵消在與當地企業競爭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指經濟、社會、法律制度及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和對消費者偏好缺乏瞭解等);並由於不完全市場的存在,使企業始終擁有和保持這種優勢。這些優勢包括有無專利權的技術、組織管理和銷售技能在內的知識産權優勢、獲得資本和市場的特殊便利,大規模生産和縱向聯合的經濟性帶來的優勢,以及差異化優勢等。赫希(S.Hirsch)還強調了巨型企業的研究和開發能力所帶來的新産品開發方面的優勢。更爲具體地,海默的導師金德爾伯格(C.P.Kindleberger,1969)進一步將對外投資企業所具有的壟斷優勢按其來源分爲四類:(1)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形成的優勢,包括産品差異、營銷技術和定價策略等;(2)在不完全競爭的生産要素市場上形成的優勢,包括獲得專利的機會、融資條件優勢以及管理技術方面的特定優勢;(3)由於企業垂直合併的因素産生的內部或外部的規模生産效益優勢;(4)由於政府干預特別是對市場進入及産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業優勢。通過以上有關海默壟斷優勢理論的敍述,我們將會發現其理論的核心部分即是壟斷優勢和市場不完全:由於市場不完全跨國公司才能擁有和保持各種壟斷優勢,進而向海外投資,在東道國市場上繼續維持這些優勢。海默的理論的一個合乎邏輯並且似乎是必然的推論是:跨國公司必然會努力消除東道國市場上不利於其維持壟斷優勢的因素;東道國市場不具備的但卻是其維持壟斷優勢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必定會被創造出來。這意味著跨國公司本身就可能部分地解釋了市場不完全的原因,在下面的部分我們將會看到這一相當直觀的結論得到了來自産業組織分析的支持。二、結構績效的産業組織分析産業組織理論主要研究的是市場結構(Market Structure)、市場行爲(Market Conduct)、市場績效(Market Performance),對這三者相互關係的分析形成了S C P經典範式下的産業組織理論。更爲具體地,市場結構主要包括市場中相互競爭廠商的數量、廠商的相對規模(産業集中程度)、産品差異、成本結構、進入壁壘等;市場行爲主要指廠商的價格政策和産品政策等;而市場績效是從資源的利用和配置、創新、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平等標準來判斷市場結構和行爲的優劣。這一部分我們將要考察的是市場結構(可以利用集中度來表徵)和市場績效(市場勢力)的相互關係,使用的模型是推測變差模型(Conjectural Variations Model),簡稱CV。利用勒納指數(Lerner Index),即某一市場所有企業價格的邊際成本加成比例的加權平均值來衡量市場力量。其中Si代表企業i的市場份額,MCi則是企業i的邊際成本。另外,使用赫芬達爾指數(Herfindahl Index)衡量集中度,其定義如下:由於市場份額Si通常使用百分數,所以H取值範圍是010000;在理論上赫芬達爾可能是最令人滿意的市場結構量度指標。典型地,我們考慮一個有n家同質産品企業的産業。P爲相同的産品價格;Q是整個産業的産量,且滿足 則這些企業共同的反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爲:, 假設其中任意的第i家企業的總成本函數,並尋求由下式表示的利潤最大化: (1)假設最大化的二階條件成立,對求導並由一階條件可得 (2) 定義 爲第i個企業的推測變差,則 這裏 是除了第i個企業以外所有企業的總產量,因此 (2) 可以重寫爲 (3)其中, 是均衡産量時市場需求價格彈性的絕對值,Li爲第i個企業的勒納指數。如果所有企業都有如(3)式所表達的利潤最大化行爲,對(3) 式加總可得下式: (4)利用前面有關赫芬達爾指數和勒納指數的定義,即可得, (5)式 (5) 是一個簡潔但卻特別有力的結論:市場集中度和市場勢力正相關,這意味著市場結構中的集中度越大,市場績效就越趨向於壟斷,市場勢力也越大。對應於東道國市場上的跨國公司,爲了維持其壟斷優勢必然具有增強其市場勢力的動機,而伴隨這一目標的實現必然是提高其市場集中度的努力。對我國的境內跨國公司所在行業普遍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和它們努力提高集中度以獲得市場勢力的行爲的觀察進一步驗證了以上結論。三、中國境內跨國公司市場集中度實例中國境內的外國跨國公司經歷了從最初的合資、合作經營,越來越傾向於獨資或控股的投資方式,進而憑藉自身的技術、管理和融資等方面的優勢,迅速拓展其擁有的市場份額。而且,外國跨國公司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對國內企業進行收購兼併,極大地提高了其所在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首先是汽車行業,通用、福特、戴姆克萊斯勒、豐田、大衆、日産雷諾六大汽車企業集團和標誌雪鐵龍、本田、寶馬三家特色企業(這通常被稱爲全球汽車工業體系“6+3”格局)先後均以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廣泛合作的方式進入中國汽車市場(見表1),雖各自佔據的市場份額不同,但它們在華的合資公司卻共同控制了這一行業95的市場,而且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也都爲他們所掌握。