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doc_第1页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doc_第2页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doc_第3页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doc_第4页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建筑设计部分建筑设计部分 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 3 层,占 地面积约为 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 1992.6m2; 1.2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13-8) 1.2.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 ; 1.2.3建筑制图标准 (GB/T 501042001) ; 1.2.4房屋建筑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1.3 标高及建筑细部作法标高及建筑细部作法 教学楼建筑高度 11.7 米,地上三层,层高为 3.9 米。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 为0.000,室内外高差 450mm; 1.41.4 建筑设计图纸建筑设计图纸 其余图纸详见施工图纸 2 2.2.结构设计部分结构设计部分 2.1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 3 层,占 地面积约为 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 1992.6m2, 结构为框架结构。 2.22.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2.2.1 该建筑属于丙类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2.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 2.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 2.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 2.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2.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 ; 2.2.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 2.2.8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 2.2.9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 2.32.3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2.3.12.3.1 结构柱网布置结构柱网布置 由于建筑总长度不超过 55m,且为保温隔热屋面,所以不设变形缝。 图(1)平面柱网布置图 3 2.3.22.3.2 确定材料等级确定材料等级 柱子采用 C35 (Ec1=3.25107kN/m2) 梁板采用 C30 (Ec2=3.00107kN/m2) 2.3.32.3.3 估计板、柱、梁的截面尺寸估计板、柱、梁的截面尺寸 (1)楼板厚度的确定 根据平面布置,单向板的最大跨度为 4.5m, 按刚度条件,板厚为 l/40=4500/40=112.5mm; 按构造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最小厚度为 60mm; 综合荷载等情况考虑,取板厚 h=150mm. (2)梁柱截面度的确定 1)框架梁截面高度和宽度由下式确定: H=(1/121/8)L; b=(1/31/2)H; 纵梁: () h=(1/121/8)l=(1/121/8)4800=400mm600mm 取 h=500mm; b=(1/31/2)H=(1/31/2)500=167mm250mm 取 b=250mm; () h=(1/121/8)l=(1/121/8)3600=300mm450mm 取 h=400mm; b=(1/31/2)H=(1/31/2)400=134mm200mm 取 b=350mm; AB、CD 跨: h=(1/121/8)l=(1/121/8)6600=825mm500mm 取 h=700mm; b=(1/31/2)H=(1/31/2)700=233mm350mm 取 b=350mm; BC 跨: h=(1/121/8)l=(1/121/8)4500=375mm563mm 取 h=700mm; b=(1/31/2)H=(1/31/2)550=183mm275mm 取 b=350mm; 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楼板厚 150mm,满足 h/l011/50. 设计强度: C35(fc=16.7N/mm2,ft=1.57N/mm2); C30(fc=14.3N/mm2,ft=1.43N/mm2); (3)框架柱截面的确定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确定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可知,边柱及中柱的承载力范围分别为。 4.22.1和 4.24.35。估算结构构件尺寸时,楼面荷载近似为 12KN/估算。 4 根据文献得知,柱的轴压比应小于轴压比限值的要求: 8 . 0 f A f hb c c c cc NN 边柱:mm2 取 294mm86069 7 . 168 . 0 1291 . 29 . 33 . 1 10 3 Ac mm2 取 287mm82286 7 .168 . 0 1298 . 135 . 4 3 . 1 10 3 Ac mm2 取 287mm79448 7 .168 . 0 1291 . 26 . 33 . 1 10 3 Ac 中柱:mm2 取 287mm137143 7 . 168 . 0 12935. 46 . 33 . 1 10 3 Ac mm2 取 287mm178285 7 . 