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ppt_第1页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ppt_第2页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ppt_第3页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ppt_第4页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 v第一节 在艇筏上影响生命维持的外部因素 v一、艇、筏上求生者的心理状态; v二、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 v第二节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v1、迅速划离难船14海里处 ; v2、施放海锚 ; v3、防备严寒或酷热 ; v4、立即服用晕船药物 v5、按规定分配艇、筏内的饮用水和食物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 v6、组织艇、筏内全体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 v7、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等 v第三节 正确操纵和使用救生艇筏上的设备 v一、救生艇靠、离操纵 v二、向遇难船派出救生艇 v三、救援海上漂浮遇难人员 v四、大风浪中操纵救生艇 v五、救生艇抢滩登陆 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 v第四节 正确抛投和使用救生圈 v第五节 掌握抛放流锚或海锚的方法 v一、海锚的功用 v二、海锚施放步骤; v三、海锚的收回; v第六节 正确操作无线电应急设备 v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存放、功能和使用 第一节 在艇筏上影响生命维持的外部因素 v在艇、筏上的求生者,由于寒冷、酷暑、焦 躁、饥饿、干渴、晕船、呕吐、伤痛、漫长 的甚至是渺茫的等待援救等各种困难和险恶 的环境,不仅会引起求生者一系列生理症状 ,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症状。它会影 响求生者的意志,动摇生存的信心。这种悲观 情绪或恐惧心理也会象寒冷一样在几小时内 夺走遇难者的生命所以它们是最危险的 心理。 在艇筏上影响生命维持的外部因素 v 根据国内外许多海上求生的实例调查, 一致认为对于求生者来说意志的力量要 比身体的力量更重要。无数实例可以证 明,在艇、筏上怒海余生的存活者与他 们同时遇险而不幸罹难的同伴相比,往 往并非是体力上的最强者,但确是精神 上的最强者。 一、艇、筏上求生者的心理状态: v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外部紧张状态的刺 激对人的抵抗力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不良影响 的过度又随着人的记忆力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对于 处在极端艰苦环境中的海上求生者来说,这种差异 更加明显,在同一海上求生的环境下不同的人,能 存活时间的长与短,虽然与个人的体力差异有关, 但与他们心理状态方面存在的差异有着更重要的关 系,这一点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v 求生者的心理状态在求生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 现,必须指出有些心理表现是危险的。 1求生待救初期的危险心理1: v求生开始的数日,是左右以后在海上生存的 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在生理方面存在着 的威胁是渴、饥、难以忍耐的艰苦环境、体 力消耗造成的劳累和其他突然发生的险恶情 况,而在心理方面将可能发生一系列危险心 理。如:觉得自己已陷入最困苦的境地,弃 船时的混乱、恐怖的情景和场面像恶梦似的 反复在脑海中显现出来,甚至会发展到认为 自身不可能依靠救生设备在大洋中活命,对 求生待救认为没有希望因此充满恐怖、悲 观、绝望的心理状态。 