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第一课时教案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 2、理解和把握的课文基本结构。 三、教学时间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伍尔夫生平和创作及意识流小说: 1882 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 41 年投河自尽。 强调内心;“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2 / 3 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哪怕是虚构的 ),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 二、默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对斑点的推测 意 识涉及的事、物 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 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坡 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 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 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3 / 3 来世 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树、树的生存 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