168 . 0 12935. 49 . 33 . 1 10 3 Ac 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的截面边长分别为 294mm 和 423mm,根据上述 计算结果病综合其他因素,本设计截面尺寸为 450mm450mm。基础选用肋梁式筏板 基础,基础埋深取 1.2m。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柱高度: h=3.9m; 5 2.42.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 2.4.12.4.1 恒载计算恒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泥砖300 0.02519.8=0.5 kN/ m230025 20厚1:25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 kN/ m2 SBS防水层 0.4 kN/ m2 3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平 0.0324=0.72 3 /kN m 120mm厚(2%找坡)陶粒混凝土 0.127=0.84kN/ m2 150mm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0.157=1.05 3 /kN m 15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525=3.75 kN/ m2 共计 7.66 kN/ m2 (2)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表 3-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横梁,bh 层次混凝土强度 等级 AB 跨,CD 跨BC 跨 纵梁 BH 23 C30350700350700250500 1C30350700350700250500 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 层层 次次 构件构件 B/mB/mh/mh/m KN/KN/ mm G G KN/mKN/m l li i/m/mN NG Gi i/KN/KNGGi i/KN/KN 边横梁 0.350.70251.054.5943.742713.908 中横梁 0.350.7251.055.054421424.536 纵梁 (1) 0.350.7251.054.5943.156797.514 纵梁 (2) 0.350.7251.054.5943.724407.947 2343.90 961 1 柱 0.450.45251.106.8754.8842772 6 边横梁 0.300.7251.053.9383.742611.888 中横梁 0.300.55251.054.3324.021363.888 纵梁 (1) 0.250.50251.053.9383.156683.636 纵梁 (2) 0.250.50251.053.9383.724349.694 2 2 3 3 柱 0.450.45251.106.8753.0841732.5 2009.10 72 注:表中 未考虑柱的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增大系数。G 表示单 位长度构件重力荷载。N 为构件数量。 梁长取净长,柱长取层高。 外墙 250mmmm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5KNm-2) ,外墙面贴瓷砖(0.5KNm-2) ,内墙 面为 20mm 抹灰,则外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 0.5 + 15 0.25 + 17 0.02=4.59KNm-2 ; 内墙 200mm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5KNm-2) ,俩侧均为 20mm 厚抹灰,则内墙单 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15 0.2 + 17 0.02 2= 3.68 KNm-2 ; 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0.2 KNm-2 ; 铝合金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0.4 KNm-2 ; 钢铁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0.4 KNm-2 ; 表 3-3 墙体自重计算 墙体位置重量,KN合计,KN 纵墙 3858.8544 底层外墙横墙 667.8576 纵墙 970.0112 底层内墙横墙 2601.6312 底层其它墙 1437.408 9535.7624 纵墙 2243.52 二三外墙横墙 387.144 纵墙 563.96 二三内墙横墙 1473.8952 二三层其它墙 867.9061 5536.3952 7 (3)门窗荷载计算 M1、M5采用钢框门; M2采用木门; M3、M4、M6 ; C1、C2、C3、C4、C5、C6、C7采用铝合金窗 ; 表 3-4 门窗重力荷载标准值 名称位置合计,KN 底层 68.136 窗二层至三层 31.668 底层 69.864 门二层至三层 25.62 (4)楼梯间重力荷载计算 楼梯间: 1002.5 KN (5)女儿墙 女儿墙重:76.1213.420.101.2cos3025=465.042 KN 墙体实际重力荷载(除了门窗洞口墙体) 首层: 9535.7624-(1.82.14+2.11.526+2.51.712+0.91.724+0.60.62) 6.84-1.02.18+0.92.122+1.82.16+0.92.12+0.92.12)3.68 =7941.0944KN 标准层: 5536.3952-(2.1 1.526+2.51.712+0.91.724+0.91.24+0.60.62) 6.84-1.02.18+0.92.122+1.82.16+0.92.12+0.92.12)3.68 =3073.17454KN (6)重力荷载代表值及荷载分层汇总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荷载+50%屋面雪载+从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 层墙自重+半层楼梯自重+半层门窗自重。 