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开庭的准备与开庭程序1. 为何要开庭需要开庭会是有许多理由,举例如下:(a)文件证据不足够,言之不详或者根本没有文件证据。这种情况根据不同行业与不同人士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国际航运特别是租船与外贸中,双方当事人很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文书的通讯往来去订约与履行,最多会通通长途电话,并在通话后以文书确定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在这一个行业中,经验丰富与有水平的公司会保留一套完整与“对自己有利”(self-serving)的文件证据。因为如果有争议去开庭的话,往往口头证据在认定事实方面是帮不上什么大忙的。相反涉及中国大陆的公司或人士就没有很好的习惯去把经历过的事实以文件记录作为证据保留,即使我们中国人也有“口说无凭”的传统说法。这导致涉及中国大陆的案件,通常是无法避免要去进行昂贵的开庭。撇开中国大陆的案件不说,如果是一个涉及双方当事人经常需要见面商谈与涉及的争议期限也比较长,就往往不能把每一件事情都以文书全面去记录下来,所以也是需要开庭,例如,同样是国际航运的造船合约争议,就往往需要开庭审理。(b)即使文件证据足够,但还是有特殊的原因需要开庭,例如是一方当事人声称对方披露的文件是不真实文件。这就会涉及要求披露文件的一方当事人提供该文件的作者去开庭接受盘问以确定文件的真假。这方面的问题稍后会在2.2.2段作出介绍。(c)如果有重要的口头证据,而双方事实证人之间的口头证据是有严重冲突,开庭就会很必要。文书证人证言(witness statement)并非是由证人自己写的,它本身可能是一份在律师的指导(leading)下写出的文件,唯有通过开庭的盘问来确认证人证言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证人的意愿。(d)专家意见报告之间有冲突(要注意是专家证人给的专业意见误导法官或仲裁员的可能性比事实证人大多了。也可以通过开庭的盘问为了证明专家报告的潜在优劣或者考验专家证人是否真的在相关领域是专家,等等)或是涉及比较复杂的专业。这一来,外行的法官或仲裁员会很难单凭看文书的专家报告就作出正确的取舍。有一个开庭,特别是通过盘问或“专家会议”(witness conferencing),就有机会让法官或者仲裁员能够真正了解有关的专业争议。例如,通过盘问才会觉察到一方的专家报告是比较草率或有事实/数字上的错漏。又或者是通过盘问,才会觉察到专家报告是看漏或看错了一些事实,而专家证人自己也承认如果把这些看漏的事实一并考虑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盘问专家证人很多时候会是针对他作出的调查与结论是否充分,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测试方法会否得出不同的结论,等等。反正在现实中,双方各自的专家证人经过对方称职大律师盘问后,经常会让法官或仲裁员看得出他们意见的强弱,就很容易可以去作出决定。这里可以去随意节录上诉庭在Wilshire v. Essex Area Health Authority (1988) 1 AC 1074所说的,如下:“Where expert witnesses are radically at issue about complex technical questions within their own field and are examined and cross-examined at length about their conflicting theories, I believe that the judges advantage in seeing them and hearing them is scarcely less important than when he has to resolve some conflict of primary fact between lay witnesses in purely mundane matters”。(e)通过开庭来使仲裁庭更好地了解有关争议,特别是有关争议在事实方面比较复杂或/与涉及大量的文件证据比如绘图、设计图、图表或计算等等,当事人如果任由仲裁庭自己去看大量的文件总会担心仲裁员会否是全面与抓住要点。(f) 最近一个有趣的先例令笔者看到开庭另一个可能有的帮助,即是在开庭中双方代表律师与仲裁员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所以在一些情况如果仲裁员只是通过文件去了解案件并产生对某些地方有误解,就会可以避免。该有趣的先例是The “Zenovia” 2009 EWHC 739 (Comm)。该先例涉及的是一个期租租约的争议,在承租人向船东递交的还船通知中有一个缩写为“wp”,两位著名的伦敦仲裁员将该缩写解释为“without prejudice”,而这一个误解对裁决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而上诉到法院后,法院认为该缩写应该解释为“weather permitting”(天气许可)。笔者作为对租船业务非常熟悉的业内人士也完全认同法院的解释,作用是在通知船东还船在哪一天的同时(例如在15天之后),由于害怕船期有变化,其中受到天气影响而使船期有延误的风险又是最大的(例如风浪大而令船舶晚到卸港,或是下雨/下雪无法卸货),所以去加上“wp”的限制。而通信中利用缩写在租船业务中是习惯做法,源自之前用电报通讯的时候为了省字而节省费用,“wp”是一个字而“weather permitting”就变了是两个字。