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doc_第1页
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doc_第2页
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doc_第3页
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doc_第4页
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创新:公共财税政策的导向选择陈云鹏(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自主创新是一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焦点。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有必要利用政策工具实施干预,以促进本国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分析入手,通过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剖析,得出政府必须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干预,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导向的财税政策选择。【关键词】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导向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发展中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最终发达起来,必须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支点。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我国已经确定的“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意味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开展以创新激励为导向的公共财税政策研究,通过财税等公共政策支持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就具有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问题的提出国际上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一种技术创新。1 郝春禄.对技术创新政策的几点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6(3),101也可以通俗地说,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新技术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带有技术创新性质的商业活动。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念,即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是一种通过技术变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如,熊彼特所言:“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市场需要,虽然做驿站马车的人可以把马车做得很精细,虽然马车也还有用途,也还可以赚钱,但比马车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的火车却依然倔强的诞生了”。2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6.3 晏智杰.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74 匡小平,肖建华.典型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激励的财税政策.涉外税务 J.2007(4),8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其间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部分企业、行业也像世界上日、韩等其他后发国家一样,采用引进、模仿、消化、吸收的路子,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由于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们至今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增大。例如,2004年,西方跨国企业对中国DVD机征收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费,致使我国影碟机行业全线收缩,让我国企业真实感受到了国际化进程中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的切肤之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也是制约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自主创新的呼声提出已久,从汽车制造业“空心化”的大讨论,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逐渐已成各界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到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问题在自主创新领域的一次新宣言,也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诠释,更是为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确定的新目标。由于技术创新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运用公共政策来推动本国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公共政策由于其目标指向性、权威约束性、功能多级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特征非常明确,所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典型创新性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公共政策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缩短技术创新过程中从发明到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时滞来加快科学技术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技术供应与技术应用之间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地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在这一系列促进本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公共政策中,财税政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内看,无论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芬兰、韩国等中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促进本国自主创新事业发展的完善的公共财税政策激励体系。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初步建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但总体来讲,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政策手段比较单一,真正发挥实效的并不多,导向性效应也没有形成。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2.技术创新的特质呼唤政府运用财税政策进行创新激励美国经济学家纳尔森(Nelson) 和阿罗(Arrow)在分析技术创新领域的经济特征后认为,技术创新存在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创新的风险性等三个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当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上使创新活动达到帕累托(Pareto)最佳状态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社会生活的原动力,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因此,判断一种产品生产是否需要财政支持以及支持力度,应从产品的性质入手。产品的公共品属性越强,财政支持力度就越强,反之,财政的支持力度就应该越弱。下面从技术创新活动的三个本质特征对公共政策的干预作一分析:2.1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技术创新具有非竞争性,即更多的人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并不会使它的成本增加,它的边际成本为零。企业技术创新最初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纯粹私人活动,但是研发产品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特征,不可能将全部收益据为己有。表现为创新主体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部门的创新水平低于社会最适当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而正溢出效应是其外部性的具体表现,由于出现不创新的企业可以免费获得信息的“白搭车”现象,所以当一个企业的创新活动完成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往往会进行模仿,创新结果迅速在行业内扩散,这一结果不仅缩减了研发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削弱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战略意义,而且致使模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个社会创新活动的萎缩,使社会的创新活动低于适当水平。此时,“市场的失灵”呼吁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实施干预。2.2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自主创新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甚至于充满“痛苦”与“折磨”的过程,从基础研究到中间试验再到产业转化,整个进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构成体,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前功尽弃,影响整体优势的诞生,这就需要外部环境的宽畅与宽容,以从失败中发掘成功。另外,由于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规模和限制条件,因而一定规模以下的企业将没有能力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限制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也使得企业提供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不足,影响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对于耗资规模巨大、需要全社会联动、给予大规模支持的技术创新活动就需要政府给予资金、税收、环境、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2.3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创新活动,尤其是纯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市场风险。其风险主要表现在投资大、时间长,而创新投入的产出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研发活动的早期,常常会发生失败。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削弱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创新结果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研发活动,研发投资的收益比起传统项目,更加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业务类投资者对此类收益的预期会大打折扣,也使得私人部门提供的研发投资不足。所以,政府亟需制定风险投资促进计划、自主创新基金制度等鼓励自主创新的公共政策。创新活动除了上述三个本质特征之外,事实上创新活动在技术研发、孵化、成长、销售等诸多阶段还存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所讲的“信息不对称”,创新活动的产品“知识品”也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其固有缺陷的,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3。政府对自主创新的适度干预,可以减少社会收益水平和私人收益水平的差距,从而矫正“市场失灵”,有效地克服社会整体边际价格与私人部门边际价值不相等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非最优化,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配置效率。创新活动的以上特点为政府介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制定科技税收政策提供了广泛的经济学依据。政府干预旨在矫正市场失灵,取得最大的资源配置效益,增强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3.政府运用财税政策实行创新导向的政策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税政策是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利用财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积极从事R&D,进而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3.1国内外创新激励的政策实践表明,政府利用公共财税政策开展自主创新激励大有可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逐渐推向技术进步的前沿,一国技术进步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美、英、日、法、德、韩、新加坡等国都相继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运用公共财税政策实施创新激励干预,并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30%以下,成为创新型国家。比如美国,从上个世界80年代起,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使自己成为世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领袖;法国则采取政府主导的方法使自己成为欧洲“知识社会的代表”;韩国政策使自己成为政府主导赶超先进的典范;新加坡则成为人才和技术结合的典范。3.2自主创新导向的财税政策选择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应在企业不愿意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政府对产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既要从则力上给子支持,又要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使国家有限的财力可以发挥最优的经济效力。1.为支持自主创新提供财力保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中,财政投入政策至关重要。根据预算安排,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19.2%,这个增幅明显高于中央本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也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时,通过税收政策体系促进和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使“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研究实验经费(R&D)投入达到GDP的2%。这些都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因风险和收益原因而不愿投资的现象。今后,我国应当加快建立更多的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央政府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进一步增加在科教领域的财政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2.自主创新导向财税政策工具选择。(1)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对购买性支出的使用管理具有关键意义,而且对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化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应重视通过政府采购来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产业政策,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2)财政投入和补贴。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利用国家雄厚的财力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投入和直接补贴,对一些关键技术、尖端技术和共用技术的创新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技术进步应根据WTO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从对企业的直接的、个别式的补贴转向非专向性的补贴,将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定位于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活动等R&D领域,以符合WTO不可起诉补贴的实施规则。(3)税收优惠。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致力于采取各种税收政策激励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税基式优惠和税率式优惠。相比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具有市场取向、可预期性高、运作成本低和透明度高等特点,是各国通行而又获得较大成功的财税工具,对自主创新的激励导向作用非常明显。4.结论我国是一个科技支撑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依靠进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Independent Innovation-The Choice for Public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CHEN-Yunpeng(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China, 030024)Abstrac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an inexhaustible impetus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between countries is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market failures, so the Government must interve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national owner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rticles from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olicy choices of the need to start with, thr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 analysi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us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how to conduct independent innovation-oriented fiscal and tax policy options.Key Word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Oriented choice作者简介:陈云鹏(1971年9月),男,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现供职于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硕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联系电话mail:4,更应采用财税手段刺激企业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