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绪论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的研究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涌现出大批网络精品课程,这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今,高职教育正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由单一的专业能力培养转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如何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真正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成为高职课程设计的关键。项目导向课程理念也自然地成为了这场课程改革的最好选择。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导向网络课程,也成为了各高职院校求特色、求发展的突破口。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在情景活动中开展教与学,体现“工作过程”和“项目结构”的一致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强调了项目导向课程模式在高职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针对现有项目导向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对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模型;在实践层面上,对某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项目导向网络精品课程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将理论框架应用于具体课程,设计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并对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了实践应用。本文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相关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项目课程的涵义、项目课程的理论框架、高职项目课程特征、网络课程涵义、高职网络课程特点。第三章:项目导向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以及项目导向课程理念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某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项目导向课程模式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思考,给出建议。第四章: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根据第三章的调查分析,对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总结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并提出了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模型。第五章: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在其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进行项目导向网络课程设计,并进行一个项目的实践应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项目导向;网络课程;高职教育;教学设计41A RESEARCH ON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owerful support of the state for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elaborate courses, more and more network elaborate courses are emerged 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t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Nowaday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scale development to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e training target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ining of uniqu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o that of the integration of occupational competence,approach capability and social capacity. How to change the previous traditional subject curriculum mode conforms to the social needs and meet student development need to be the key in the vocational course design. The concept of project-oriented course becomes the best cho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naturally. Constructing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mode to meet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eatures becomes the breakthrough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more characteristic and getting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mus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in contextualized activity, and take ”work assignment” as a unit, and reflect “working process” and “project structure” consistency.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and action research would be used to analyze and study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theoretical level, for the vocational network courses desig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pattern is emphasized, the shortage is analyzed and expounded, and a new mode oriented project is presented. In the practical level, after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 in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roblems and the lacks from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s find out, at the same tim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used in the practical courses, the course of “Small LA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jored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designed, and a project within the course is practiced.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paper as followin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t mainly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Related statements, the content, and the approaches.Chapter 2: Concept definition.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theory frame, vocational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features, network course connotation, and vocational network course features.Chapter 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ject-oriented vocational network course. The situation is analyzed about elaborate courses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ortance is emphasized of Project-oriented course conception. Und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s in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ome advices are given.Chapter 4: The design of project-oriented vocational network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 and state in detail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ummarize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 design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s, and propose a design mode of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Chapter5: A case of 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ours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small LA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jored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design, and a project of course is used to practice.Chapter 6: Summary and prospects. It summarizes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points out the lack within this paper, and makes the forecast to the next work in this field.KEY WORDS:Project-oriented; network curriculum;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目 录V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相关综述2(三)研究内容4(四)研究方法5二、概念界定6(一)项目导向课程6(二)高职网络课程9三、项目导向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12(一)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概况12(二)项目导向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分析14四、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25(一)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25(二)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设计过程模型37五、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案例42(一)案例的开发背景42(二)教学目标与课程结构42(三)学习内容设计43(四)教学评价设计44(五)教学实施45六、总结与展望56(一)主要工作和成果56(二)进一步工作56参考文献57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7致 谢58一、绪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正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网络化,网络课程的建设已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加大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也采用了不同的评审标准,以此来带动地方和各个高职院校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育的应用将成为高职院校求特色、求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一)研究背景1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从1980年的职业大学到现在的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过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各部门也深刻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断采取多种多样措施极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今,高职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以地方统筹管理为主,每个地(市)至少建立一所高职院校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数已达到1207所,在规模上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网络课堂展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果 新华网2009年11月26日。