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题目: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院院 系:系: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 学学 号号 :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完完 成成 日日 期:期: 2011.062011.06 二二一一年六月一一年六月 摘要 安溪县是一个雨量充沛且无霜期长的地方。而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造 就了安溪茶叶。全县 70%以上的人口以茶为主业或从事相关的行业,茶叶在国 民经济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但是,安溪县产业产业也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生态建设、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提 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在茶叶产业上。2、通过 绿色食品理念,把茶叶发展为一种绿色食品。3、从本质上找出现有的茶叶产业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引入新理论,把安溪茶叶产业经济发展为经 济循环产业。5、引入多元化的新经营模式。 关键词:安溪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安溪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Anxi fujian tea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AbstractAbstract Anxixian is an abundant precipitation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long place. Yet this very advantaged environment created anxi tea. The county-wide 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to tea as the main or engage in relevant industry, tea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very prominent role. But, AnXiXian industry industry also exist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ood safe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various issues. Therefore this paper in-depth study, collect all sorts of relevant material, through various problem analysi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i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a industry application. 2 :through the green food concept, put the tea development for a green food. 3: from essentially find appear some tea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 :introducing new theory, put anxi fujian tea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conomic cycle industry. 5 :introducing multiplication of new business model. Keywords: Anxi city;Tea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引 言1 一、安溪茶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 (一)安溪茶叶的文化意义2 (二)安溪茶的发展历史2 二、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安溪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3 (二)安溪茶产业优劣势分析4 三、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强势企业的带动力小5 (二)产业自身结构的障碍5 (三)国际影响力小6 四、安溪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6 (二)茶叶的绿色手段7 (三)大力发展绿色茶园8 (四)经济循环茶理念9 (五)多元化新经营模式.10 结 论11 参 考 文 献.12 致 谢.13 引言引言 安溪茶叶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据粗略统计,从事安溪茶叶产业的人数约为七十万,在安溪经济发展中占主导 地位。而今年来,安溪茶叶产业更取得了一系列好成果,然而还不是很稳定。 关于安溪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安溪茶叶产业 现状研究。如王晓雯的安溪乌龙茶对外贸历史探述 ,蔡郑华、林一玲安溪 茶产业模式探究等等。二、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如林成业安 溪茶叶的优势及发展对策 ,陈荣冰、姚信恩安溪县茶叶发展的建议 ,王丽 婷中国茶产业出路浅析等等。 因此本文通过对安溪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找出影响安溪茶叶产业经 济发展的因素,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高安溪茶叶产 业的影响力,使之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 1 1、安溪茶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安溪茶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 (1)安溪茶叶的文化意义安溪茶叶的文化意义 安溪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作用很大。 茶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高雅脱俗。还是一种大众文化,因为它深入民心, 融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此津津乐道。安溪 县通过设立茶都,通过设立两岸交流会将安溪茶叶文化完美的展示。而这也是 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并出尽民族团结的一种表现。安溪 茶叶文化正是这一种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代表。 安溪人因为有了铁观音而被世人所称赞,铁观音因为长在安溪而名扬四海。 安溪铁观音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非比寻常的风味,因此也被评为 “中国驰名商标” 、 “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响当当的称号,闻名中外。乌龙茶也 是安溪茶叶中的一个上好品种。同时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地也来自安溪。因此 安溪县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光荣称号。 安溪茶叶文化不仅带动了其产业本身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 发展。凤山风景区的茶叶大观园、碑林、城隍庙旅游商品街和 3 6 米大街拓宽 改造工程以及一系列重点名胜古迹都因为茶叶文化而成为旅游景点。