Tomlinson大法官在他的判决书的最后一段写到:“By way of postscript I would merely note that the arbitrators did not enjoy the advantage which I had of hearing economical oral argument from highly skilled counsel. The case demonstrates to my mind the increased burden of the task cast upon a tribunal, arbitral or judicial, when oral argument is dispensed with or impermissible. I respectfully doubt whether the arbitrators would have reached the conclusions which they did had they had the benefit of hearing the propositions tested in oral argument.”。当然开庭后也不代表仲裁员不会出现这种误解,但由于开庭的时候交往多,就很有可能在双方的代表律师或证人的发言中提到“wp”是“weather permitting”,或是仲裁员自己随口说“wp”是“without prejudice”而被代表律师作出纠正。看来,特别是对业务不是太懂的仲裁员,开庭还是比文件审理安全(当然又是要与费用大大增加去做出平衡),否则更加少机会知道仲裁员会在哪些地方产生误解。1.1英国仲裁法让仲裁员决定是否开庭注意的是在1996年英国仲裁法之Section 34 (2)(h)是赋予仲裁员权力去在双方当事人各有不同意见时最终决定是否需要开庭。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仲裁员认为开庭不会对审理案件有帮助(例如有大量的文件证据或是没有有关重要事实的争议),加上争议金额不大(因为开庭十分昂贵),就会有可能决定不需要开庭。这种决定也会受到英国法院的支持,例如在ODonoghue v. Enterprise Inns plc (2008) EWHC B15 (Ch),涉及的是一个长达30年的房屋租赁合约。最开始的租金是34,000英镑并规定每5年调整一次。第一个调整是在2004年12月22日作出,但双方对调整的计算办法有争议,并需要去进行仲裁。原告在2007年6月15日向仲裁员申请开庭审理,但仲裁员的反应是没有去特别针对开庭要求,而只是表示原告应对被告专家证人的报告去作出回应。之后,仲裁员针对开庭审理的问题,作出指示说只能有一个4小时的开庭审理,但双方不能再去提供新的证据,除非有特别原因。但原告反对,并争议说在开庭时他应该被允许去提供新的证人。到了2007年11月20日,仲裁员开了一个不正式的会议,并在会议中问原告为什么需要开庭。原告的回应是说没有直接针对仲裁员所提的问题,只说应该有开庭审理才能去公平地表达他的案件。看来,仲裁员在拖了这么久后有点不耐烦,并在2008年1月8日发出信函给双方当事人,说他看不到开庭有什么好处,而所需要的费用就与争议的金额完全不成比例。之后,仲裁员很快去作出裁决书,并在2008年2月27日正式签发。原告事后作出了一连串的反对,例如说是不去开庭审理是剥夺了原告去反盘问被告专家证人的机会。在高院,被判是仲裁员根据英国仲裁法是有权去拒绝开庭审理,只要仲裁员没有违反自然公正。Behrens QC大法官认为从文件看来,仲裁员是十分公正,也没有造成任何“严重不公平”(substantial injustice)。加上,原告是取得了裁决书之后才提出这一个技术性的争议。所以,根据英国仲裁法Section 73有关“弃权”(waiver),判是属于弃权。1.2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如果要去开庭往往涉及了大量额外的工作与程序,这些方面在本章将会详细介绍,并在后半部分有专门针对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国家不同的做法在国际仲裁中的融合。首先,笔者想去简单介绍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与它的商业法院指引(Commercial Court Guide)。商业法院指引从1986年第一版(是1985年由当时的御用大律师Nicholas Phillips现在已晋升为Phillips勋爵为首的工作小组去考虑怎么样改良商业法院的诉讼程序)直到2006年第七版,一直都是商业法院程序操作的圣经。笔者的感觉就是伦敦仲裁或香港仲裁,受英国商业法院做法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仲裁员虽然没有必要去依照法院的做法,是仲裁 “程序的主人”(master of the procedure),但去跟从仲裁地点法院的做法显然是比较安全,至少不可能在被挑战的时候会是被视为是违反自然公正或程序不恰当。更不要说是仲裁员的确认同仲裁地点法院的做法。商业法院指引的第七版长达200页,所以就不在此节录。而且,它的使用必须与民事诉讼程序规则(Civil Procedural Rules或简称CPR)一并去参考。另要一提的是该指引所包括的内容是从商业法院诉讼的开始一直到判决做出后的所有事情,但本章只针对开庭的准备与开庭程序,所以只会涉及该指引的一小部分。该指引可以到以下的网址查阅:.uk/publications/guidance/admiralcomm/index.htm。众所周知,英国商业法院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它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法院只是在1970年的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ct生效之后),而且它与其他国家法院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大量的处理国际性与金额庞大的商业案件。据统计,近年来商业法院处理的案件有50%以上涉及当事人是来自海外,如在2006年202个开庭审理的案件中,有129个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来自海外。