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易安词看李清照一生的愁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011112 黄舒 指导老师 傅阿循【摘要】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愁情的,她经历了闺中少女时代的忧愁,经历了与丈夫分离的愁以及和丈夫阴阳分隔的悲愁,更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愁情,还经历了再嫁之后的悲情愁。如此复杂多变的愁绪,是很多人所无法承受的,然而李清照却因这样的遭遇而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也因此而成为了宋朝时期著名的女词人,文章就是从易安词来分析她一生的愁。【关键词】李清照;忧愁;孤独;凄苦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具有三千多年古代文学的长河,有如银汉当空,群星璀璨。许多伟大的诗人、作家以他们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可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著名的女作家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庆幸的是,在宋代女词人中有李清照这位杰出的词人,为宋代的词坛增添了一份色彩。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人。她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实际上危机四伏的北宋末期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这样从盛到衰的经历,为她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李清照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实在是难能可贵。她冲破了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和理想。我相信这是很多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向往的自由。李清照的词不仅仅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她与当时很多男性词人相比也是毫不逊色。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2】可见,李清照在当时的才气是足以和许多男性词人相媲美,甚至是有所超越的。李清照词的内容,总的看来是局限于个人生活天地里的,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兴亡的词,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抒发她个人的欢喜怒哀乐和理想情怀的。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各个时期的愁绪,而我认为李清照的愁主要是有这些时期,而且每个时期所忧愁的东西都是有所不同的。一、 闺中少女的浅浅忧愁李清照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一直以来都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作为花季少女,李清照也在她的词中抒写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惆怅情绪,表现了闺阁少女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其中散发着浅浅的忧愁。(一)、少女时代伤春之愁闺中少女的情怀是最难捉摸的,那是因为青春的美好是转瞬即逝的。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这首词很明显是运用了两问两答的方式来道出时光流逝的情怀,也充分体现出李清照对大自然和春天的热爱。它写的是春天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心里料想庭院中的花草必定是凋零了,于是问起雨后的海棠,可是“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其实词人心中明白风吹雨打后的海棠怎可能会“依旧”?美丽如此,却终究无法摆脱风雨的吹打,于是李清照心中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一个“却”字很自然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烘托出词人对花草的关爱,侍女对花草的漠不关心与词人一觉醒来就问海棠对比,这样的对比十分隐晦却又是韵味十足。一个“不消残酒”深刻的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愁绪之多,难以消除。“绿肥红瘦”一语,以“肥”、“瘦”二字描写了狂风暴雨之后花草的外形和形态变化,表面是写客观自然上时间的推移,实际上是写词人的青春逝去,红颜虽好,但是最终还是要老去。虽然李清照此时还是少女,但是已经感受到青春的流逝与无情。这样的春末,看似在留恋花,其实忧伤的是匆匆而过的青春年华。这首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清照少女时代伤春情怀的忧愁。(二)、情窦初开时的淡淡忧愁情窦初开是个美好的时刻,但是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又是十分难忘的,也是会勾起无限愁绪的。