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主体的确定摘要 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如何确定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主体是司法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我国法律对确认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机动车一方”的规定并不明确,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本文首先研究了作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义务人的认定标准,通过分析危险责任的理论基础,得出保有者是真正的赔偿义务人的结论。关键字 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 责任主体 Abstract Damage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putes,how to determine the main traffic civil compensation for the judiciary and social life of the hot spots.Legal recognition of Chinas commitment to no-fault liability on a vehicle party requirement is not clear,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and practices of.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bligation for damages as a traffic accident who finds that the standard, Risk of li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Who is the real draw to retain the obligation to compensate people conclude that.Keyword Accident Damag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ain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市场投放量剧增,有些地区道路建设不完善,人民交通法律意识淡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大幅度上升,其法律关系与构成要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立法的滞后和法律法规较为原则,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当事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向谁主张赔偿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质很复杂。致使在执行中出现差异。只有确定了赔偿责任主体,才能据以确定谁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一、我国交通安全法关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认定赔偿责任主体方面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审判实务中,部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认定赔偿责任主体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这一法条是对交通事故中民事赔偿责任划分、确定及赔偿义务主体的规定。正确理解这一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利于保护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合法权益。2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民事赔偿主体规定的缺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又称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人,是指应当承担机动车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而致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者。世界上各国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称谓有些不同,例如美国将之认为“所有者”,而日本则称之为“保有者”。我国台湾地区则称“驾驶人”等等。我国目前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有关立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均未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作概括和界定。我们通常看到的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主体定义是:对造成受害人人身损害的交通事故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划分与确定。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及划分不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责任认定及划分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过错程度的一种划分及确定,交警部门所作出的责任认定属于一种行政行为,而不能也不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及认定。同时交警队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书中一般不包括机动车辆所有人,但是机动车辆所有人仍然可能是民事赔偿义务主体。我国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是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责任的划分作为直接依据,但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没有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责任的划分作为民事赔偿责任划分的直接依据,该法明确规定了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原则。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及划分并不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划分。 2、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的过错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过错原则确定赔偿责任,对于双方机动车之间的过错适度可以参照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划分。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是按照无过错原则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即使机动车辆驾驶人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过错同样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只是有条件地按过错原则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只有其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同时机动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的情况下才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民事责任。当然,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辆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承担全部责任。4、确定机动车道路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基本原则 我国原有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1条对此作了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由此可见,原事故处理办法将“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者”和“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法也承受了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表述,对新旧法律法规关于赔偿原则之规定的比较,可确立我国机动车道路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基本原则。(一)过错直接赔偿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了机动车事故责任由过错方承担,双方均有过错按过错比例分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之间发生事故,除斥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故意行为外,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即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由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来承担。这种情形主要是鉴于机动车驾驶方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和权利义务的直接承受者。(二)先行垫付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或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这一规定主要是鉴于未参加强制性保险的责任人无力赔偿或全部赔偿以及未查明事故责任人的情况下,为不致使被害人的损害赔偿落空,法律所作出的强制性规定。实践中,为增加直接责任者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实际所有人的责任心,基于公序良俗和价值取向,也可责令其承担先行垫付责任。(三)替代赔偿原则。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这种赔偿是基于保险合同的约定,由保险方承担的替代责任。(四)支配权和运行利益说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作出的关于交通事故的司法解释有关于被盗机动车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关于国家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不中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求的批复,这些解释是把对车辆的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归属综合起来作为认定标准确定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运行支配权,是指对车辆的运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得;运行利益归属,是指从车辆运行中获得利益。