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届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学 生: 学 号: 专 业:班 级: 指导教师: 机电学院21目 录前言11建筑概况及线路设计11.1建筑概况11.2 实习工作概述21.3线路设计22临时用电线路敷设22.1导线截面和规格选择22.1.1三级箱至二级箱支线选择22.1.2二级箱至一级箱导线选择42.1.3大型机械线路52.2.1埋地敷设52.2.2架空敷设62.2.3穿管敷设62.3接地敷设62.3.1工作接地62.3.2重复接地72.4接零敷设72.4.1工作接零72.4.2保护接零73临电危险性分析83.1线路敷设阶段83.1.1存在问题:83.1.2正确做法:83.2线路使用阶段93.2.1短路93.2.2超负荷103.2.3接触电阻过大103.2.4电气设备外壳带电103.3防护措施103.3.1短路防护措施103.3.2超负荷防范措施113.3.3接触电阻过大113.3.4电气设备外壳带电114案例分析124.1案例一124.1.1事故经过124.1.2事故原因124.1.3事故分析与思考134.1案例二134.1.1起火单位基本情况134.1.2火灾发生发经过134.1.3火灾原因144.1.4事故分析154.1.5事故思考155临时用电安全管理155.1 建立健全临时用电管理制度165.2加强电气设备管理165.3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用电安全教育175.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76结束语187附录181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摘要】:随着建筑项目触电事故的不断增加,分析施工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和安全管理,对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这些关键问题却置之不理,导致触电事故的不断发生。针对该现象,结合实习时,在工作中接触的实际情况,依据规范,为避免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利用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鱼刺图分析理论对建筑施工中的线路敷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提出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以期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确保建筑施工中员工和机械设备安全。【关键字】: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安全管理前言每栋建筑物或构筑物一经破土动工,工人要围绕着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上下下进行各种作业。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中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别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五类伤害事故。根据建设部对5年来发生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等的统计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所占的比例如下: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由此可见触电类安全事故仍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安全事故。虽然有些现场在施工用电设施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力求满足规范标准要求,防止和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对规范理解不透;线路截面计算与实际通过流量不符;线路设计与现场不结合等原因而导致线路上存在隐患,易造成触电事故发生。在此,本人分析施工临电线路敷设和安全管理,希望对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建筑概况及线路设计1.1建筑概况佳兆业东戴河绥中国际旅游新区,由北京希埃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深圳科宇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有限公司施工。本工程由6栋高层建筑和16座别墅组成,建设规模约11万 m2。施工机械主要有塔吊6台,施工电梯12台。1.2 实习工作概述实习期间,我作为公司实习监理,在项目部协助项目甲方佳兆业对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对工程的常规安全检查活动,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情况和进场材料报验以及电气工程质量。1.3线路设计根据现场高压电源线路的情况确定负荷中心,尽可能缩短低压线路长度。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即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无灰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无振动的地方。施工现场根据规定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2临时用电线路敷设2.1导线截面和规格选择根据配电线路的布局,选择配电导线的截面进行分路计算并验算确定导线截面。1)导线截面的选择要满足以下要求:(1)按机械强度选择:必须保证导线不致因一般机械损伤而折断。(2)按允许电流选择:导线应能承受负荷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3)按允许电压降选择。 所选用的导线截面应同时满足以上三项要求,即以求得三个截面中的最大者为准。这是导线选择的原则。在建筑工地配电线路比较短,导线截面由容许电流选定;在小负荷的架空线路中往往以机械强度选定。2.1.1三级箱至二级箱支线选择 如:电焊机(1) 按允许电流选择式中I电流值(A) K需要系数,单台选1.0 P电焊机额定容量(KVA),电动机额定功率(KW) U电压(V) COS功率因素,取0.75查表可知,应选择16 mm2以上铜芯橡皮线。(2) 按允许电压降选择=8.41 mm2(3)按机械强度选择,最小导线截面为25 mm2。则电焊机导线的截面可选用橡皮绝缘电缆YC325216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表1二级箱至三级箱导线选择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台功率实选导线1钢筋切断机GQ404KW54mm2电缆线2钢筋弯曲机CW40C-23KW54mm2电缆线3电 焊 机BX1-500-F327.0KW325+216mm2电缆线4交流弧焊机ZX5-40028KW56mm2电缆线5型材切割机CG2-112.2KW54mm2电缆线6平板振动器PZ-503KW54mm2电缆线7插入式振动器HE69-70A1.5KW52.5mm2电缆线8砂浆搅拌机UJ200L3KW54mm2电缆线2.1.2二级箱至一级箱导线选择(1):1#、2#、3#、4#楼使用机具为模板加工机械、钢筋机械、卷扬机、砂浆搅拌机、高压水泵、水泵等,其P=48.9kw查表可知,应选用导线截面为25mm2=15.24mm2以上可知,应选择YC-325+216橡皮绝缘电力电缆。