同样是表达闺中少女忧愁情怀的词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4】 这是一首闺中深怨词,上下片很明显的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表面写春色,却处处都蕴含深意,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本应该是心情舒畅的,词人却躲在帘幕重叠的深闺之中暗自神伤。面对深深的春色,却生出无限的愁绪,即使是窗户、帘子、瑶琴,在词人眼中都充满了愁情。“倚楼无语理瑶琴”靠着窗户面对瑶琴无言以对,只有无尽的沉默陪伴。然而倚楼抚琴是百无聊赖之举,可见那股默默的思念之情是无法掩饰的。这也就突显了少女情怀的忧愁,因为与相恋的人分开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也是引起愁情的根源。“梨花欲谢恐难禁”说的是这样晚来的风雨侵袭,梨花遭受的飘零所引起的感伤之情恐怕是难以承受的。这首词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受到是幽禁在忧郁之中的闺中少女所发出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闺中少女的忧愁情怀的深刻体验。二、 与丈夫之间的思念之愁在少女时代经受了伤春的浅浅忧愁,在婚后的李清照仍然摆脱不了忧愁的情绪。(一)、夫妻分离的相思之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间难免会有分离的时刻。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少的时候是小别数日,多时是一年半载,这样的短暂离别,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元代伊世珍嫏嬛记云:“易安结厘未久,明城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5 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 这是一首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的词作,上阕描述初秋时节词人独自坐在兰舟上,怀念远人,盼望书信到来的情景,它把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这个“独”字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孤独的心境,也从另一方面反射出与丈夫分离的情境。“谁寄”也很凄凉的表达了词人心中急切的心情。下阕很明确的描写了词人心中的愁情与思念。“无计可消除”可见愁绪无法消除的烦闷,也可从中了解到李清照对于丈夫的思念心情是何等之深,到了没有办法消除的地步。“才下”、“却上”这两个经典的词可谓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词人绵绵不绝的愁,愁绪刚刚消退,新的愁情又涌上心头,这样繁多的愁大概没有几个人有经历过,也可从中看出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之深。(二)、丧夫之忧愁命运就如同一本难以捉摸的书籍,前一页还是美好的天堂,再下一页很可能就是地狱的到来。之前的从容美好似乎只是为了今后的悲凉苍穹做铺垫。幸福似乎总是短暂的,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偷偷溜走,这在李清照身上也发生了。赵明诚到达靖康不久就写信给李清照报病,后来又因为在途中奔波劳累不堪,得了疾病,过了一段时间,赵明诚在病中写了一首绝笔诗,便与世长辞了,才四十九岁。这对于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还因此写了一篇祭文:“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7】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还因此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中心情低落,只能借助词作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与愁闷,其中有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8】这首词表面上看似乎是咏梅诗,其实只是一首悼亡诗,它总的来说是描写了丈夫死后李清照自己清冷孤独的生活和凄凉悲痛的心境。这首悼亡诗从日常生活起居开头,看似很平淡无奇,其实却是非常富有内涵的。这样的日常生活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词人为何会“无佳思”的原因,那就是昨晚“无佳眠”。只有“沈香”伴我,可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是无处发泄的。一个“空”字更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清照孤身一人,无人陪伴的凄苦之情。“人间天上”也十分明确的描述了李清照与丈夫阴阳分隔的事实与悲痛,也从中看出李清照在丈夫死后的绵绵无绝期的愁情。三、 国破家亡的愁绪李清照的一生似乎离不开愁绪的追踪,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她却是个具有责任心和爱国之心的子民,她的心承载着太多的忧愁。(一)、沉重的国愁对于李清照这位极富爱国心的词人而言,她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时局。而能很好的体现出李清照关心国家命运的词作就是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到。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9】这首词是在李清照死里逃生初到江宁时所作。其实在这个时候她与丈夫赵明诚重逢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喜庆,那是因为饱经丧乱的李清照此时的情怀已经超出了儿女情怀,而是故国的存亡占据了她的整颗心。