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坛煤矿反风演习措施.doc_第1页
锦坛煤矿反风演习措施.doc_第2页
锦坛煤矿反风演习措施.doc_第3页
锦坛煤矿反风演习措施.doc_第4页
锦坛煤矿反风演习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概况和采掘布局锦坛煤业位于禹州市磨街乡境内,矿井南北长1.02-2.23 km,东西宽1.32-2.39km,面积2.431km2 。主要开采四2、六2、七4煤层,三煤层均为薄煤层。目前保有资源储量362.37万吨,可采储量203.66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服务年限9年。目前,矿井开采煤层为六2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1.2米,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提供的锦坛煤业六2煤层检测报告,六2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无煤尘爆炸性。 目前,矿井布置有1个炮采工作面(即61050采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即61010回风巷、61010运输巷、东翼回风巷)。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主扇负压460Pa,总进风量为1435.8m3/min,有效风量率为91.1,矿井通风等积孔为1.07m2。工作主扇与备用主扇均为FBCDZ-NO13型230KW轴流式通风机,能够按需配风。 主立井及副斜井为进风井,风井为回风斜井,井下所有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且配置了双风机双电源。 矿井主扇参数如下:主要通风机型号FBCDZ-NO13 台数2台 使用1台备用1台电机型号YBHZ2.25M-6功率230KW负压1750-460(Pa)风量912-2022(m3/min) 实际排风量1419 (m3/min)第三节 矿井采掘工作面涌水量和排水系统情况地质资料显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受洪水威胁。矿井正常涌水量10-15m3/h,最大涌水量30 m3/h,矿井在主井底配备了3台D46-30*8离心式水泵,两趟4寸排水管排水。第四节 矿井井下火区情况 根据2009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对矿井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为类,不易自燃。目前井下无火区。第五节 矿井安全出口状况矿井安全出口有两个,回风斜井和副斜井。副斜井井筒斜长595 m,设有行人台阶,兼做矿井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全矿井回风及上下人任务,井筒斜长395 m,设有行人台阶,兼做矿井安全出口。第二章 反风演习的依据、目的及要求第一节 反风演习的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二条“生产矿井每年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的规定,特编制2012年度矿井反风演习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经矿领导研究决定于2011年12月31日进行矿井反风演习。第二节 反风演习的目的1、通过反风演习了解矿井主要通风机可靠性,检验矿井抗灾能力。2、提高反风人员对矿井主要通风机反风设施操作的熟练程度。3、检验反风设施在风流反向风压作用下的可靠性。4、检验反风时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能否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各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是否不少于正常供风量的40%。了解反风风流的流动规律。掌握反风前后各种有害气体的涌出情况和涌出异常现象。5、通过反风演习,分析实测数据和观察资料,当矿井进风巷道,如进风井筒、井底车场、进风大巷等巷道发生矿井火灾时,能达到及时改变火灾烟流方向,防止灾区范围扩大,受火灾烟流威胁的人员能安全撤退,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6、检验矿井主要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在应急时期协调组织能力、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对矿井反风的重视程度。第三节 反风演习的要求1、主要通风机司机和矿井反风领导小组成员掌握并熟悉反风的操作和指挥工作。反风演习时,所有主要通风机司机必须到场。2、矿井反风命令下达后,必须在10min内改变巷道的风流方向。3、主要通风机反风时供给的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4、矿井反风演习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h,以充分检验矿井反风设备的抗灾能力;保证人员从矿井最远地点安全撤到地面。5、检验并记录瓦斯涌出量较大的采掘工作面风流中CH4浓度达到1%以上和CO2浓度达到1.5%以上的持续时间。6、反风结束后,对井下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第三章 火灾假设地点、反风演习时间和灾区人员撤退路线第一节 火灾的假设地点根据我矿2011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假设本次火灾发生在主井底井底车场,反风后烟雾流经主立井到地面,影响的人员很少,减少灾害的扩大。