(2)5#、6#、7#楼二级箱至一级箱:主要使用机具有钢筋机械、高压水泵、砂浆搅拌机、电焊机等。则P=38.7KW查表可知,应选用导线截面为16mm2=14.58mm2可选择YC-316+210橡皮绝缘电力电缆(3)8#、9#、13#楼二级箱至一级箱为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所用机具为两台弯曲机,直螺纹套丝机一台、一台切断机、三台砂浆机、砼插入式振动器两台、平板式振动器一台、高压水泵一台、水泵两台、电焊机一台。则P=42.2kw其中k选0.7, cos选为0.75, u=380查表可知,应选导线截面10mm2=5.48 mm2取L=50, C=77, =5可选择YC-316+210橡皮绝缘电缆.(4)10#、11#、12#二级箱:使用机具有卷扬机一台、弯曲机两台、切断机一台、高压水泵一台、水泵两台、电锯一台、直螺纹套丝机一台、砼插入式振动器两台、平板式振动器一台、砂浆机三台等。则P=43.7kw其中k选0.7, cos选为0.75, u=380查表可知,应选导线截面25mm2 =16.8 mm2取L=148, C=77, =5可选择YC-325+216橡皮绝缘电力电缆。2.1.3大型机械线路塔吊、施工电梯从供电电源各设一路专线引出,塔吊采用YC-350+230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施工电梯采用YC-325+216橡皮绝缘电力电缆。2.2线路敷设的方式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本工程采用的敷设方式有:埋地敷设、架空敷设和穿管敷设。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阶段,电源线可沿墙角、地面敷设,但应采取防机械损伤和电火措施。如:采用穿阻燃绝缘管或线槽等遮护方法。2.2.1埋地敷设埋地敷设应选用铠装电缆,避开电焊、气焊等会产生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化学敷设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少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2.2.2架空敷设架空电缆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木杆或墙壁敷设,不能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钢筋混凝土杆不能存在露筋、宽度大于0.4mm的裂纹和扭曲现象;而采用木杆则不能选用腐朽、最小端直径小于140mm的;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能小于2.0m,这样出入的工作人员就不会碰到电缆线,起到间接防护作用。绑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2.2.3穿管敷设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构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至地下0.2m外,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直径应大于电缆线50%。2.3接地敷设接地可分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在TN-S系统中不予采用)。2.3.1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低压中性点和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工作接地布置(总电箱)如图1。图1工作接地布置图说明:1、接地体采用50505角钢焊接面成。2、土壤电阻率100.m,工频接地电阻值4。2.3.2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在工作接地以外,在专用保护线PE上一处或多处再次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称为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布置如图2。图2重复接地布置图说明:1、接地体采用50505角钢焊接而成。 2、土壤电阻率100.m,工频接地电阻值10。2.4接零敷设接零线可分工作接零和保护接零。2.4.1工作接零工作接零就是零线,零线是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线路,与相线构成回路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通常情况下,零线在变压器中性点处与地线重复接地,起到双重保护作用电压是两点间电位差。在TN-S系统中,工作零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颜色按规定为淡蓝色。在TN-S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工作零线上有电流。TN-S中干线上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能有重复接地且只能做单相照明负载回路。2.4.2保护接零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应由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单独敷设,不作他用;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每一处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保护零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三相五线制架空线路的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线路的保护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用电线路中的保护零线最小截面为5mm,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应从线路始端开始设置,随线路至末端,与电气设备(包括电箱)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相连。3临电危险性分析3.1线路敷设阶段3.1.1存在问题:(1)用电架空线路架设在脚手架上,或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2)采用竹竿或者钢管作为电线杆。(3)架空线路和灯具架设高度过低。(4)电线、电缆沿地面明设。电线外皮老化、破损,绝缘性差。(5)采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线代替五芯电缆,两种线路绝缘程度、机械程度、抗腐蚀能力以及载流量不匹配,引发事故。3.1.2正确做法:(1)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的敷设应架空或埋地敷设。