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鳝人工养殖疾病防治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 0904 李岚 徐珍黄鳝养殖中的常见问题一 发病原因影响黄鳝养殖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来源复杂,不少黄鳝在养殖户收购到之前就已经发烧或感染其它疾病。寄生虫多。据我们解剖观察,在200条黄鳝中,每条黄鳝的肠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寄生着棘头虫,最少的有3条,最多的达122条。这些寄生虫寄生于黄鳝肠道,一方面吸取黄鳝的营养,同时也损伤黄鳝的肠壁,尤其在黄鳝的吃食季节,黄鳝因被人为捕捉储存,不能摄食到食物,营养供应严重不足,而寄生虫却变本加厉地吮吸黄鳝的肠壁,极易引发黄鳝的肠炎。加之人为储运的不科学,可同时引起发烧病等并发症。黄鳝的头部附近容易寄生一种个头很小的水蛭(蚂蟥),这种小个体的水蛭叫缘拟扁蛭。这些小水蛭一方面从鳝身上吸血,同时经常给黄鳝的体表造成严重伤害。黄鳝在超高密度储存的状况下,造成发烧而致使其体表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粘液大量脱落,加之体表因水蛭寄生而造成的众多伤口,病菌极易侵入鳝体而导致鳝病爆发。体质差。野生黄鳝由于受大量寄生虫的危害,加之饲料没有保证,通常饥一顿饱一顿,这也是野生黄鳝一般都很瘦弱而人工养殖黄鳝都很肥状的原因。由于营养不足致使野生黄鳝体质差,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均不如人工繁殖的黄鳝。二 防治对策如何减少黄鳝发病?鳝鱼一旦发病,大多已失去食欲,加之个体较小,不易灌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对病鳝一定要坚持“无病先防、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方针。具体措施有: 第一:采捕鳝种,不能用铁夹、钓钩。黄鳝池内不得有玻璃碎片或铁片等锋利杂物,以免损伤鱼体,在搬运和放养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细心,避免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触,保持鳝体湿润! 第二:投放鳝种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每平方米池面可用生石灰l公斤或用20克漂白粉化浆后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投放鳝种。 第三:做好发病鳝鱼的隔离工作,对发病鳝鱼池不要使池水相互串通,病鳝、死鳝小萤随便抛弃,必须深埋土中。 第四:鱼体消毒一从外地购进和捕捉的鳝种,在放养前,必须先放在34食盐水中浸洗5分钟或放在lO克米3的漂白粉液中浸洗,以杀死鱼体中的病原体。 第五:工具消毒,养鳝工具重经常放在刚光下曝晒或放在盛有10克米3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消毒5分钟以上。 第六:在养鳝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避免鳝鱼相互缠绕和减少疾病。一般每5公斤黄鳝搭配0.5公斤泥鳅进行混养。第七:在饲养管理上,投饵要坚持做到“四定”并及时清除黄鳝吃剩下的饲料,以免在池内腐烂变质,污染水质,勤换水,特别是夏季水温高时,一般每三两天应更换一次水,以保证水中溶氧充足。三 生态养殖 什么是EM有效微生物?EM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剂,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系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5科10属共80多种有关的微生物组合而成。可广泛用于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增强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并且还可以消除畜禽粪便恶臭,改善水质,净化环境。EM在黄鳝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EM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的活化生长,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的反硝化作用去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EM在黄鳝养殖中具体应如何使用?具体方法为:在放鳝前,每100平方米鳝池用EM1公斤喷洒净化养鳝池。EM系微生物菌群,石灰、漂白粉等杀菌剂对其有杀灭作用,不可混用。饲养期间,一般为隔15天左右全池泼洒EM菌液,用量为:每1立方米水体10毫升。污染较重的鳝池,应视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以促使水中污物尽快分解。EM饵料制作:由于制作黄鳝的软颗粒饵料需向干料中加水,则我们可以用EM液代替部分水而加入饲料中,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对促进消化,预防肠炎很有作用。EM在蚯蚓和蝇蛆的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其作用主要有:在粪料发酵中,消除粪料臭味,促进粪料发酵。在其饲料中添加EM,便于防止蚯蚓疾病。提高产量。使用EM处理的粪料,1吨粪第一次利用,可产蝇蛆100-300公斤;第二次利用可产蚯蚓20-60公斤,还可将蚯蚓粪作为培育鳝苗培肥水质的底泥,还可将蚯蚓粪部份加入黄鳝饲料而用于饲养黄鳝。一些养殖户养殖蝇蛆未经EM发酵甚至根本就没有发酵,长出的蝇蛆带有大量的病菌,有的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动物尸体直接生蛆甚至直接从粪坑中捞蛆养鳝。