1求生待救初期的危险心理2: v这个时期的存活者中如不能摆脱弃船时造成 的心理上的打击,就会迅速地从恐怖到精神 错乱,又从精神错乱到死亡。1912年4月12 日“泰坦尼克”号大型客轮撞在冰山上,几小时 后全部沉没,在沉没三小时后第一批救护人 员就赶到现场。这时,救生艇上已经有人死 亡和发疯 (表现为飞快地向海中游去的歇斯 底里症状)。若漂流求生开始能做好应急措施 ,则对以后的生存状态不至于出现恶劣的影 响。 1求生待救初期的危险心理3: v 还应该预计到,在救生艇、筏里会 出现意见对立的问题,如在救生艇 具备航海性能时,留在现场还是出 航的对立,甚至向哪一方向航行也 可能有不同意见,在这生死问题上 ,容易发展成感情冲突。 2长期求生待救时的危险心理 1 v 在长期求生待救中口粮和饮水长期限制,体 力进一步衰弱,渴、饥、疾病造成的痛苦将 增大,烈日的暴晒、寒冷的天气、艇、筏的 颠簸、外界各种险情的发生和对生存不断的 威胁,都使求生者疲乏不堪,精力枯竭,活 力减退。这个时期的存活者,其意识受到相 当的限制。如果看不到被援救的前途,就会 自暴自弃,有的遇难者放弃领导,破坏纪律 ,也不要道德了,完全可以做出缺乏理智的 蠢事。而无组织,无纪律则又是失去获救可 能的第一步。 3幻觉1 v遇难者有时会遇到很难对付的问题,又是不易识别 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幻觉。 v 在正常陆地条件下,幻觉主要是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真正的幻觉是一种所谓没有感官印象的感觉。例 如: “看见”根本就不存在的图象和情况,或“听到” 根本就没有人讲过的话。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精疲 力竭、长久不眠、持续饥饿和缺水。同时,持久的 疼痛和情绪的激动,如害怕和盼望等,也会成为幻 觉的诱发因素。这些情况几乎所有的遇难者都会碰 到。所以集体遇难和单独遇难即使没有精神病,产 生幻觉也是极常见的事。 3幻觉2 v 遇难者的幻觉内容因人而异,根据科学统计结果认 为,产生幻觉的内容就取决于记忆。但由于遇难者 有共同的愿望,也会形成共同的表现形式。幻觉内 容在希望得到安全、安静以及满足身体的需要方面 尤其突出,这些幻觉主要是一些简单而又十分平庸 的想象。有的幸存者突然认为自己呆在家里或正在 街头啤酒店喝啤酒,有个遇难者在天气很坏,能见 度差,大海咆哮,浪涛汹涌下“看见”了橙子,并带 有颜色,橙子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感到口 渴得很。还有一位获救者说,他在大海“看见”飞机 ,而且当飞机从他头顶上飞过时,他曾向飞机挥手 致意。脱险以后,根据海图方位推断,在那时刻并 没有飞机通过。这不过是幸存者的幻觉。 3幻觉3 v 幻觉的另一个很有趣的方面是:它在某种程 度上可以说具有传染性。这与共同愿望有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告中记载了一段有 趣的故事,有两个遇难者,其中有一个认为 自己在陆地上,就对他的同伴说,他很喜欢 爱尔兰的钓鱼者酒馆。另一个接过话头,就 开始谈论起菜谱来了,两个人对这个收费很 高的酒馆不满意,抱怨酒馆拥挤不堪,很不 舒服,并且要找酒馆经理提意见。直到其他 同伴打断了他们的交谈时,他们才发现自己 是在救生艇中。 3幻觉4 v在海上长期飘流时,遇难者自愿离开救生工 具是屡见不鲜的,这些人离开时是否头脑清 醒,不是马上可以弄清楚的,其中有的是对 周围环境产生了幻觉而导致“自杀”的。这种行 为以夜里发生的最多。有时,遇险者因长时 间陷在幻觉中,虽然已经真的遇救了,却还 是不相信。希望和愿望常以幻觉欺骗了他们 的感觉,以致他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 ,才能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获救了。 二、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1: v求生者的士气,应该是全艇、筏的人员都应 具有坚定的生存信念,顽强的求生意志,严 格的组织纪律,自我献身的品质和团结一致 的精神。 v 一个遇难者对他面临的困境采取什么态度, 其后果是绝对不同的。希望能使人产生努力 奋斗的力量。人们一旦变为遇难者,便一无 所有,马上就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顽 强的活下去还是死呢?