这种利益既可以是直接利益也可以是间接利益,即“谁支配、受益,谁承担责任”这一标准来确定民事赔偿主体。另外,对于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事务,象马路上晒玉米影响车辆运行造成交通事故的,就不能用这一标准。以上提及的只是确立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物权涵盖的权属要素相分离(如所有权和使用权、支配治理权)、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冲突,有时还出机动车辆挂靠(机动车实际所有者与名义贷与人,名义残留者的场合)等问题,从而给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者法律意义上的认定带来难度,一下列举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的分类。三、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大致分为: 1 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驾驶员本身就是车主,就由驾驶员负责赔偿;肇事车辆是单位的,驾驶员若执行职务,即在工作或生产过程中履行驾驶职责的其行为受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委派或认可的,该单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肇事车辆驾驶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对擅自进行与执行职务无关的活动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承担赔偿责任,车主承担连带责任;肇事车辆驾驶员非执行职务且未经车主同意,车主与驾驶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驾驶员与驾驶的机动车不属于同一单位,驾驶员与使用机动车的受益单位为被告,由受益单位首先垫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1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驾驶员的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机动车的所有人即车主都可能承担赔偿责任。虽然车主“垫付”后,有权向驾驶员追偿,但实际生活中,相当多的情况是,车主垫付后,由于驾驶员大多没有履行能力等原因,根本无追偿的可能。可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并没有采纳“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理论,而是采纳“名义车主”的做法。2 肇事车辆是个体工商业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主的,雇佣汽车驾驶员从事运输,车主(雇主)应承担事故赔偿责任.。通常情况下,雇员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雇主作为赔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雇员因故意或者说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与雇主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时雇主和雇员共同作为赔偿主体。根据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九条第二款“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说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的元宝,我们可以看出,无论雇主是否同意雇员使用车辆,只要雇员的行为符合其履行职务的形式或者说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学理上称”表现代理“),原则上仍然由雇主作为民事赔偿主体;雇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可以据其与雇主作为民事赔偿主体。雇主承担责任后,可以根据其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合同向雇员追偿。但是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共同作为赔主体,承担连带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后可向雇员追偿。3肇事车辆在承包、租赁或出借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和承包、承租人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承包、租赁经营是经营方式的改变,车辆权属没有改变,车主也是车辆运行的受益人.如果承包、承租人未经车主同意擅自转包、转租或借与第三者发生交通事故的,承包、承租人与第三人、车主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借给他人使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由该车辆所有人和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因为车辆所有人出借车辆是基于特定的利益和信任关系的,出借人和借用人都是运营利益的归属者,也都对车辆有控制权,且出借人明知属于高危作业的机动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既然出借车辆就意味着其愿意承担发生交通事故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4 委托他人购车、代购人购车后驾车肇事的,委托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委托他人维修、保管期间或在停车场停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维修人、保管人、停车场应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送交修理期间,依车辆所有人的意思,车辆已停止运行,并脱离车辆所有人的实际控制和支配。修理厂则依合同取得了对车辆的控制支配权。修理厂在试车或者使用车辆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修理厂应当作为民事赔偿主体。在修理厂保管机动车过程中,修理厂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修理厂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同样,在委托保管的情形下,车辆所有人失去了对车辆的实际控制和支配,不取得运行利益,而保管人成为实际支配者,那么在车辆交付保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 肇事车辆有挂靠单位的, 被挂靠单位常常收取管理费或分享盈利的,视为共同车主,由车主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无偿挂靠的情形,无论是地方政府基于管理的需要要求强制挂靠还是挂靠人自愿挂靠的,被挂靠人既不是运行支配者,也不是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可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仅由挂靠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有偿挂靠的情形,无论自愿不是强制挂靠,被挂靠人和挂靠人应当共同作为赔偿主体,只是被挂靠人所所的赔偿数额是否仅限于其取得的管理费范围内实务上还有不同认识。但是挂靠是无偿还是有偿挂靠是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内部的关系,受害人作为一个外人不可能也不可能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受害人应该本着尽可能获得赔偿的观念,把挂靠人和被挂靠人都列入赔偿主体。 6被盗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原车主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赔偿主体。被盗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赔问题。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7月3日起施行的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害人物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被盗机动车辆所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原车主不是交通事故的赔偿主体.。因为,驾驶盗窃车辆意味着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中断了车辆合法所有人或者持有人对车辆运行的支配,也切断了车辆运行利益的合法归属,驾驶盗窃车辆者也从中获得了运行利益,符合“谁支配、收益,谁负责的原则”。所有权人违反了管理上注意义务,又违背了结果上的避免义务,即他们对被盗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有过错,还得承担过错责任。 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事故责任造他人损害的,监护人是损害赔偿义务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责任.有财产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除外;如果车辆所有人对车辆的管理有重大疏忽的话,车辆所有人和监护人都作为民事赔偿主体;如果是应第三人的请求而驾驶或者其驾驶有利于第三人的,第三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共同作为民事赔偿主体。车辆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特殊人员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尽快通知交警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采取自行协商解决问题时,应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协商,而不是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本人协商。 8 交通事故责任人死亡,其遗产继承人不放弃继承的作被告,但只有所继承财产的额度内承担责任。遗产继承人放弃或丧失继承的,因没有遗产可供继承的,继承人不能作被告。9 旅客持票或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乘车,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死亡的,承运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原因造成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1)、承运人和事故其他方在交通事故中都负有侵权责任的,因为共同侵犯了乘客的人身权或者财产权,应当都作为民事赔偿主体;(2)、承运人在交通事故中不负责任,事故其他方承担事故责任的,如果侵权人没有能力赔偿乘客的全部人身损失时,承运人因为与乘客之间订立了运输合同,应当负有把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的义务,违反该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事故其他方没有能力赔偿的部分,承运人作为补充责任人承担补充责任。