顶层横载 Q1 :5650.563 KN 8 顶层梁自重 Q3 :2009.1072KN 顶层柱自重 Q4 :1732.5 KN 顶层墙自重 Q5 :3073.1745 KN 顶层楼梯自重 Q6 :1002.5 KN 顶层门窗自重 Q7 :95.484 KN G9=Q1+0.5Q2+Q3+0.5Q4+0.5Q5+0.5Q6+0.5Q7=10866.4345 KN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 柱及纵横墙体自重,半层楼梯自重,半层门窗自重。 G8=3457.014+0.52093.48+2009.1072+1732.5+3073.1745+1002.5+95.484 =12143.917 KN G8=G7=G6=G5=G4=G3=G2=12143.917 KN G1=3457.014+0.52093.48+2434.9096+0.5(2772+1732.5)+0.5(7941.0944+307 3.1745)+0.51002.5+0.599.804=14881.2 KN 2.4.22.4.2 活荷载计算活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0 kN/ 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 kN/ m2 屋面雪活荷载标准值 Sk= rS0 =1.00.5=0.5kN/ m2 (式中: r为屋面面积雪分布系数,取r=1.0) (2)顶层活载 Q2 :0.5 (75.6+0.5)(4.22+4.5+0.5)=509.87 KN (3)楼面活荷载:2.0 (75.6+0.5)(4.22+4.5+0.5)=2039.48 KN 2.4.32.4.3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 基本风荷载W。=0.5kN/ m2; 基本雪荷载为0.2 KN/ m2。 2.52.5 水平荷载内力计算水平荷载内力计算 2.5.12.5.1 地震作用下的内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计算 (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9 10 1.7TT 式中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影响,取 0.6; 0 9 框架的顶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T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由求TT 出,再用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1 T 1 T KN Ge 83.2932) 8 . 28 3 2 3 1 (5 .2536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层 次 (kN) i G(kN) i G(N/mm) i D 层间相对位移 i i i G D i 312134.5886606.74226859438.2135.1 212134.5898741.32226859443.596.9 114881.2113622.52212974853.453.4 计算基本周期 T1,其中 T的量纲为 m,取 T=0.7,则: T1 = 1.7 0.7 0.2518-2 = 0.605s 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根据规范,结构高度不超过 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 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本设计的结构高度为 11.7m 小于 40m,因此用底部剪力法。 3)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eq=0.85Gi=0.85(14881.2+12134.587+137799.26)=96579.14KN a1=(Tg/T1)0.9 amax=(0.35/0.605)0.90.16=0.0978 FEK= a1 Geq=0.097896579.14=9445.44KN 在 7 度设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查表得结构的特征周期 Tg=0.3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取 max=0.16。由于 T1=0.605(s) 1.4Tg=1.40.35=0.49(s) 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0.08+0.07=0.080.605+0.07=0.1184 n 1 T 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0.12849445.44=826.8kN n F nEK F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 2-8,表中: 10 10 1 (1) ii iEKn jj j G H FF G H 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层次层次 i H (m m) i G (kNkN) ii G H kN m 10 1 ii jj j GH G H i F (kNkN) i V (kNkN) 311.712134.583129530.0693577.077595.98 27.812134.583129530.05416.368012.34 13.912134.58240264.420.0378314.768327.1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见图 (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注: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1/550。 