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管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doc_第1页
计算机信管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doc_第2页
计算机信管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doc_第3页
计算机信管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doc_第4页
计算机信管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 江 育 英 职 业 技 术 学 院ZHEJIANG YUYING COLLEGE毕业设计(论文)(2012 届)题 目 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 分院/系 信息技术与应用系 专 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 级 10信管3+2 学 号 10222312 学生姓名 马飞 指导教师 秦学礼 日 期 2012.05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制 计算机基础网络答疑系统摘要:重点介绍了网络答疑系统的开发的背景、项目开发的目的和项目开发的意义。系统规划阶段,通过实际的业务流程的调研,分析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具体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现行业务流程分析,并通过对现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得出了系统的业务流程;之后是系统分析,具体完成了数据流分析;系统设计阶段主要完成了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库的设计和系统界面设计。该阶段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形成了本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开发模式;数据库的设计先进行了概念结构设计。根据前几个阶段的分析和设计,该系统决定采用ASP作为开发技术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完成了系统的程序实施。关键词:数据库;网络答疑;计算机基础目 录1 概 述41.1 项目开发背景41.2 项目开发目的52 需求分析52.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52.2 数据流图分析62.3 系统需求分析83 系统设计103.1 系统结构设计103.2 系统数据库设计114 开发工具简介164.1 ASP技术164.2 数据库管理技术185 系统实现195.1登录界面195.2 登录首界面205.3 添加站内新闻215.4 教学课件查询235.5 注册用户管理235.6 通讯录界面255.7用户注册界面305.8站内新闻界面326总结与展望33致 谢33参考文献:341 概 述1.1 项目开发背景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于信息管理、文字处理、辅助设计、辅助教学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主要是针对高校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答疑的一系列相关工作的管理,本系统的建立使高校计算机网络答疑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查询手段更加便捷化。同时,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也是实现高校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人工书写数据已经不能够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效性,一个利用计算机来实现高校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工作的系统将必然诞生。基于这一点,设计了一个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用来就学生答疑进行管理,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准确的完成整个答疑过程。基于对上述的认识,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查阅有关文献及技术参数,对高校计算机基础答疑的实际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所采用的手工记录的方法进行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对象范围广,数据存储不易;填写的数据多,每个学生所填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且大量数据重复;不易存档,成千上万的信息和堆积如山的单据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负担,需要大量的文档资料。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计算机基础的答疑的管理急需一种软件来代替手工操作来管理数据资料。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使计算机成为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应用现代技术的重要工具。计算机辅助高校管理活动,可以极大地增强管理者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决策。计算机系统能根据管理过程的变化情况,将原始数据、资料等进行加工、保存,管理人员可以在解决具体问题需要信息资料时,随时进行检索查询,了解整个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动态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有效的处理答疑的管理工作,实现高校对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提高办学效率。1.2 项目开发目的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开发目的是使高校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模式从手工记录转变成信息管理,为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人员提供方便条件。对高校答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之后,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开发出一套新型的管理系统,从中领悟系统开发的思想,掌握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方法。随着高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所以系统开发将围绕高校计算机基础答疑工作的实际情况,使之能迅速适应高校的需要。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实施的现实意义:减少管理答疑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浏览查看,而且更加直观;改变了以前工人手工记录的方式,电脑录入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的计算机化。2 需求分析2.