“长安本是汉唐故都,古代诗人常常用它表示故国。”10】 “欢意少”和“恹恹”很直接的表达了词人的心境是哀伤愁闷的。“空梦长安”却是委婉的揭示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其实也折射出自己远离故国的忧愁之感。上阕中的最后两句让人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和愉悦之情。下半阙的前两句这要是描写词人邀请乡亲来相聚的情景,虽然只是杯盘草具,但是仍然感到欣慰,从“酒美梅酸”可看出词人心中的满足之感。但是李清照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一腔感慨,“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两句就道出了词人心中无限的感慨,这里表面是写伤春情怀,其实是借伤春来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堪忧之情,也就委婉的表达了李清照对国事的忧愁情绪,也就更体现李清照对国愁的沉重之感。还有另外一首词也是李清照对沉重的国愁的表达,那就是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州,载不动许多愁。11】这首诗的背景是这样的:李清照在几年来过着四处逃亡的生活,北方的国土和遗民,一直还处在金兵铁蹄的蹂躏之下,然而自己丈夫的尸骨也还埋在南国异乡。国破家亡的境遇,这重重打击之下的李清照深深地陷入悲痛之中,也因此写出了武陵春。词的首句描写的暮春残景,给人萧条的感觉,气氛十分凄凉。这七个字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因为它们十分到位的写清了在一瞬间自然景物的变化情况,这不仅是写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是写出了在金兵蹂躏之后的国土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残破景象。这样独到和形象的描写,把国破家亡的情形描述得十分贴切和自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坦然,更折射了金兵的残忍和故国遭受的惨败。在这首词中的第二句,词人又再次运用了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反映内心的愁苦心情。“日晚倦梳头”揭示了词人心中因愁闷所表现出来的百无聊奈的心情,只能通过梳头来打发时间。“物是人非”这个经典的词语更是把李清照内心的情感表现得十分通达与贴切,“事事休”表达的是不管是国事、家事,还是个人事都已随风飘去,都已消失在战乱中。而李清照内心的一腔愁苦即便化作一堆伤心泪,也就是以泪代言,“欲语泪先流”,这样的悲愁是何极之深?下阕的词更是把李清照的情绪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当看到“春尚好”与“泛轻舟”这两个词时,似乎死亡的灰烬中又燃起一丝希望之火,然而一个“载不动”就又把她推向了更深的深渊之中。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沉重的国愁是如此之深,这样繁琐的愁绪始终围绕在李清照的周围,尤其是对于极富爱国心的李清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二)、深沉的乡愁李清照除了对国家的忧愁之外,还带着深沉的乡愁。毕竟家和国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国家之后深藏着小小的心,那就是对家乡的牵挂。从古至今,以怀乡为内容和题材的诗词简直是不胜枚举,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从未间断过,然而同样是怀乡之作,李清照的思乡情韵却是别有一番滋味。而能表达李清照乡愁的词作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2】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所写的,它深深的表达了词人心中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但是我认为这首词更重要的是在抒发李清照对故乡的愁与怀念。上片很明显的是在描写初春时节词人内心的心情,“风柔日薄”是个多么和煦的天气,不禁让人顿时清爽。春天的美好景色,把冬天厚重的衣服撇开了,而是“夹衫乍著”,可见李清照此时的心情之好。但是在小憩之后迎来的却是微微的寒意,这样的预兆是在提醒我们忧愁还在紧跟而来。“梅花鬓上残”又为好的心情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这就进一步破坏了李清照原本舒畅的心情。上片的描写是从心情很好的情绪渐渐的转为带有一丝的忧愁之情。然而下片的描述却是让人倍感凄凉,开头一句“故乡何处是”就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与无家可归的感觉,到底哪里才是我的故乡呢?这样的问句读来实在是感触颇多,当细细咀嚼时才发现她的悲愁之多和思念之深。后一句初看时似乎有点自我安慰,可是再品味时却仍然感到那种无奈之感,除非醉了才会忘记,可是是否醉了之后就真的忘记了呢?我想答案是十分清楚的,这样如此深刻的思念更突显了李清照深沉的乡愁。最后一句可谓是把李清照的愁绪推向了最高潮,昨晚烧得浓浓的香水待一觉醒来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醉酒却迟迟没有消退,而思乡之情更未消,它已经深深的嵌入词人的心里。全词就是通过如此细致入微的心里刻画来将词人的心情,由喜转悲,由悲转愁,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思念故乡的愁闷之深。四、 改嫁之后的悲情愁李清照在经历了夫死、国破、家亡的悲剧之后,上天并没有因此而可怜她,而是再一次的把她推入悲剧的深渊之中。