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徐州市中考 语文试题解析 铜山区三堡镇中心中学 朱凯 2013年4月11日 1、古诗文默写(10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 , 。(杜牧泊秦淮 )。 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 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解析】(1)-(5)易错字有“笼”“ 犹”“庭”;(11)抓住关键词“推己及 人为人着想”来填写语句。 存在问题: ( 1)“星汉灿烂” 中个别学生“汉”错写为“汗” (2)“恨别鸟惊心”中个别学生“鸟”字一点不 清晰,易看成“乌” (3)“人有悲欢离合”中个别学生写成“和” (4)“枯藤老树昏鸦”这一空出错率最高,“ 藤”忘加“艹”,“鸦”写成“鸭”。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题错误 率较高。“己”多数学生写成“已”,“于”多 数学生写成“与”。 2013一模试卷: 1、错别字较多,主要集中在“溅”、“汗 ”、“凋”、“郎”、“销”、“做”等字。 2、张养浩山坡羊中揭示历史是 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避 免不了最终灭亡句子是:这题错误较多, 没有仔细审清题干-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 避免不了最终灭亡句子。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 ru( )智 狡黠( ) 为文中A、B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 备选词语:询问 请教 抉择 挑选 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分) 。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 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 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1分)。 答案 : (1)(2分)睿 xi (2)(2分)请教 抉择 (3)(1分)完全掌握在你自 己手中 (4)(1分,语意连贯语句通 顺即给分)这只小鸟的死活, 就全看你的了! 【解析】(1)略 (2)“请教”为敬辞,和“睿智的老人”照应 。“抉择”一词庄重,突出选择结果的重要 性;“挑选”口语化,对象应是具体的事物 。这里是说人生的选择,故用“抉择”。【 答案】C (3)这句的主语是“前途与命运”,故“你” 多余,移至“自己”前去作定语,表达更明 确。 (4) 老人已经猜出小男孩的用意,结合 横线前面的内容不难作答。 存在问题: 、字音字形 “睿”出错率较高,集中体现在 上面少一横,或下面写成“日” 。 “黠”读音错误情况:jixi 、此题正确率较高,但抄写 有错误 、改成被字句,把“你” 改成“它”,乱加关联词,如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删“ 前途”或“命运”,在“你”前面 加“前途”或“命运”。 、主题改变,“保护动物” 、让小鸟自己把握命运 、由“我”的回答来决定小鸟的命 运。 注:学生在做题出现答错题的现象,如 第、颠倒,、小题颠倒。 答错位置不做标记的为0分。(一模 试卷中也有做对题填错位置的) 2013年一模试卷存在问题: 1、虔诚、拈起 2、修改病句,错误可能不多,仅 一位教师(丁红)将此题列出。 3、仿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前后 连贯。 (丁红)注:仿写与续写不同,一 看其句式,二看其语意,可仿上 一句,也可仿下一句。 3、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 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 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 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绝妙的讽刺 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 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 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 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 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答案:B狐狸和山羊是警示人 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 骗。 4、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 究。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 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 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 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 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 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 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 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 少写出三条) 答案:(1)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 和开放的力度;(2)图书出版发行部门 要创作更多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 回到书本面前;(3)学校。家庭都要注 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 习惯;(4)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5) 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 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解析】可以针对政府、图书出版发 行部门、学校、家庭、个人等角度提建 议。 存在问题: 1、表达模糊:例:加强教育、宣传文化 传统 2、表达不具体:例:早下班(没说干什么) 、施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 质、增加阅读量、家长做榜样 3、措施不具体:例:增加阅读方式、提 高阅读效率、提出阅读口号 4、重复:例:宣传阅读的重要、阅读的 好处、阅读活动(朗读比赛,知识竞赛)、( 用网络改变阅读现状(报纸、电话) 5、审题不清:例:答的是存在的 问题、不阅读的坏处、阅读的好 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的作 用、联合国要重视(应是我国)、联 合国设立阅读日、要读书(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严厉打击盗版书 、加强义务教育,进行扫盲活动 、怎样读书、销毁不良书籍、实 行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 上学 6、角度单一:例:只说学生怎么怎么样 7、用材料中的话:例:增强阅读概率(不 具体,不明白) 8、措施生硬:国家规定读书、法律规定 购书(勉强给分) 9、反面回答(应从正面回答):国家没有 设立阅读日、不开展阅读活动、国民不 读书、缺少时间、缺少重视、让人们了 解到阅读量极少问题 10、不合理,不切实际:书店(商人)免费 发书 一模试卷存在问题: 第一小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大部分同学答题只是说“中学生对汉字 的读音不准确”,并不能切实地结合材料 来提取信息。(刘孝颖);得出的结论不够 准确,只提到“读错”,但没指明主语及“ 哪个字”错。(李文杉)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诚自古所希 答案:(1)任用,选拔 (2)了解 (3)通“弼” ,辅佐 (4)确实,实在。 【解析】注意(3)为通假字,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 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 移过来。