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在进行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时,需要按照原有信息流动过程,逐个地调查分析所有环节的处理业务、处理内容、处理顺序和对处理时间的要求,弄清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信息来源、流经去向、处理方法、计算方法、提供信息的时间和信息形态(报告、报单、屏幕显示)等。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开发者了解该业务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业务流程分析是通过业务流程图来进行,即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具体的系统业务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业务流程图2.2 数据流图分析数据流程是指数据在系统中产生、传输、加工处理、使用、存储的过程。数据流程分析是把数据在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抽象的独立起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具、物质、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与数据流程分析是今后建立数据库系统和设计功能模块处理过程的基础。描述数据流程的工具是数据流程图以及其附带的数据字典、处理逻辑等图表。其中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以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存储和传递。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流进行了分析,从数据流动过程考察了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该系统的数据流图分为顶层、一层、二层。现行的顶层数据流图如图2-2所示。图2-2顶层流程图具体分析第一层数据流图,该层数据流图如图2-3所示。图2-3 第一层流程图2.3 系统需求分析2.3.1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也称为可行性研究,是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下面将分别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对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1技术可行性根据高校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根据新系统目标来衡量所需的技术是否具备,本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和查询的系统,现有的技术已较为成熟,硬件、软件的性能要求、环境条件等各项条件良好,估计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应完全可以达到该系统的功能目标。同时,考虑给予的开发期限也较为充裕,预计系统是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经济可行性高校具有信息化的处理设施,并且拥有支持本系统的应用平台。因此无需再投入资金购买其他设施。系统的开发基于本人对程序开发的实践学习而来,学校无需资金投入,并且软件开发过程投入的成本不高,因此开发经费完全可以接受。由以上分析可知,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3社会可行性本系统的社会可行性主要从法律因素、用户使用可行性两方面进行研究。(1)法律因素本系统是根据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发研制的,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的,系统的软件设计是在独立的环境下完成的,无可供抄袭的软件产品。(2)用户使用可行性本系统对用户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在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上使用个人电脑的知识外,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能力。使用系统的管理员,在投入使用前,无需对操作系统的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减少投入成本又简化了操作环节。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系统具有社会可行性。2.3.2 总体设计原则分析本系统为了设计、实现和后期维护的方便,以及系统用户使用的便利,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设计原则。其主要设计原则有:简单性:在实现系统的功能的同时,尽量让系统操作简单易懂,这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性:本系统设计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的需求定向开发设计,所以具有专业突出和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要求本系统能够满足高校计算机基础答疑管理的需要,因此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一致性:页面整体设计风格以及命名规则的一致性:整体页面布局和用图用色风格及变量、类名和其他元素的命名规则保持一致。功能一致性:完成同样的功能应该尽量使用同样的元素。 元素风格一致性:界面元素的美观风格、摆放位置在同一个界面和不同界面之间都应该是一致的。变量命名规则的一致性:变量应该用统一的规则进行命名,做到任意变量均能从上下文推断其义。先进性:本系统采用ASP技术、SQL Server2000等被广泛采用系统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因此本设计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开发性。3 系统设计3.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成用软件系统表示的过程。通过对目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做出了对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总体规划,这是全面开发系统的重要基础。在对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的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开发工具、开发技术和开发模式等。从数据流图出发,对数据流图进行分析,得出的层次化的模块结构图,系统前台和后台功能结构如图3-1;3-2所示。 图3-1 系统前台功能结构图图3-2 系统后台功能结构图3.2 系统数据库设计1Admin表根据用户账号信息数据分析,建立表admin,完成管理员的创建、修改、删除功能。如表3-1所示。表3-1 admin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管理员编号(主键)UserNamevarhar(20)用户名Passwordvarhar(50)密码2公告表根据公告基本信息数据分析,建立表公告完成公告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功能。如表3-2所示。表3-2 公告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编号(主键)Namevarhar(20)标题Typevarhar(20)类型Contentvarhar(200)内容AddtimeDatetime添加时间3教师表根据教师信息数据分析,建立表教师,完成教师信息的删除、查询、修改功能。如表3-3所示。