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前言.ppt_第1页
世界近代史前言.ppt_第2页
世界近代史前言.ppt_第3页
世界近代史前言.ppt_第4页
世界近代史前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近代史 绪 论 n历史?历史学? 1、历史是死去的人与事,与我们无 关吗? 历史学的根性 2、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 里去。 历史是一种绵延。我们就活在历 史当中。 3、历史学:这门学科的尊严与价值在哪里? (死记硬背?)。 追寻真相,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 史是上帝神秘的作坊(歌德)神秘性、趣 味性。 秦晖、朱学勤:洞悉历史发展的秘密。目 光如刀,解剖世界和中国。 一个人如有足够多的历史素养和悟性,就 能更坚实地站在地面上。 历史记忆是自我认同,确定自己在时间 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个人与人类全体关 系的一把钥匙。 我们是自远古进入未来的链条中的一环 ,过去的手搭在我们的肩上就像我们的 手搭在后人的肩上。 否定个人对自己的根的认知及个人在人 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位置,那么这个人对自 身意义的而完整了解,以及与他人共享的社 会意识的理解的机会将被剥夺,而这些认知 与理解正是健全人格的发展与负责任的公民 的养成的依据。 没有历史,一个人无法明智地研究社 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或道德问题。 而且,没有历史知识以及历史研究,一个 人就无法成长为见多识广、独特的公民, 无法有效地参与民主制管理进程,无法履 行民主制理念。 忽视历史可能会使我们成为历史的囚徒 。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将对人类事务中的 偶然性和不合逻辑性做好准备。在面临各 种难题时,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选择 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后果,从而在现实生 活中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历史教育是培养人们多种能力的根基,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及 承担世界责任的能力。尤其在学习世界历 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欣赏世界上的 各种人群和各种文化,而且能够欣赏到他 们共通的人性和共同的难题。 最重要的是,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历 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欣赏和尊敬的 态度,这些都是在一个日趋多元化而又相 互依赖的社会获得良好发展所需要的。 历史既不是一部“精英人物”的活动史, 也不是一系列史实的简单记忆。 活生生的历史应该包括平民大众的真实 生活、渴望、奋斗、成就和失败,也包括 食品生产、运输、医疗等主题,还包括宗 教、哲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重要观念 和价值观。总之,历史涵盖了人类活动的 方方面面。 历史学习“通常没有一个惟一正确的最 后故事存在。没有任何人或团体有权力提 供一个正确答案要人们无条件地接受。 n“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 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 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 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 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 表被史官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 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n“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史”前加“历”字是指 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 。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 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n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 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 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 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n世界史?全球史? 世界地图 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n1500年前的世界历史实质 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 n1500年后是大西洋全 球史。 全球史 全球史即通过某些问题,比如 农作物、文化、贸易等把人类的历 史贯穿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主张从全球视角考察和分析人类历 史的进程,专注跨民族、跨国家和 跨地区的文化或文明交往和联系。 n世界近代史? (乡巴佬变成现代人,西方文明的起飞和超越、对当代中 国的启示) 起止时间: 15001900 近代化 (又称现代化)的内涵 n民主专制 n理性蒙昧 n自由奴役 n法治人治 n平等特权 n民族家族 n公民臣民 n国家国王 n商品经济自然经济 核心: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潜力得到极大张扬的 历史 n【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nTED视频 n哈佛、耶鲁公开课 n国家地理 第一章 缝补破碎的世界 A、澳大利亚 30000 库克 旧石器时代 B、美洲大陆 10000 哥伦布 新石器 C、黑非洲 6000 金属时代 隔绝与枯萎、交流与繁荣隔绝与枯萎、交流与繁荣 博厄斯理论 1、P 6页 全球通史 2、中东人类早期文明的轴心地带 3、西欧与中国 中东(两河流域) n1、农业 前4000 n2、城市(城邦) n3、早期文字 前4000 楔形文字 前3000 n4、学校、图书馆 n5、早期自然科学 n5、三大宗教发源地 n6、冶铁 前2000年 中国 前600年 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城 公元前2200年 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 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 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 理学和哲学; 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 将它传播于世; 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 ,并以此教化了中世纪时整个野蛮 的欧洲。 