那就是改嫁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独自过了三年的寡居生活,对于封建时代的女子,失去了丈夫之后的生活是极其困难的,很难想象作为文人的李清照是如何度过这段时间的。试想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在嫁做赵明诚为妻之后就是依靠他过活,而此时国破家亡更是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悲剧色彩。而李清照为何会嫁给张汝舟?那是很大程度上李清照是被骗婚的。在丧夫、国破、流离失所中,李清照病倒了,而正在此时张汝舟不断的向李清照献殷勤,而在照顾李清照的弟弟也被张汝舟的表面功夫所蒙骗,而在李清照昏迷之中糊里糊涂的答应了张汝舟的婚事。其实张汝舟娶年过半百的李清照并不是爱上她的才貌,只不过是看上了她的财产,这样的企图始终在婚后尽情的展露出来。在婚后不久,他已把李清照的钱财骗光,以为这已经到了极致了,没想到更恶劣的还在后头。那就是他开始凌辱李清照,使得李清照无法承受。正所谓“恶有恶报”,这在张汝舟的身上总算是应验了。李清照发现他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于是向官府告发他。虽然在那个时代告发丈夫也是要坐牢的,但是很庆幸的是李清照有个当官的亲戚把她就出来了。这就是李清照在改嫁之后的不堪遭遇。而能体现李清照此时心情的词作有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13】整首词借助吟咏芭蕉来抒发怀恋故国和故乡之情,也从中体现出此时词人心中的愁。正是因为改嫁之后所遭遇的不幸让李清照更怀念之前的生活和一切。上阕的第一句写的是芭蕉树长得很茂盛都已经“阴满中庭”了,“叶叶心心”代表着词人与爱人的心心相惜和情意浓浓。这里很明显的借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芭蕉如何会有“余情”,只有人才会有,所以李清照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芭蕉,通过芭蕉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下阕承接着上阕的“余情”,因为这“余情”而让词人在夜晚睡觉之时还是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本来已经伤心不已,又加上外面雨点滴滴,更是引起人内心的愁绪。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单调,可是同时又是那样的凄凉。雨打芭蕉的声音越是凄凉,李清照的啜泣声就愈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仅从音韵的角度上造成绵绵无绝的效果,同时也强烈的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北人”其实是“流离之人”,体现了流落异乡的孤独之感。这首词总的来看是写李清照所遭遇的不幸之苦,其实就从侧面表现出她在改嫁之后的悲情愁。同是描写李清照在改嫁之后悲愁的词作是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14】这首词主要抒发了词人伤今忆昔的感情,也更突出李清照在改嫁之后的悲剧性。上片描述的是夏天的夜里帘幕低垂,房间内格外的清静,词人在这种环境下更是触动心弦,抱着枕头暗自哭泣,泪水也因此弄湿了枕头。这样的情绪使得词人无法再入眠,于是起来穿了衣服,自言自语:夜晚,到了什么时候?这样的问句表明了词人整晚无法入睡,在期待清晨的到来。从“泪痕”到“起”再到“聊问”,这一连串的动作都表明了词人的心情变化,也借此表达了那种惆怅之感和忧愁之心。下片中第一句说的是罗衣上镶嵌有金的莲蓬和藕叶,可是后面又说是“旧时衣”,可见这种由富走向衰落的情形描述得十分悲凉。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李清照在改嫁之后因为感受不到真实的感情,而怀念起故人,怀念以前幸福的生活。这样鲜明的对比就可折射出如今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是充满愁的。这两首词都是在缅怀过去的种种生活,正是怀念的心情才更是烘托出如今的生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 棕草编织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钛汞合金冶炼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筛运焦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方案
- 电池制造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计算机网络设备装配调试员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混凝土浇筑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茶树育苗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室内装修后期维护及管理实务
- 建设工地试验室日常质量监督计划
- 第08讲+建议信(复习课件)(全国适用)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
- 基本生活能力评估表BADL使用指南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模板核心价值观落地
-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 生态视角下陕南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设计初步研究
- “研一教”双驱: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包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