所以,英国的Donaldson大法官在Amin Rasheed Shipping Corporation v. Kuwait Insurance Company (1983) 1 W.L.R. 228先例中夸耀到“英国商业法院是国际商业争议的自然诉讼地点”(the commercial court as the curia franca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再加上英国商业法院有很好的自我检讨机制,而且不断在改善并作出新的指引,例如在1986年的商业法院指引(Commercial Court Guide)与2007年针对庞大与复杂案件(heavy and complex cases)审理的报告,等。这表示审理国际商业案件的仲裁员,没有理由不去尽量吸收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与了解它的优点。虽然英国商业法院也尽量增加程序上的灵活性,但这不表示能够更加灵活处理程序的仲裁员可以去漠视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而自己去创新一套。所以笔者在本章有关开庭会大量节录英国商业法院目前的做法,希望让仲裁员可以借鉴。1.3商业法院使用者委员会(The Commercial Court Users Committee或Commercial Court Committee)首先简单介绍1986年商业法院指引的历史,这就涉及英国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段时间发觉流失商业案件(当时是属于Queens Bench的商业案件名单),部分去了纽约法院或其他地方的法院。例如在1957年只有15个案件在英国法院审理,在1958年也只有27个案件,这些数字与今天如2006年有上千个告票的签发与法院审理了250个案件是有天壤之别。而商业法院的法官人数也大大增加,从以前的1个到今天的15个。这里还不算伦敦仲裁已经为英国法院大量分担了商业案件的审理责任。为了减少国际商业案件的流失,英国首席大法官委任了Pearson勋爵在1960年召开了一个Commercial Court Users Conference以检讨与建议。Pearson勋爵也在1962年作出1962Cmnd.1616报告。其中值得提到的2点与仲裁相关:第一就是报告认为国际商业人士喜欢仲裁所以就允许当事人可以委任大法官作为仲裁员。这个建议现在体现在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93与香港仲裁条例的Fourth Schedule。但这一个做法并不普遍,绝少有这种申请。原因被归咎为(一)不是很多人了解有这种选择;(二)商业人士可能认为划不来,因为他们本来去法院就可以免费得到大法官的审理,何必在仲裁中支付费用给他们进行审理呢?(三)委任大法官作仲裁员是需要得到批准,这在商业法院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估计不容易得到批准;(四)委任大法官作为仲裁员会是独任仲裁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需要得到双方当事人同意。所以独任仲裁员的委任通常是不容易,而如果双方当事人非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作为仲裁员,他们可以去找一位退休或离职的大法官(这种人士在目前是大量存在)而没有必要去找仍在任职的大法官。第二就是1977年首席大法官委任Kerr大法官组织成立了一个“商业法院使用者委员会”(The Commercial Court Users Committee)。这一个委员会的作用就是直接去让商业法院的使用者(包括国际上的使用者)有一个直接的渠道可以去不断的提出问题与作出改善。委员会每年有4次会议,成员包括了所有商业法院的大法官,商业案件的大律师代表与事务律师的代表,另包括“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London Maritime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或简称LMAA)的代表,“特许仲裁员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Arbitrators)的代表,金融方面(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的代表,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政府(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的代表,与海外的代表(来自欧洲与驻伦敦的希腊船东)。可以说,除了英国的商业法院外,没有其他国家的法院有这样广泛的代表性,乐意接纳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去作出改进。该委员会在1985年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当时的御用大律师Nicholas Phillips去考虑怎样进一步改善商业法院的诉讼程序,而这就促使1986年商业法院指引的产生。工作小组与仲裁有关的建议可以列举以下几点:(1)开庭前不需要双方提供文书的论点大纲,但需要一个文书的总结针对(i) a list of live issues to be resolved at hearing;(ii) a list of propositions of law to be advanced together with authorities to be cited and the passages to be relied upon;(iii) a chronology of relevant events;(iv) a dramatis personae; and (v) a list of the topics to be covered by the submissions in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will be taken. (2)商业法院有权命令双方当事人去交换文书证人证言,而有关的证人要在开庭的时候去通过盘问来证明他的证言(3)商业法院有权命令双方专家证人在开庭前开会并明确仍然存在异议并需要审理的技术性争端。