虽然在投喂前也曾使用药物消毒,但仅仅能杀灭一些表皮上的病菌,而位于蝇蛆体内的细菌是无法杀灭的。韩国、新加坡等养鳝技术发达的国家,是禁止向黄鳝投喂新鲜的蝇蛆、蚯蚓及动物内脏的,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更容易将病虫带入。而全程使用EM生产的蝇蛆及蚯蚓则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四 鳝病的诊治如何识别黄鳝是否生病?处于正常养殖阶段的黄鳝,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初步判别是否发病:摄食量。当气温、水温及养殖环境无任何改变,饲料的质量及加工、投喂等均无变化,而黄鳝的摄食量明显减少,可怀疑黄鳝已经生病。看体表。黄鳝体表出现腐烂、白毛、异常斑块、寄生虫等,鳝体发红,非繁殖季节而肛门红肿,粘液脱落等,可怀疑已生病。栖息地点。正常黄鳝平时应隐藏于草丛中或泥洞内。在池中没有青苔及杂草的情况下,发现黄鳝在白天的非吃食时间而不入洞不入草,或将头长时间伸出水面或爬到水草上面,这些异常的现象都可怀疑其已经生病。运动方式。黄鳝在非吃食时间出现翻滚或螺旋形或突然性蹿跳,一般为其体表或体内寄生虫的寄生情况严重。敏感程度。正常黄鳝对意外的声响、振动、水动等均会迅速作出反应。对反应迟钝者,应注意观察判别。看肥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应该是头小、体圆而短;对头大、体细、尾尖的黄鳝,不是营养不良就是患有疾病。防治鳝病常见的用药方式有哪几种?泼洒法: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的药液浓度,杀灭池水中及鱼体外的病原体及寄生虫。浸洗法:即将黄鳝集中于容器内,进行较高浓度的短时间药浴。口服法:将药物均匀拌入饲料中投喂,杀死黄鳝体内寄生虫或消炎。 黄鳝养殖中的疾病防治 1 黄鳝常见病的防治11 痉挛症1.1.1 病原和病症 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1.1.2 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12 发热病121 病因和病症 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122 防治方法 在运输前先经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容物除净,气温2330情况下,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在水平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4 肠炎病 1.4.1病因和病症 投喂腐烂变质食物、饥饱不均、免疫下降、养殖密度高和水质恶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鳝行动迟缓,全身发黑,尤以头部明显,腹部膨大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变紫,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脓血流出,病鳝食欲下降,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肠管充血发炎,短期内死亡。 1.4.2 防治措施:用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交叉消毒水体,每半月使用1次;加强饲养管理。投喂饲料做到“四定”,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粪便残饵,防止水质恶化;饲料内加抗菌素,按饲料重量计算,交叉使用下列物品:0.2%-0.5%土霉素、0.1%-0.2%呋喃唑酮、0.1%氟哌酸,连喂3-5d;对病鳝应内服与外用药同时使用,也可用0.20.3g/m3禽用红霉素全池泼洒;每50kg鳝鱼用大蒜100g、食盐200g,分别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d。2 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21 锥体虫病211 病原和病症 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营寄生生活而成。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在68月份。212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22 隐鞭虫病221 病原和病症 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其形态与其他鱼类寄生的隐鞭虫不同,它的后鞭毛贴在虫体表的一段,和虫体表面构成一条比较明显的狭长的波动膜。活的虫体在血液中颤动,但很少迁移。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 222 防治方法 用20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此法可治疗也可预防。23 黑点病231 病原和病症 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皮下组织而引起的。黄鳝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232 防治方法 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用1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24 航尾吸虫病 241 病原和病症 是一种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所引起的。活体体表光滑,圆柱形,背腹部稍扁平,淡红色。病鳝消瘦,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242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25 棘头虫病 251 病原和病症 是一种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营寄生生活所引起的。