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1页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2页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3页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4页
心电图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TSJ1 FTSJ2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FTSJ3 FTSJ4 一、P波 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 房的激动,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激 动,后部分由左心房激动。 1.形态 正常P波矮小,一般呈圆顶形,可 稍有切迹或低平。 2.方向 、aVF、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 平。 3.时间 正常P波的宽度时限0.11s。 4.电压 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 。当P波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 FTSJ5 P波异常 1、P波增宽 P波时限0.11s为增宽。P波时限 0.12s,称房内阻滞。 FTSJ6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1)左房肥大 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 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 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 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 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 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 V1-V3导联较明显。 FTSJ7 (2)左房负荷过重。 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 增宽; 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 增宽; 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 使P波增宽。 FTSJ8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 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 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 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 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 。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 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FTSJ9 (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 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 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 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 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 ,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FTSJ10 2、P波电压增高。 正常P波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 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 0.25mV,称肺型P波。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 肥大、右房负荷过重及房内传导阻滞。先 心性P波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FTSJ11 P波增高(肺型P波)的临床意义: (1)右房肥大或扩大。见于肺心 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三尖瓣狭窄等 。 FTSJ12 (2)右房负荷过重 急性肺部实变性疾病、肺梗塞等可 使右心室负荷过重间接引起右房负荷 过重,常可见到肺型P波; 各种原因使血液回流过快过多均可使 右房负荷增加P波电压增高。如运动试 验当心率达到110次/分左右时,部分 人可出现肺型P波,输液过快也可出现 肺型P波。 FTSJ13 (3)房内阻滞 主要是右房内阻滞,可见肺型P 波。 (4)其它原因 “甲亢”、低血钾、交感神经张力 过高心动过速也可见到肺型P波 。 FTSJ14 3、P波电压降低及其临床意义。 各个导联P波振幅均低于0.05mV称 P波电压降低。常见于高血钾、甲 状腺机能低下。严重高血钾可使P 波不清或消失,称窦室传导,与高 血钾时心房肌麻痹有关。 FTSJ15 4、PtfV1值异常(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正常PTFv1值-0.03mm.s,当 PTFv1值-0.04mm.s为异常,表 示左房肥大、左房负荷过重或心力 衰竭。心力衰竭时负值可增大,心 衰改善后负值变小或恢复正常。 FTSJ16 二、P-R间期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至QRS起 点的时间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激 动传抵心室肌,开始除极所需的时 间,称房室传导时间。 FTSJ17 P-R间期正常值: 正常P-R间期为0.120.20s 。心率在70次/ 分以下时成年人的正常值。不同心率P-R间 期的最高值不同7190次/分为0.19s, 91110次/分为0.18s。1714岁、137岁 、61.5岁与1.5岁以下分成4个年龄组,各 个年龄组比成年人依此0.01s,同一年龄组 不同心率节段又依此小0.01s。凡超过其最 高值或小于0.12s(小儿除外)为异常。 FTSJ18 1、P-R延长 是指P-R间期超过该心率的最高值 0.01s。如心率70次/分时,P-R间 期0.21s为P-R延长。 FTSJ19 P-R间期延长的意义: (1) P-R间期延长 房室传导延迟。 对青少年、儿童应考虑有心肌炎可能 。 成年人除了考虑心肌炎外还要考虑有 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 老年人可为结间束传导纤维退行性变 致传导延缓。 FTSJ20 (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见于成年人, 多为一过性,同时伴有心动过缓。 心率快时P-R间期正常。当节律不 整R-R长时P-R延长,R-R短时P-R 短,或R-R长时P-R正常,R-R短 时P-R延长,则为分别称为慢频率 依赖性或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 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可见夜间心率慢时P-R间期延长, FTSJ21 (3)干扰性P-R延长。 房性早搏发生较早又能下传,常见 干扰性P-R延长。插入性室性早搏 或交界性早搏,也常使其后一个窦 性P波下传时P-R延长。 FTSJ22 (4)房室结内慢径路持续下传或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 这是一种较少见的P-R间期延长。其延 长幅度较大,常在0.30s,特别0.40s 以上。结内快慢径路交替传导时,长 的与短的P-R间期一般固定,偶尔呈文 氏型传导而又无P波脱漏。房室结内慢 径路持续下传或房室结内快慢径路交 替传导时,如快径路无P-R延长,通常 只说明房室结内双径路存在,如快径 路也P-R延长或快慢径路呈文氏型改变 ,意义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FTSJ23 2、P-R间期缩短。 P-R间期随心率增快而有所缩短, 但12岁以上的正常儿童一般不应 0.12s(少数正常成年人P-R间期可 缩短至0.11s),12岁以下儿童心率 快时稍缩短应视为正常,特别1岁 以内小孩在心动过速达130次/分以 上时,P-R间期可小至0.10s,甚 至0.08s。 FTSJ24 P-R间期缩短的意义: (1)短P-R间期征。是P-R间 期缩短最常见的一种。其心电 图表现为:P-R0.12s,QRS 时限正常,QRS起始处无波, 通常诊为短P-R征。 FTSJ25 以前均诊断为L-G-L综合征,即所谓变 异性预激综合征。 近年来经电生理研 究证实所谓L-G-L综合征并无预激现象 ,属房室结内双径路中快径路的极端 表现。 单纯短P-R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常 见于孕妇,无明显临床意义。 FTSJ26 (2)房室交界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心律如QRS前有逆 行P波时,P-R间期固定,并 0.12s。如有明显前向传导阻滞 ,P-R间期可0.12s。 FTSJ27 (3)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激综合征(A、B、C型)。 P-R间期缩短、QRS增宽、QRS起 始处有波,称为“预激三联征”。P -J间期正常,一般0.27s(有 0.26s),如为间歇性预激则与同 导联正常下传的P-R间期一致。 FTSJ28 三、P-R段 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 这段时限,代表激动通过房室结- 希-浦系统的总时间,主要反映激 动在心房内的传导时间。通常P-R 段在等电位线上,时限 0.06s0.14s。正常情况下P波时限 /P-R段时限应在1.01.6之间。 FTSJ29 P-R段异常的意义: 1、P-R段移位。心动过速时P-R段 可呈下斜型压低, P波增高时增高 导联的P-R段可呈下斜型压低。如 P-R段抬高或水平型压低有可能为 心房梗死。 2、P-R段延长。一般P-R段延长 ,P波时限/P-R段时限1.0。 FTSJ30 四、QRS波群 QRS波群是心室除极向量环投 影在各导联轴上所形成的综合 波群。其形态、时限、电压有 一定正常范围。 FTSJ31 1、QRS波群电压。 