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docx_第1页
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docx_第2页
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docx_第3页
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docx_第4页
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传染病和免疫练习(有解析)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人体的蛔虫病是传播范围较广的传染病,它属于: A细菌性传染病B真菌性传染病C病毒性传染病D寄生虫性传染病2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3大灾后要防大疫。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分泌物杀灭体表的病菌 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C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角膜的细菌 D注射甲流疫苗,预防甲流二、判断题(题型注释)6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7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这类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8( )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体内不再存在抗体。9流感多发季节,老师在教室洒醋、熏艾条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三、连线题(题型注释)10(4分)请将作者与相关书籍连线。A达尔文 a寂静的春天B蕾切尔.卡逊 b物种起源C林奈 c本草纲目D李时珍 d自然系统11友情联盟A第一道防线 a.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B第二道防线 b.淋巴细胞针对抗原产生抗体,将该抗原清除。C第三道防线 c.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及其分泌物的杀菌作用。12在下列实例与免疫类型之间连线:(1)皮肤的屏障作用(2)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A.非特异免疫(3)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4)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B.特异性免疫(5)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四、填空题(题型注释)13传染病流行的 三个环节是 、 和 。14体液中的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5据报道,纺织厂下岗工人张某,被有关媒体“包装”后,迅速蹿红,一跃成为“营养大师”,由他们策划出版的书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量迅速突破400万册,该书鼓吹人们通过吃绿豆等进行“食疗”。目前,因喝绿豆汤过量导致腹泻的病人有所增加,卫生部称张某“营养专家”身份系造假另据报道,湖南刘某听说生吃活泥鳅可以“去火”,就生吃活泥鳅,结果引来寄生虫在体内“打隧道”,出现发烧、全身发抖、肌肉酸痛等症状。(1)查阅食物成分表,绿豆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未知,暂视作含量为0。若某人受蛊惑长期只吃绿豆,可能会患_病(任写一种)。(2)当绿豆被食用进入消化道后,绿豆中的蛋白质被消化的部位在 _。(3)医生决定为“腹泻”病人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当药液从患者前臂血管注入并首次进入小肠处毛细血管时,药液经过心脏四个腔的次序依次是_。(4)有同学说,虽然寄生虫与细菌、病毒不同,但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也是传染病。他的说法正确吗?_(5)刘某得病后,听到“泥鳅”二字就全身发抖、没有食欲,这是_ 反射。五、综合题(题型注释)162013年3月,我国出现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为作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专家追踪研究可能传播该疾病的禽类,并积极研制相关疫苗,同时提醒公众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平时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疾病。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1)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没有_结构,由 和 组成。(2)该病毒的营养方式(生活方式)为 。17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5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流感疫情的防控、流感病毒和疫苗的共享、慢性病的防治等。其中慢性病(指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就有370万人因慢牲病死亡。为了远离疾病,专家建议禁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1)按时吃早餐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下列提供的食品,请你搭配一份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 A馒头B泡面C可乐D牛奶E炸薯条F鸡蛋G苹果(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_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3)吸烟是一个慢性致病的过程,它直接影响 系统的功能。(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病毒作为 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免疫。(5)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你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H7N9禽流感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有关。(1)禽流感属于传染病,病禽属于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禽流感病毒(A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 。 (2)2013年3月底,我国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现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迅速根据疫情寻找病原,捕杀病禽,并对病人及时隔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并且要求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这种做法属于 。 (3)由于本次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所以,预防和控制成为了目前对抗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手段。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提出条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 。19去年3月,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随后,疫情发展较快,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几乎每天都报告H7N9新发病例.(1)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其结构十分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2)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 。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某种疫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类免疫叫做 免疫。(3)H7N9禽流感虽有全球蔓延之势,但我们也无需恐慌,因为该病是可防可控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分析,对确诊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六、探究题(题型注释)20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5分)第一次处理10天后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方法结果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注射强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乙组绵羊不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注射强毒病菌患炭疽病(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体内产生了 ,其作用是 ,绵羊的这种免疫称为 免疫。(2)乙组绵羊在试验中的作用是 。(3)为预防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加强了对邮件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一措施属于 。21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 免疫;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2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第一次处理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方法结果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注射强毒病菌没有患炭疽乙组绵羊不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注射强毒病菌患炭疽请分析回答:(3分)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 (3)为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采取的这一措施属于_。2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组第一次处理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方法结果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无病症注射活性病菌无病症乙组绵羊不注射任何病菌无病症注射活性病菌有病症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 ,获得了 。(4分)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分)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 (选填“甲组”或“乙组”)(3分)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 。(3分)24(6分)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每年我国政府都为刚出生的婴幼儿免费接种麻疹疫苗。去年,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1)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 和 等特点。