另双方当事人即使同意,但在法院没有批准的情况下,也不能在开庭时提出事先没有包括在交换过的文书专家意见报告内的意见。(4)商业法院有权命令双方当事人在准备开庭前至少2个月向法院递交一份完整的“问卷”(questionnaire),让法院根据问卷的答案(例如开庭是否有事实证人与专家证人等)去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或者押后原来预定的开庭时间等。这一个做法在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的仲裁规则也有去增加,就是要双方当事人在文书请求完结的时候如果需要开庭,就必须去向仲裁庭递交一份完整的问卷。这方面会另外去在2.1段详细介绍。(5)废除传统以口头形式作出的详尽“开庭陈词”(opening speech),而以文书的开庭陈词作为替代,并让法官在事先阅读,而非让大律师在开庭的时候照本宣科的念一遍。(6)鼓励法院多使用自己委任的中立的“评估师”(assessor)与“专家”(expert)。(7)鼓励更多以文书的形式作出“结案陈词”(closing submission)。可以说一些主要的改变可以归纳为4点:(一) 尽量以文书争辩的形式替代口头;(二)以文书证人证言替代口头主证据以减少开庭时间;(三)法院可以下令专家证人在开庭之前见面并提供给法院一份争议/争端的清单;(四)双方大律师的开庭陈词 应该只是一个没有争议性的“简单概要”(outline),以利尽快进入取证的程序,双方主要的争辩应该在取证完毕后。以上的一些改变虽然是由商业法院作出,但是很多后来都被英国民事诉讼程序规则(Civil Procedural Rules或简称CPR)所吸收,继而被整个法院系统所采用。在2005年英国商业法院发生了两个庞大与复杂的案件(heavy and complex cases),导致审理继续不下去。第一个是Three Rivers District Council v. Governor and Company of the Bank of England(在2005年11月终止)与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Co. v. Ernest & Young (在2005年9月终止)。在第一个涉及英格兰银行的先例(也被称为BCCI案),案件拖延了13年之久,产生了庞大的诉讼费用。案情是倒闭的BCCI银行的清盘人在1993年向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提出索赔,金额高达8亿5千万英镑,诉因是英伦银行的高级官员处理不当与违反了一些欧共体法律。该先例曾经一度被Clarke大法官撤销,案件是(1997) 3 All ER 558。但后来被贵族院推翻认为索赔是“可以争辩的”(arguable),但不是BCCI清盘人作为原告的理由,案件是(2003) 2 AC 1。这导致了整个案件需要开庭,由Tomlinson大法官审理。但在2004年开始,审理了256天后,BCCI清盘人作为原告突然去自动撤销他的索赔,也没有讲任何理由。在后来有关费用的判决(2006) EWHC 816 (Comm), Tomlinson大法官又提到BCCI 清盘人在他面前所陈述与争辩的索赔理由与较早前贵族院认为索赔是可以争辩的理由大不相同。他有感觉这一个昂贵的诉讼最后会变成一个“闹剧”(farce),但不认为他可以去干预并阻止BCCI清盘人。英伦银行的总裁Mervyn King教授曾经在2006年6月21日发言,大力批评英国的“对抗制” (adversarial system),要求去检讨整个制度的操作,说:“powerless to prevent a case so hopelessly misconceived from continuing for thirteen years and leading to costs of over 100 million pounds”在上述的第二个案件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Co. v. Ernest & Young中,涉及在2000年,贵族院曾经判Equitable Life要对个人退休金合约支付一笔“Guaranteed Annuity Rates”,这导致了Equitable Life根本没有足够资金去作出支付。之后Equitable Life 为了生存去采取了十分激烈的行动,就是向该公司15个前任董事提出起诉,指称他们在履行董事责任的时候有疏忽,并索赔高达20亿英镑的赔偿。在同一个行动中,Equitable Life也向他的“审计师”(auditor)Ernest & Young提出同样的索赔。这一个案件也是曾经被Langley大法官撤销对审计师的大部分索赔,但后来又被上诉庭推翻。之后在2005年4月份该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在5个月后的9月份,Equitable Life突然自动撤销对审计师的索赔,并很快与15个前任董事达成庭外和解。这导致了英国社会对英国商业法院在当时的制度下能否去处理一些庞大与复杂,特别是没有什么希望成功的案件有了怀疑。其中的一些不满是针对大律师开庭陈词与盘问证人时间太长,与法院没有去干预一些站不住脚的主张并浪费大量时间在这些主张上。这导致了在2007年该商业法院使用者委员会又成立了一个名为“针对漫长聆讯的商业法院工作小组”(The Commercial Court Working Party on Long Trials),由Aikens大法官作为主席。该工作小组在2007年12 作出的报告去对付这种庞大与复杂的案件审理。