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doc_第1页
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doc_第2页
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doc_第3页
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doc_第4页
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应用中成药之浅见XXXXXXXX单位名称 XXX中成药是祖国伟大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配制、应用的成方制剂。有史以来,中成药因其疗效确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但是,中成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也必须给予重视。在此,本人参阅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和经验,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做针对性提示如下:1、要了解和认识中医、中药中成药不同于西药,如果营业人员对中医、中药的基础知识一点都不懂,则很难引导顾客选好中成药。例如感冒,中医将其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型,如果都一律用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则不可能一一见效。为此,中成药零售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医、中药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顾客解答疑问,正确引导购药。2、必须注意辨证用药中成药的组成相对固定,不象汤剂那样可随证加减,因此辨证使用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蛇胆川贝液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尤其多用于小儿咳嗽,但并不是所有咳嗽都适合用此药,因其药物组成主要为蛇胆、川贝母等寒凉之品,效能清肺止咳化痰,临床上治疗风热和肺热咳嗽,而其他类型则用之效不显,甚至产生副作用。再如:羚翘解毒丸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其组成为双花、连翘、牛子、蒲荷、桔梗、羚羊角、竹叶、豆豉等疏风清热解毒之品,故临床治疗风热型感冒,其他类型则服之不宜。营业人员指导顾客购用中成药时,要提示不能只看药名,更要对症选药,我们有责任让顾客了解中医中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效果。3、倡导合理配伍实际上,对一些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的慢性疾病,单用一药得往往显得药轻力薄。如果我们靠医院医师、药店药师指导,利用好中成药间功用关联,几药联用则可以增强疗效。例如,乳癖消是治疗乳腺增生的常用药物,其效能清热活血消痈,软坚散结解毒。中医认为,乳癖的发生系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成块。因此,我们在协助顾客选用乳癖消治疗该病的同时,指导配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之品,如疏肝和胃丸、逍遥丸等,则会疗效大增。应用益肝肾、强筋骨的壮骨关节丸时,配伍活血通络的通痹片、舒筋活血片等,则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肾阴虚证可用六味地黄丸加益肾补骨液;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丸加参茸卫生丸。气阴两虚证可用六味地黄丸加补中益气丸;中气下陷而又肾阳虚者可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著名专家关幼波教授用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病,打破了传统的治疗范畴,这些都就掌握。另外,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增强疗效、减低毒性的作用。减低毒性:如补中益气丸、贞芪扶正冲剂与环磷酰胺合用,可大大降低环磷酰胺的毒性,对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脾脏的萎缩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并能使之增生,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强的松、地塞米松)配伍,不但可以明显减轻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能减少激素类药物的用量,缩短其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如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TMP联用后,可使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丹参针与脑活素联用,对老年功能性失眠的治愈率是对照组的2.96倍;急性牙龈炎而见红肿热痛者,牛黄解毒片配乙酰螺旋霉素起效迅速,治热毒痰火之瘰疬(淋巴结核),解毒消炎丸配异烟肼疗效显著增加;慢性肾炎水肿属阳虚者,温阳利水方实脾散、真武汤、济生肾气丸配小量双氢克尿塞,利尿消肿作用益增。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疗效十分满意。4、注意配伍禁忌、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病机矛盾。如高血压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偶遇外感又会加服含麻黄的解表药,而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药性矛盾。如服用生脉散等补气药时,应尽量避免与骨刺丸等破气药同用;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若与木香槟榔丸等降气药同用,就形成一升一降,相互抵消药效;阴虚便秘,医生给患者开了番泻叶后又开了六味地黄丸,必然达不到滋阴的作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归纳起来,大体有:产生有毒物质,增加不良反应。含有朱砂(主要含HgS)的中成药,诸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万氏牛黄清心丸、人丹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溴化钾、溴化纳、碘化钾、碘化纳)配伍用,否则会产生溴化贡、溴化纳等沉淀物而严重刺激肠壁引起药源性肠炎;含有雄黄(主要含As2S2)的中成药诸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等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为这些西药所产生的微量硝酸、硫酸,可使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形成难溶物质,降低疗效。