而这也体 现了安溪茶叶的文化核心:“以茶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 (2 2)安溪茶叶的发展历史安溪茶叶的发展历史 安溪县生产茶叶的历史悠久,丰富的茶种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老练的 制茶经验,独特茶艺,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使得安溪茶叶在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 安溪县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安溪县变成了“天、地、人、 种”四种兼备的古老茶乡。 唐未,安溪的寺庙已开始种茶。在安溪县城西部的阆山(今为城厢镇同美 村新岩山)上,有座始建于唐未的古刹阆苑岩,历史上曾以产白茶闻名。宋元 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作为重要的交易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 向世界各地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前后,安溪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枝 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而得到了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特别是十 八世纪初,安溪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不久之后,名茶铁观音的发现和推广,更使 安溪茶业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据安溪县志记载,250 多年前,安溪人在东 南亚各国开设茶行至少一百家,形成初具规模并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产品畅 销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印尼美国等 30 多个国家和澳门台湾香港地区。清 初安溪茶农就远涉南洋开拓新的茶叶市场。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年) , 西坪尧阳茶商王冬就到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越南 12 个省开设分店,配制 “冬记”大红铁观音,驰名印度支那半岛。而之后的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安 溪茶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抗日战争和之后的内战使得全县茶叶面积只 剩下 2 万多亩,茶叶产量仅为 419 吨。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叶经历恢复受挫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安溪县出 现了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单产较大增加,茶叶科研硕果 累累,茶叶质量显著提高,茶叶市场不断拓展的生动局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近年来,安溪县制定了“优质、精品、品牌”的发展策略,全方位的加快了安 溪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 2006 年提出并实施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 活”新兴茶叶对策以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规范市场 为出发点,一步步由家庭小作坊向社会化分工转变,产业模式单一种植业向多 元经营转变,由量向质转变。2007 年底,安溪县茶园总面积五十多万亩,约占 全国茶园总面积的 14/ 6,年产茶叶约 5.2 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 1/2 2,涉茶总产值五十七亿元,约占全国涉茶总产值的 1/10,茶业产业的不断发 展,间接带动了印刷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餐馆旅游以及房 地产的发展,可谓是“一业兴,百业兴”的良好局面。2009 年,安溪县政府做 出决定,实施借鉴法国葡萄酒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安溪茶产业发展水平, 从而推动安溪县茶业发展,对安溪茶叶市场经济发展前景十分有好处。 2 2、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一)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2004 年,据有关数据分析安溪全县茶叶交易达 40 亿元,农民年纯收入中 有一半以上来自茶产业的收入。同时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印刷、机械制 造、交通运输、茶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可 喜局面。2005 年,安溪县茶叶加工企业达到五百多家,单单这一年加工成品茶 叶 4 万多吨。至 2006 底,安溪县茶园由过去的 42 万亩增至 50 万亩,这在全国 乌龙茶种植面积的 30%;单是这一年茶叶产量约为 5 万吨,占全福建省的 50%, 占全国大概 33.3%。加工企业也由过去的 500 家增至 1000 多家,而其中更有年 产值超过 100 万元的企业占总数的 10%。2009 年,安溪茶叶产业总产值约为 73 亿元,比 2008 年多了八个亿。安溪农民茶叶收入均值为 4200 元,占全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的 54%。其中有 7 家安溪茶叶企业入选 2009 年度“全国百强茶企” , 同时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增至 4 家;八马、铁观音集团、日春加快上市进度; 全年还新增省著名商标 5 件,市知名商标 7 件;据统计有 198 家企业,获得安 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资格,70 家企业获得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专用 标志使用资格;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国际延伸注册已获 12 个国家和地区受理。 如图:近几年安溪县生产总值情况表 年份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生产总值 (亿元) 455057657381 资料来源安溪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 安溪县对茶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项目化运作、科学化管理、 社会化服务。其中茶叶优质品种比例占全县茶园总面积 90%以上;茶叶加工企 业采用“公司基地”的模式,茶园逐渐向大规模公司集中,不断培育种植大 户、加工大户和经销大户,并且引进先进工艺,购置完整、先进的制茶设备等 等。全县茶叶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种植大户规模制茶专业经商”三大 群体,有力地促进了茶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有效地促进了茶叶生产 和制茶工艺技术提高。 安溪县茶叶产业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安 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带头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茶叶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立 示范片、示范点,指导茶农综合防治病虫害,有效实现茶叶绿色生产。绿色茶 叶受到市场青睐,安溪县除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内销市场外,外 贸市场也由东南亚扩大到俄罗斯、美国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 7000 多吨,为国家收入增加 3000 多万美元。 (2)2)安溪茶叶产业的优势分析安溪茶叶产业的优势分析 1、历史悠久。据茶叶史料记载和调查表明,安溪县产茶始于唐朝,兴于明 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目前,安溪县属于全国产茶大县。