e e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 次 层间剪力 i V (kN) 层间刚度 i D (N/mm) 层间位移 i i V D (mm) 层高 i h (mm) 层间相对弹性 转角 e / ii uhA 37595.9822685943.3530001/895 28012.3422685943.5330001/850 18327.121297483.9148001/1228 最大转角发生在第二层 1/850V679.48103V752.54103V 箍筋直径 /mm,支数/nn=2,=8n=2,=8n=2,=8 1 sv A/mm2 50.350.350.3 箍筋间距 s/mm 100100100 Vcs=0.42ftbh0+1.25fyvnAsv 1 s h0 230.11103 RE V 230.11103 RE V 254.86103 RE V 1 sv st nA b s A % 0.2870.2870.287 %9 . min 0.24 t s v yv f f 0.1790.1790.179 (3)柱截面设计 以第一、二层 B 柱为例,对图中的、截面进行设计。 混凝土一层 C35,二层 C30, fc =16.7N/2,fc =14.3N/2纵筋为级 fy= fyv =300 N/2,箍筋为级 fy = fyv =210 N/2。1=1.0,1=0.8,b =0.55,a=a=35 1)轴压比验算 轴压比限值见表 2-29 表 2-29 轴压比限值 抗震等级 类别 一二三 30 框架柱 0.70.80.9 框支柱 0.60.70.8 N=1301.53 kN (2-15) bhf N c c =1301.53103/(14.3450450)=0.3643 时, 取 =3;本设计取 =3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得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当 N0.3fcA 时,取 0.3 c Nf A N=1471.88 kN0.3fcA=2454.9kN 取 N=1471.88 kN 设柱的箍筋为 4 肢 8150,则 Nh s A fbhfV o sv yvoc RE 056 . 0 5 . 1 16 . 0 1 3 1088.1471056. 0465 150 3 . 504 4655007 .16 5 . 13 16 . 0 85 . 0 1 =260.12kN214.64kN 同时柱受剪截面应符合如下条件: (2-26) oc RE c bhfV2 . 0 1 即:kNkN64.21459.913465500 7 . 162 . 0 85 . 0 1 根据地震震害分析,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程度不同, 35 7 度地震时,未按抗震设计得多层框架结构节点较少破坏,在 8 度时,部分节点尤 其是角柱节点发生程度不同得破坏。在 9 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多数框架节点产生严 重震害。因此,对不同的框架,应有不同得节点承载力和延性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 规范规定,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必须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而三级抗 震等级得框架节点,仅按构造要求配箍。不再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对于纵横向框 架共同具有得节点,可以按各自方向分别进行计算。下面以第一层横梁与 B 柱相交 得节点为例,进行横向节点计算。 (4)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 对于二级框架: (2-27) bs so so b j hH ah ah M V105 . 1 式中 Vj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与柱弯矩调整公式中意义相同,取 367.15+259.84=626.99 kNm b M Hc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节点上下柱反弯点间得距离 Hc=0.553.9+6.30.3=4.035 hb节点两侧梁的平均高度;(500+550)/2=525 ho节点两侧梁有效高度平均值。(465+515)/2=490 kNVj85.1240 5253720 35490 1 35490 1099.626 05 . 1 6 (1)节点核心区截面验算 在节点设计中,首先要验算节点截面的限制条件,以防节点截面太小,核心区 混凝土承受过大斜压应力致使节点混凝土先被压碎而破坏。 框架节点受剪水平截面应符合如下条件: (2-28) jjcj RE j hbfV 30 . 0 1 式中 bj节点水平截面得宽度,当验算方向得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 宽度的一半时,取 bj等于框架柱的宽度 bc=500; hj框架节点水平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得柱截面高度,即 hj =500 j交叉梁对节点约束的影响系数,当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 36 截面宽度的一半;且次梁高度不小于主梁高度的 3/4 时,取 1.5,本设计取 1.5 RE按受剪构件取值。 kNVkNhbf jjjcj RE 85.124029.22105005007 .165 . 130. 0 85 . 0 1 30 . 0 1 满足要求。 (2)节点核心区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设计表达式为: (2-29) syvjjjcj RE j AfNbhfV 1 . 01 . 0 1 框架节点的受剪承载力由混凝土斜压杆和水平筋两部分受剪承载力组成。公式 中考虑了轴向力 N 对抗剪能力的提高,但是当轴压比大到一定程度后,节点受剪能 力不再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故限制公式中轴压力设计值的取 值不应大于 0.5fcbchc;当节点再两个正交方向有梁时,梁对节点区混凝土有一定约 束作用,提高了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再公式中用 j来考虑这一影响,但对梁截面 较小或只有一个方向有梁的节点以及边节点,交节点,由于约束作用不明显,均不 考虑这一影响。 式中: N取对应于剪力设计值的上柱轴向压力,查得 N=1262.53kN As核心区验算宽度范围内箍筋总截面面积,由下式计算: (2-30) s ahnA A sosv s 1 设节点核心区箍筋为 410100,则 As=mm2 2 2 . 1350 100 )35465(314 mm syvjjjcj RE AfNbhf 1 . 01 . 