其中一些建议在审理其他的商业案件中也可以适用,例如是:(1)文书请求不应该太长,除非得到法院的批准,否则一般不超过25页;(2)在第一次案件管理会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事先备妥一份详尽的程序上要处理事项的清单,例如文件披露、证人证言与专家报告等;(3)在该案件管理会议中,文件披露要谨慎考虑。即使是CPR中的标准披露(standard disclosure)也不是自动适用。披露的程度要与所花费的金钱和可能对法院起到的帮助作用成比例;(4)在适当的案件法院会限制证人证言的长度;(5)缩短专家报告的长度与减少费用。另在通常情况下双方的专家报告应该按先后顺序进行交换。(6)为了减少一些站不住脚的主张或争议事项,法官应否去考虑以简易判决或者接受一方撤销申请的方式去对待。(7)鼓励法官针对双方当事人的一些争议/争端去作出“初步看法”(provisional views),而使一些站不住脚的主张和争辩知难而退。(8)鼓励在适当的情况下多以“预先争议/争端”(preliminary issue)的形式去处理双方的争议/争端,而简化或缩短最终的开庭审理。(9)当事人与法院应该尽早考虑利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例如只是一些经常在开庭中会被使用到的文件才需要去用纸张打印/复印出来(hard copy),而其余的文件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10)预定开庭通常不应该超过13个星期。在 “开庭前的会议”(pre-trial review),法院在与双方当事人的代表律师商讨之后应该去把开庭前与开庭中定下时间表并要求双方严格遵守。例如针对开庭,就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估计去把每一部份需要的时间作出暂定的时限(多少时间给开庭陈词,多少时间给盘问证人与多少时间给结案陈词)。原则上开庭前的会议应该尽量详尽,以保证案件的审理能够迅速,有效与有计划的进行。(11)文书的开庭陈词应该简洁,结构上与“争议/争端清单”(list of issues)一致。长度不应该超过50页,而即使还是有口头的开庭陈词去帮助法官了解案件的重点,也不应该超过2天时间。同样是结案陈词也不应该超出2天。(12)庞大与复杂的案件应该指定两个商业法院的大法官去处理。其中一个是将来会审理案件的大法官而他也应该是主持开庭前的会议的大法官,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将来的审理工作与能够去多了解有关的案件。以上介绍的英国商业法院的做法对仲裁的程序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为在今天的国际商事仲裁中,这种庞大与复杂的案件也是经常见到,据闻有些仲裁案件的开庭多达六个月之久,涉及的开庭案卷数以百计。笔者自己处理的海事案件通常不会有太长的开庭审理,就算是金额庞大的造船合约争议也通常只有10天左右,但笔者目前已经有非海事案件开庭审理长达一个多月,这恐怕也能够算是庞大与复杂的仲裁案件,值得考虑英国商业法院以上的一些做法。2开庭前的准备工作2.1、问卷(Questionnaire)著名的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LMAA)有类似的规定,在它的仲裁规则第二部分的第8条规定如下:“Unless the parties agree that the reference is ready to proceed to an award on the exclusive basis of the written submission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served, both parties must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set out at the end of this Schedule within 14 days of the service of the final submissions or pleadings as set out in paragraph 3 above. Every such Questionnaire must contain the declaration set out at the end of the Questionnaire below, which shall be signed by a properly authorized officer of the party on whose behalf it is served.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must be served on the tribunal and the other party or parties. Unless the parties agree, the tribunal will then establish the future procedural course of the referenc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any other applications made to it in writing or, if appropriate, after a preliminary meeting.”LMAA对于问卷的内容如下:“QUESTIONNAIRE(Information to be provided as required in paragraph 8 of the Second Schedule to the LMAA Terms)As many as possible of the procedural issues should be agreed by the parties. If agreement has