对生存有信心,遇难者 就会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追求 都能表现出来,而向失望作无情的斗争。 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2 v德国医生议内斯林德曼博士曾一人乘折叠船 横渡过大西洋,在他谈到经验时他写到:任 何时候都不要放弃遇救的信念,专心致志的 自我鼓励是有效的办法之一,诸如“我们一定 会成功,或“不要灰心”之类令人振奋的话,会 使人乐观,它能使人有意识地不断工作,减 轻忍耐之苦。 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3 v在第二世界大战中,一艘英国货轮“本罗蒙特” 号于1942年1 1月10日自南非开往美洲苏里南 的帕拉马里博港,在航行至亚马逊河口外650 海里处,被德潜艇的鱼雷击中沉没,船上华 籍二管轮林奉落入海中后,爬上一只无人的 救生艇,艇内存有饼干六箱、巧克力二磅、 牛肉干十小听、炼乳五听、淡水十加仑。 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4 v此后,他从艇上挖出一只钉子,弯曲成钓鱼 钩,用救生索做成钓鱼绳,并用罐头铁皮做 成刀片,切开钓起的鱼和捕到的海鸟,生食 充饥。当遇到巨大风浪侵袭时,就将自己绑 在艇内。就这样林奉孤独一人在海上顽强的 生活着,每过一天就在船上刻一刀痕,直到 刻了132条刀痕时(即1943年4月15日)才被一 艘巴西渔船在南美海岸外8海里处发现并获救 上岸,经贝伦医院体检,除胃部感到不适外 ,身体健康状况均属良好,出院不久,被授 予英勇奖章赢得了全世界海员的敬佩。 救生艇、筏上的遇险者必须切记: v1同伴之间互相友爱能延长大家的生命; v2相信你的救生设备,坚信能遇救脱险,决 不能放弃获救的希望; v3有坚定的信念、严格的纪律、合理的管理 的良好船员队伍保证救生艇筏的安全是至关 重要的; v 4情绪低落会像寒冷一样在几小时内夺取 人的生命,人的精神力量对支持体力起着重 要的作用。 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5 v上述几点对遇难者生存希望有决定性影响,切记之 。 v 忙碌能使人摆脱苦恼,对救生艇艇长分配的任务持 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土气涣散的表现,为了大家的 利益必须克服这种行为。 v 因此,作为艇、筏上的领导人或同舟共济的难友之 间,都应随时维持全艇、筏上遇险者的高度士气, 尽一切努力去提高他们的勇气和增强生存的信心和 决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二节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 初行动1 v1当救生艇、筏上的遇难人员乘登完毕后, 应立即切断系艇索,用艇、筏内的桨迅速划 离难船14海里处停留,不应远离失事地点 ,为了使救生筏加快离开的速度,筏内人员 可将筏底四周的平衡水袋提起,减少飘流时 所遇阻力。 v2施放海锚,保持适当的通风,使艇、筏顶 浪以减轻摇晃,并减缓艇、筏漂离的速度, 使艇筏尽量停留在难船附近,增加发现的机 会。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2 v3保持艇、筏处于完整良好的状态,一旦发 现艇筏有破损要及时修补,堵漏并及时排除 艇、筏内的积水。 v 4防备严寒或酷热,在漂浮过程中当受到 阳光、风、雨、海浪的侵袭下采取相应的正 确措施。 v 5在艇、筏发生激烈颠簸时(“之前”更好), 全体遇难人员均应立即服用晕船药物,以防 止呕吐,也能抑制饮水之欲望。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3 v 6救生艇、筏离开难船后,应主动在失事 地点附近海面搜救其他落水人员 v 7正确使用艇、筏内配备的易于被人发现 的设备、信号。 v8检查清点艇、筏内所有设备和备品,并正 确使用。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4 v9按规定分配艇、筏内的饮用水和食物,并 尽可能补充,指定或推选一位坚定而又值得 信赖的领导者。领导者应对艇、筏的求生者 点名,并根据各人的情况和特长明确具体分 工: v1)指定专人管理饮水和食物; v2)医药器材指定专人管理并照顾伤病员; v3)指定专人负责艇、筏的维护修理。