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doc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首席医学网 2010年06月17日 16:18:16 Thurs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任艳,伍成惠作者单位:(常德市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 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摘要】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补充锌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七味白术散,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5.0 %,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0.0 %,总有效率为77.5 %。结论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锌;小儿慢性腹泻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1。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月)、慢性腹泻(2月)。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CDD)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夹黏液、泡沫,或不消化食物,并伴有营养不良、腹胀、腹痛、精神不振、烦躁等症,重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营养不良。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1.10.8)岁;病程25月,平均2.5月。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6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1例,脂肪球21例。对照组40例中23例,女17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1.10.8)岁;病程25月,平均2.5岁。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5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0例,脂肪球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制定。有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每日均4次以上,病程2月。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调整饮食,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抗炎,给予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及补充锌剂(赖氨葡锌1/21包/次,口服,2次/d)等治疗。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基本方:太子参7 g、茯苓10 g、白术10 g、藿香叶6 g、木香6 g、甘草3 g、葛根10 g。随症加减: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者加干姜3 g、肉桂6 g,大便伴黏液、腹痛者加黄芩6 g、黄连3 g,大便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者加焦三仙6 g、陈皮6 g。服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200 mL,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肥厚腻味及辛辣刺激食物。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2.3 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3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的标准拟定。治愈: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饮食正常。好转:大便成形,次数减少,但较正常次数多,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3.2治疗结果3.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总疗效比较例(%)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3.2.2两组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2。表2两组治愈时间比较(s,d)4讨论小儿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泄泻”3。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其所消化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充养之,故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纳运失司,一则津液不化而凝聚成湿,二则饮食不化而气血乏源。湿阻中焦,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湿浊下趋而为泄泻,气血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皆为脾虚夹湿之象。因此,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本方以益气补脾之品配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且用药甘淡平和,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利而不峻,久服无不良反应。方中太子参擅补小儿气血,性质温和;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水渗湿;葛根专于治脾,辛甘可鼓舞胃气,升清阳,止泄泻;藿香和木香辛苦温,芳香化湿,理气和胃。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具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对动物体内胃肠道运动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可增强免疫功能,从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抗DEX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中木香和藿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葛根可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高,可缩短病程。【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11.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25.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