QRS波电压指标: 正常QRS电压:RV52.5mV , SV1V22.1mV,RV5+SV13.5mV (女)、4.0mV(男),RV11.0mV (小儿1.5mV), RV1+SV5 1.2mV,V3导联R+S6.0mV, RI 1.5mV,RaVR0.5mV,RaVL 1.2mV,RaVF2.0mV,RII2.5mV ,RI+SIII2.5mV。 FTSJ32 此外,V1R/S1,V5R/S1, aVRR/Q1; 正常情况下V1-V4或V5导联R波电 压应逐搏增高,无明显顺钟向转时 RV3电压应0.3mV; V2V6导联 的S波应逐搏减少或过度到无S波 。V3导联呈RS型,称过度型。凡 不符合上述数值范围均为异常。 FTSJ33 (1)QRS电压增高及意义: QRS电压高于正常值称电压增高 。R波电压增高,部分可见于正常 人,部分见于心室肥大,部分见于 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内差异 传导及室性异位搏动等情况。 FTSJ34 与左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 RV5或V62.5mV,SV1V2 2.1mV,RV5+SV13.5mV(女 )、4.0mV(男),RI+SIII 2.5mV,RaVL1.2mV,RaVF 2.0mV。此外,RI1.5mV,RV6 RV5,对左室肥大有很大意义, 据报道几乎100%左室肥大。(注 意约50%心室肥大者无相关高电压 表现) FTSJ35 与右心室肥大相关的电压增高: RV11.0mV(小儿1.5mV), RV1+SV51.2mV,V1导R/S1 ,V5导R/S1。此外,RaVR 0.5mV,aVR导R/Q1时也是右 室肥大的参考指标。 FTSJ36 (2)QRS波电压降低及意义: 肢导联各导QRS电压算术和均 0.5mV, 胸导联各导QRS电压算 术和均0.8mV 称胸导联低电压 。V4-V6导联QRS电压低称左胸导 联低电压。I、aVL、V5-V6导联 QRS电压低称左侧导联低电压。 FTSJ37 肢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的意义: 部分见于正常人,特别肥胖者。 四肢及胸壁皮肤水肿、胸腔积液、 胸腔积气、心包积液或肺气肿时常见 肢导联低电压。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 时可表现出左胸或左侧导联显著低电 压,QRS电压常0.5mV。 FTSJ38 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急 性心肌炎及心肌梗死时出现明显低电 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判断指标。 其它: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也 可导致低电压。 FTSJ39 2、QRS时限 正常QRS时限成人为0.06s0.10s ,小儿为0.04s0.08s。超过此限 为异常。 QRS时限异常的意义: QRS时限缩小无明显意义,QRS 时限增宽见于: FTSJ40 (1)室内传导延缓与室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是指 QRS时限增宽0.12s,分完全性左束 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不 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三种情况; QRS时限0.12s,形态与左、右束支 阻滞相似时分别称不完全性左束支阻 滞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无左右束 支阻滞特征时称室内传导延缓( 0.11s,0.12s)。 FTSJ41 (2)预激综合征 QRS时限一般0.11s,QRS前必须有 P波,P-R0.12s,QRS波起始处有 波。但马海氏预激征(Mahaim)P- R0.12s。 (3)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时QRS可延长, 一般在0.10s0.11s。V5导联室壁激动 时间或R峰时间(VATV5)0.05s, V1导联室壁激动时间或R峰时间( VATV1)0.03s。 FTSJ42 (4)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肌受损病变 QRS时限也可增宽。 (5)其它:室内差异传导、室性异位 搏动QRS均增宽,明显高血钾及奎尼 丁、普鲁卡因酰安等药物作用时QRS 可增宽。 FTSJ43 3、Q波。 正常Q波 是室间隔除极向量所形成。正常Q波时限一 般在0.02s左右,0.03s,Q波电压1/4R 。升支与降支均光滑,顶尖无钝挫。右胸 导联通常无Q波,特别V1、V2导联不应有 Q波;左胸导联如有Q波,通常其电压 0.3mV,且其电压应逐搏加深,即QV6 QV5QV4。 如Q波增宽、电压加深、Q波粗钝或明显挫 折为异常Q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Q 波或不符合上述Q波规律的小Q波称异常Q 波。 FTSJ44 典型异常Q波: Q波时限0.04s。 Q波电压1/4R。 Q波粗钝或明显挫折。此外,原 有R波(r波)的导联,R波(r波) 消失变成QS波也属异常Q波。 新标准Q波时限0.03s。Q波 电压0.1mv。 FTSJ45 (1)异常Q波的意义: 异常Q波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也可见于一过性心绞痛、坏死性心肌 炎。