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范围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明确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后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10 无偿同乘车者交通事故的责任者。无偿同乘即搭便车对此原则上不能免除驾驶员责任,应斟酌具体情形,比照过失相抵原则,减少驾驶员的赔偿责任.如果支付部分油费其损害赔偿应与一般受害者同等原则.运送客人或医生虽为无偿,但不是搭便车. 善意同乘的,善意同乘者可以归为以下三种情形,同乘者要求同乘并获得驾驶人同意、驾驶人邀请同乘人同乘和同乘者未明确告知驾驶人而无偿偷乘。无论是经车辆所有人同意同乘的,还是雇员驾车时未经雇主的许可就同意善意无偿同乘者同乘的,或者同乘人偷偷乘坐的,驾驶人虽然没有获得利益,仍负有注意安全的义务,此时车辆所有人就具有了运送人的身份,因此,车辆所有人对善意无偿同乘者的损害应承担无过错责任,但是需要对车辆所有人承担的民事责任进行限定,相应减少或者免除赔偿额。若善意同乘者明知司机已酗酒、无证驾驶仍要求同乘、或者有教唆司机超速、搭载,搭乘禁止载客车辆等情况的,善意同乘者也是具有过失责任的,均可构成过失相抵;恶意同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加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加强要求驾驶机动车。这种强迫同乘人即恶意同乘人,此时车辆运行实际在同乘人的胁迫控制之下,驾驶人已经丧失了对车辆的运行支配权,纯系被迫为同乘人的目的而驾驶,此种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应由恶意同乘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 11 因紧急避险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是被告,因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人作为共同被告,车主或驾驶员所在单位承担连带责任。12学习驾驶员在教练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由教练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工作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13 所有权保留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这种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出卖人虽然保留了对车辆的所有权,但是车辆的占有、使用等运行支配权和收益权都是属于买受人的,因此,买受人应作为民事赔偿主体,保留所有权的出卖人不能列为民事赔偿主体。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有专门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出卖方在购买方付清全部车款前保留所有权的,购买方以自己名义与他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并使用该车运输时,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出卖方不承担民事责任。14车辆买卖未过户情形下,实际车主作为民事赔偿主体,原车主不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31日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在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求的函复中答复: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既不能支配汽车的营运,也不能从该车的营运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15车辆被质押情形下,质权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车辆被质押后,出质人虽然还是车辆的所有权人,但是已经丧失了对车辆的运行支配和收益权,不再是运行支配者和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由质权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出质人不作为民事赔偿主体。16 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的情况。1、未经许可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的情况下,占用者作为民事赔偿主体。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挖掘道路、占用道路施工或者从事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活动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恢复原状,可以依法给予罚款;致使通行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经许可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占用者通常不成为民事赔偿主体,只有占用者未履行防护义务的情况下,才因其不作为行为成为民事赔偿主体。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明确规定:道路施工作业或者道路出现损毁,未及时设置获救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应当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设置或者应当及时变更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及时变更,致使通告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7无法找到致害的第三人,同时,对道路交通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未履行职责的情况下,由对道路交通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赔偿责任的主体。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因此,对道路交通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路管理处没有依法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的职责和义务时,由其作为民事赔偿主体。18第三者责任保险人的赔偿义务问题。依照责任保险合同,投保人(被保险人)按照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在被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按照保险单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赔偿义务。因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为标的,以填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所受损失。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的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中,许多人也认为第三人对保险人享有直接请求权,因此可以将保险公司直接列为被告或与被保险人一起列为共同被告。19出卖已过期限的报废车辆及出借、出卖车牌发生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诉讼主体出卖已过期限的报废车辆及出借、出卖车牌,均为法律禁止性行为,出卖人、出借人对此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此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出卖人和出借人也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20 出租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客运出租车公司所有的出租车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出租车公司根据事故责任承担赔偿责任;出租车系个人购买,但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客运出租汽车准运证登记在出租车公司名下,该出租车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司机根据事故责任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当其财产不足清偿时,不足部分由出租车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出租车由司机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文版翻译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店面整体设计及装修合同
- 2025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1人(第三批)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济南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招聘4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园林花卉期末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徽商职业学院银龄教师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电科39所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芜湖市临港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副总经理及工作人员5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数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 10kV架空线路电力监控系统安装方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玉溪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南京大学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 2025年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
- 胃癌疼痛的个案护理
- 2025年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辅警面试题及答案
-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常规
- 大学生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指南
- 就业能力展示-宣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