0 1 2 12625 . 11 . 0500 7 . 165 . 11 . 0 85. 0 1 32 =1293.14kNvj=1240.85kN 满足要求。 (5)板的配筋计算 1)板厚的计算 板厚取 15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由计算简图可知,将楼板划分为 37 A 板和 B 板两种板块,均按双向板计算。 楼面板恒荷载标准值: qk4.7 KN/m 活荷载标准值: gk2.0KN/m 恒载分项系数 1.2,活载分项系数 1.4,则荷载总设计值: p1.24.7+1.428.44KN/m 楼层中间区格板 A 楼板计算 计算跨度: m x 3 . 33 . 06 . 3LmLy9 . 33 . 02 . 4 按双向板计算218 . 1 3 . 3/9 . 3/ xy LL mx=0.0246,my=0.0156, x m =-0.0626,0551 . 0 y m mx=0.02468.443.6 2=2.69 my=0.01566.763.6 2=1.70 取 =0.2,kNmmmM yxx 434 . 2 37. 12 . 016 . 2 kNmmmM xy y 802 . 1 16 . 2 2 . 037. 1 kNmMx322 . 5 6 . 376 . 6 0626 . 0 2 kNmMy684 . 4 6 . 376. 6551. 0 2 (2)跨中 lx的方向:mm2(8180)236 95 . 0 50210 10 356 . 2 6 As ly的方向:mm2(10200)175 95 . 0 50210 748. 1 10 6 As 3)支座: lx的方向:mm2(10200)533 95 . 0 50210 332 . 5 10 6 As ly的方向:mm2(12200)469 95 . 0 50210 684. 4 10 6 As 跨中实取面积 lx方向 As=252mm2 ly方向 As=236mm2 支座实取面积 lx方向 As=550mm2 ly方向 As=565mm2 (3)过厅 1)恒载 楼面板恒荷载标准值: qk3.3 KN/m 38 活荷载标准值: gk2.0KN/m 恒载分项系数 1.2,活载分项系数 1.4,则荷载总设计值: p1.23.3+1.426.76KN/m 取 1m,跨中弯矩KNm58.1576 . 6 10 1 8 . 4 2 mm21301 95. 060210 58.15 As 2)选筋 跨中: lx的方向: (20200) ly的方向: (22200) 支座: lx的方向: (20200) ly的方向: (22180) (6)楼梯配筋计算 1)设计参数 层高 3.9m,踏步宽 b1=300mm,踏步高 h=150 mm,水平步级数 n1=12,垂直步 级数 n2=13,梯段净高 H=n2h=1950mm,梯段净跨 H=n1b1=3600mm,梯段全跨水 L0=6600 mm 39 2)楼梯板计算 板倾斜度,tg=0.55,cos=0.879。 板厚h=120mm,约为板斜长的 1/30。取 1m宽板带计算。 A、何载计算 梯段板的荷载: 恒载 水磨石面层 (0.3+0.15)0.55/0.3=0.45 kN/ m 三角形踏步0.30.1525/2/0.3=1.88 kN/ m 斜板0.1225/0.879=3.41 kN/ m 板底抹灰 0.0217/0.879=0.387kN/ m 楼梯栏杆自重 1.40 kN/ m 合计 6.667 kN/ m 活荷载2.0 kN/ m 荷载分项系数 rG=1.2 rQ=1.4 基本组合的总荷载设计值 p=6.6671.2+2.01.4=10.8 kN/m B、截面设计 板水平计算跨度ln=2.7m 弯矩设计值 2 10 n Pl M =10.83.62/8=17.5 kNm h0=100-20=80 mm 1012 . 0 1002 18006 . 9 106 56.17 2 0 h bf c M as =0.123 0.939 s 9.880 100210939.0 106 56.17 0 hf ys M AS 实际选用钢筋8200 mm2,每级踏步下一根。 C、平台板计算 40 设平台板厚h=120mm,取 1m 宽板带计算。 A 荷载计算 平台板的荷载: 恒载 水磨石面层 0.55 kN/ m 100 厚混凝土板 2.50 kN/ m 板底抹灰 1.16 kN/ m 合计 4.21 kN/ m 活荷载 2.0 kN/ m 荷载分项系数rG=1.2 rQ=1.4 基本组合的总荷载设计值 p=4.211.2+1.42.0=7.85 kN/m B 截面设计 板的计算跨度l0=1.2-0.2/ 2+0.12/ 2 =1.16 m 弯矩设计值: 2 10 n Pl M =(1/ 8)7.852.8762=7.85 KNm h0=12020=100 mm 029 . 0 1002 29106 . 9 106 11. 8 2 0 h bf c M as =0.023 0.988 s mm hf ys M AS 2 07.392 1000210985.0 106 11.8 0 选 38100,实有As=503 mm2 C 平台梁计算 设平台梁截面 b=200mm h=400mm 荷载计算: 平台梁的荷载: 梁自重 0.2(0.4-0.06)25=1.7 kN/m 平台板传来 4.212.9/2=6.1 kN/m 梯段板传来 6.6673.36/2= 12 kN/m 41 梁侧粉刷 0.02(0.4-0.06)217=0.23 kN/m 合计 20.03kN/m 活载 2(3.6/2+9.6/2)=13.2kN/m 截面设计: 计算跨度l0=1.05ln=9.35m 弯矩设计值: MKN ln p M 7.5035.9 8 )2.134.13.202.1 8 剪力设计值: MKN ln p V 97.36 82 73.2084.27 82 截面按倒 L 形计算, bf,=b5hf,=2005100=700 mm h0=40035=365 mm 经计算属第一类 T 形截面。 196 . 0 3652 2006 . 9 106 07.50 2 0 h bf c M as =0.039 rs=0.981 As=(50.07106)/0.89210365=733.95mm2 0 hfr M ys 选 12150,实有 As=750 mm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配置箍筋12100,则 KN q V l 49.200 2 24. 06 . 9 84.42 2 0 1 0 0 1.25 0.7 yvsv csc f nA h Vf bh s = 0.71.1200315+1.25210256.6315/200= 70.796kN27.334kN 满足 要求。 42 (7)基础配筋计算 设计成为柱下独立基础:节点号 01: a、设计参数: 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