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2分)(A )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 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 则不可救矣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君谓计将 安出 【解析】A 都是连词,所以。 B 动词,奋起/动词,发作 C 动词, 灭亡/动词,没有 D动词作状语 ,在国外/动词,出自。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 宜将护 【解析】7、(1)注意关键词“所 以”“动”“惊”“曾益”的意思及特殊 用法,补充出省略内容。 (2)注意关键词“然后”“于” 的意义和用法。 (3)注意关键词“如”“虽”“ 尤”“宜”的翻译。 存在问题: 第1题翻译句子错误的较多,大 多数“所以”没翻译。 第3题翻译句子,“虽”应译成“即 使”错的太多。95%的都错了。 8、甲文探讨了 和 两个 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解析】:甲文首段重点探讨了 造就人才的问题,次段重点探 讨了治理国家的问题;乙文表 达的主要观点从魏征的话中可 以找到。 存在问题: 课内文言文的知识点还是有许多 学生抓不住。大约有一半的学生 做错,课外文言文答案,应为“居 安思危”,70%做错,很多人答案 是“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 护 ”。 2013一模试卷出师表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猥 斟酌损益彰诹 此题错误较多,尤其是“益”,说明学生 课下注释掌握的太差。(个别同学把解 词当成了注音去做)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 同的一项是( D ) 7、翻译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 则治臣之罪。 存在问题:错误极少, 两个“效”字翻译不够准确,“兴复”一 词部分学生丢掉不翻译。 8、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 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行动与目标搞混,大多写“北定中原 还于旧都”。 原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 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 。” 要求学生一定要读题,审清题干。 解释词语: 1、课内知识的链接与迁移; 2、结合具体语境推测义项。 翻译句子:1、落实关键词; 2、把握典型句式的特点。 3、直译不通就意译,注意句子的通 顺与连贯。 理解内容:1、注意标题,体会主旨; 2、关注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注意记叙中的议论,理解写作意图; 4、注意把握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语句。 课外文言文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 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 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 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 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解析】“明媚秀丽”错,应是“雄 奇壮美”,故此项错。 2013年一模试卷 赏析浣溪沙 对词的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B) 原选项为:“夕阳西下”,不仅写作者 生活的极度空虚、无聊,伤感情绪极其 浓郁,还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 一去不返。 应为: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所折射 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 返的心态。 10、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 A、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 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 奋心情。 B、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 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 提到的“歌吹”。 D、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 的“我”诱惑力极大。 【解析】选文三处写到豆麦,是 为了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和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1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 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 我却还以为船慢。 答案: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用远山作衬托,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1分) ,也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1分)。 【解析】“远山”“仿佛”“兽脊”,显然是用了比 喻的修辞,表达效果从船速和“我”的心情两方 面来回答。 存在问题: 1、做题方法掌握得欠缺一些,学 生对于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 方法容易混淆,例如把修辞手法中 的比喻总写成打比方或比喻论证。 2、对于内容方法的赏析掌握得相 对好一些,表示船行之快和作者心 情的词语都能找到,总体失分不算 多。 3、从分值上看10-11小题总计6分, 所批改过的学生平均都能达到4分 。 12、“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 是:挖起有毒的土壤运进土壤“洗衣机”分离 掉啥子和碎石 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分离掉重 金属。(2分) 【解析】12、锁定第(5)段,逐层概括。 13、文中第(5)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 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案:具体、准确、直观(1分)地说明 了调查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1分) 【解析】结合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说明效 果“具体、准确、直观”和这段文字的中 心意思作答。 (说明方法的作用-航标P119) 14、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2)段中的 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3分) 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答案:“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1 分),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 14、先解释“大量”的意思,然后 联系说明对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作答, 最后还要联系上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 特点。 15、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 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 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 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 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 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 袋等。 