而 其中最富盛名的现代乌龙茶创于安溪,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 2、安溪铁观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独特的栽培生产加工技 术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在前人不断地经验累积, 安溪茶叶的种植选材有其独特的一面,加上其适宜的环境,使安溪茶叶有着独 特风味。而通过不断加工培育,使得安溪茶叶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安溪茶农在 长期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而得到了启发,创造出茶 树整株压条繁殖法,这就是从有性繁殖到无性繁殖的重大发明。而“优质、精 品、品牌”的现代发展策略使安溪茶叶产业更上一层楼。 3、文化底蕴强。千年的历史为安溪茶叶塑造了无数动人故事。而正是这 种历史文化使得安溪茶叶也形成了中国茶农独有的精神文化。安溪县有效的把 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紧密结合,并进行大力的宣传,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历 史品牌和取得的“证明商标” 、 “地理标志产品” 、 “中国驰名商标”等优势,强 势开展安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 “评茶王、唱茶歌、演茶戏、颂茶 诗、讲茶历史故事”是每年政府与企业联手拓市场的重头戏,县城晋江两岸修 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了七千七百多块从古至今的咏茶名诗名辞碑文,打造 出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通过持续宣传打造,安溪成为了国 内外知名的茶乡,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投入 安溪茶产业,呈现了“文化大船搭载茶业出海”的蓬勃发展格局,为安溪茶业 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创品牌、树品牌、保品牌活 动中,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企、茶农踊跃参与, “安溪 铁观音”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了“铁观音集团” 、 “八马” 、 “魏氏” 、 “华祥苑” 、 “华福” 、 “三和”等一批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为茶叶产业持 续、健康、高效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安溪茶都的建立,两岸交流会的 顺利举办,都为安溪茶叶产业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4、曾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反过来影响着安溪茶叶。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素来有“乌龙茶”之乡的安溪县由于这几年的茶叶 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量人才的涌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来者,包括外国 人对安溪茶叶的渐渐熟识,使得安溪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到更有利的空间。 过去的成就与将来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安溪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安溪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强势企业的带动力小强势企业的带动力小 安溪还有一大部分企业存在规模小、厂房破旧、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 低粗放经营等问题。带头企业重点在于企业不够强大,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发 挥产业优势。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等十佳生产企业年销售茶叶 约 1.2 万吨左右,依旧处于从属地位辅助地位,安溪茶叶仍然依靠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在销售。企业与企业之间仍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的发展关 系。时至今日,安溪的茶园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给茶叶的标准化生产 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确保茶叶卫生质量达标工作带来了许多制约因 素,阻碍了现代茶业的发展步伐。 带头企业之间由于存在各自利益关系,所以很难解决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的发展,而随着各强势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使得原本应有的带头作用失去效 用。高不成,低不就。小规模企业也失去了龙头企业带来的引导作用。小规模 企业由于缺乏应有的流动资金,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久而久之,小规模 企业就会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质量每况日下。大 企业之间则渐渐出现:不正当竞争、人才走失等问题。 (二)产业自身结构障碍产业自身结构障碍 安溪茶叶产业的自身结构也相当有问题。产业茶叶产业关联度高,全面覆 盖了一、二、三产业,涉及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工商、卫 生、税务、质检方方面面。然而现行的一个领导分管,一个部门实施的体制难 以承载大整合、大发展、大提升的职责。茶叶协会形同虚设,行业管理难以凑 效,会员章程一纸空文,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产业应有的效益 在内耗中大量蒸发。不仅如此,企业自身还存在资金问题。小企业流动资金不 足,导致在选购茶叶,加工茶叶等步骤上存在应付式问题。并且在组织上存在 如一个小部门却要应付多个制茶流程,而有些部门却存在偷工减料,制茶工人 懒散应付等问题。而大企业组织则有设立过多的相关茶叶部门,导致资金浪费。 组织结构之间不协调,且规模大,使得茶叶公司难以管理。无法及时更新茶叶 材料,旧茶叶无法在相应时间内卖出,堆积成废品。 (三)国际影响力小国际影响力小 安溪茶叶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显然这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随着其 他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茶叶市场,使得安溪茶叶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 考验。如国际知名品牌联合合利华公司的进入,该公司虽然不产茶叶,但却拥 有每年销售量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茶叶市场。还有台湾也有数十家企业在安溪 县生根发芽,特别是像天福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虽然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安 溪茶叶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其影响力。但是有利有弊,并且弊大于利。其公司 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并且还有先进的销售管理方式、制度、 经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冲击着安溪本土市场。相较而言,安溪茶叶就相对 不占优势了,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四四、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策略。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 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注意这 些问题。 