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5 v10建立起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组织。 v11组织艇、筏内全体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 v1)当艇、筏内人数足够时,应采取每更2人,一人负 责外部了望,另一个负责内勤。每一小时为一更, 除重伤员外应由全体人员轮流担任,保持24小时值 班制度,其余人员则应保持休息状态,以减少体力 消耗。若艇、筏上人数不足,则也必须保持一人值 更,同时负责了望和内部勤务工作。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6 v 2)负责内勤者的主要职责: v(1)应警觉地使用视觉、听觉以及一切有效手 段,及时发现艇、筏内的各种危险情况。例 如艇、筏有任何渗漏之处,应能及时发现和 修补。 v(2)随时排除艇、筏内之积水,注意通风保暖 和保持内部的干燥和卫生; v(3)照料好伤病员。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7 v3)负责外勤者的主要职责: v (1)对前来搜救或过往的船舶、飞机及其余落 水者,应保持有效的了望和应有的警觉,倾 听哨音和喊叫声,注视黑暗中的灯光; v (2)寻找陆地; v (3)密切注视气象和海况的变化,当大风浪即 将来临应及时唤醒全体人员,切实做好抗风 浪的准备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8 v抗风浪的准备 v密封和固定好所有补给物品和工具设备; v督促每人认真系好救生索。 v (4)随时注意艇、筏周围及其附近情况以及海洋生物 的动态及放出艇、筏外的渔具情况,及时捕捉海洋 生物,以便补充食品之不足。 v (5)负责保持与他艇的联系。如发现漂浮者必须向他 抛投救生索或把艇、筏划近他旁边,及时救起。 v 4)当降雨时,艇筏上的值勤者还应及时发动全体 人员尽一切努力做好雨水的收集工作。 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 9 v1 2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 v应该使全艇、筏遇难者都具有坚定的生存信 念,顽强的求生意志,严格的组织记律,发 扬自我牺牲的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 第三节 正确操纵和使用救生艇筏上的 设备一、向遇难船派出救生艇 v一、救生艇靠、离操纵 v 靠泊操纵的基本方法: v 1一般采用顶流,以3040度角度靠拢。 如风、流不一致,而且风对艇的影响比流大 时,可以顶风靠。 v 2要估计和控制好前冲距离,及时停车或 停划。 正确操纵和使用救生艇筏上的设备2 v3要注意风、流轧拢作用和用外舷舵时艇身 内漂的特点,防止碰撞大船和码头。当艇停 住时艇首与码头应有1米左右距离为好,然后 内舷艇首桨手用艇篙,外舷艇首桨手带艇首 缆,再将艇慢慢拉靠。 v 4操纵机动艇时少用倒车,用时要注意螺 旋桨的倒车效应,猛打倒车还要注意舵叶会 猛然转向一侧而使舵柄打伤舵手。 二、向遇难船派出救生艇 v船舶的遇难往往是发生在大风大浪之中,此 时大船向遇难船接近进行救助时,应操纵本 船从上风侧接近难船,使本船造成一个下风 静浪区。 v 然后在本船接近难船时,从下风舷降落救生 艇,迅速驶向难船。 v 需要救助难船人员时应尽可能从难船的下风 舷侧靠近,将遇难船员救起。然后,再回到 本船下风舷上船。 向遇难船派出救生艇2 v在接近难船时应根据两船风压漂移速度,掌 握好两船间的距离。 v靠一般遇难飘流船时,就不一定像靠锚泊或 搁浅的大船的下风一面靠上去,因为大船飘 流速度如果很快,就很可能压住下风舷的救 生艇一起飘流,使救生艇离不开,这种情况 下应该靠难船的上风舷,而且不能横靠上去 ,常把艇尾或艇首垂直对着大船船舷,这样 在救了人后,离开难船就比较安全。 三、救援海上漂浮遇难人员 v救生艇在援救海上漂浮的遇难人员时,应从 下风向遇难人员接近,并在适当距离将艇停 住,以避免撞压遇难者。 v如遇难者仍有活动能力,可抛出缆绳、救生 圈或伸出桨、篙,帮助遇难者靠拢救生艇, 再将难者拉扶上艇。切勿碰伤落水者。如遇 难者已失去知觉,应用艇篙小心勾拉难者的 救生衣或衣服,使其靠拢获救。 v如遇难者已负伤,则应注意避免碰及伤口。 四、大风浪中操纵救生艇 v 1操纵救生艇时应尽量避免在横浪中行驶 ,应使艇首与浪成20度30度的角度航行, 防止艇身被风浪打横而发生倾覆危险。 v 2操艇时也不能使艇首顶着风浪行驶,以 免艇首被大浪压下。最好采取艇首侧或艇尾 侧受浪。 