含有石膏、海螵蛸、自然铜)、赤石脂、滑石、明矾等成分的中成药诸如大黄清胃丸、止咳化痰丸、胃安片、牛黄上清丸、六一散、导赤丸、脑立清等,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等西药同用,因为这些金属离子可与上述西药形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不溶性络合物,使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而致作用减弱,疗效降低。产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药效减弱。如含有山楂、山茱萸、五味子等酸性药物的中成药与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纳等合用,或含有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药物的中成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等酸性西药同服,均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使药效受到影响。产生拮抗作用,使疗效下降。如鹿茸胶(片)、参茸片、参茸固本片等含鹿茸的中成药不宜与降血糖西药(胰岛素、降糖灵等)合用,因鹿茸中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可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血糖药的疗效;生脉注射液的强心升压作用可被-受体阻止剂心得安所抑制,二者不可同用;藿香正气水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而胃复安能加强胃窦部收缩强度与频率,促进胃排空,两者呈拮抗作用,应避免联用。还有如五味子、六味地黄丸、乌梅等与利福平同服,则加重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山楂冲剂与次碳酸铋和碳酸氢钠同服,药物失去疗效。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痧气散、婴儿散、红灵散、通窍散等与左旋多巴同服时,因碱性成分在消化液中使相当部分的左旋多巴迅速降解,生成不可逆的无生物活性的黑色素,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含有强心甙成分的中成药如罗布麻、万年青等在与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甙西药同服时,因药效累加,会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含麻黄碱的中成药与降压药优降宁、胍乙啶合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5、重视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例如,经常无目的地滥服补药,不但不能强壮身体,反能造成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而致其它疾病的发生。有曾遇到过量服用小活络丹而致头晕心悸、肢体麻木、肌肉震颤等毒副作用症状的顾客。近年,随着龙胆泻肝丸致肾衰的发现,更加证明中成药的毒副作用需要引起警惕。经查,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常用中成药有: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六神丸、板蓝根等,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如活络丸、冰硼散、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冠心苏合丸等,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及脑中毒。黑锡丹是治疗哮喘的中成药,内含青铅,若长期大量服用将会引起慢性铅中毒。如上这些均需引起注意。6、避开用药误区中成药的应用误区很多。如误区一:中药药性平和可以长期应用。其实,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误区二:服滋补中药延年益寿强身好。好是当然好,不过,应用不当就不好。如,有些人将中药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过早应用于青少年,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导致小儿早熟,损害了脾胃功能,造成营养过剩等。类似情况必须注意。7、正确掌握服药时间不同类型中药对服药时间有不同的要求。活血化淤的药物及一些药性过于苦寒、作用过于猛烈的药物等一系列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都应在饭后服用,和食物混合,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及补益药,都应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药效;饭后服用的中成药:正天丸、七叶神安片、地奥心血康、血脂康、根痛平颗粒、消渴丸等;饭前服用的中成药:百令胶囊、摩罗丹、八珍颗粒、天麻首乌片等;睡前服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枣仁安神液等;需要含服的中成药:西瓜霜、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8、应注意与药引配伍根据中药的归经理论,中成药以药引引药物到达病所,可以增强疗效。如对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等病证,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对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常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以行药势,直达病所;用于治疗便秘的麻子仁丸,宜用蜂蜜冲水送服,以增其润肠和中之效;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以取其引药入肾。9、注意服药禁忌服药禁忌,是指人们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麝香风湿膏、701镇痛膏等,均含芳香走窜的药物,孕妇应禁用,否则易致流产。有些毒性较大的中成药还会造成胎儿畸形和死胎等。其次是注意忌口,即注意食物对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古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之记载。胃寒者服中成药物时忌食寒凉食物,胃热者服清热药物时忌食辛辣食物,胃酸者禁食醋,水肿者应低盐饮食。正常掌握服用中成药的禁忌,可以避免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综上所述,我们要熟练掌握中成药的组成、功效,仔细分析研究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意义,充分挖掘中成药的治疗潜力,正确理解药物治病所具有的偏性,树立良好的对症荐的思想,高度注意中成药合理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的独特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康复保健事业服好务。主要参考文献:1、翟胜利 中成药的辨证用药 中国中药杂志 2000年 第12期2、屠家启 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1年 第5期 3、文窑先 中成药与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