架空线路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2)架空线路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3)室外架空电线最大弧垂与施工现场地面最小距离4m,与机动车道最小距离6m,与建筑物(含外脚手架)最小距离1m。室内配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4)电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m。电杆不得采用竹竿,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木杆梢径不应小于140mm。电缆线路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上楼层不得与外脚手架相连,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电缆垂直敷设也可穿套管沿外墙敷设,固定点每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m,经过道路等易受损伤场所加设套管。(5)接零保护系统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电线及电缆保持外皮完好,绝缘良好。在临电线路中,掌握规范、注重第一次敷设质量及定期检查是保证安全连续供电的基础。有些工人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工作马马虎虎,这样做的线路很容易在以后的使用中出现故障,而且后期维修所带来的麻烦是远远大于第一次安装的工作量。所以要想在以后的用电中安全省心就要做好第一次敷设。电缆敷设尽量采用埋地敷设,过路或穿越建筑物时要穿电缆保护管,可以使电缆免受机械损伤。架空敷设时,尽量不要沿脚手架、钢筋等敷设,无法避免时要设置瓷瓶进行绝缘处理。在容易受到损伤之处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电缆破损后与钢管等导电物体直接接触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由于各种因素,敷设的电缆、开关设备等可能遭到破坏,对于这些情况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最小范围内。发现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整修。安全员应做好现场线路敷设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表检查(见附录表2、表3)。3.2线路使用阶段3.2.1短路如果裸体导线相碰,或者是导线的绝缘层损坏,里面的导体露出来彼此相碰,那么,这时候的电流就不再按照规定的线路。而是在相碰的地方“走近路”,这就是“短路”,也有叫“捷路”“碰线”。 短路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相线之间相碰叫相间短路。相线与地线相碰,或相线与接地导体相碰,或相线与大地直接相碰叫做对地短路。(1)使用绝缘导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导线的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的影响而失去绝缘能力。(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3)电源过电压,使导线绝缘被击穿。(4)用金属线捆扎绝缘导线或把绝缘导线挂在钉子上,日久磨损和生锈腐蚀,使绝缘受到破坏。(5)裸导线安装太低,搬运金属物件时不慎碰在电线上;金属构件搭落或小动物跨接在电线上。(6)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7)不按规程要求私接乱拉,管理不善,维护下当造成短路。3.2.2超负荷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电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电线中流过的电流量超过了安全电流值,就叫电线超负荷,也叫过负荷。(1)在设计过程中与实际不相符,计算出错误的荷载电流量。(2)选择导线截面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3)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3.2.3接触电阻过大 在电气线路与母线或电源线的连接处,电源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由于连接不牢或者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造成局部电阻过大,称为接触电阻过大。(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衔接点连接不牢。(2)连接点由于热作用或长期震动使接头松动。(3)在导线连接处有杂质,如锈蚀、产生氧化层(如铜导线出现“铜绿”)或渗入尘土。 (4)铜丝和铝线连接的方法不当。3.2.4电气设备外壳带电在电源中型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引出不符合规范,重复接地点不足;没有采用专门色标的电线作保护零线,线径过小,采用单股铜芯或者铝芯线做接地,接地极与塔吊等设备共用;保护零线无随所有线路自始至终,没有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起不到保护作用。3.3防护措施3.3.1短路防护措施(1)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装置安装规程和技术管理规程,坚决禁止非电工人员安装、修理。(2)要根据导线使用的具体环境选用不同类型的寻线,正确选择配电方式。(3)安装线路时,电线之间、电线与建筑构件或树木之问要保持一定距离;在距地面之米高以内的一段电线,应用钢管或硬质塑料保护,以防绝缘遭受损坏。(4)在线路端应按规定安装断路器或熔断器,以便在线路发生短路时能及时、有效地切断电源。3.3.2超负荷防范措施(1)根据现场情况和正确计算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缆。(2)严禁滥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3)不准乱拉电线和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4)检查去掉线路上过多的用电设备,或者根据线路负荷的发展及时更换成容量较大的导线,或考根据生产程序和需要,采取排列先后控制使用的方法,把用电时间调开,以使线路不超过负荷。3.3.3接触电阻过大(1)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2)铜、铝线相接,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也可采用在铜铝接头处垫锡箔,或在铜线接头处搪锡。(3)通过较大电流的接头,不允许用本线做接头,应采用油质或氧焊接头,在连接时加弹力片后拧紧。(4)要定期检查和检测接头,防止接触电阻增大,对重要的连接接头要加强监视。