大风浪中操纵救生艇2 v 3救生艇大风浪中行驶,必须保持一定艇 速,以增加舵效,控制艇首。若风浪太大无 法行驶时,应迅速抛出海锚,布油镇浪使艇 身顶着风浪。 v 4大风浪中掉头要特别注意,要善于观察 波浪的规律,当出现较弱的波浪这一时机和 艇处于波谷时,应迅速掉头。 五、救生艇抢滩登陆 v在风平浪静的海滩进行登陆,其操纵比较简 单。但是,在大风浪中抢滩登陆,却是救生 艇操作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有时虽驶至 岸边,但因有翻花浪而使艇打横,造成倾覆 ,有时发生无法靠岸的情况。 v1在抢滩登陆时,对登陆地点的环境、风流 情况和浅滩坡度均应事先加以考虑选择。一 般应选择下风和流缓处,泥沙底质,浅滩坡 度小,水中无险恶障碍物的地方登陆。 救生艇抢滩登陆2 v2救生艇驶近岸边时,趁浪较平静的时机,迅速 换上舵桨,操满舵,“左进右退”或“右进左退”,将艇 首迅速转向海洋,艇尾向岸,用“一齐退”使艇尾向 岸靠近。当靠近到岸边浪花外围时,调整艇尾正对 岸线,等待时机。当出现波浪较小时,乘一个波峰 ,一气冲上岸滩。 v 3当遇到波浪凶猛而发生操纵困难时,可抛流锚 ,控制艇首向海方向。此时注意海锚的收回索,应 充分松出,避免影响海锚的作用。 v海锚起作用后,可配合“一齐退”或“桨挡水”,使艇首 顶浪,逐渐向岸边接近。 救生艇抢滩登陆3 v 4海滩坡度有平坦和较陡两种情况,因其 岸边波浪情况也不同。 v 海岸坡度很小的浅滩,因其海底平坦而广阔 ,约距岸边45海里外就开始有波涛。安全 越过前面的波浪后,靠近岸边的波浪力量就 减小了。 v 如果是进行最后一次登陆的抢滩,在最后冲 上岸时,应选择波浪打来时,趁波峰来临, 借助波浪的力量,两舷同时用“一齐退”,使艇 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岸上,尽量搁置在岸滩上 。 救生艇抢滩登陆4 v5一般的登陆方法是艇真正靠近陆地时才划 桨,此时速度不会很快,由于岛屿周围水流 急,使飘流者难以登陆,而可能会出现一种 绝望的念头,通常办法是选找一个比较强壮 的人员从艇上游到陆地上,拉着一根连接救 生艇的绳索,在陆地上把绳子的末端拴在一 棵树上,使艇上所有人员能一起拉着绳子直 到艇靠着陆地。很多登陆成功的例子就是使 用这种方法。 救生艇抢滩登陆5 v 6救生艇能够靠近海岸,但也不一定能登 上陆地,因为救生艇或筏会被风或海流推离 海岸,如果有海陆风存在,白天,风从海上 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大海,因此 ,在早上应收回海锚,以致可能漂近陆地、 在晚上,要放出海锚,不致使艇、筏漂离海 岸。 救生艇抢滩登陆6 v7若有任务需要回到大船边时,可从大船上 带个艇锚(铁质)上艇,当艇离选定的登陆点岸 边70米处,艇长下令抛锚,头桨手将锚从艇 首抛下,利用划桨和松锚缆,控制艇缓慢接 近岸边搁浅。搁浅后桨手和一部分乘员可下 水,留一名头桨手松放锚缆,趁波浪打来时 ,拖曳艇向岸边靠近。照此逐步将艇尾拉靠 岸边。旅客和其他乘员安全涉水登陆后,桨 手们借拉曳锚缆使艇离开浅滩,返回大船。 救生艇抢滩登陆7 v8机动艇抢滩登陆同样应选择海滩坡度较平 坦的地方,机器开足马力,冲向海滩或岸边 ,如艇速不及波浪速度,应把海锚从艇尾抛 出,以避免后一个大浪由艇尾追上把艇身打 横而造成危险。 第四节 正确抛投和使用救生圈 v船在停泊时,如有人落水,船上抛投者 应一手握住救生索,另一手将救生圈抛 在落水人员的下流方向,无流而有风时 应抛于上风,以便于落水者攀拿。注意 不要打到落水者的身上。也可以将救生 索系在栏杆上,两手同时抛投救生圈。 正确抛投和使用救生圈2 v在水中使用救生圈的方法是用手压救生圈的 一边使它竖起,另一手把住救生圈的另一边 ,并把它套进脖子,然后再置于腋下:或先 用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救生圈竖立起来 ,手和头部乘势套入圈内,使救生圈夹在两 腋下面,落水人员的身体便直立水中。也有 的是采用一手抓住救生圈,另一手作划水动 作。 第五节 掌握抛放流锚或海锚的方法 v使用海锚的主要目的是遇恶劣天气而无法安 全操艇时,投放海锚以使艇首顶风顶浪。 v 一、海锚的功用: v 1保持艇首顶风顶浪,减少上浪,防止艇 、筏倾覆。 v 2在泼花浪的海滩进行抢滩时,使艇尾先 着岸,以保持艇不被浪打横。 v 3减缓救生艇(筏)漂流速度,以保持弃船 后救生艇能在遇难海域附近停留24小时以上 ,等待救援。 二、海锚施放步骤: v(1)施舵,使艇首顶风顶浪; v(2)将海锚放在水中时,将海锚索的末端系固在 横座上,而海锚索从艇首的导缆钳逐渐松出 : v(3)海锚吃力后,海锚索张紧,而收回索应保 持松驰。