been possible, then please make that clear in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naire.1. A brief note of the nature of the claim (e.g. “unsafe port” or “balance of accounts dispute”).2. Approximate quantum of the claim.3. Approximate quantum of any counterclaim.4. The principal outstanding issues requiring determination raised by the claim and any counterclaim.5. Are any amendments to the claim, defence or counterclaim required?6. Are any of the issues in the reference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as a preliminary issue?7. Are there any areas of disclosure that remain to be dealt with?8. Would a preliminary meeting be useful, and if so at what stage?9. What statement evidence is it intended to adduce and by when; and (if there is to be a hearing) what oral evidence will be adduced?10. What expert evidence is it intended to adduce by way of reports and/or oral testimony and by when will experts reports be exchanged? Generally a meeting of experts will be useful. Unless the parties agree or the tribunal rules that such a meeting would not be appropriate, when should the meeting take place?11. Suggested timetable for preparation for the close of submissions if the case is to go ahead on documents alone or for a hearing if that is appropriate.12. Estimated length of the hearing, if any.13. Which witnesses of fact and experts is it anticipated will be called at the hearing, if there is to be one?14. Is it appropriate for a hearing date to be fixed now? (Save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a hearing date will not be fixed until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ase is sufficiently advanced to enable the duration of the hearing to be properly estimated; this will normally be after disclosure of documents has been substantially completed.)15. Estimated costs of each party(i) up to completion of this Questionnaire; and(ii) through to the end of the reference.16. Does either party consider that it is entitled to security for costs and, if so, in what amount?17. Have the parties considered whether mediation might be worthwhile?”。这问卷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签(并不是代表律师签),原因是鼓励当事人亲自吸收问卷的内容-较重要的是包括是否需要开庭(第11条),估计的律师费用(第16条)及双方去调解的可能性(第17条)。以上的规定与英国商业法院的有关“管理案件会议”(case management conference或简称CMC)的做法有相同之处。众所周知,英国1999年CPR带来新的理念就是鼓励法院对案件加强管理,改变以往在对抗制模式下任由双方当事人律师去主导案件的做法,这是被视为带来案件延误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法院要去一早加强管理就必须准确与较全面的知道双方的争议是什么,并作出较全面的命令与指示去针对。这些都是在CMC中处理,而双方代表律师为了准备在CMC能够准确与较全面的告知法院有关争议,也表示需要很大程度的“事情作好功课”(front loading)。再也不像以前的做法就是代表律师对案件边做边学,不断调查取证,文书请求会是尽量空泛与含糊,被告的抗辩经常只是一连串的“否认”(denial),但否认的原因却不说明。反正将来还有机会对文书请求作出修改,顶多就是浪费一些钱。CMC与LMAA问卷的相同之处首先就是在时间上,都是在双方文书请求完结后。