【解析】 B错在“好”,原文只是说是一种 简单易行的办法;C错在“科技手段的高度 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16、文章第(2)段中作者说“我惊奇一棵会开 花的树”,“惊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使其貌不扬的树变得美丽起来,让 杂乱无章的村庄也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茏。 【解析】抓住“惊奇”后面的冒号后第一句 话,从对树自身和对村庄的作用两方面概 括即可。 存在问题: 1、19%左右的同学没有看清题目 要求,把“惊奇”的原因答成“这棵 丑陋的树也会开花”,“而且开成白 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 没有把该题答案看完,就急于答题 。 2、23%左右的同学没有审清题目 要求,把答案侧重于段末作者对“ 开花树”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3、49%的同学把握了这题的关 键,答案切中要害:“使整棵树 变得美丽,使村庄变诗意葱茏” 。 原因在于这部分同学抓住“惊 奇”后面的标点符号,一个是“ 冒号”,另一个是句号。句号之 前的内容精当地加以概括,就 是答案。 4、其他同学则答非所问。 17、题目凝望一棵会开花的树中的“凝望” 一词作和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答案:“凝望”:集中目力远望(目不转睛的看 )(1分),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惊奇、喜 爱、赞美和敬重之情(1分,没有“敬重”的意思 不给分) 【解析】“凝”有“凝重、肃穆”之意,所以在回 答情感的时候,除了回答出喜爱、赞美之情,“ 敬重”之情必不可少。 存在问题: 约有12%的同学对“凝望”一词的解释 流于简单说明意思,如回答:看、望 着、注视缺少对词语在具体语境 下的把握,对作者的情感一词的回答 也仅仅局限于“喜欢、热爱”,最多回 答到“欣赏、赞美”,只有不到30%的 同学能涉及到“敬仰、崇敬、尊重”这 个层面上来,可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特别是作者情感的把握仅仅流于表 层,缺少较深层面上的开掘,因此, 理解地不深、不透。 18、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 中画线的句子(3分)。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 ,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 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答案:“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 ”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 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 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解析】 把“花朵”比作“杯子”,显然是比喻的修 辞。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 ”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 ,要结合原句组织;此题除赏析修辞, 还要注意赏析个别有特点的词语“掠过”“ 一次次”,表达效果往整个段落所表达的 情感上靠拢。 存在问题: 本题有3个知识点,修辞手法,品 析关键性词语,作者在句子中表达的 情感。 修辞手法问题: 因文体不清,把比喻写成打比方或比喻论 证。 没有写出修辞的作用(好处),即句子的内容 。 普遍忽视对关键词的品析,关健词把握不 准。 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部分,学生不能分析 出来。 19、“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中的“精 神”指什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精神:卑微、沉默、其貌不扬,但它们 用花香,向尘世表达出很智辉、很超脱的喜悦 (2分)。 影响:我脱离了低俗的生活,我的目光和灵魂 渐渐变得宽广清澈。(或:擦亮了我的眼睛, 也洗净了我的灵魂。我看见了生活中的大美和 大雅,洗涤了我心灵上的尘土)(2分) 【解析】“精神”指前文所交待的“开花的 树”的特点,结合文本概括即可。“对我 产生的影响”在末端最后一句。 存在问题: 本题 要求学生把握文段中的关键性句子 ,学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或很零散,不能做概 括整合成规范的语句。 、考生对文章的主旨把握不准,理解不 透彻或较为偏颇理解为不屈精神,主要是文 章的关键句子没有把握。 、“对我的影响”,考生没有理解为是作 者所得到的影响,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脱 离文章内容或作者的情感去展开。 一模试卷:苏州园林 13、请从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语。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 点的把握。解题时,首先要对加点的词语进行 解释,然后进行具体说明,最后一定要加上“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存在的问题: 1、只解释词义,没有最后归纳“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的特点。” 2、文体意识还没有形成,表述意思模糊。 3、缺少对加点字所在语境、语句的具体表述 。 4、审题不清,看成了“能否删去”之类的题目 。 14、根据选文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两项是( D、E ) 存在的问题有: 1、错选“B”的较多,说明学生对说明方法 的判断掌握不熟,需加强练习。 2、没有选“E”,说明学生没有仔细看清选 项“最后一句是否定句,语气强烈”,应为“双 重否定句”。 (没有一个不) 学生要注意审题、读题。 一模试卷:议论文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5、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 点 解析:、本题出错率比较低。个别 同学未掌握找论点正确方法。、用疑 问句当论点。 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 ;结尾。(P98-99) 本文的中心论点实际上就是文章的题 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驾考刷题宝典试题及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鳞癌护理查房
- 2014年7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上海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吉林省2025年上半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材料与构造》:门窗洞口大小考试试题
- 川师大一中初2025级(八年级下)三月月考数学试题
-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实验毓秀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2025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二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自定义类型(含答案)
- 酒店委托会议合同范本
- 中国华能:风电机组数字化感知与运行状态评估
- 海洋岩土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课件
- 锐器伤管理制度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1
- 《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室内儿童水上乐园建设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文明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方案
- 中医院科研工作管理核心制度汇总
- 等速肌力测试单关节或关节链不同运动模式以及运动角速度下的肌力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