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奇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表现为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252 防治方法 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用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26 毛细线虫病 2.6.1 病原和病症 毛细线虫是黄鳝养殖中主要的寄生虫。是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而引起的。发病于7月中旬。常由于换水不及时或不彻底而感染,虫体呈乳白色。病鳝减食消瘦。发病率为70%80%,野生鳝鱼发病率更高。毛细线虫产卵于水中,静水养殖时,鳝鱼易吞食虫卵而致病,但在流水养殖时发病率较低。病鳝身体变黑,肛门红肿,挤压肛门无水流出,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翻滚自咬,食欲下降、营养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并发其它疾病。解剖可见肠内有乳白色虫体,长2-11mm,肠壁发炎溃烂,聚集多时达40-50条,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死亡。 2.6.2防治方法 选择未感染毛细线虫的鳝鱼养殖,在养殖池内设置食台,投喂无毛细线虫污染的饲料;每次鳝鱼出塘后以入放养前用生石灰150g/m3洒池以杀灭虫卵;病鳝池用90%晶体敌百虫0.2-0.5g/m3全池泼洒。每50g鳝鱼用90%晶体敌百虫5-7.5g拌饲料投喂,连喂5-7d;用贯众、荆芥、苏埂、苦楝树根等中草药合剂,按50kg鳝鱼用药总量290g(比例为16:5:3:5)加入总药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2次,将2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d。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用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27 细菌性皮肤病(赤皮病) 271 病原和病症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发生,59月份为流行季节。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疾病,大小鳝均患,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以紫。以病后短期内死亡。 272 防治方法 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应保持水位10cm左右;用2g/m3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续2-3d,或用生石灰和“鱼康泰”洒池,效果较好;饲料内拌药物,如三黄片、磺胺药、红霉素,池内浸沤枫树蓖麻叶。用1千克鱼康乐1号添加于100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天1次,37天为1个疗程。2.8 烂尾病 281 病原和病症 是鱼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而引起的。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部骨肉烂掉,尾脊椎骨外露。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烂尾病不易致死,但易并发其它细菌性疾病。病鱼反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282 防治方法 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避免细菌繁殖。病鳝单独处理,用土霉素、磺胺药拌饲料投喂,0.2g/m2 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或0.25单位/mL的金霉素,连续使用3-5d。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每毫升025单位。29 水霉病 291 病原和病症 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体表受伤而感染,肉眼可见到伤处长霉丝。 292 防治方法 一方面立即加注新水,一方面用食盐和小苏打(前者每百升水加25千克,后者每立方米水体用量20克),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水体用0203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直到病愈。2.10 打印病(腐皮病) 2.10.1 病原和病症 该病是成鳝阶段的主要疾病,多发生在在土养殖,好发于高温季节。初期鳝体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腐烂,直至露出骨胳和内脏。 2.10.2 防治方法 全池泼洒10g/m3生石灰或1g/m3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1次;病烂处涂高锰酸钾粉或用毛笔沾1%高锰酸钾溶液;用0.2g/m3呋喃酮或0.3g/m3“鱼安”或红霉素25万单位/m3(片剂需研碎)全池泼洒,连洒3-5d,同时内服磺胺或土霉素;将蟾蜍剥皮放入鳝池,或泼洒蟾酥。2.11 白皮病 2.11.1 病原和病症 本病也是一种皮肤病,病原是白皮极毛杆菌。白毛病与烂尾病一样,发生在黄鳝尾部,只不过该病多发生于幼鳝期间。