在商业法院指引D3.1段,它所规定的时间是被告作出抗辩后的6个星期,而期间应该也可以允许原告去作出答辩(如果有需要的话)。而根据LMAA的仲裁规则,如果需要开庭,问卷要在双方文书请求完结后的14天内就必须递交。双方如果交换了全面与准确的文书请求,就应该提供足够的资料让法院或仲裁庭去与双方当事人决定开庭前的一连串工作怎样进行,与需要哪一些工作,并定下“开庭前工作时间表”(pre-trial timetable)与做出相关的命令与指示。LMAA以问卷的形式替代CMC的原因应该是伦敦海事仲裁经常会涉及伦敦以外的律师或当事人,这不像在英国商业法院双方当事人都会有英国律师代表。这表示在法院的诉讼就很容易去召开一个CMC,但在一个国际性的海事仲裁就不是这么容易,而且也非常昂贵。所以,希望以问卷的方式做到与CMC一样的效果。在上述问卷要求的答案或资料,也与英国法院CMC做法十分相似,向双方当事人或代表律师所要的资料也是一致,虽然部分的名称不一样,以下去挑部分作进一步的解释。2.1.1案件备忘录(case memorandum)问卷中的第1项就类似CMC的一份“案件备忘录”(case memorandum)。案件备忘录的内容根据商业法院指引D5.2段是:(i) a short and uncontroversial description of what the case is about; (ii) a very short and uncontroversial summary of the material procedural history of the case。2.1.2争议/争端清单(list of issues)问卷的第4项就类似CMC的一份“争议/争端清单”(list of issues),去在双方的文书请求中挑出事实或者法律上的争议/争端有哪些方面。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问卷中有许多方面都是要根据这一份文件去作出有关的命令或指示,例如问卷第6项的预先争端/争端,第7项的文件披露,第12项的开庭时间,第13项的事实与专家证人与第17项的应否先要去尝试调解。举例说争议/争端清单根本不涉及事实上的争议,就无需要命令文件的披露或即使开庭也不会需要事实证人了。又或是争议/争端清单没有一项争议是技术方面的,仲裁庭不需要专家证人的协助,也就不必有专家证人了。另如果争议/争端清单中某一个争议的数额很小,让仲裁庭去处理这一争议的费用甚至超过争议的数额,就可能适合把这一争议利用调解去解决。2.1.3预先争议/争端(preliminary issue)问卷的第6项是有关双方的争议会否有1/2项是适合或需要先去以“中间裁决书”(interim award)的形式对一项“预先争议/争端”(preliminary issue)做出裁决。预先争议/争端在商业法院指引的D8.8的定义如下:“At the Case Management Conference, and again at the Pre-Trial Review, consideration will be given t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trial of a preliminary issue or issues the resolution of which is likely to shorten the proceedings. An example is a relatively short question of law which can be tried without significant delay (though the implications of a possible appeal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case cannot be lost sight of). The court may suggest the trial of a preliminary issue, but it will rarely make an order without the concurrence of at least one of the parties.”。在仲裁把个别争议先挑出来以预先争议/争端去处理的做法也是常见,例如发觉有一项争议是关于合约的适用法,这就会有可能先要去作出裁决,双方当事人才会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处理最后的开庭,例如需不需要找外国法律的专家证人。又或是一项有关时效的争议,如果真的是过了时效,就不必再去花费大量的金钱为责任与损失金额作最后的开庭审理。但这里针对的预先争议/争端也不一定是要达到上述两种例子的程度,即必须要去提前处理(找出适用法)或提前处理就有机会把整个案件都解决掉(找出时效是否过了)。现在只要是一个看来比较简单的法律问题,如对于合约某一条文的解释有争议,都可以以预先争议/争端的方式来解决,当然是以文件审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将来开庭时要处理的问题。是否去这样做或干脆就把所有争议留给最后开庭,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不要让预先争端的裁决去影响或延误其他开庭需要处理的争议。2.1.4、文件披露(disclosure)问卷的第7项也与争议/争端清单有密切关系,因为如果清单有一些事实上的争议,双方当事人就想到会要对方做出这些方面的文件披露了。如果这些事实上的争议也不光是文件证据解决得了,而涉及口头证据,就可以去为问卷的第9项与第13项提供了答案就是有哪些证人会提供口头证据。在法院的做法是在CMC去确定有关文件是否需要披露以及披露要到什么程度,并作出一连串的命令。2.1.5、事实与专家证人(factual and expert witness)问卷的第9、10项与第13项是有关事实与专家证人,这也是从一份争议/争端清单中可以去确定是否有必要。例如是否有一项或者多项的争议涉及了技术性问题,是仲裁庭自己也需要专家作出协助,才能正确理解双方提供的技术性证据。