1 科教兴茶,重视技术开发,重视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安溪茶业有更 好的发展空间。首先,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从资源开发转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 必须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把 茶业科技真正放到第一生产力位置;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学技术 对茶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教兴国”体现在茶业发展上就是“科教兴茶” 。 正确运用生物工程和信息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在茶树育种、生态茶叶、 高效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预测与生物防治、茶叶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 和新经验,并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茶业可持续 发展、茶叶经济增效。使得茶农普遍增收,农村落后面貌彻底改观。 2 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业现实生产力的一 种。同时它是企业永不衰竭的动力。安溪茶叶产业可以通过这几点实现自主创 新。 (1)加大对企业茶叶科技创新的财政与信贷支持。据调查发现,安溪茶叶 产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如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叶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自 己的实验室,并聘请了博士、硕士等科技人才队伍。它可以利用当前的“三农” 政策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鼓励其完善科研设备和科研体制、加快研究进度、 加大创新力度,并通过示范、联合等方式带动其他有条件的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度。 (2)通过项目给予支持。大力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加以创新,联合安溪 县内外科研单位申请国家、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并加大资金力度,适当的对 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3)鼓励企业通过资金合作、技术购买等方式积极学 习国内外其他产地茶叶加工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新设备,提高茶叶的 科技含量。 (4)完善自身的保护制度。注重商业保密、专利、商标、植物新品 种等措施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3 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安溪茶叶的发展群体包含 各式各样。企业的规模也大小不一,因此,是无法真正做到统一处理,统一管 理。因此,必须根据其自身条件寻找最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将自身优点发挥, 改善企业自身条件的不足。 (2 2)茶叶的绿色手段茶叶的绿色手段 茶叶现作为一种文化饮品,被大众深深喜爱。据有关调查,安溪县生产的 茶叶直接用于泡饮的占 60%,其中高档茶 95%用于直接泡饮。所以,必须保证对 人体的安全,才能让消费者长期接受,才能持续发展。今年来,虽然茶叶卫生 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大约 30%的茶农热并无只要茶叶品质高、价格高, 卫生质量并不重要。还有些茶农对茶叶喷洒农药,茶叶上仍有农药。这些都是 发展绿色食品茶叶应该加以重点克服的地方。 1 树立安溪茶叶的绿色食品理念。绿色食品茶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 照指定生产方式,并经过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 全、优质、营养类茶叶。随着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 费者对茶叶产品健康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安溪茶叶的生产者应该自觉 树立绿色食品理念,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绿色食品茶生 产,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来生产。不断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进而树立安溪 茶叶的健康理念。 2 综合防治、科学施肥,保证原料来源安全。茶叶农残主要来自于那些农 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所以,降低农残的关键是研究和推广茶树病虫综合治 理技术以及采取科学施肥。 (1)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和掌握茶树病虫害、 天敌的发生规律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做好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引导 企业、茶农掌握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努力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其他有害 物质降低到标准允许水平内。 (2)科学施肥,推广配方施肥。如通过测土施肥、 计算机推荐施肥等计量施肥方法,根据茶园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等。改单一偏施为复合配方施肥,以利 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改良土壤结构,并活跃微生物,提高 土壤生态活力。大力发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用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 3 推进茶叶加工清洁化,保证加工过程不受污染。其实茶叶加工也是一个 控制点。要生产绿色食品,就得保证生产过程的清洁。首先,厂房必须选择在 茶季季风下风向的高燥地段,使烟尘随风吹散,防止在低空滞留弥漫。第二, 加工机械、场地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定时清理,保持整洁。第三,茶叶加 工过程中,必须保持车间清洁卫生、不落地,防止一切污染物的进入。第四, 包装时也要注意防止污染,比如有关器具、合金材料、铅,等对茶叶的污染。 第五,加工人员的清洁化,清洁工人自身的清洁问题也影响茶叶问题。 (3 3)大力发展绿色茶园大力发展绿色茶园 近年来许多茶企业、茶农通过扩大茶园面积来增加茶叶的产量,因此忽略 了环境的承受力,更没有按照生态原则来建设茶园,经常都是从山脚到山头, 几乎不留树和草,导致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样超自然负 荷不利于安溪茶叶生产的持续进行,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建设绿色茶园,而非盲 目大量建设茶园。 1 兴修水利务实茶园建设。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家庭经常断水,而更令人吃 惊的事茶园缺水更为严重。通过了解之后发现,缺水、茶园过度干燥的主要原 因在于:近年来环境的恶化,经常出现干旱天气;茶园的过度利用,植被严重 被破坏,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泉水、溪流都快要断掉;茶园没有水利设施, 农田改种茶之后水利系统也几乎破坏殆尽,导致持续干旱无法浇灌茶园。这一 些都必须改变,首先需要在政府的强制和引导、财政支持下,兴修水利,保证 茶园的排灌,而且要加强大面积植被造林,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应该坚决退茶还 林,恢复大的生态环境,为生态茶园建设奠定基础。 2 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安溪县可以更具不同乡镇区域的具体 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态茶园模式。 