表现为尾部发白,病灶处无黏液,病鳝行动较慢,人们只要用手抓它便一抓即着。流行季节为58月之间,死亡率可达60%以上。 2.11.2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黄鳝口服土霉素5克,连续3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2)中药合剂泼洒 艾叶1000克、地虞子100克、苍术150克、并头草250克、百合50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后以70温水浸泡48小时,均匀地挤药汁于30平方米的黄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黄鳝无反应,23天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可愈(该方可挤汁35次)。 212 梅花斑状病2121 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在7月中旬,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黄色圆斑。2122 防治方法 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哈蟆)。已发病者,可用1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2天后即可痊愈。2. 13 萎瘪病 2. 13 . 1 病症和病因 又称消瘦病 病因放养密度太大,规则参差不齐,争食太强,饵料不足,营养不够所致。患病鳝鱼独游,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 2. 13 2 防治方法 同一鳝鱼池规格整齐,防止争食。放养密度适宜,密度过大,应及时分池。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投均匀,满足鳝鱼摄食生长。 3 体表寄生蚂蟥的防治 31 病原和病症 由于蚂蟥(中华颈蛭)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使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用无土法养殖黄鳝时,在池中培育水葫芦,对养殖效果是有利的,但易带入蚂蟥(蚂蟥喜躲藏在水葫芦的根部)。 32 防治方法 放养前用生石灰150g/m3洒池清塘,鳝种和水草在入池前用10 g/m3硫酸铜浸泡10-15min杀灭水蛭;病鳝用10 g/m3的硫酸铜浸洗是安全有效的,浸洗时间达20min尚未脱落,可向容器中冲加新水使其脱落。注意勿用金属容器盛装硫酸铜容液;将病鳝捞起,放入百虫克溶液(1吨水加百虫克二克),浸浴510分钟,按1份黄鳝5份药液浸泡12小时,能使蚂蟥脱落致死。如果发现浸浴时黄鳝有颤抖现象,说明药物浓度过高或浸浴时间过长,应立即将黄鳝捞出。福尔马林10 g/m3浸泡约10 min。用5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浴,经05小时蚂蟥即开始脱落,经3小时即全部脱落死亡,而黄鳝则十分正常。4 出血病的防治 41 病原和病症 江苏宝应县科委凌天慧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徐福南等,于1990年发现了国内外均未报道过的黄鳝败血型疾病,暂称黄鳝出血病。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该病是由“气单孢菌”引起的出血病,对黄鳝人工接种“气单孢菌”毒株,发病症状与原发症状完全相同,接种后91小时,黄鳝全部死亡。剖检可看到病鱼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较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从病理学来分析,这是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42 防治方法 每100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连用37天。病鳝用0.25g/m3的金霉素或呋喃唑0.8g/m3全池泼洒,或将大黄片1%3%拌入饲料投喂,效果较好。此外,还有下面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通常采用的静水无土生态黄鳝养殖技术包括换水、密度锻炼、调节水温、改善生物种群结构、调节黄鳝密度、严格筛选鱼种、中草药防治、杀灭寄生虫等,从黄鳝、环境、病原物等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对黄鳝进行生态养殖。 (1)调节水温 黄鳝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土建施工人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动物检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环境监测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无损探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文勘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印刷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地图绘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 玉兰花的栽培与管理方法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及应用
-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课件 第11、12章 定性比较分析、写作
- 融资入股合作协议
- 上门按摩项目创业计划书
- 模块三 环境感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