2.1.6、预先会议(preliminary meeting)问卷的第8项看来是接近英国商业法院的 “监控进度日期的会议”(progress monitoring date)或/与“开庭前的会议”(pre-trial review),作用就是去跟进在CMC中所作出的一连串命令或指示是否有准时执行,以及去看看开庭前一切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在英国商业法院,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需要召开开庭前的会议,通常只是在一些庞大与复杂的案件(法院需要开庭8天以上,特别是涉及多个当事人的案件)。如果召开的话,时间通常在开庭前的4-8个星期,而特别复杂的案件会更早。开庭前会议的定义是:“to enable an informed discussion and assessment to take place of what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trial and agreement to be reached as to the best way for it to be conducted. The court will als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any appropriate directions.”。在LMAA仲裁规则,预先会议的安排可以是非常灵活。在Third Schedule中有说明仲裁员或者当事人认为有需要就可以去提出要求召开,通常是在开庭的准备工作已经作了一部分,而需要去检讨一下进度如何,并针对进一步的准备工作去作出命令或指示。也会是去同意有关开庭如何进行,例如是“国际象棋程序”(chess-clock procedure)或是专家证人如何作证(是传统的让对方律师进行盘问或是以专家会议的形式)等。现节录Third Schedule中的相关文字如下:“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preliminary meeting may be held vary very considerably. In some cases (including the more complex arbitrations and most cases involving a hearing of more th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1122-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JPEG XS low-latency lightweight image coding system - Part 4: Conformance testing
- 【正版授权】 ISO 80000-8:2020/Amd 1:2025 EN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8: Acoustics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权】 ISO 502:2025 EN Hard coal - Determination of caking power - Gray-King coke test
- 【正版授权】 ISO 16625:2025 EN Cranes and hoists - Selection of wire ropes,drums and sheaves
- 【正版授权】 IEC 63380-2:2025 FR Standard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charging stations to loc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 Part 2: Specific data model mapping
- 【正版授权】 IEC 60598-2-1:1979 FR-D Luminaires. Part 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Section One: Fixed general purpose luminaires
- 【正版授权】 IEC 60269-2:1986 FR-D Low-voltage fuses. Part 2: 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 for fuses for use by authorized persons (fuses mainly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 校园防盗防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公孙策面试题及答案
- 煤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安全细节管理
- 继发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 《保角变换法在求解电势中的应用研究》7500字(论文)
- TCHIA 47-2024 智慧重症病房建设规范
- 多模态技术在智能养鸡工厂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征信知识专项培训课件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在游戏上的应用》
- 中建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版本)
- 糖尿病饮食的健康宣教
-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