3.3.4电气设备外壳带电电气设备的使用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专用开关箱和二次侧触电保护器,在开关箱内设备短路、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确保“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开关箱的进出线中间不得有接头;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s;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雨季及高强度操作时,应加强维护和管理。保护接零正确接法如图3。图3保护接零布置图4案例分析4.1案例一2000年x月x日,河南省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触电事故,1名砼工在作业过程中误踩在电缆线接头上,被电击跳起1m左右,重重摔倒,经抢救未造成死亡事故。4.1.1事故经过200x年x月x日上午,混凝土工韩某(21岁)与其他3名工人从事混凝土浇筑作业。到10时,韩某在走动时一脚踏上盘在地上的电缆线上,触电摔倒,在场的其他工人急忙拽断电缆线,拉下闸刀,一边在韩某胸部乱按,一边报告领导打120急救电话。待急救车赶到开始抢救时,韩某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脸及嘴唇发紫、血压忽高忽低等症状。现场抢救20分钟,待稍有好转后送去医院继续抢救。住院特护12天,一般护理3天后病情稳定出院。花费医疗费8000元。4.1.2事故原因安全管理人员得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保护。现场调查发现:(1)三级箱至电焊作业区间的电缆线长约15m,由3种不同规格的电缆线拼接而成,而且线头包裹不好。检查电缆线的质量,均属伪劣产品;(2)事故现场漏电保护器失效;(3)当时因阴雨连绵,加上该工地排水性差,电缆粘料潮湿,又由于韩某脚上胶鞋破损且被水浸透,胶鞋的对地电阻实际等于零;(4)三级箱动作时间大于0.1S,不符合规定;(5)电工排查不及时,安全员检查、管理不到位。4.1.3事故分析与思考(1)根据以上的事故调查情况,对该班组长及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询问,回答早已上报电缆更换及触电保安器配置的计划,但因天气连天下雨,上级不重视未及时整改,也未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监控,一拖再拖,由事故隐患变成事故。(2)分析当时的情况,如果安装有可靠有效的漏电保护器,在电缆潮湿的情况下,漏电保护器会使开关合不上,根本不可能发生这起事故。(3)事故发生后该工地进行了认真的整改,更新了电缆,更换失效的漏电保护器,科学地安排了线路,仅仅投资500元。4.1案例二2000年12月13日18时10分左右,山西省大同市云中商城发生火灾,造成经营户商品财产损失1096.7万元;建筑物损失705.1万元;设备、设施损失162.4万元,总计1964.2万元。4.1.1起火单位基本情况服装大世界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分为办公和经营两个区。南侧的办公区为砖混结构的5层楼房,高17.67米,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北侧的经营区为框架结构的3层建筑,高11.47米,建筑面积约16800平方米,屋顶为双跨拱形结构,上铺波形玻璃钢瓦。经营区内未设防火分区。服装大世界内共有经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租赁经营户563家,主要进行服装、针织品、日用品及小家电商品的批发和零售。服装大世界为一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内设自动报警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共有507个自动烟感探头和26个室内消火栓、486个灭火器。由于该服装大世界地处市郊,周围未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网。在距服装大世界250米和400米处各有一个市政消火栓。此外,在距服装大57米处有商城自建的储水池(500立方米)一个。4.1.2火灾发生发经过12月13日18时10分左右,服装大世界值班负责人吴云在经营区一楼西门处听到火灾报警器报警,赶到监控室(位于西门北侧)查看,监控器显示数字为654,通过查看分布图确定报警位置在三楼的36号摊位,吴云随即上去检查,在36号摊位未发现明火,却发现南侧相邻不远的23、24、25号摊位从卷闸门上方往外冒烟。吴云当即通知正在三楼换衣服的刘雪平等几名清洁工下楼叫人救火。吴云也随后下楼到值班室准备打电话(磁卡电话),因未找到磁卡,又急忙到经营区外侧找电话打传呼给值班经理杨炯。与此同时,值班人员贾红、刘升在二楼打开消火栓准备救火,却发现没有水枪,打完电话的吴云从另一个消火栓处找到水枪,递给他们出水灭火。此时整个三楼已是大面积燃烧,由于火势猛烈,蔓延迅速,消火栓水量不足,灭火没有成功,被迫从经营区撤离。大同市公安消防支队18时30分接警,迅速调集公安消防二中队、四中队、五中队的11辆消防车、77名消防官兵赶赴火场,18时38分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火场展开扑救。此时服装大世界经营区内浓烟与烈火透过楼层的上下通道和窗户向四周蔓延并形成立体燃烧,经营区屋顶的玻璃钢瓦已被火烧穿,经营区一、二、三层已被包围在浓烟烈火中,火势已威胁到南侧的办公区,形势非常严峻。经过火情侦察和询问知情人,结合现有灭火力量,现场指挥员果断决定将主攻方向确定在保护与经营区相连的办公楼。随后,消防支队又调25辆消防车、175名消防人员前往增援。经过参战人员的奋力扑救,于13日20时将火控制,14日凌晨1时将火扑灭。保护了经营区内一、二、三楼110余间摊位和临街一层外侧四周的86间门店房及办公楼。4.1.3火灾原因1)直接原因: 火灾系服装大世界东厅三层边棚个体经营户17号杨女士擅自移动电表线路,增设电路用电负荷,造成电表接线处接触不良,产生电弧引燃可燃物所致。2)间接原因(1)服装大世界消防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搭盖边棚占用通道;对个体经营户违章装修、乱拉乱接电线,对用电热器具等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不加制止,以致养患成灾。(2)服装大世界未按消防技术规范建设,没有防火分区和自动灭火系统,在消防验收不合格的情况下强行投入使用。(3)消防部门虽然下发整改意见,但对于商城未按时整改却并不采取严厉措施。(4)消防水源严重缺乏。4.1.4事故分析针对上述事故,做了事故因果图分析,见图4。图4事故因果分析图4.1.5事故思考“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首先,要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建设,绝不能走过场,应付差事。各单位要对火灾隐患的危险性认识要到位,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在落实到行动上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力度,杜绝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其次,仅仅在火灾后开展专项行动查改火灾隐患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日常检查、监督,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依法进行严惩。该停产、停业的就必须停产、停业整改,并向社会进行公布,请广大市民监督。再次,商场这样流量较大的单位要多方位、均匀地设置安全出口,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保证安全通道间的应急照明。 