预激波可形成切迹的宽Q波,A型 或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壁或左右后 间隔旁道)在II、III、aVF导联,C型 预激综合征在V4V6导联可形成宽Q波 。区别要点是其它导联有波,P-R 0.12s。 FTSJ46 (2)异常小Q波的意义: 1)V1、V2导联出现小Q波部分为正常 变异,部分为异常。异常者可见于: 不典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间隔支阻 滞、左前半支阻滞、右心室肥大等。 2)QV4QV5QV6或V1、V2、V3 、V4某些导联有Q波而V5、V6导联无 Q波,可见陈旧性或局限性间壁或前壁 心肌梗死、心肌病、左心室肥厚、左 心力衰竭、。 FTSJ47 4、QRS电轴 电轴是指额面QRS环最大向量与X 轴的夹角的度数。正常额面QRS 平均电轴在0+90(目前部分教科 书正常电轴用-30+90),当电轴 度数+90时称电轴右偏。当电轴 度数0时,即为负值时称电轴左 偏。 FTSJ48 电轴在+180 -90间称电轴极度右偏 或极度左偏,称之为“无人区”电轴或不 确定电轴。小儿电轴右偏或左偏的标 准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额面QRS平 均电轴的方向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 ,其与I导联轴(0)方向的夹角逐渐 减少。超过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同 样称电轴右偏、电轴左偏与电轴极度 右偏或极度左偏。电轴超出0+90范 围应写明度数。 FTSJ49 电轴右偏的意义: 见于: (1)儿童及部分正常人。一般为 轻度右偏。 (2)右束支传导阻滞 (3)右心室肥大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5)侧壁心肌梗死 (6)预激综合征 FTSJ50 电轴左偏的意义: 见于: (1)正常人,一般-30,主要是成年人。婴幼儿不应有电轴左偏 ,电轴左偏可能左室肥大。 (2)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通常-45 。 (3)左室肥大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称假性电轴左偏)。 (5)下壁心肌梗死 (6)预激综合征 FTSJ51 电轴极度右偏或左偏的意义: 临床常见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室肥大 3、室性异位心律,特别是右束支阻滞 图形的室速。 FTSJ52 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线段,称为ST段 。心电图的ST段相 当于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 ST段改变包括 1、ST段抬高 2、ST段下降 3、ST段缩短 4、ST段延长。 ST段改变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与T波及QRS波群改变并存。ST段改 变可为一过性、阵发性或永久性。ST段异常见于心肌缺血、损伤与梗 死。心肌炎症、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也是引起ST段改变的原因。因此, 判断ST段改变是原发性的或继发性的,具有重要意义。 FTSJ53 一、段抬高的心电图表现 诊断标准:J点后6080ms处ST段抬高0.1mV,右胸导联0.25mV, 左胸导联0.10mV为异常。 FTSJ54 ST段抬高可为一过性、持久性。 ST段抬高的程度、形态、持续时 间与症状关系。胸痛伴有ST段急 剧抬高为冠脉阻塞,一部分患者伴 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降。 FTSJ55 损伤型ST段抬高是穿壁性心肌缺 血的反映。损伤型ST段抬高的导 联数目与心肌损伤的面积呈正比。 患者往往有持续严重的胸痛及心肌 缺血的其他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心 肌标记物的升高度。见于心肌梗死 超急性损伤期,急性期心肌梗死。 FTSJ56 (一)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可立即引起急性损伤期图形改变,持续时间短暂 ,血管再通以后,心电图可恢复原状,血管继续阻塞持续三十分钟以 上,很快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FTSJ57 心电图特征: 缺血区的导联上T波高耸,几秒钟至几分钟T波就可由低平、双向或 倒置,迅速转为直立高耸。 ST段斜形抬高0.20mV以上。 急性损伤型阻滞,QRS时间增宽,室壁激动时间延长。 伴有ST-T电交替。 出现冠状动脉闭塞性心律失常。 此期出现于梗死型Q波之前。 FTSJ58 图171 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 男性,45岁.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多支病变.胸痛发作时记录图A,V2V3导联 ST段损伤型抬高,T波异常高耸.前降支再通.记录图B,心电图迅速恢复。 FTSJ59 (二)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由缺血、损伤发展到梗死。心电图特点: 出现急性梗死性Q波。 损伤区导联上ST段显著抬高。 梗死区导联上T波振幅开始降低,一旦出现倒置T波,标志着心肌梗 死进入充分发展期。 