耶利的问题 为什么是欧洲人从15世纪 开始征服了印第安人、黑人、 以及其他地区的人(而不是相 反,)并引领世界,从而开创 世界历史的全球性进程? 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 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是人 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 的事件。 亚当斯密 欧洲的力量从哪里来 1、布教的狂热精神 2、思想的觉醒 (新人类的出现) 对人类尊严、理性与创造力的信心,这是人类敢 于在地球这颗行星上行走的巨大精神支撑。 3、水车与风车技术条件 : 怀特的论断 P22页 从人海战术到技术为王 4、汇合人类力量的集成器银行、票据与 股份 公司 (陈志武的文章) 5、君主资助 (与中国君王的不同) 公司的神奇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 特勒是这样总结“公司”制度的意义的,他说,“股份有限 责任公司是近代人类历史中一项最重要的发明;如果没有 它,连蒸汽机、电力技术发明的重要性也得大打折扣。” 它力量的源泉在何处?现代公司可以理解为:不同的 利益主体依照契约关系,根据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自 愿组成的金融共同体,或说是众多契约关系的集合体,是基 于非人格化法律的人造组织体。与传统的家族企业相比, 现代公司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其显性契约关系,以及由此 衍生出来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从自然人的属性中独 立出来,形成了与自然人平等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又呼 唤出有限责任,其能力和生命力可以远超任何自然人。 葡萄牙航海纪念碑 陆陆 地地 在在 这这 里里 结结 束束 , 海海 洋洋 从从 这这 里里 开开 始始 。 为什么伊比利亚半岛独领风骚 伊比利亚半岛的独特故事 1、葡萄牙 2、西班牙 3、其他 “浮动的宫殿”与“探险的利剑” 哥伦布 向未知世界斩风破浪的勇士 n1、未知水域的远洋航行 n2、船舶3艘 “圣马利亚”号、“平塔”号、“尼雅”号 3艘帆 船 100吨/艘 90人 n3、单向行程4500海里,不见陆地30多天 n4、67天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10月12日 n5、离陆地最远点为1500多海里 n6、圣萨尔瓦多 n7、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 n8、历时220 多天行程8000多海里的跨洋航行没损失一人 n9、39个留在新大陆的人,俘虏10名的印第安人返航。1493 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巴罗斯港。 太监的航行 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为27800余人,第 三次为27000余人,第四次为27670人,第七 次为27550人,其余几次人数阙录不详,但 估计也在27000人左右。 郑和下西洋,每次 都有大、小海船200余艘,是一支结构精良 、种类齐全的特混船队。 1、挑战性与冒险性 A、哥伦布远离陆地的跨洋航行,向未知世 界航行。大。 B、郑和靠岸近陆的航行,向人类已知的文 明地区前进,郑和没有开辟任何新的航线 (郑和船队知道东北非海岸)。小。 唐、宋、元三代中国船到达东南亚和环印度洋的港口 要比郑和舰队到达的港口还要多。从郑和航海图可以 看到郑和舰队是遵循前人开辟的熟知的航线航行的,没有开 辟新的航线。 2、结果与意义 A、哥伦布“缝补了世界”,对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 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农业史意义,玉米、马铃薯 与世界人口爆炸) 【美】艾尔弗雷德 W.克罗斯比 哥伦布大交换 B、郑和郑和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扩大明政府在海 外各国中的威望和影响,使这些国承认明帝国的“ 宗主国”地位,定期来华进贡。为皇帝运回了玩物“ 麒麟”。 n郑和的航海事业未能继续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得不 偿失 举办任何事业都要讲究效益 , 产出必须大于 投入才能持续发展。郑和舰队宫员、将士众多 , 耗费巨大。每次出航 , 对各访问国的君主、官员 、僧侣等人的馈赠也是一大笔开销。 郑和舰队还 负有重伍 , 护送各国使臣往返中国 , 载运贡品 , 而 得不到任何报酬。至于和各国贸易 , 在正常情况 下可以获利几倍到十几倍。但由于大量珍宝、香 料和珍禽奇兽要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 , 对于 支持郑和舰队的明政府是入不敷出了。后来 , 国 库空虚 , 官员的薪金也发不出。只好把“宝船”运 回的香料、布匹等折价发给官员。这种 “蚀本”买 卖是无法继续下去的。 航行的精神气质差异 1、哥伦布头脑里有地球的概念,知道地球 是球形的,头脑中有文艺复兴的思想成果 ,对人类理性和尊严的信念。 2、郑和的航行混沌没有灵魂,搜索流亡的 废帝,摆阔奢靡。大家可以去研究郑和的 航行中荒诞故事。 n 中国的传统的夷夏之别和以中原为核心的 天下观,决定了统治者和士大夫都不可能 形成客观的世界观念。另一方面,在外部 世界对中国还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时,在中 国人对外界尚未充分了解时,这种传统观 念是无法动摇的,所以不能想像明朝的统 治者将郑和航海当成对外开放的措施,也 不能想像会随着郑和航海的进行而改变。 “维绡挂席,际天而行”与灰飞烟灭 n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 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 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 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