此外,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促其进行整改。5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施工地用电最大的特点是“临时”。施工场地是临时的,建成竣工就转移;施工人员是临时的,不同工种轮番作业,工人流动性大;施工机具是临时的,不同的分部工程所用的设备、机具各有不同,用完就撤;甚至施工供电设施也是临时的,随着施工的进展,供电设施需要经常拆装移位。因此,施工工地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工人,他们的头脑中的临时观念多少有些挥之不去,致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临时观念的痕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实际上我们许多施工人员,基层管理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不知道, 而是嫌麻烦,有些错误经常是一犯再犯,习以为常,于是就产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许多通病。针对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通过强化现场管理来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 5.1 建立健全临时用电管理制度为适应专业化施工及加快工程进度的要求,一个工程项目一般均有多个施工企业进入现场施工(即多个分包单位)。工地现场通常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各施工方之间协调不利等诸多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多是用电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因此,建筑工地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临时用电管理责任制,确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为总承包单位负责制,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分配电箱、开关箱、手持电动工具、电焊机等)等必须经总承包单位检查合格方可进场使用。建立日常的安全用电分级检查机制,即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检查、现场电工的自查和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也应发挥其不可或缺的协调、指挥、监督的作用。 5.2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原器件其产品的设计一般为通用型。很多不适应施工现场和使用环境(多尘、室外、潮湿、移动,加上高温季节等),很多电器(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动作迟缓,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效。 现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焊机需另配置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为操作方便或减少费用支出,部分在用电焊机未配置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或损坏后不及时修复、更换,而采取短接措施(使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切除);电焊机二次侧搭铁线损坏或遗失后不及时添置,而用钢筋、扁钢等代用;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购低价的电气产品,部分是劣质产品,这些电气产品的技术参数不稳定,安全性能差,在该动作时不动作,从而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不按产品技术要求使用电气设备,如电焊机搭铁线采用钢筋或扁钢代替等。对于上述的错误做法,管理部门应该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漏电开关、电焊机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手持电动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测,施工企业无检测能力的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管理部门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用(配)电设备、电焊机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漏电空气开关等关键电器元器件进行监控,要防止劣质电气器件进入施工现场,对质量与性能稳定性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向施工企业进行反馈。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新购置电器设备的管理,认真按照安全保护体系的要求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电器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强化施工现场用电的定期巡查、保养、维修工作责任制,项目管理部加强督促检查,对现场电工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记录,确保施工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用电资料记录齐全。 5.3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用电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普及,无论是建设方,还是监理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要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对作业人员应针对环境(高温与潮湿)等因素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应在项目部及各施工班组设立意外伤害急救人员,急救人员须经过触电后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并根据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对触电事故发生后的急救进行定期演练,熟习急救程序,以减少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 5.