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理解实用词语(熟语) 探考向临渊观鱼 寻考法退身结网 真题体验延伸 驾驶员理论考试 安全文明考试 安全文明网 驾驶证考试网 驾考试题最新题库 2016年2017年科目一考试 科目四考试 驾照考试 基础整合覆盖 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 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如成语“文不 加点”“如履薄冰”“七月流火”“石破天惊”等,常 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 固定不变,有的成语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 ,如“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 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 或有损 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 不置可否的处世态 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 2惯用语。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上常用的习 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等等。 惯用语同成语有相同之处,也具有简明、生 动、形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区别:(1)惯用 语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成语文雅,含 义深,具有书面语特点。(2)惯用语大都是三 个音节的动宾 短语;成语大都是四个音节, 结构类型较复杂。(3)惯用语大都能拆开, 在动宾 之间能插进其他部分;而成语一般不 能随意拆开插进别 的成分。如:打棍子 打了你一棍子。敲竹杠敲了他的竹杠。 3谚语 。谚语 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 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 一般 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 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 人从中受到启发。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 百姓点灯。谚语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 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谚语 与成语的 区别:(1)从结构上看,谚语 一般是句子,成 语大都是四个字的短语;(2)从来源上看,谚 语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成语来自古代神话 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言;(3)从语言风格上看 ,谚语 通俗易懂,成语文雅深刻。 4格言。格言是简练 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 育意义的警句。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 进则 退”“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 的,并且只要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 意思的一种口头用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 成情况,歇后语分为两类。(1)喻意的。“前 语”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 如:水中捞月一场空。万年松树,十年 芭蕉粗枝大叶。(2)谐音的。如:孔夫子 搬家尽是书(输)。上鞋不用锥子针( 真)行。 类似的词语 有:不足为训 、登堂入室、文 不加点、屡试不爽、五风十雨、侧目而视 、一文不名、不刊之论、万人空巷、空谷 足音、明日黄花、一蹴而就、功败垂成、 莘莘学子、风声鹤唳、首当其冲、久假不 归、细大不捐、危言危行等。 2对象误用。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指个体, 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 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 文学艺术 ,等等。如果对这 些熟语的适用对 象缺乏了解,就会出现张 冠李戴的情况。如“ 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 天然,只能用 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 的东西。 容易因使用对象不当而误用的熟语: 只适用于 文学、 艺术 脍炙人口、洛阳纸贵 、文不加 点、鸿篇巨制、力透纸背、 倚马可待、一挥而就 只适用于 男女尤 其夫妻 间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 磨、比翼双飞、破镜重圆、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心心 相印 只适用于 女性 千娇百媚、才貌双全、国色天 香、望穿秋水、秀外慧中、 仪态 万方、楚楚动人、豆蔻 年华、河东狮 吼 注意尊卑 关系 不耻下问、耳提面命、从善如 流、先斩后奏、如坐春风 3.轻重失度。 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 重适度的 成语,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4褒贬颠 倒。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 造成褒词贬 用或贬词 褒用的错误 。如: 误用分析:“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 ,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而句中用来形 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送孩子去学技艺, 感情色彩不当。 褒义或中性熟语:叹为观 止、崭露头角、蔚 然成风、东山再起、随机应变 、无微不至、 额手称庆、凤毛麟角、谈笑自若、雨后春笋 、夙兴夜寐、卓尔不群 贬义 熟语: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趋之若鹜 、处心积虑 、捕风捉影、欲壑难填、巧舌如 簧、画地为牢、死灰复燃、见风 使舵、无所 不至、得陇望蜀、大放厥词、擢发难 数、树 倒猢狲散 误用分析:“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 性成语, 在句中应充当谓语 ,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 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形容词性成语, 充当了状语,而且该词 的含义也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 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就不 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 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 ” 等也一样。 6谦敬错位。 由于熟语约 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 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 、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 ,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例如: 我的邀请,的确出于一片至诚,您老就恭敬 不如从命吧。 误用分析:该句中的“恭敬不如从命”是谦辞 ,只能用于说话 者,不能用于对方。 常见谦 辞:蓬荜生辉、敝帚自珍、抛砖引玉 、无功受禄、敬谢不敏、忝列门墙 、信笔涂 鸦、一孔之见、才疏学浅、德薄才疏、不情 之请、恭敬不如从命 常见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 、洗耳恭听、当之无愧 误用分析:“自惭形秽”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 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该词 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例句中不能 再用“感到”一词。 8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 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 ,使用就是不恰 当的。 9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 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10逻辑 混淆。 使用成语应 切合语句所陈述的话题 ,如果在 使用过程中背离了陈述的话题 ,就会造成语 意逻辑 上的脱节。 技法探究例破 准确解答熟语辨析题技法 在具体的解题过 程中,考生应掌握以下技巧 : 1.词不离句,当为准则。作答时,考生应该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 析,既要考虑熟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 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 重和 与上下文的搭配等。 2.把握熟语内涵,切勿望文生义。对熟语 中的一些关键词 ,考生必须做到准确理解 。许多熟语都有其特定意义,因此考生不 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付之一笑”的意思是 “对人或事不计较 、不介意”,其中的“笑”与 “笑容可掬”中的“笑”意思是不一样的。 3.辨析感情色彩,注意褒贬倾 向。不同的熟 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是褒义的, 有的是贬义 的,有的是中性的,而考生在辨 析时应 注意其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 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 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 但“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 人震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贬义 色 彩较浓 ;而“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从消息发布者的 方面来说,不含贬义 。 4.学习语 法规则 ,注意词语 搭配。例如,有 的熟语的陈述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事物, 如“巧夺天工”等;有的熟语前面不能加数量 词,如“芸芸众生”、“莘莘学子”等;有的熟语 后面不能带宾语 ,如“漠不关心”等。 5辨清试题 指向,辨明误用类型。看清题 干,辨清设题 指向:是选“恰当(正确)的”,还 是选“不恰当(不正确)的”。 熟悉熟语常见的误用类型,凭语感初步选定 熟语使用错误项 ,可通过明确其使用错误 的 原因作最后确认。 6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解题。高考语 文的词语 运用题每年都可能考查到较为 生僻 的熟语,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 善于避生就熟 ,巧用排除法作答。一般来说,四个选项 中 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辨析另外两个时就要 尽量避开生僻的熟语。 成语辨析题歌诀 成语答题须 慎重, 检查 角度要记清。 首先意思要弄准, 望文生义可不行。 使用对象细分辨, 2013江苏高考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 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 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 伏的悲痛,实际 上近于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 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推断方法 (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 却驾车 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型乳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船舶防锈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开场词课件
- 国内各类广告业务公司劳动协议
- 语文8威科特先生的陷阱
- 共享经济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河北省秦皇岛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月综合练习(有答案)
-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摸底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务》研学旅行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兼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备案表
- 化肥欠款协议模板
- 小红书口碑对旅游者目的地决策的影响研究
- 查缉酒驾实战培训课件
- “对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课件
- PLC电气控制设计污水处理系统样本
- 计算机组成原理-鲲鹏
- 青春筑梦强国有我
-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个案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