第二节 反风演习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矿井反风演习的日期定于2011年12月31日八点班,矿井开始反风时间是9点,预计结束时间是11,持续时间2h。第三节 各灾区人员的避灾路线反风前,由于主井底车场发生火灾,+250运输巷、61皮带运输上山、61010运输巷、61010回风巷、东翼回风巷、520上山、东翼回风探巷的人员从副斜井到地面。反风后,撤退路线如下:+250运输巷的人员:+250运输巷回风斜井地面。520上山、东翼回风巷、东翼回风探巷的人员,从东翼回风巷到61皮带运输上山、61010联络巷、回风斜井到地面。61皮带运输上山、61010运输巷的人员:61皮带运输上山61010联络巷回风斜井地面。61010回风巷的人员:61010回风巷61010回风联络巷回风斜井地面。第四章 反风方式、方法和设备操作顺序第一节 反风方式、方法1、反风方式:我矿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结合我矿井下实际生产布置现状,采用全矿井反风的方式。2、反风方法:我矿使用的主扇为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反风时,将抽出式改为压入式通风,利用主扇反转进行反风。第二节 反风时的设备操作顺序 主扇司机接到反风演习指挥部的命令后,停止主扇运转,及时把主扇电机控制柜刀闸打到反向位置,启动主扇反向运转(要求主扇从停止正向运转到启动反向运转时间改变巷道风流方向时间10min),开始反风;主要通风机反风时供给的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待反风演习达到预定时间并完成预定项目后,指挥部向主扇司机发出停止主扇反向运转命令,主扇司机及时把主扇电机控制柜刀闸打到正向位置后恢复正向通风,进入通风系统稳定性观测和瓦斯排放阶段,待掘进工作面瓦斯排放结束并经观测通风系统正常后,反风演习结束。第五章 反风演习观测项目、方法和测点布置第一节 反风演习的观测项目和方法 一、观测项目1)地面观测记录项目:主扇编号、匹配电机功率、转速、电压、电流、轴承及电机温度,每30分钟由当班主扇司机及机电科测试人员负责观测记录一次;风量、负压、气压、气温由调度室安排人员负责观测记录,并记录反风操作时间。 2)井下观测记录项目:风量、风向、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其中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每隔10 分钟测定记录一次,风量每隔30 分钟测定一次;并且认真观测并记录反风过程中风流方向、反风后各检测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及持续时间。二、观测方法1、反风前监测人员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9点前到各测点对规定的参数先测一遍,做好记录后及时汇报调度指挥中心。2、反风时主要通风机的运转参数每隔0.5h测一次并汇报一次。3、反风过程中对各测点风量每隔30min测定一次,对各测点的CH4、CO2浓度、温度每隔10min测定一次,并观察记录巷道中风流方向的改变时间。第二节 测点布置和具体人员安排本次反风演习共设立5个测点,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回风斜井为1号测点,电话6020,由王帅宾负责,瓦检员方富强。 第二组:+250运输巷西翼为2号测点,电话6007,由刘奎伟负责,瓦检员方占平。 第三组:+250运输巷东翼为3号测点,电话6007,由朱占峰负责,瓦检员柴更祥。 第四组:主立井底车场与+250运输巷口为4号测点,电话6017,由张艳峰负责,瓦检员赵海龙。第五组:61050运输巷为5号测点,由赵三华负责,电话6005,瓦检员侯高攀。第六章 反风演习前的各项准备和检查工作第一节 反风后的通风系统、风量和瓦斯预计情况项目测点风量(m3/min)CH4(%)CO2(%)反风前反风时反风前反风时反风前反风时回风斜井14018400.0200.040+250运输巷西翼22412200.0200.04+250运输巷东翼1459000.0200.04主井底车场与+250运输巷交叉口99262100.0200.0461050运输巷44425100.0200.04第二节 反风演习前的各项准备和检查工作 一、反风演习需要准备5套机械风表、5个机械秒表、5台光学瓦斯鉴定仪、5个钢尺以及各种记录表格。仪器仪表必须完好,可以正常使用,并在效验期以内。 二、反风演习前应检查的项目和要求。1、反风前,由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部门对井下各地点通风设施、电气设备、通讯及监控系统、地面反风设备、风硐(防爆门、逃生门、检修门等)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须保证其反风期间各相关设施稳定可靠。1)对井下所有风门、风井安全出口、风门存在的问题由通修队负责,有反向风门的全部关闭,在12月31日前检查处理完毕。2)对主要通风机反风设施存在的问题由机运队负责在12月28日前检查处理完毕。3)井下与反风无关人员必须在12月31日8:30前全部升井。2、12月31日前,生产技术部对井下各测风点的断面进行重新测量标定。3、12月31日前,机电科必须组织主要通风机司机及参加反风的人员熟悉反风操作程序,并对主扇风机反风试演练。4、12月31日前,生产技术部准备好观测所需的各类工具、仪器仪表、记录表格等,并保证入井仪器合格。5、调度指挥中心对井上下通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仔细检查,保证井上、下通讯畅通。