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施工企业项目部应针对气候(高温与潮湿)与工程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让其了解电的基本知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项目部还要根据施工项目及工种的特点,为在施工现场有可能直接使用电动设备人员配备合格的防触电方面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并督促操作工人按规定正确使用劳防用品,教育操作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操作,严禁在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带电操作。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虽然复杂多变,只要我们针对其中的主要环节,加强控制和检查,找出容易发生隐患的根基,然后去解决他,使其纳入规范化管理,相信我们一定能消除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生产顺利、有序、安全的进行。6结束语建筑施工中的临时用电关系到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不管是线路设计、选择及敷设原则,还是敷设之后的安全管理。都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当前国家提倡“以人为本” 安全理念的指导下,安全细节显的尤为重要。相信随着国家对安全的重视;企业安全教育的不断深入;监督管理措施的不断深化,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7附录表2施工现场线路敷设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现场线路敷设安全技术交底 表二工程名称xx工程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交底项目(部位)施工现场线路敷设安全技术交底交底日期xx年x月x日交底内容(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敷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1)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时,必须按电缆埋设图敷设,并应砌砖槽防护,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2)电缆的上下各均匀敷设不小于5cm厚的细砂,上盖电缆盖板或红机砖作为电缆的保护层。(3)地面上应有埋设电缆的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得将物料堆放在电缆埋设的上方。(4)有接头的电缆不准埋在地下,接头处应露出地面,并配有电缆接线盒(箱)。电缆接线盒(箱)应防雨、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5)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6)电缆线路与其附件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7)橡套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着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电缆间距不大于10m时,必须采用铅丝或钢丝绳吊绑,以减轻电缆自重,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小于2.5m。电缆接头处应牢固可靠,做好绝缘包扎,保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外力。(8)在施建筑的临时电缆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时,位置应充分利用竖井、垂直孔洞。其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水平敷设应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离地面不得小于1.8m。交底人:xxx接受交底班组组长:xxx接受交底人数:xx人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一式三份。班组一份、安全员一份、交底人一份)。表3施工现场线路安全检查表Xx工程项目部 年 月 日受检单位负责人检查地点检查时间序号检查内容是否备注1是否有临电施工方案2配电系统是否是三相五线制3线路末端电压便宜大小是否大于额定电压的5%4导线中的计算负荷电流是否大于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是否大于0.7m,并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6埋地电缆的接头是否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7架空线路是否使用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8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是否大于2m9电缆线路是否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10采用熔断器做短路保护时,熔体额定电流是否小于明敷设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的1.5倍11采用断路器做短路保护时,其瞬动过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是否小于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12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是否有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是否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13电缆线路是否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检查结论:存在主要问题:整改意见:您好,为你提供优秀的毕业论文参考资料,请您删除以下内容,O(_)O谢谢!A large group of tea merchants on camels and horses from Northwest Chinas Shaanxi province pass through a stop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Gansus Zhangye city during their journey to Kazakhstan, May 5, 2015. The caravan,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100 camels, three horse-drawn carriages and four support vehicles, started the trip from Jingyang county in Shaanxi on Sept 19, 2014. It will pass through Gansu province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finally