(2)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 免疫的特征,它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3)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4)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试卷第5页,总6页 参考答案1D【解析】蛔虫是寄生在人的肠道内生活的,所以蛔虫病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2C【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考点: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B【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灾之后要防大疫庐山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目的是杀死空气中和病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其它附着物上的病原体,防止病菌通过环境中的生物或者空气媒介传播疾病,所以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4D【解析】试题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为一种先天性的免疫,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不会因为物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而特异性免疫则有物种的差异性,所以A、B、C为非特异性免疫,而D为特异性免疫,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5D【解析】试题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A、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C、溶菌酶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故ABC都不符合题意;D、接种甲流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6对【解析】试题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接种卡介苗,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该抗体只对结核杆菌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所以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抗体和抗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抗体和抗原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8错【解析】试题分析: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将保留在体内,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9错【解析】试题分析:流感多发季节,老师在教室洒醋、熏艾条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0【解析】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作了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林奈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本草纲目是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药学著作.11Ac Ba Cb【解析】试题分析: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共同完成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12【解析】试题分析: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皮肤的屏障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特定的抗体对抗原起作用,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3)唾液中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4)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属于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5)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消灭作用引起的发炎反应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1、3、5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和4属于特异性免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3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解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要传播下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14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道防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三道防线。15(1)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任答其中一种即可,其它答案正确亦可)(2)胃和小肠(只答胃或只答小肠均不得分)(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只要顺序正确,没有箭头也给分)(4)正确(5)复杂反射(或:条件反射;后天反射)【解析】试题分析:(1)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粗糙等(2)蛋白质最先在胃里开始被消化,最终进入人的小肠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3)静脉注射药物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的毛细血管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据此可知,虽然寄生虫与细菌、病毒不同,但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也是传染病故答案为:正确(5)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据此可知,刘某得病后,听到“泥鳅”二字就全身发抖、没有食欲,这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特殊的语言文字等产生的一种条件反射考点: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食物中的营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传染病、反射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16(1)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2)寄生【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核酸内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和RNA两种,没有染色体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考点: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17(1)病原体 抗原 (2)体内产生抗体 特异性 (3)有利 (4)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A馒头和B泡面都能提供丰富的糖类,但是泡面由于水太多,易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C可乐含较多的添加剂等,不宜多喝,更不能代替水,D牛奶、F鸡蛋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G苹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E炸薯条是油炸食品,不易多吃,易造成脂肪堆积,其中含膨化剂,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可搭配为:ADFG。(2)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缺乏易导致糖尿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3)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流感病毒制成的,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原物质,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5)由第(4)题可知,计划免疫能使人产生抗体,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可见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合理营养,胰岛素及缺乏症、吸烟的危害、传染病、计划免疫及免疫。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18(1)传染源 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3)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流动水洗手。2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手帕遮住口鼻;避免接触禽类、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3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经常开窗通风。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5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6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解析】试题分析:(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带病毒的鸡属于传染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禽流感病毒(A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2)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根据疫情寻找病原,捕杀病禽,并对病人及时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3)由资料可知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其正常生理功能受损最严重的是呼吸系统,最终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造成严重损伤,H7N9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积极锻炼身体可以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力,室内保持通风和及时洗手能切断传播途径,都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点评:本题是有关传染病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人体免疫知识的综合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并会灵活运用。19(1)遗传物质(或核酸) (2)抗体 特异性(或后天性) (3)控制传染源【解析】试题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普通的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INI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抗体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原体起作用的疫苗,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确诊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20(1) 抗体 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特异性 (2) 对照 (3) 切断传播途径【解析】试题分析:(1)题干中甲组绵羊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毒,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度病毒后,由于体内具有了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可以抵抗该病菌,所以表现为无症状。(2)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毒,甲组注射了脱毒病毒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为对照组。(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炭疽病可能通过邮件等物品传播,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熟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21特异性 对照【解析】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 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甲组注射了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