定位诊断:如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 FTSJ60 图172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图A:对照心电图.图B:急性心肌梗死,V2转为qrS型,V3导联R波降低。V2导联 ST段在原有基础上明显抬高,T波异常高耸。 FTSJ61 (三)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部位的血管处发生痉挛 性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的局部心肌供血显著减少或中断,导致急性 心肌缺血损伤。严重者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出现下列一种或几种心电图改变,症状缓解以 后,ST-T迅速恢复正常或原状,心律失常消失。 FTSJ62 损伤区的导联上ST段立即抬高0.20mV以上,最高可达1.5mV以上 ,约有半数患者对应导联ST段下降。ST段抬高的导联T波高耸,两 支对称,波顶变尖,呈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动态特征。 QRS时间延长至90120ms。 QRS振幅增大。 QT/Q-Tc正常或缩短。 出现缺血性QRS、ST、T或Q-T电交替。 发生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发展成为心室颤 动。 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FTSJ63 图173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损伤型抬高 男性,45岁,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下壁导联ST段损伤型抬 高0.80mV,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FTSJ64 (五)急性心包炎 心脏包膜发生炎症,称为心包炎。病因较多,可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 ,或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可为心脏病心包膜被侵犯。有的心包 炎心包积液不多(干性心包炎),有的心包腔大量积液。 FTSJ65 大部分(约80)心包炎及心包积液有异常心电图改变: 炎症波及窦房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晚期可发生心房颤动或束支 传导阻滞。 心外膜下心肌受损,除avR、V1导联外,ST段普遍抬高,但是, ST段抬高的程度不像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不出现坏死性Q波。 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QRS振幅减小或QRS低电压。 T波普遍低平或倒置。 缩窄性心包炎,卧位或立位描记心电图,心电位始终不变。 FTSJ66 (六)左室舒张负荷增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左室舒张负荷增重,V4-V6导联出现窄的 Q波,R波增高ST段轻度抬高,T波增高。 FTSJ67 (七)左室肥大 左室收缩期负荷过重,可致左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V1V3导联ST段抬高,V1、V2、V3导联S波越深,右 胸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越显著,可达0.50mV以上,V4V6导联ST 段下降。 左室电压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大。 FTSJ68 (八)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室上性激动沿右束支下传心室, 心室传导径路为右室室间隔左心室,心室除极时间延长。 心电图特征: 、avL、V5、V6呈R型,V1、V2呈rS或QS型;V1V3导联 ST段显著抬高,S波或QS波越深,ST段抬高的程度越显著; T波高耸,ST-T改变持续存在。 QRS时相延长120ms。 FTSJ69 图178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 男性,69岁,冠心病。窦性心律,心率88bpm,P-R间期 217m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间166ms,完全性左束支 传导阻滞,V1V4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0.200.75mV。 FTSJ70 (九)早期复极 心室除极尚未结束,部分心室肌开始复极化,心电图特征: QRS终末部出现J波,在V3V5导联较明显,出现在V1、V2导联 呈rSr型,类似轻度一度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自J点处抬高0.20mV左右,最高可达1.0mV以上。持续多年形 态不变。 T波高大。STT改变在、avF、V3V5导联较明显。心率加快 后ST-T恢复正常,心率减慢以后又恢复原状。 FTSJ71 图176 早期复极 V5导联R波增高,ST段自J点处上斜型抬高0.25mV。 FTSJ72 (十)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ST段改变有以下特征: ST段呈上斜型抬高,肢体导联不超过0.20mV,胸壁导联不超过 0.25mV。 