在全国2000多所高等学校里面,高等职业院校每年招收高职学生人数都占到了新生的一半以上周济同志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99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在校生达到860万人中国高职教育十年主要成就 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23日。高职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项目导向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教育市场,特别是高职教育市场的重要需求方,中小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面向实践的高技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他们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吃苦耐劳,能够以过硬的技术适应企业需要;他们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学,训练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何满足企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高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来讲,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必须适应和满足时代、社会、企业与个人的需求。现在,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阶段,项目课程是这场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地超越了历届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项目本身意味着设计,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对特色的追求。高职院校中,项目课程为其建设特有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概念基础,为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3国家对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职教育获得迅速发展。200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优秀教育资源。”王磊 高职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开发策略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必然,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高职院校中网络课程的好坏也将直接的影响着高职教育好坏的一个标准。(二)相关综述1项目导向课程相关综述通常认为,项目课程始于克伯屈,并且始于普通教育,但是根据克诺(M.Knoll)的研究,项目课程始于职业教育,并且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它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法学家的案例研究、军事参谋的沙盘练习(sand-table exercise)属于同一类型的课程模式。只是在内容上项目课程不是经验的、解释的或战略研究的,而是建造活动(即设计房屋、修建运动场,或者制造机器) Knoll ,M .The Project Method: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1997 ,34:3.。克伯屈也对项目课程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课程是国际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关于“项目”的类型,伯曼把课程中的“项目”划分成五种类型:即有结构的项目、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和开放性项目 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对于项目课程的分类,Hartmut Seifert 认为从教学内容类型来分,项目课程又可分成专业内项目课程及跨专业项目课程两大类 HarUnul Seiferl. Das Projekt im sehulalltag-ein Vorhaben der Schulerinnen und Sehuler. Arbeit und Technik in der Schuler.1998.3:166-171。在国外,项目课程的研究成果丰富,理论基本成熟,实践的例子也很多,在应用方面取得很多进步,并且项目教学是一种很受推崇的教学模式。通过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办学方针和理念,项目课程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校企合作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训练等。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以课程模式对项目课程进行研究的文章也较多,如徐国庆教授的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文中论述了项目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合的必然选择,并从其结合角度阐述了项目课程的优势。2004年以后,对项目课程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对于如何恰当理解项目,如何正确选择项目,如何顺利实施项目课程等都有论述。20052006年江苏省在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对项目课程相关问题做了大量分析和研究,明确提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张健在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一文中,对职业院校实施项目课程的起因,开发项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施项目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马成荣在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兼析一文中,对项目课程标准的结构性描述,项目课程的模块内容,项目课程的实施等问题做了论述。文中还提出了项目课程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和教材开发的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等进行了以“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为题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中对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顾红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课程教材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2009年7月出版的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编写的教材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更加细致的分析了项目和任务的区别,定义了项目课程的内涵、理论框架、设计项目课程体系以及组织项目课程的开发,从多角度对职业教育中项目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研究。从以上研究发现目前从宏观层面对于项目课程的研究比较丰富,但从微观层面对于项目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实施细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高职网络课程采用项目导向的研究文章就很少,大多数论文是针对某门课程进行的项目教学法的大体框架的研究。而缺乏系统的、成熟的、深入的调查与研究。2网络课程相关综述在国外,网络课程起步相对较早,例如,美国的网络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因特网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美国的网络教育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我国,1999年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经费,重点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期望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2000年5月,高教司下发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教高司【2000】29号),提出大约用两年时间建设200门左右的基础性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以此为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同年,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发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力图使教育信息标准化。2000年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在教育部高教司的联合下成立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致力于制订和修改我国网络教育标准。国家对网络课程在政策上的重视,在经费上的大力投入,使其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尤其在2003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以后,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截止至2008年,教育部和有关机构己建设了3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1700多门国家精品课程以及高校网院的2万多门网络教育课程 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从国外远程教育看中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8,(04):80.。(三)研究内容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倡导网络教学,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的研究过程中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1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了解项目导向课程理念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2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某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项目导向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了解高职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导向网络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期望,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此来解决问题。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模型,给以后的高职项目导向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价值。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某门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导向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研究。(四)研究方法在本论文中,将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将通过多种渠道,如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专业数据库等进行广泛细致的搜索,获取大量对本研究有价值的理论资料。阅读大量书籍和期刊,搜集大量关于项目课程研究的论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和研究,吸收别人宝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2调查研究法本研究综合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选取某个高职院校中“参与建设”和“使用过”项目导向网络课程的教师,还有部分进行过项目导向网络学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和学生在建设或使用项目导向网络课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将作为本文写作的背景分析,以促进此研究的顺利进行。3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分析研究,选取高职院校一门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导向网络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科教师、学生建立紧密联系,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持续改进高职院校项目导向网络课程设计质量。