表3-3教师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教师编号(主键)Namevarhar(8)姓名Yonghumingvarhar(20)用户名Passwordvarhar(30)密码Sexvarhar(2)性别DianhuaInt电话Youxiangvarhar(30)邮箱Kechengvarhar(20)教授课程Zhichengvarhar(20)职称Zhaopianvarhar(20)照片AddtimeDatetime添加时间4学生表根据学生信息数据分析,建立学生表。如表3-4所示。表3-4学生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学生编号(主键)Namevarhar(8)姓名Yonghumingvarhar(20)用户名Passwordvarhar(30)密码Sexvarhar(2)性别DianhuaInt电话Youxiangvarhar(30)邮箱QQvarhar(20)QQAddressvarhar(20)地址Zhaopianvarhar(20)照片AddtimeDatetime添加时间5. 课件表根据课件信息数据分析,建立表课件,完成课件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功能。如表3-5所示。表3-5课件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课件编号(主键)Biaotivarchar(20)标题Kechengmingchengvarchar(20)课程名称Jianjievarchar(50)简介Fujianvarchar(50)附件地址Faburenvarchar(8)发布人AddtimeDatetime添加时间6友情链接表根据友情链接信息数据分析,建立表友情链接,完成友情链接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功能。如表3-6所示。表3-6 友情链接表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编号(主键)Namevarchar(20)名称Addressvarchar(50)网址AddtimeDatetime添加时间从数据需求分析中得出系统的实体属性如图3-3,3-4,3-5,3-6,3-7,3-8所示。图3-3系统实体图图3-4系统实体图图3-5系统实体图图3-6系统实体图图3-7系统实体图图3-8系统实体图E-R模型的组成元素有:实体、属性、联系。E-R模型用E-R图表示。实体是用户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事务,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1)模型中的实体相当于实体集、一个表,而不是单个实体或表中的一行。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实体名称标注在矩形框内。用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菱形框内写上联系名,用无向边把菱形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接,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2)属性是实体的性质。用椭圆框表示,与实体之间用一条线相连表的主码是关键属性,关键属性项加下划线。(3)各子系统模块中主键相同的字段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4)在程序中实现对他们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控制。从数据需求分析中得出系统的实体属性图,遵循三范式原则,对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整合,得出系统E-R图,如图3-9所示。图3-9系统E-R图说明: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用菱形表示,用无向边把菱形与有关实体连接,在边上标明联系的类型。实体的属性用椭圆表示,并用无向边把实体与属性联系起来。4 开发工具简介4.1 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Microsoft 于1996年11月推出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微软声称设计出了一个完美的Active平台,在微软的文件中把ASP描述为一个服务器的脚本环境,在这里可以生成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故ASP既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一种技术框架,其主要功能是为生成动态的交互式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或技术。ASP的主要特性是能够把HTML、脚本、组件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并把按用户要求专门制作的标准HTML页面送给客户端浏览器。ASP属于ActiveX 技术中的服务器端技术。与通常在客户端实现动态主页的技术如VBScript、JavaScript等所不同的是,ASP中的命令脚本语句都是在服务器中解释执行,执行后的结果产生HTML页面并送到浏览器。由于ASP是在服务器端解释执行,因此可以不必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ASP。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1)为什么采用ASP 随着Internet的发展,静态Web站点的开发与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信息的不断增加和变化,使站点维护人员不得不经常修改他们的网页,特别是基于数据库驱动的Web站点更是如此;另一方面静态网页由于不能与浏览者进行有效交互,使人们感到越来越乏味,而不愿意再一次地进入同一站点。所以在静态Web的基础上开发动态网页或动态内容成了越来越多的站点所追求目标。所谓动态内容是由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出请求而特殊制作的Web网页,例如在访问某一网站的新用户得到的欢迎词与重新返回到该站点的用户得到的欢迎词是不同的。这使网站的界面更加生动,新颖。(2)IIS简介Wsb服务器是Web应用程序的心脏。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是微软推出的Windows NT Option Pack的主要成员,作为Win2000server的扩展,自推出以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其体系结构是当今市场上最受关注的Web服务器之一。新推出的IIS4.0版本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具有服务器端脚本开发调试,内容管理和站点分析,崩溃防护,内置JAVA虚拟机及全面支持ASP等强大功能。(3)IIS与ASP结合在过去,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设计与Web的相关技术几乎处于平行线上,两者相互独立并无法作出集成性的设计。现在我们利用IIS+ASP构成三层式Web结构(如图1.1)的中间一层,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站点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利用IIS+ASP技术来集成Web前后端所带来的强大效益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构建和维护成本;2、加快联机过程;3、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端开发管理;4、前端可使用任何浏览器(IE、Netscape.);5、后端可存取任何数据库 (SQL、Access.);6、可使用任何脚本语言开发 (VBScript、JavaScript、PERL.)(4)ASP对象ASP中有7个固定对象,分别是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ASP Error和Object Context。