3 更深入的探讨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设施。根据安溪县本身的气候、土壤、 地形等情况的分析和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采取配套技术措施完善生态茶园建 设。 (1)规划布局。选择优越的生态环境建设茶园,并对茶区的山、林、水、 路等做全面的规划,尽量保护树林、植被等。不断地改善环境,创造一个适宜 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2)种植树林。在不适合种茶的陡坡、山顶、山脊、 山脚、迎风口种植防护林,道路,沟渠两旁种植树木,茶园的空缺地适当的种 植遮阴树。 (3)留草种草。常年保持有绿草覆盖,而且对于光秃裸露的茶园梯 壁进行种草。 (四)经济循环茶理念(四)经济循环茶理念 循环经济指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灵活应用生态学规律指 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重构经济系统,把资源、清洁生产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 消费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 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新理念,逐渐的被人们认可,俨然是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潮流和趋势。所以引入循环经济有助于安溪茶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 1 节约茶叶与资金的投入。即减量化原则,这是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同 时也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 目标,尽可能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且尽可能多开发利用替代性 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流。有科学根据的应用 减量化原则,例如土地减量化、水资源减量化、施用肥料减量化、使用能源减 量化等。通过种种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浪费,提高生态效益。还 需开发应用清洁化能源例如微波、电能等新的节能型生产设备,做到供热作业 与加工作业隔离等技术,以此来达到车间清洁加工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2 茶叶生产“再利用” 。再利用的意思就是最大限度地多次应用或者以多 种方式使用物质。灵活应用再利用原则,这要求加强茶叶加工。对茶叶初制品 及其初加工后的附加品及其有益的废弃物(茶梗、地灰)进行系列开发,多步 加工,使之不断增值,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技术进行成分分析,开发出新的产 品,扩展产业链,反复的加工利用。茶叶加工后留下的废弃物仍有很大的利用 价值,并且成本不高,技术容易掌握。因此,这不仅加工企业本身不再产生污 染,而且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 茶叶生产的“再循环” 。尽可能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弃物返回工厂 或者直接利用,做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发展扩大 “白色农业” ,即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通过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害绿色食品、 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及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例如日本利用茶叶废 弃物加工鞋垫,又如我国利用低档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这有着很广阔 的市场。 (五)多元化新经营模式(五)多元化新经营模式 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了依赖于茶叶经营理念的改善,推进茶叶的 经营信用、诚信经营、建设茶文化并且构建多样化、多元化市场体系,从而促 进安溪茶叶品牌的升级和推广。 1 诚信经营,维护安溪茶叶的良好形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民对茶 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茶农应该珍惜这次机会,自觉顶住暴利的诱惑, 继续诚信经营,防止假冒产品,自觉监督,以维护和进一步提高安溪茶叶品牌 的知名度和美誉。 2 推进茶文化建设。积极继续宣传茶文化,使之更为广泛的发展。 3 发展多元化茶叶市场。 (1)不断提高质量和实现产品的多样化。 (2)发 挥中国茶都市场领导的导向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茶叶的经济、文化、信息、贸 易、科技的中心。 (3)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使安溪茶叶在国内稳定发 展。 (4)争取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将安溪茶叶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使每个国 家的人民都能喝到安溪茶。 结论结论 安溪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安溪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这几年安 溪茶叶的地位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会产 生制约因素。 安溪茶叶产业的高速发展说明国内的对安溪茶叶产业的管理制度,以及经 营模式是比较好的。但是伴随着产业发展,阻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随之而 来。这主要有几个原因:产业发展过快,产业本身结构,产业经营模式及有关 管理方式还不大成熟,并且强势企业的带头作用还不够。而放到国际上来看, 更暴露了宣传不足,茶叶产业国际地位比较低,国外还是无法真正了解中国茶 叶文化等问题。 因此,安溪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走过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才能 真正的立足于世界各地。而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以上所诉问题,并且大 力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茶叶进行到底,完善企业产业自身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碳汇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潜力深度解读报告
- 吊装工程专业方案(3篇)
- 猫咪与毛球课件
- 工程玻璃质检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平台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点课件
- 辽宁高速面试题库及答案
- 丽水幼教面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电商产品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讲解稿子课件
- 工业固废运输处置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上海市语文新初一均衡分班试卷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本)
- 中医培训课件:《放血疗法》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 《古建筑构件制作(榫卯、斗拱)》课程标准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色
- 中央基建投资绩效目标表
- 电商企业海外中转仓库管理方法与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