二、概念界定二、概念界定(一)项目导向课程1项目课程涵义在我国,项目课程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如: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活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型学习、高等教育中的课题研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制作活动等。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是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和任务两个概念比较难区分,“任务”不是指日常我们所说的具体任务,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后所获得的特定的学术概念,是形式化过程,如桌子的制作,是指岗位的工序任务,而不是具体个体的工作任务。没有抽象和概括,课程组织就不可能依据工作任务而进行。而“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如:烹饪专业中的糕点、计算机专业中的电脑采购、摄影专业中的作品等,这些职业活动中的实例都可以称之为项目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18。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中,徐国庆教授把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这一定义包含两层涵义,在项目课程界定中缺一不可。(1)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比如学科课程,是以知识为基本参照点设置,而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参照点设置,确保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划分的依据是任务边界。这是某一课程能否成为项目课程的前提。(2)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尽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但其课程内容组织并非围绕着一个个工作任务来进行,而是围绕着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进行,严格地说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来进行。因此,工作任务分析与项目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两个非常核心的环节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1920。2项目课程的理论框架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可分为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和结果论。联系论是从联系生成的角度回答开发项目课程的必要性;结构论回答课程结构设计在项目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性;综合论回答形成任务与任务的组织关系的重要性;结果论回答项目课程最为核心的思想,即结果驱动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178180。(1)联系论高职教育中所提到的职业能力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本身,也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是知识和工作任务两者的结合,学生用所具备的知识去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说他具备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机制就是在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指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相联系在一起,学会在这种联系的过程中去获得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项目课程中,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也是重要的课程内容。(2)结构论课程结构是指某专业课程与课程间的关系,以及一门课程中知识的组织方式。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工作思维能力,增强对工作任务的意识,让他们能够从“我知道什么”转向“我要做什么”,项目课程在结构设计上不仅要反映出工作体系结构,也要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的组织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样也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们比较关注的是课程中知识和技能内容,忽视了课程结构的设计,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本身,也就具备了能力。实际上,知识的组织方式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因为正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最早发现认知结构对学习存在重要影响的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认为“一旦获得了这种知识(认知结构),它本身便成为影响学习者获得同一领域内的更新的知识的那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自变量” 奥苏贝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页。(3)综合论项目课程设计要打破任务之间的界限,强调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这就需要设计贯穿整个过程的载体项目。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衡量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对工作过程缺乏完整把握,其所获得的职业能力必然也是残缺的。其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和整体工作过程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理解和把握了整个过程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每个工作任务的意义。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整个工作过程对应一个具体的结果,与单个的任务比较,学生更感兴趣的是整个工作过程。(4)结果论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的最终要让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实产品(或服务)是学生学习的强化物。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工作任务的结果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工作体系,发展综合职业能力。3高职项目课程特征项目课程并非任务课程的简单翻版,它是针对任务课程未能解决的一些难题所提出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特征可按不同线索加以总结,以学校教育工作环节为线索,从开发主体、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李莹.高职教育项目课程模式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1)开发主体多元化。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这样的教育定位也注定了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主体必须坚持多元化,应当由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组成,改变原有的“教育专家主导”为“社会需求主导”。(2)课程结构模块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项目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都来自于工作任务模块,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从而建立起来的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第二,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既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也包括职业态度、情感、方法等,是相对完整的系统。第三,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在课程设置和“项目”设置上,都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3)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项目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化,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化。在高职项目课程中,“项目”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任务,并且与理论、实践、技能、态度、情感相互融合在一起,载体的具体化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4)课程实施一体化。实施的一体化可以从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三方面进行阐述。一就实施主体而言,我们要做到融学校、企业为一体,做到工学结合。二就教学过程而言,要做到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三就教学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传统教室、专业教室、生产车间三者的有效结合。(5)课程评价开放化。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企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协调;评价主体不仅是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甚至涉及到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过程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要着重落实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想,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二)高职网络课程1网络课程涵义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给出不同的定义,归纳以下几种: 百度百科/view/69969.htm?fr=ala0_1(1)“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WWW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学习的工具、手段来定义);(2)“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的课程”(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来定义); (3)“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涉及的三种特征来定义); (4)“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课程”(从学习过程的特征来定义)上述四种网络课程概念都有其合理性和较大的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它们考虑的都是网络课程某一方面的特征,所以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唐清安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9-10.。这个定义全面、科学、合理地概括了网络课程的涵义,也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本论文对网络课程涵义的理解也采纳此定义来描述,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对象。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人来说,网络课程是开放的、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它来进行学习。(2)内容表现。课程内容能够以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以此来刺激网络学习者多种感官,友好的网络界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比较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3)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组织形式更适合于个别化学习方式,这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地方。网络课程在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学习良好环境下,也更有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4)学习方式。网络课程自身的特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行为,享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网络学习。2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特点(1)高职网络课程应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管理、建设、服务、生产、等第一线的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其特点除了具有开放性、实用性以外,还应具有区域性、生产性和时代性等。