arrive in Almaty, formerly known as Alma-Ata, the largest city in Kazakhstan, and Dungan in Zhambyl province. The trip will cover about 15,000 kilometers and take the caravan more than one year to complete. The caravan is expected to return to Jingyang in March 2016. Then they will come back, carrying specialty products from Kazakhstan A small art troupe founded six decades ago has grown into a household name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1950s, Ulan Muqir Art Troupe was created by nine young musicians, who toured remote villages on horses and performed traditional Mongolian music and dances for nomadic families. The 54-year-old was born in Tongliao,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joined the troupe in 1975.He says there are 74 branch troupes across Inner Mongolia and actors give around 100 shows every year to local nomadic people. I can still recall the days when I toured with the troupe in the early 80s. We sat on the back of pickup trucks for hours. The sky was blue, and we couldnt help but sing the folk songs, Nasun says. The vastness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lack of entertainment options for people living there, made their lives lonely. The nomadic people were very excited about our visits, Nasun recalls. We didnt have a formal stage. The audience just sat on the grass. Usually, the performances became a big party with local people joining in. For him, the rewarding part about touring isnt just about sharing art with nomadic families but also about gaining inspiration for the music and dance. Ulan Muqir literally translates as red burgeon, and todays performers of the troupe still tour the regions villages and entertain nomadic families, but their fame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On May 16 and 17, nearly 100 singers and dancers from the troupe performed at Beijings Poly Theater. Their show, titled Ulan Muqir on the Grassland, depicted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t troupe. Being from the region allowed me to embrace the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and being a member of the troupe showed me where I belonged, Nasun, the art troupes president, who is also a renowned tenor, tells China Daily. During a tour in 1985, he went to a village and met an elderly local man, who told him a story about his friendship with a solider from Shenyang, capital of 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decades ago. The solider gave the old man a handmade saddle when they bid farewell. The story inspired Nasun to write Carved Saddle, a song that later became one of his most popular numbers. Now, every year, Nasun recruits young singers and dancers for the troupe. The troupe has also designed a new repertoire, which is mostly based on the daily lives of Mongolian people, especially the lives of nomadic families, and has combined contemporary musical elements with folk songs of the region. Haimu, a 25-year-old khoomei (a local variant of overtone singing) singer, joined the troupe three years ago. Along with a six-member band, he performs fast songs and soft ones that he writesall while playing the horse-head fiddle.Although I learned the piano since childhood and grew up listening to various kinds of music, to me, the folk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is the root, he says. Performing in remote villages is pleasant. I feel at home on the boundless grasslands, and the warm people there make me feel fulfilled. The f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