2002年前五家汽車製造商(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的生産集中度(CR5)約爲65,並且跨國汽車公司對這一産業的控制還在繼續加強,2002年11月,廣州汽車集團本田廣州出口基地項目正式啓動,本田公司將控股65,這是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中外方持股比例首次超過50。表1 各大跨國汽車集團和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合作情況集團名稱合資公司名稱集團名稱合資公司名稱一汽集團德國大衆上汽集團德國大衆日本豐田通用汽車日本馬自達(福特系)瀋陽華晨金杯通用東風集團韓國現代/起亞雷諾雷諾-日産豐田日本本田三菱(戴-克系列)標致雪鐵龍寶馬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信息網 其次,在感光材料行業,柯達在1998年3月出資3.75億美元,收購了汕頭公元、廈門福達和無錫阿爾梅三家國內企業,又在2003年投入約一億美元現金及其他資産換取了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從而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並購。這之後柯達和樂凱兩者的市場份額將超過國內感光市場的70,推算這一行業的赫芬達爾指數至少爲3300。同時,柯達在中國的連鎖沖印店超過9000家,成爲中國最大的連鎖網絡,柯達公司在從産品到售後服務市場的控制力已無可置疑。除了上述傳統工業和輕工産業,跨國公司在電信和其他信息産業中的份額同樣增長迅速,並積極開展收購兼併戰略。2002年移動電話國內市場佔有率前四名均爲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外品牌,它們的總和達到了66.27, 在電信服務行業,2000年12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D)成爲首家在中國參與並成立中外電信服務合資企業的外國電信運營商,而這將是它們在這一領域未來拓展的開端。艾默生公司出資7.5億美元收購華爲集團的電器業務部門安聖電器有限公司,這是迄今爲止在中國完成的最大一起跨國並購案。在其他諸如電子設備製造業、制藥業、橡膠業、洗滌用品等衆多行業,我們同樣能觀察到跨國公司佔據著較大市場份額和相應的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的現象,而且它們對其所在行業的控制力還在繼續加強。四、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議當某個産業的集中度大到一定的程度,處於這一産業的少數企業的市場勢力就必然會産生,這時,除非有相應的來自外部(主要指政府)的管制,否則,我們將無法相信它們不會使用市場勢力以達到進一步的産業控制和削弱競爭的目的。特別是外國跨國公司,在其全球範圍的價值增值體系上他們會更少地考慮東道國的利益,而是採取內部轉移定價,和其他掠奪定價措施,利用其市場勢力獲得更多利潤。伴隨跨國公司在我國的迅速發展,有必要構建以反壟斷法爲核心的政府管制機制,一方面對可能導致市場勢力産生的兼併活動採取防範措施;另一方面對已具市場勢力的優勢企業的不正當市場行爲進行管制,限制其行爲對社會整體福利的危害。這一機制應靈活地運用本身違法原則和理性原則:當確定某種行爲的合法性時,如果不需要另外進行調查以分析事實情況,那麽這種行爲就被認爲是本身違法的,而理性原則要求對被質詢的行爲造成的影響進行調查,以做出正確裁決。具體地,在機制的設計上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壟斷性兼併行爲對於跨國公司的橫向兼併應採取明確並且是可量化的指標作爲判斷兼併行爲是否會因帶來集中度的過高導致市場勢力的産生,而成爲限制的對象的判斷依據(作爲借鑒,美國在其橫向兼併指南(Horizontal Merger Guideline)中引入了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來加以評估,並適當運用了理性原則)。另外針對可能導致限制競爭效果的,尤其是作爲掠奪性行爲的一部分出現的各種縱向兼併和混合兼併也應納入管制範圍,但應充分考慮這類兼併對降低交易成本和糾正外部化引起的市場失效的作用,而在總體上採取理性原則。(二)跨國公司的限制競爭行爲價格卡特爾、人爲的市場劃分這類橫向限制行爲應適用本身違法原則,這是毫無爭議的,但是困難主要産生於對這類行爲的識別,這就有必要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在美國這類機構是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司法部下的反托拉斯處),並建立完善的有關跨國公司行爲的信息監測系統。另外,縱向的價格或非價格限制應通常被認爲會帶來更高的價格和更低的産量,從而導致消費者的福利損失,但考慮到其對銷售商“搭便車”行爲的限制和對銷售商相互競爭的促進導致的效率結果,應使用理性原則進行裁決。(三)跨國公司的産品差別化行爲對於跨國公司旨在獲得和維持技術優勢的研發活動,以及對廣告宣傳的鉅額投入等産品差別化行爲,由於我們無法分辨這類行爲是以進一步的市場勢力的獲得爲目標,抑或是爲尋求競爭優勢而採取的正當舉措,因而只能通過引入適當的産業政策來加強競爭機制以減小這類行爲對市場效率的潛在影響,而這類行爲本身應視爲合法。與此同時,這也反映了管制不是替代競爭而是保護競爭的思想“所有原則應該被用於一個以提倡競爭爲其唯一重心的政策環境中。”參考文獻:1Charles P Kindleberger.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