卸下艇帆和桅,如需用桅架设天线 时,则可不卸: 海锚施放步骤2 v(4)在海面上撒油能增加海水的表面张力,抑 制碎花浪,这对小小的救生艇帮助是非常大 的。当救生艇受到风暴袭击,产生剧烈摇摆 时,即应布油镇浪,以避免救生艇遭受倾覆 危险。 海锚、镇浪油的施放与海锚的收回 v救生艇上规定配备有4.5升植物油或鱼油作为镇浪用 ,存放在专用的油箱内。用时将油灌注入布油袋, 注满后将袋口木塞旋紧系好,再用细绳将袋系结在 海锚上,随海锚投入海中。袋中的油就不断地从袋 口木塞的孔眼中渗出,流布到艇周围的海面上,当 袋内的油流完后,须重新灌注。 v 三、海锚的收回: v收回海锚时只需拉进海锚收回索,使海锚倒置,顶 端朝艇即可省力地拉回艇上。 第六节 正确操作无线电应急设备 v 1应急无线电示位标 v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是一种可携型遇难信号发 送器,供遇难时携带到救生艇、筏上使用, 它能提供遇难艇、筏的方位,以供搜寻船舶 或飞机前往援救。该装置平时放在驾驶台易 见处,当船舶遇难时,能迅速搬入艇、筏上 应用。其用法如图7-3,教材59页。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使用1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使用2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使用3 v 示位标系一小型发报机密封于玻璃钢筒内, 由于电池供电,使用时打开顶盖,顶盖内部 有接地线圈,取出接地线圈展开后投入大海 中,白天线筒中(边上小筒)取出拉杆天线并拉 长连接好(共8节长4米)拔出旋钮插销后将旋 钮置于发射位置,即能自动发射频率为 2182kHz的电波,发送周期为100秒,其中包 括求救警报约为35秒,船舶呼号及间断时间 3060秒。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使用4 v 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可达48100小时,覆盖 范围为50海里,并能在-20+50C环境中正 常工作,天线的顶端并设有氖管灯,整个装 置的总重量不超过8公斤,并用橙色包装袋包 装。 v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应定期更换干电池,每年 应进行一次试机,抛投时应不高于水面5米。 v 示位标在艇、筏上装妥后,可从包装袋内取 出细绳将连接天线的旋管系缚于适当的位置 。当示位标在发射工作时,指示灯应有闪光 信号出现。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使用5 v 按1988年修正案救生艇、筏应急无线电 示位标应至少能以121.5MHz和243.0MHz频 率上,交替发射或同时发射符合国际民用航 空组织(ICAO)有关标准和推荐惯例的信号。 v此外,还应配备供救生艇筏之间,救生艇筏 与船舶之间,和船舶与救助艇之间通信联系 用的无线电对讲机3对。 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SjVmYq!t&w- 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 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 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 z1C4G7JaMePhT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VnZq$u*x- 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 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IaMdPhSkVnZq$t*x- 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MdPhSkVnZq$t*x- A2D5G8KbNeQiTlX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 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