高职网络课程建设一定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需求来制定和规划,要满足社会企业岗位的需求,满足岗位和岗位群的规格和层次要求,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高职网络课程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应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需求”转变,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决定也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推动了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发展能力的有限,追求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弥补自身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的一个重要举措。在网络课程开发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与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合作,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设备等要求融于网络课程当中,让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事业单位生产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3)高职网络课程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高职教育课程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且能根据需要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开发高职网络课程之前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高职网络课程也要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必须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说高职的网络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三、项目导向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三、项目导向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一)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概况1全国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建设1999年开始,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了困境和难题:一是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地位较低;二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几乎是本科教育的“缩减版”;三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003年,国家启动了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目的在于以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保证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8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课程改革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国家、省、院校三级的精品课程体系。2003年至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共计2274门,统计情况如图3.1所示: 图3.1 2003-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统计图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高职自身的快速发展,各个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精品课程集中体现着一所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院校特色。2003年至2007年,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精品课程在数量上显著增加,呈现一个递增趋势。自2007年开始,高职高专采用独立指标体系评审,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为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补充的申报途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高专)”进行推荐并排序,这样,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2008至2010期间,精品课程总体数量有所减少,但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数量仍然是呈现增加趋势,这也说明高职院校对精品课程的重视程度更加提高,非常重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浙江省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在作者统计数据中也发现拥有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多的省区,例如广东、江浙等地获得的精品课程较多,体现出一定的示范作用。以浙江省为例进行数量统计如图3.2所示,按学科类别进行统计如图3.3所示:图3.2 2003-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统计图图3.3 2003-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学科类别统计情况(1)数量方面:从图3.2我们可以看到,几年以来浙江省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几年来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的水平,从2006至今,浙江省国家精品课程总数占全国精品课程总数都超过10%以上,浙江省接近半数学校都拥有精品课程。与地区发展状况基本一致,地区优势非常明显。(2)学科分布:从图3.3可以看出,各专业大类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极不均衡。数量最多的是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制造类、文化教育共计64门,占浙江省国家精品课程总数(118门)超过54%,公共事业、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共基础课与之相比相差甚远。这一数字基本符合我国这几年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是相一致的。据2006年统计,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教育4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超过50万人,在校生总数为27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4%,因此,这些大类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增加较快,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发展的战略,而公共事业、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共基础课等其他类中,在校生规模较小,专业分布密度低,且增长速度慢,入选的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就少。3项目导向课程模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地位2006年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发生了变化,由规模扩展转向内涵建设。借鉴德国实践导向课程模式进行改革,重构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走向多元化和开放化,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引入企事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初步形成了项目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2007年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独立指标体系中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进行课程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既要有校内实践条件也要有校外实践条件。项目导向课程模式完全符合指标体系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来说,项目导向课程模式也能够满足大多数个性差异的高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它被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并运用到各专业精品网络课程建设当中。作者对最近几年财经类和电子信息类国家精品课程进行了大体的浏览,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有项目导向课程设计的理念。项目导向课程模式满足了社会岗位的现实需要,是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二)项目导向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分析网络精品课程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他们的使用情况、获益程度及满意程度应该是目标实现情况的标准,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是否能真正的如理论所讲的发挥实际效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对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指导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建设与使用,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健康深入地发展。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某所高职院校三门较典型的项目导向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对象分三种:选修过三门项目导向网络课程对应的三个班级的学生(三门项目导向网络课程对应三个班级的学生)、“参与建设”项目导向网络课程的教师、“使用过”项目导向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以更深层次分析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这样三门网络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调查分析,是否有些凌乱的感觉?这样安排是否可以?。2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学生和老师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中,既有文字描述,也有表格统计形式,是否可以?(1)学生数据统计及分析学生应该是网络课程的真正受益者,为了问卷的可信度,学生问卷调查对象为三门项目导向高职网络课程所对应授课的三个班级,每个班级选取40人进行调查,共120份问卷。学生问卷共20道选择题,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96%。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情况采集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在11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91人拥有个人电脑,学生拥有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益母草颗粒产业销售态势及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疲劳管理软件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护理文书》考核试卷(附答案)
- 采陶方法培训课件
- 教育技术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 智慧课堂教育心理学引领的教学模式创新
- 教育政策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研究
- 抖音商户直播销售额达成通报制度
- 公交优先政策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5年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实施路径研究
- Benzoyl-coenzyme-A-sodium-Benzoyl-CoA-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剧配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辽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体检中心接待规范流程
- 夏季食堂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 2025年全国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解读
- JJF(陕) 035-2020 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现场校准规范
- 阿细跳月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
- 2024年网格员考试题库完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