6、各采掘工作面必须在12月31日0点班对工程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改。对需要排水的地点应将水位排至最低,或者因涌水大而将泵体及设备、风筒等向高处移,以保证矿井反风期间采掘工作面不发生冒顶、片帮、水淹等现象,反风演习结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7、2011年12月27日下午5点在调度指挥中心召开反风演习预备会,明确各组人员职责,认真贯彻各项措施。第七章 反风演习组织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反风演习组织措施及人员分工1、成立反风演习指挥小组 组 长:赵成柱 副组长:熊玉新 唐志章 何清正 李向阳 成 员: 慎宏然 田长江 邢军占 王利峰 张 维 晋国强 段存峰 顾宗远 卢爱军 王顺昌 王元红 黄亚飞 禹州救护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2、指挥小组职责 组 长:负责反风工作的全面指挥;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反风技术工作的指导;慎宏然:负责反风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执行; 田长江:负责反风期间的安全监督; 王顺昌:负责反风工作的物资供应; 张 维:负责主扇性能、仪器仪表、停送电、机械设备的检查、以及井下停电工作,并指挥主扇反风设备的操作; 王元红:负责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救护队:负责反风期间的安全救护工作。第二节 反风演习安全技术措施(一)反风演习前的准备工作1、生产科在反风演习前一天对正常通风量进行测定;对井下各地点的通风设施和61050采面上隅角的温度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对有问题的设施安排通修队维护完善,确保安全可靠。2、机电科对主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确认反风设施的安全可靠。 3、调度室必须对井下的通讯系统、监控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4、机电科在反风前必须对当班主扇司机进行反风设施的操作培训,以确保操作及时准确、快速。 5、安监部组织各部门对井下的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杜绝失爆。对支护不完善的地点进行加固,消除不安全隐患。6、物资供应部做好反风物料的准备工作。 7、救护队在反风演习期间在调度室整装待命,处于备战状态。8、参加反风演习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及措施贯彻后方可参加本次工作。 9、反风前由机电科将各阶段水仓必须提前排到最低水位,保证存水时间大于测定自然通风、反风和排放瓦斯等整个反风演习时间。(二)12月31日零点班工作安排1、12月31日零点班工作结束后,各施工地点必须将所有的油类物料及火工品运升井并上交保管,不得存在井下。 2、12月31日零点班工作结束后,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检员必须对施工地点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隐患后,在掘进巷道口打设正规栅栏,悬挂警标。 3、机运队加固回风斜井防爆门,以防止反风时吹开防爆门。4、反风前的撤人方法: 12月31日零点班,各队值班领导将本单位零点班下井工作的人员名单、总人数报调度室,矿充灯房将发出的矿灯号、人数报调度室。 12月31日零点班在井下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当日7点30分前由本单位班组长负责撤到地面。8点15分,各单位值班领导向调度室汇报撤人情况,对在8点20分仍未撤到地面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值班领导立即查明原因,并向调度室汇报。 井下各作业地点的瓦斯检查员最后一个离开现场,然后由机运队电工切断局扇电源并上锁。 井下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地面后有关单位必须到调度室汇报。 总指挥在确认井下所有人员撤到地面后,才能下令反风演习。(三)12月31日八点班工作安排1、机运队在12月31日8点30分以前,提前检查好主扇的电源线换相开关情况,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反风演习按时进行。 2、反风前,全井撤人,与反风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井。反风时,设专人站岗,站岗位置为:1号岗设在回风斜井口,2号岗设在副斜井口,3号岗设在主立井口。所有岗哨距各井口的距离不小于20米,所有站岗人员必须携带对讲机。站岗人员由通修队人员担任,(反风前在主立井口、副斜井井口挂醒目布条以观察反风风向),并将名单报调度室,没有总指挥命令不准撤岗。禁止井口附近20米内出现无关人员及烟火,停掉该范围内的电源。 3、在反风开始前,各部门必须到位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各部门必须落实本单位人员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做好一切反风演习准备工作。 4、井下反风工作人员必须在反风前到达测定位置并汇报。 5、经矿调度室通知后,由机运队在地面变电所切断所有入井的电源,做好反风准备工作。 6、接矿调度室反风指令后,主扇司机开始反风操作,反风操作由当班主扇司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定人员对操作时间进行记录,机运队必须有领导在现场指挥,确保操作顺利,并记录反风操作时间。 