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医案及解析.doc_第1页
排尿性晕厥医案及解析.doc_第2页
排尿性晕厥医案及解析.doc_第3页
排尿性晕厥医案及解析.doc_第4页
排尿性晕厥医案及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尿性晕厥中医临床100例病例01方剂组成: 黄芪30g,人参、升麻、炙甘草各6g,陈皮、白术、当归、柴胡各10g,生地、菟丝子、山萸肉各15g。主治疾病: 排尿性晕厥出现症状: 精神疲惫,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具体体征: 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弱。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典型病例: 杨某,男,36岁。小便后突然昏倒,意识更新丧失,持续12分钟自行苏醒,醒后自感头晕乏力,四肢发凉。精神疲惫,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弱。心率66次/分,血压15.0/8.5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服本方6剂,此间发作1次,仅感小便后头晕欲仆,但意识未丧失,心率72次/分,血压16.0/10.5kPa。仍感腰酸,劳累后头晕。原方加枸杞子15g,再进5剂。此后晕厥未发,头晕、腰酸消失,余症尽除。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见复发。排尿性昏厥发作于排尿过程中或排尿结束时,是以忽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排尿性晕厥属于中医“厥证”范畴。明代有名医家张介宾(号景岳)类经.厥逆。 中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最为急候。”本病病机主要为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不相顺接,神明失用所致。 治法:可单用吴茱萸6克,水煎温服,天天1剂,连服3天。治疗排尿性晕厥疗效满足。 吴茱萸味辛、苦,性温,功能温中止痛荨麻疹、 理气燥湿。内服以治呕逆吞酸、厥明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等证见长。宋代有名医药家寇宗 , 本草衍义。谓:“吴茱萸下气最速。”元代名医王好古曰: “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以吴茱萸= 主之。”可见吴茱萸单味服用,便足以调理逆乱之气机,使升降复常而阴阳顺接,于是排尿性晕厥自愈。人参养荣汤加味治疗排尿性晕厥25例临床观察四物回阳饮加减治疗排尿性晕厥12例排尿性晕厥治验两例分析 前言:笔者诊治两例排尿时出现晕厥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例一张某某,男,33岁。于1997年8月30日初诊。间断性排尿晕厥3年余。表现为解小便时,顿觉心慌,出冷汗,旋即晕倒在地或者倚墙而立,不省人事,约13min后苏醒,醒后全身疲乏无力,两手发凉,平素总觉劳累疲乏,嗜睡。发病原是约半年左右1次,以后逐渐发作频繁,有时1个月12次不等。发作时间均在夜间或午睡醒后小便时。劳累或睡眠不足,可使发作次数增多。曾被诊为“癫痫”“低血糖”“眩晕症”等病,用各类中西药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诊时见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无力。诊为:排尿性晕厥;辨证属:中医气厥虚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25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7。5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生山药30g,茯苓10g,厚朴10g。水煎服,连服7剂每日1剂。药后患者感到精神振奋,精力充沛,病证未发作。因病程较长,短期服药很难确定是否确有疗效,遂改汤为丸,早晚空腹各服2丸,连服2个月仍未发病,停药观察1年,病愈,随访5余年未复发。初诊。近3个月之内,排尿时晕倒3次。晕前有头晕、恶心、腿软。 加味升陷汤为主治疗排尿性晕厥33例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