T波振幅增高,前肢较长,后肢较短。 基本心律较慢,多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愈慢,ST段抬高愈明显。 心率增快时,ST段抬高不明显。多次复查心电图,ST-T形态不变 。 FTSJ73 图175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男性,51岁。窦性心动过缓,V1、V2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 0.200.25mV,T波高耸,前支长,后支短。 46岁,高钙血症。窦性心律过缓,ST段缩短,Q-T间期缩短 至340ms。 FTSJ74 六、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新分类方法与冠状动脉解剖学、患 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对 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FTSJ75 近侧左前降支心梗 左前降支第一穿隔 支近侧闭塞,心电图、及 导联均出现段抬高。由于希浦 系统供血受到影响,会经常出现新发生的 束支阻滞,其中以左前分支阻滞和右束支 阻滞最多见,左束支阻滞、双分支阻滞或 莫氏二型房室阻滞也均可出现。除非及时 进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否则患者可发生 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患者天病死率 为,年病死率为 。 FTSJ76 中段左前降支心梗 左前降支第一 穿隔支远侧、大对角支近侧闭塞,心 电图、及导联出 现段抬高,无传导阻滞出现。心 肌坏死局限于前侧段和前尖段,室间 隔近侧不受损。如果发生心源性休克 ,可能是心肌原有损害或有心外原因 如大出血等。泵衰竭可能发生,室壁 瘤伴心尖部血栓形成也常见。患者 天病死率为,年病死率 为。 FTSJ77 远侧左前降支心梗 左前降支 大对角支远侧闭塞,心电图仅 导联段抬高,不并发心 源性休克,泵衰竭也很少发生,由 于心尖室壁运动消失,可并发血栓 形成。患者天病死率为 ,年病死率为。 FTSJ78 左前降支对角支闭塞心梗 左 前降支对角支闭塞心梗也属于远侧 左前降支心梗,仅、 、 及导联出现段抬高, 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泵衰竭和严 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天病死率 为.,年病死率为. 。 FTSJ79 小面积下壁心梗 通常是右冠 状动脉的远侧分支(后侧支、后降 支)闭塞,也可能是左回旋支(左 优势型)分支闭塞。仅、及 导联出现段抬高,并发症 少见。患者天病死率 ,年病死率。 FTSJ80 中、大面积下壁心梗(后壁、侧壁及右室) 右冠状动脉近侧或 左回旋支闭塞,心电图、及导联出现段抬高,此外, 还可出现以下项或项改变: 、导联段抬高; 和导联段抬高; 和导联。由于大面积右室梗死,患者可出现心 力衰竭(右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并经常出现心动过缓、莫氏一型 房室阻滞。患者天病死率为,年病死率为。 FTSJ81 ECG是诊断心肌缺血/梗死最重 要的初始诊断工具,与急性缺血/梗死 相关的ECG改变包括T波高尖、ST段 抬高(压低)、QRS波改变和T波导致 。 ST段改变主要是缺血区与非缺血 区间电压梯度产生的“损伤电流”所致, 发生在动作电位时程的平台期,对应 于ECG的TQ和ST段。 FTSJ82 3.ST段抬高有意义的阈值 (1)40岁男性,V2和V3导联J点抬高0.2mV,其余导联抬高0.1mV 。 (2)40岁男性,V2和V3导联J点抬高0.25mV (3)女性,V2和V3导联J点抬高0.15mV,其余导联抬高0.1mV。 (4)男和女性,V3R和V4R导联J点抬高0.05mV但小于30岁男性,J 点抬高至少应为0.1mV。 (5)男性和女性,V7-V9导联J点抬高0.05mV (6)男性和女性,V2和V3导联J点压低-0.05mV其余导联-0.1mV。 FTSJ83 4.ST段抬高(压低)与梗阻血管的关系 LAD梗阻引起前壁缺血/梗死,引起V1- V6导联部分或全部ST段抬高。 (1)LAD近端梗阻(第一对角支 和第一间隔支之前),LV基底部受累 及,V1-V4导联、I、aVL(常常包括 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和aVF( 常常包括V5)导联ST段压低;aVL导 联ST段抬高超过aVR导联,III导联ST 段压低大于II导联。 FTSJ84 (2)第一间隔支和第一对角支间梗阻 ,V1导联ST段一般不抬高,aVL导联 ST段抬高更明显,而III导联ST段压低 更明显。 (3)第一间隔支和第一对角支以远梗 阻,V1、aVR和aVL导联ST段不抬高 ,II、III和aVF导联ST段不压低;由于 综合向量向下,II、III和aVF导联ST段 可能抬高;V3-V6导联ST段抬高更明 显。 FTSJ85 (4)下壁导联II、III和aVF导联ST段抬高时,可能是RCA梗阻,也可 能是LCX梗阻(取决于谁发出后降支);当RCA梗阻时,综合向量向 右,ST段抬高III导联超过II导联,相应地I和aVL导联ST段压低。当 RCA近端梗阻时,累及RV,表现为V3R-V4R(经常V1)导联ST段抬 高,V4R导联为诊断RV累及最常用的导联。因此,一旦出现下壁导 联ST段抬高,应尽快行V3R-V4R导联检查。 合并V1-V3导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