7、反风操作严格按本措施执行,机运队安排所有主扇司机参与观摩,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反风情况。 8、反风开始后,井下测试人员必须对测试数据进行测定,对风流反向时间、及风量变化做详细记录,数据测试及收集严格按本措施执行。 9、反风期间,井下测试人员每30分钟向矿调度汇报一次测试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汇报。 10、入井测试人员必须携带瓦斯检测仪和便携式报警仪及自救器。 11、反风测试结束,恢复正常通风30分钟后,测试人员必须对井下各地点的瓦斯及其它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停风地点除外),只有确认无其它隐患存在时,方可结束测试工作。(四)反风结束的措施1、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达到反风目的后方可下达反风演习结束的命令。2、主扇恢复正常通风15分钟后,由瓦斯检查员检查中央变电所瓦斯浓度并汇报指挥部,瓦斯浓度不超过0.4%时,指挥部可下达向中央变电所送电命令(只送局扇开关电)。3、其它机电硐室及机电设备送电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瓦斯浓度不超过0.4%时,方可恢复机电设备供电。4、掘进工作面电器设备供电必须在掘进工作面瓦斯排放完毕经检查后各地点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75%,局部通风机附近1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不超过0.4%时,方可人工恢复工作面供电。5、井下送电时,要听从指挥部安排,送电人员在接到通知后,方可按操作规程送电。6、井下各排水地点恢复供电后,要立即进行排水工作。7、在接到指挥部反风结束,可以撤离的命令后,参加反风演习人员才能撤离。井下各单位在接到指挥部井下瓦斯全部排放完毕的命令后,方可安排其它人员入井,井下才能恢复正常作业。8、反风演习后,安监科组织对井下通风瓦斯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第八章 反风演习停送电安全措施1、在反风演习开始前,由机运队对井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无失爆现象,并负责停止各地点生产用电。2、在反风演习开始以前,由机运队安排做好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的值班工作。3、反风前20分钟,中央泵房司泵工必须将泵房内水位排至最低。4、在反风演习开始以前,由调度室负责对井下所有监控、通讯系统进行检查,保证监控系统、通讯系统正常可靠工作。5、在反风演习开始以前,机运队负责对平地变电所供主扇风机的电源及井下的供电电源进行维护检查。6、反风演习开始前1时,井下各掘进工作面的负责电工做好停电准备,在电话处等待调度室停电通知。7、接调度室停电通知后,各掘进工作面的负责电工将向各掘进工作面送风、送电的开关手把打到分闸位置,向调度室汇报,并做好记录。8、井下中央变电所接到停电命令后,将井下用电地点变压器、馈电手把置零位。9、井下各工作面的电工在完成各工作面的停电工作,并在全风压通风的巷道内等待调度室下达命令。10、地面变电所接到命令后,立即停止矿井井下所有供电电源。11、反风演习结束后,调度室通知瓦斯检查员对井下中央变电所进行瓦斯检查,经瓦斯检查员现场检查瓦斯低于0.4%,并向调度室汇报恢复送电,等待合闸命令。12、地面变电所接到送电命令后,向井下中央变电所送电。13、井下中央变电所值班人员赵央接到送电命令后,先将控制61皮带上山设备硐室局部通风机专用变压器的开关合闸送电,其它馈电手把置零位,等待排放瓦斯送电命令。14、由调度室通知瓦斯检查员对61皮带上山设备硐室进行瓦斯检查,经瓦斯检查员现场检查瓦斯低于0.4%,并向调度室汇报恢复送电,等待送电命令。15、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值班人员赵央,可以恢复61皮带上山设备硐室电源,井下中央变电所值班人员赵央合上61皮带上山设备硐室局部通风机馈电开关,并汇报调度室主通风机电源已恢复。16调度室通知61皮带上山局部通风机送电负责人王伟峰合闸送电,排放瓦斯人员按照瓦斯排放流程排放瓦斯,送电工作完成。17、由调度室通知瓦斯检查员对520上山设备群进行瓦斯检查,经瓦斯检查员现场检查瓦斯低于0.4%,并向调度室汇报具备恢复送电条件,等待送电命令。18、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值班人员赵央,可以恢复520上山设备群电源,井下中央变电所值班人员赵央合上520上山设备群局部通风机馈电开关,并汇报调度室主通风机电源已恢复。19、调度室通知520上山局部通风机送电负责人王景涛合闸送电,排放瓦斯人员按照瓦斯排放流程排放瓦斯,送电工作完成。20、井下各地点瓦斯排放结束后,各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20分钟后,经瓦检员、班组长、电工对各掘进工作面检查无问题后,电气设备完好后,可以按正常送电程序向各掘进头送生产用电。第九章 恢复通风排放瓦斯专项措施1、严格执行瓦斯排放的三级管理原则:当停风区内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最高二氧化碳深度不超过1.5%时,可由瓦检员直接进行排放,但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4%。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最高不超过3%时,瓦检员必须请示主管领导,指定专人配合,进行控制风流,排放瓦斯作业。停风区内瓦斯或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