Request对象用来处理用户做出的请求,就是处理用户要求浏览器查看特定的网页或Web应用时做出的请求。此请求可以HTML的形式输入或仅以URL的形式作出。Response对象用来处理从Web服务器向用户发送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控制。Serve对象用来代表服务器自身。因此它提供几个与Web服务器可能要完成的任务相关的常用功能,诸如建立新对象和设置脚本的超时特性等。还有通过将不合法字符转化为合法字符,把字符串转换为URL和HTML正确的使用格式的方法。Application对象用来代表应用,可用它来管理诸如应用目录这一类的东西。Session对象用来代表用户会话,并存储该会话的信息。可利用Session对象来管理如Web服务器在用户“请求”之间等待的时间等。Object Context对象用来管理事务处理。它目前已经集成到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了。它包含了所有ASP其他对象,可通过Object Context引用ASP的每个对象。4.2 数据库管理技术 Microsoft SQL Sever 200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一经推出就以其易用性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它主要包括企业版、个人版、标准版、开发版和评估版等,是为当前的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环境特别设计的产品,对SQL Server数据库能够轻松通过Internet和内部网络加以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提供一系列方法将数据填充到Web服务器上,同时提供对数据的快捷访问。这是一个可伸缩、高性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内置的复制能力、Internet集成、开放系统体系结构及强大的基于GUI的管理工具。SQL Server 的一个独特功能是基于服务器的作业调度系统,允许直观地控制多个服务器和远程操作,这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主要包括查询分析器、导入和导出数据向导、服务管理器、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联机从书、企业管理器、事件探测器、在IIS中配置SQL XML支持等组件。5 系统实现5.1登录界面1.登录流程开始用户登录,用户名密码错误则返回登录页面,正确进入主页面。登录流程如图5-1所示。图5-1登录流程图2.登录界面此模块主要功能是用于登录本系统,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本系统会进入不同的管理模块界面,因为在后台对该用户进行的判断,首先将从前台页面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接受,之后在后台进行处理,按照用户名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如果查到该用户则将该用户的权限和密码全都取出来分别赋给两个字符串变量,判断从数据库中读出的密码与登录时输入的密码是否配比上,若两个密码相同则根据权限的值进入相应的页面,否则输出密码错误。若用户未被管理员分配好权限那么也是无法登录本系统的。如图5-2所示。图5-2登录界面5.2 登录首界面管理员登录本系统后,可以进行仓库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报表查询以及系统设置。如图5-3所示。图5-3系统首界面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到系统由,系统辅助管理、注册用户管理、站内新闻管理、自动答疑管理、教学课件管理、系统换了模块组成,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功能强大。5.3 添加站内新闻1.添加站内流程站内新闻模块实现管理员登陆是否与数据库信息匹配登陆后点击站内新闻管理,添加站内新闻信息连接数据库。添加站内流程如图5-4所示。图5-4添加站内流程2.添加站内新闻界面管理员登录本系统后,可以添加站内新闻信息。添加站内新闻如图5-5所示。图5-5添加站内新闻界面5.4 教学课件查询管理员登录本系统后,可以查询教学课件信息。教学课件查询界面如图5-6所示。图5-6教学课件查询界面5.5 注册用户管理1.注册用户管理流程如图5-7所示。图5-7注册用户管理流程2.注册用户管理界面根据流程图实现注册用户管理,管理员登录本系统后,可以对注册用户进行管理。管理界面如图5-8所示。图5-8注册用户管理界面5.6 通讯录界面用户打开本系统后,可以查看教师通讯录信息。通讯录界面如图5-9所示。图5-9通讯录界面通讯录实现代码: 教师信息通讯录       搜索:工号: 姓名: 序号 工号 姓名 性别 电话 邮箱 主教课程 职称 身份证 照片 % sql=select * from jiaoshixinxi where 1=1 if trim(request(bh) then sql=sql+ and gonghao like %&trim(request(bh)&% end if if trim(request(mc) then sql=sql+ and xingming like %&trim(request(mc)&% end if sql=sql& order by id desc response.Write(sql) response.End() rs.open sql,conn,1,1 if rs.eof then else i=0 do while not rs.eofi=i+1 % 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 width=80 height=88 border=0 以上数据共条,         5.7用户注册界面用户需注册成为本系统会员,来提问答疑。用户注册界面如图5-10所示。图5-10注册界面用户注册代码:用户注册添加用户注册: 当前日期: function check()if(document.form1.yonghuming.value=)alert(请输入用户名);document.form1.yonghuming.focus();return false;if(document.form1.mima.value=)alert(请输入密码);document.form1.mima.focus();return false;if(document.form1.xingming.value=)alert(请输入姓名);document.form1.xingming.focus();return false;if(document.form1.dianhua.value=)alert(请输入电话);document.form1.dianhua.focus();return false;if(document.form1.shenfenzheng.value=)alert(请输入身份证);document.form1.shenfenzheng.focus();return false;function gow()location.href=peixunccccailiao_add.asp?jihuabifffanhao=+document.form1.jihuabifffanhao.value; 用户名: *密码: *姓名: *性别:男女电话: *邮箱:身份证: *QQ:地址:备注:    5.8站内新闻界面用户打开本系统后,可以查看站内新闻信息。查询页面如图5-11所示。图5-11站内新闻界面6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分析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流程的基础上,用ASP和SQL Server2000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计算机基础的网络答疑系统。通过系统调试结果显示,本系统基本完成了功能需求,界面美观友好,操作方便。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缺乏系统开发经验,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